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瀏 陳東


摘? ?要:高校學生會是學生組織的重要組成,是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上,加強醫學院校學生會組織的思想引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環節。當前,高校黨委高度重視對青年學生的思想引領,因此,以云南省某醫科大學學生會為研究對象,突出問題導向,探究新形勢下如何充分利用新媒體加強醫學院校學生會組織的思想引領作用,引導團員青年培育正確的價值觀,樹立自身的信心和信念。
關鍵詞:新媒體;思想引領;學生會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08-0132-03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在新時代增強黨的思想引領力。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的事業薪火相傳的戰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關于青年工作的戰略思想,為高校人才培養工作指明方向,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代指南。隨著網絡新媒體的迅猛發展以及日益緊張的醫患關系,給醫學院校學生思想引領帶來了巨大挑戰。加強醫學院校學生會組織思想引領,是新時代高校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新形勢下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抓手,是共青團引導青年成長成才、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關鍵環節。
一、醫科院校學生會組織思想引領現狀
以云南省某醫科大學在崗學生會組織成員為研究對象,對醫學相關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會成員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發出問卷211份,回收208份,有效問卷208份,以調查邊陲地區醫科院校學生會建設和思想引領情況。同時,深入學生群體,了解普通學生視角下的學生會建設和思想引領工作,分析新形勢背景下,醫科院校學生會組織思想引領現狀。
(一)關于學生會的建設
1.加入學生會的初衷
86.54%的學生會成員選擇鍛煉提升自己,6.73%的選擇結交認識更多的朋友,2.88%的選擇個人興趣愛好,0.96%的選擇畢業好找工作。可見,絕大部分同學加入學生會的初衷是積極向上的,主要為了在學生組織中鍛煉自身能力和水平,提升綜合素質。
2.學生會工作的任務和內容主要來源
65.38%的學生會成員認為是主動為學生服務,維護學生權益;有21.15%的同學認為是來自學校和老師下達的指令。可以看出,當前學生會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自主性相對較高,在自覺維護學生權益、為學生服務的同時兼顧學校工作安排。
3.學生會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多選)
可以看出,當前多數醫學院校學生會干部認為目前學生會建設存在工作制度、工作機制、獎懲機制等不完善問題,所以工作積極性不高;也有約1/4學生會干部認為思想建設不夠,需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引導。
在深入廣大普通學生(非學生會成員)過程中,對851名普通學生做了問卷調查,調查廣大學生怎么看待學生會組織和學生會成員,了解學生會組織在學生群體中的思想引領作用。經問卷調查和訪談了解到,接近1/2的同學對學生會的印象一般,1/3的同學認為學生會思想引領作用發揮不夠。另外,很多同學認為學生會官僚主義凸顯、開展活動形勢單一,甚至覺得學生會沒有存在感等。調查發現,普通學生對學生會的印象和學生會成員的自我認知有一定差異,普通學生發現的問題更突出和尖銳。因此,學生會亟需加強自身建設,加強思想引領,積極主動服務學生,從而改善廣大學生對其印象。
(二)新媒體視域下的學生會思想引領情況
1.新媒體使用情況
通過問卷和訪談了解到,100%的學生會成員通過網絡、新媒體獲取信息、學習、娛樂。其中,191名同學(占91.8%)在使用短視頻APP,主要是抖音、B站和小紅書,分別占到了81.82%、68.83%和53.25%。
2.經常瀏覽的短視頻類型(多選)
絕大部分同學常瀏覽幽默搞笑、生活記錄等內容,也有相當一部分同學瀏覽時事政治、新聞資訊、專業知識等,僅有24%的同學關注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論學習。可見,當前大學生通過多媒體、短視頻APP瀏覽的內容較為豐富,但去中心化現象明顯,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權。
3.新媒體、短視頻對學生思想、價值觀的影響
