文宇杰 宋宇航
摘? ?要:紅色資源作為重要革命文化載體和表現形式,承載著一個地方的歷史記憶及鮮明的內生文化活力。通過實地調研發現,李大釗紀念館作為樂亭縣紅色資源開發重點項目,在開發及實際運行過程中對于優化樂亭縣域產業發展布局、帶動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地方文化形象站位、帶動有效就業增長及一定程度增加縣域財政增長等方面均具有顯著作用。基于此,結合樂亭縣實際發展現狀及相關產業政策布局,從堅持黨委政府指導地位、積極打造樂亭縣旅游產業集群效應、加快旅游產品創新開發及改善文旅消費產業結構等四個方面提出針對性意見。
關鍵詞: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F207? ? ?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08-0013-03
引言
紅色資源包含紅色歷史遺跡、英雄事跡、英雄人物等,是闡釋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的教科書,是印證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和創業史的重要數據庫,是激勵黨員干部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催征鼓,是黨和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1]。充分發揮地域資源優勢,把握資源利用特點,合理開發紅色資源是紅色資源所在地工作開展的重要抓手。河北省紅色旅游文化資源貯存豐富、種類齊全、內涵豐富、配置合理,整體發展水平居于全國前列。李大釗紀念館位于河北省樂亭縣城,是全國首批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全國三十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之一,是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并逐步成為革命理想教育、愛國主義精神教育、黨的早期思想教育的重要研究基地和參觀景點。為有效提升了其知名度和影響力,要加快其產業結構轉型換能。
為了進一步了解李大釗紀念館的內部架構模式及其具體運行,當地政府在政策、制度以及管理上發揮重要作用,考察其對周邊地區的影響與作用,進一步提升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對于地方經濟的正向促進作用。
一、樂亭縣開發利用李大釗紀念館助力經濟發展情況分析
(一)優化地方產業布局,增強經濟發展穩定性
樂亭縣作為歷史悠久的傳統農業大縣,農業基礎較為深厚,主要是以蔬果、畜牧及水產養殖為特色產業主導。同時,樂亭縣圍繞本土核心產業,培育了一批集果品、蔬菜、皮毛、畜牧產品、水產品及農資、農機具批發、銷售和農技推廣、農產品展示展銷、加工冷藏配送等多業態為一體的加工型、市場型、基地型龍頭企業,引領現代農業發展。此外,第二產業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樂亭縣在沿海地區規劃了占地約120平方公里的臨港工業聚集園,在縣城內規建了占地約5.07平方公里的城區工業聚集區,建設了水、電、路、訊配套標準廠房,培育了承載大型項目的成熟條件,目前已有多家知名企業入駐發展[3]。由此,作為紅色旅游文化資源的以李大釗紀念館為代表的第三服務產業,對于加快形成并鞏固樂亭縣完整的經濟產業結構,增強樂亭縣區域經濟的多樣性,發展多形態產業經濟,增強其發展過程中的穩定性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加快挖掘當地紅色文化資源資源,積極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著力破解發展瓶頸,有利于樂亭縣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走多元化發展道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環境
李大釗紀念館周邊基礎設施取得的顯著成就是其對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大積極貢獻。樂亭縣政府圍繞紀念館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游資源、附生產業、公共產品、微觀機制、配套措施、社會文明等進行全面系統的深度優化,實現區域內有效資源統合、產業交融互促、社會共建共享,使紅色旅游產業帶動作用更加顯著。樂亭縣政府加快館內展示系統改造、防火預警系統更新、游客分流區擴建、研學基地升級及主館主動維修等。項目總投資1 577.45萬元,其中,地方配套資金527.45萬元,申請國債資金1 050萬元,使李大釗革命活動舊址的革命歷史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挖掘、整理和保護,從而帶動景區綜合水平的提高,同時又為樂亭縣加快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良好契機,深刻影響了周邊交通、治安、環境維護、基站等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為該縣進一步擴大招商引資、加快相關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環境。
(三)提升當地文化形象站位,增強樂亭縣地方知名度
良好的城市形象是一個城市極為重要的“無形資產”。樂亭縣政府依托李大釗先進事跡為核心的紅色文化資源,重點挖掘其背后的歷史底蘊和紅色精神內核,并通過和諸如河北省歷史博物館、考古研究所、文物保存機構等合作,設立專門的“李大釗研究中心”,申請“中共黨史研究點”、“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中心”等重大項目落地,講述大釗故事、傳頌紅色歌謠,不斷塑造自身悠久紅色文化傳統、紅色理論發源圣地、紅色旗幟飄揚高地形象,既折射出樂亭縣的魅力和吸引力,吸引相關文化產業的聚集,又賦予本土文化產業以重要精神內涵和價值載體,從而加快自身相關文化產業崛起,提高自身的知名度、美譽度,在國內外引起更多人士和機構的關注,一定程度上還有利于吸引更多高層政策支持,加快區域整體發展。
(四)創造相關就業機會,帶動景點周邊居民就業
李大釗紀念館是樂亭縣政府打造的“品牌紀念館”、“紅色旅游文化核心項目”,其重要定位和投入力度不言而喻。正如前文所述,李大釗紀念館的興起直接帶動了樂亭縣本區域內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同時也為當地附近居民就業提供了更多選擇的空間。數據顯示,樂亭縣政府通過打造該紀念館年直接、間接帶動相關就業作用顯著。近7年來,李大釗紀念館平均接待全國各地觀眾達150萬人次。客源的穩步發展直接帶動了周邊飲食、花卉、旅宿、文化創意、民間手工藝品等相關產業的直接發展。同時,紅色資源的有序開發顯著促進了區域內部分農業過剩勞動力加快就業,提供就業崗位,創造收入增長契機,形成了以旅游產業為主,帶動區域周邊配套產業協調發展的產業布局,對周邊產業經濟有效增長起到了整體性的推動作用。
(五)加強機關、事業單位合作,形成穩定客源市場
李大釗紀念館管理處不斷挖掘自身獨特紅色文化資源,積極擴大自身影響力和社會知名度,依托樂亭縣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和交通樞紐地位,積極向外宣傳。在長期的實踐探索中,李大釗紀念館積極申報各類實驗點和教育研學基地。依靠這一戰略定位,李大釗紀念館與各類事業單位黨委、附近各級行政機關主管單位、附近高校思政中心、省內或鄰近中小學形成長期合作關系,致力于持久、深入的友好合作,通過結對共建實現雙贏,塑造了穩定的客源市場。據館內工作人員介紹,2018年以來該館每年平均接待各類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來訪人員約53萬余人次,約占客源市場的65%,并仍保持持續增長趨勢。近年來思政教育工作的不斷加強和黨史教育的不斷推進,更是為李大釗紀念館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將有利于其進一步明確其重要教育基地地位,鞏固其客源市場,助力地方經濟穩定增長。
(六)增加當地政府財政收入,促進縣域經濟平穩運行
根據李大釗紀念館公示數據,2020年度,李大釗紀念館接待海內外游客約158萬人次,財政收入約為757.13萬元,同比增長約6.1%。以李大釗紀念館為核心的旅游文化資源的不斷開發利用、運行機制的日臻完善和成熟、管理體制的不斷創新、運營模式穩定形成、與其他產業的聯動配合互動發展,促進了旅游產業持續增收,使紅色旅游成為帶動樂亭縣域經濟發展的有力引擎。景區游客激增,配套基建設施逐步完善,積極性社會效益產生正向的鏈條傳遞作用,局域內形成有效良性互動,進而優化社會整體經濟運行環境。以李大釗紀念館為代表的紅色文化資源在增加樂亭縣政府財政收入方面的作用較為顯著,有力地增加了樂亭縣政府的財政收入,為其進一步發揮政府在經濟調節中的作用、優化整體經濟發展布局規劃和市場運行環境、穩定經濟運行、發揮外部性作用提供了一定財力支持和物質保障。
二、發展對策及建議
李大釗紀念館在推動樂亭縣產業整體協同聯動發展、增強區域知名度及產品影響力、完善區域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及優化整體經營發展環境等方面均具有鮮明的良性效益。反而觀之,樂亭縣旅游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還未達到支柱產業的5%,就業容量整體而言相對有限,對整體布局推進力量分散,難以聚合,系統性效應發揮受限,同時面臨創新后勁不足的現實窘境。綜合考慮樂亭縣經濟發展現實狀況,結合樂亭縣域內紅色資源利用及相關產業制度設計,筆者對樂亭縣旅游發展提出以下一些建議。
(一)充分發揮黨委政府領導作用