15.58%的學生會干部認為影響很大,67.53%的同學認為有影響;70.13%的同學認為是積極影響,27.27%的同學認為影響差不多,但也有2%的同學認為是消極的。超過90%的學生會干部認為新媒體短視頻對學生會工作有促進作用。可以看出,新媒體對學生會成員思想、價值觀的影響較為普遍。
當前醫學院校學生會的建設和思想引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如制度不健全、激勵機制不完善、教育方式單一、思想引領不夠等問題。另外,醫學院校由于基礎醫學教育和醫院實習見習、多校區管理等實際,給學生會組織的建設和思想引領帶來了困難,特別是在附屬醫院實習過程中,由于臨床業務繁多,所以存在重業務輕思政的情況。同時,隨著多媒體、短視頻的普遍使用,網絡上不健康、多元化的內容不斷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多媒體、短視頻碎片化的時間特點,占據了學生大量零碎時間,給思想引領帶來了諸多挑戰。
二、加強醫科院校學生會組織思想引領的重要意義
思想是個人、組織行為的先導,是靈魂和精神的基礎。黨的思想領導是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和靈魂。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思想引領工作。毛澤東同志明確指出,“掌握思想領導是掌握一切領導的第一位。”[1]習近平同志指出,“黨的思想路線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觀點和根本方法。思想路線對不對頭,對我們黨和黨的事業至關重要。”[2]
新形勢下,敵對勢力、不法分子針對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侵蝕和滲入,呈現隱蔽性、長期性和復雜性的特點,主要表現為民粹主義、極端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泛娛樂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思潮,給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帶來了嚴峻挑戰。加強高校學生會組織思想引領,是高校維護意識形態領域安全的關鍵內容和手段,是在高校意識形態建設中平衡政治宣傳與大學生“話語權”的有效途徑[3]。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強學生會組織思想引領,讓學生明確“四個正確認識”,關心國家大事,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擔,引導學生會組織始終聽黨話、跟黨走,有利于加強學生會組織建設,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有利于維護學校意識形態安全,關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和黨的事業后繼有人。
三、新媒體視域下加強學生會組織思想引領的有效路徑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4]隨著新媒體的極速發展,特別是短視頻井噴式發展,網絡媒體已滲入到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情感、審美觀、價值觀等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和影響。因此,要加強學生會組織思想引領,要堅持形式創新,要堅持問題導向,要脫敏祛魅、趨利避害。
(一)加強大學生思想引領的隊伍建設
1.加強組織建設
一是加強團委組織建設。高校共青團要堅持“全團抓思想政治引領”,種好“責任田”,選配優秀的青年教師加入學校團學隊伍,強化黨的理論學習教育,夯實理論基礎;要創新工作方式,豐富思想引領和管理路徑。二是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輔導員隊伍是學生日常管理的主要實施者,是鑄魂育人的思想引領者。新時代的輔導員,要學深悟透黨的最新理論,在做好日常管理的同時,還要重視運用新媒體加強思想引領和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團支部是團的工作基礎,要加強班級團支部建設,完善團支部委員會組織架構,細化管理、考核等制度,將思想建設融入日常工作。四是加強學生會組織建設。要嚴把入會關,實施末位淘汰,優化隊伍成分;加強制度建設,理順學生會與團委、與其他學生組織以及學生群體的關系,建立校院兩級聯動機制,科學設置組織機構和職數,完善學生代表大會制度。醫學院校學生會還要結合醫學背景,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積極宣傳醫德醫風、醫術仁心,培育人文精神。
2.加強新媒體隊伍建設
高校可以由宣傳部或團委牽頭,教務處、人事處、學生處、信息中心等部門參與配合,加強教師和學生隊伍新媒體技能的培訓、指導。任課教師、輔導員隊伍要學會、習慣用多媒體傳播知識和學生管理,要指導、管理好學校官方賬號和學生組織賬號。要加強學生隊伍建設,在學生會中設立網絡部或新媒體部,負責團委、學生會等賬號日常管理,擴大覆蓋網絡,鼓勵學生發表理論文章,支持學生以喜聞樂見的方式拍攝思政類短視頻。
(二)筑牢思政課教學根基
1.講清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引領的必要性
思政課是高校加強學生思想引領的主陣地。在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知識點的同時,更要講清楚其歷史背景、地位和意義,講清楚從哪里來到哪里去,講清楚現在在哪里、該怎么做,突出政治性、注重主體性、強調使命感[5]。加強“四史”教育,特別是黨史學習教育,將“四史”融入《概論》《原理》等課程,開好“四史”選擇性必修課,講好黨的故事、中國故事,通過歷史事件、先進人物事跡等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黨、愛國情懷,引導學生深刻把握歷史發展“三大規律”,從而自發主動學習,踔厲奮發,踐行初心使命。
2.完善思政課程體系建設
一是線上線下全覆蓋。充分運用多媒體,如公眾號、雨課堂、短視頻APP等,線上線下開展教學,豐富教學渠道。二是與第二課堂緊密結合,發揮共青團、學生會作用,通過智慧校園、易班等客觀記錄和認證學生第二課堂情況,科學形成第二課堂成績單,提高第二課堂思政核心力。三是在大思政背景下深化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構建“三全育人”格局,深化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效應,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乃至設置學生會例會“第一議題”學習制度,將“三全育人”與“一站式”學生建設有機結合,形成協同效應。
(三)充分運用新媒體創新思想引領路徑
如今,網絡新媒體已成為對新時代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想引領的重要陣地。如何運用好新媒體把大學生吸引進高校官方賬號,吸引到主動關注主流媒體瀏覽主旋律聲音,是高校提高學生會組織和廣大學生思想引領的重要一步。
1.加強高校官方賬號管理和建設
目前學生關注度較高的有學校微信公眾號、共青團微信公眾號、各學院團委微信公眾號及相應的微博賬號,其推送的內容多以新聞資訊、開展活動、思想政治教育為主,得到了一些同學的關注和喜愛。今后還應進一步加強對新媒體的頂層設計,從網絡監控、內容審核、獎懲機制等方面新建完善相關方案和制度,提倡網絡道德,抵制不良信息傳播,構建“新媒體+思想引領”良好氛圍。
2.增強思政理論網絡吸引力
通過大數據分析等了解大學生需求和興趣,投其所好,利用官方賬號、教師個人賬號等切實關心關注和回應大學需求。增強教師、學生會、廣大學生之間的互動性,豐富推送內容,吸引學生眼球,拓展關注度。構建網絡信息分類、分層的新媒體平臺,加大信息投入,建立覆蓋校、院、支部(班級)的縱向平臺,建立跨校、跨學院、跨部門的橫向平臺,擴大輻射網[6]。醫學高等院校要結合醫學實際,打造校園特色內容,如開展敘事醫學典型、白衣天使事跡、宣傳抗疫知識和精神等,增強思想引領實用性。
3.注重價值引領
網絡新媒體是輿論的集散地,同時也是其發酵池。高校要搶先占領新媒體宣傳陣地,堅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提高網絡新媒體的“顏值”“言值”,以感性、豐富的形象,生動、好聽的聲音,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思想理論和主流價值。設置思想政治教育專欄,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欄、全面深化改革專欄、“四史”合集、總體國家安全觀專欄等,加強理論教學和價值引領,強化意識形態領域安全教育。另外,設置互動欄目,如青春之聲、思政面對面等,以答疑解惑,引導高校學生會組織自主發現政治需求,從被動接收轉為主動學習,激發學生責任感、使命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讓原本枯燥的理論知識、方針政策在他們心中扎根發芽,從而將自己的夢融入偉大復興中國夢之中。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習近平黨校十九講[M].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2014:58
[3]? ?王海建.“00后”大學生的群體特點與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10):90-94.
[4]?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5]? ?金芙蓉.對新媒體時代加強大學生思想引領的幾點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下),2020,(20):83-84.
[6]? ?曹鑫.高校共青團網上思想引領的三個關鍵詞[J].人民論壇,2020,(10):110-111.
[責任編輯? ?若?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