旅游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規劃引導,也離不開旅游企業的資金投入和當地居民的全面配合,只有建立多方共建、利益共享機制,充分發揮政府的協調組織作用,才能實現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4]。必須堅持黨委政府在旅游產業中的指導作用,穩健推動文旅產業及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從我國旅游業的發展來看,國內旅游業占有重要地位,占旅游總人次的90%以上,國內旅游收入約占旅游總收入的2/3。樂亭縣旅游業狀況大致相同,國內旅游人次約占旅游總人次的98.3%,國內旅游收入超過旅游總收入的2/3。樂亭縣紅色旅游業應以發展國內客源市場為主,積極發揮政府的調節作用,不斷擴大自身影響力和發展活力。
(二)積極打造樂亭縣旅游產業集群
發揮旅游產業集群效應,協同發揮整體作用是構建“共棲型”新型產業融合發展創新格局的重要抓手, 是推動“旅游+”向縱向維度發展和實現旅游產業化發展的戰略選擇[5]。樂亭縣相關產業整合能力較弱,缺乏集團化、網絡化、集群化帶來的產業競爭優勢。必須增強改革動力,調配本地現有資源及開掘潛在資源,打造區域集群生態效應。因此,應該積極打造生態觀光、歷史體驗、文化價值產業、手工產品、科技體驗等多樣產業鏈,側重于發展旅游產業鏈增值環節,營建良好的產業鏈支撐環境體系,增強資源統籌整合能力,整合發展資源,增強資源利用內部契合性,配合產生動態效益。
(三)加快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產品創新
要充分挖掘樂亭縣域紅色旅游產業資源和潛力,積極促進旅游產業多元化發展。一是加快紅色旅游與其他產業融合,積極支持樂亭縣內文化企業立足本土悠久紅色革命歷史,依托名人資源,以產品為載體推進“紅色文化+”新型模式,促進產業交融。二是堅持走綠色發展路徑,統籌推進生態文化經濟布局,加強舊型歷史遺址再利用工程建設,加強農村及山區優勢資源利用。提升傳統工藝、民俗體驗等優勢項目利用轉化效用;三是積極協調各類市場主體收益格局,延長良性收益生態鏈,壓縮非必要冗長營銷鏈,努力實現創新主體增收,為紅色資源文化產品創新塑造良好市場環境。四是積極推動實用技術融入產品創新項目,在既能看到產品內蘊歷史文化價值的同時又具備一定推廣性,提升內置科技含量,進一步助推區域紅色文化品牌塑造。
(四)改善文旅產業消費結構
目前樂亭縣文化產業消費水平仍處于較低水平,文化產業投入力度仍相對較小,投入資源質量仍處于較低水平,產業內部結構相對失衡。要延伸旅游相關服務,推動旅游消費,促進樂亭縣境內旅游消費結構合理化,提升其旅游收入水平。同時,樂亭縣在發展主題型紅色旅游項目時還應注意充分尊重客體群體特征,發掘潛在客源市場,適配相應產業服務,以針對性提升客源消費轉化率;另一方面,還應加強區域旅游產業風險管理,建立應急管理配套機制,健全相關政策法規體系,助力產業結構轉型,助推當地旅游文化資源開發朝著穩健化、主題化、高效化、合理化方向發展。
三、結論
透視李大釗紀念館日常管理及運營模式,我們發現樂亭縣政府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制度以及管理,支持加大對于縣域內紅色旅游文化產業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努力增強其縣域內經濟增長的多樣性及發展穩定性,起到了諸如優化地方經濟產業布局、優化地方發展環境、擴大地方影響力和知名度、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等作用。第三產業的不斷成熟發展和壯大對于樂亭縣地方經濟起到了積極的帶動作用,同時也加速了與其他產業形態的融合發展,對于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樂亭縣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全方位提升發展質量具有不可或缺的探索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曉哲,魏巍.充分運用紅色資源的理論價值及實踐價值[J].人民論壇,2022,(2):85-87.
[2]? ?石廣才,趙連成.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豐碑——記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樂亭縣李大釗紀念館[J].黨史博采,1997,(9):10-11.
[3]? ?趙娜.聆聽先驅者召喚——瞻仰李大釗紀念館抒懷[J].河北金融,2005,(10):54.
[4]? ?陳麗華.政府主導下的武當山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研究[J].中州大學學報,2016,(6):33-36.
[5]? ?蔣清文,安巖,任麗霞.河北省旅游產業集群發展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6):30-31.
[責任編輯? ?興?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