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曄紅 楊春柳 閆宏遠

[摘 要]“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文章從水質理化檢驗課程思政教學實踐出發,構建課程思政制度框架,以發掘課程思政元素、推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完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三個方面為抓手,著力推進水質理化檢驗課程的德育滲透。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講授水質理化檢驗課程理論知識,能提升教師的德育智育水平和學生的滿意度,實現人文素養與職業素養的培養目標,為社會培養有理想信念、責任擔當和職業道德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立德樹人”;課程思政;水質理化檢驗;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學生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04-0107-03
“立德樹人”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重要論述的核心內容。在如今國內外形勢快速變化的大環境中,當代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主要來自于主流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同時非主流輿論和其他價值觀使高校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諸多挑戰[1-3]。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協同推進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4-5],是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根本途徑。水質理化檢驗是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的核心課程,目前對于其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研究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本文挖掘水質理化檢驗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內涵,改革教學內容和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不忘初心”并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健康中國2030”戰略、雄安新區醫療健康服務等公共衛生事業的精神,以實現人文素養與職業素養的培養目標。
一、構建制度框架,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是高校實施課程思政的根本依據,學院是課程思政改革創新的中心所在,做好制度建設是學院推進水質理化檢驗課程思政特色發展的基本經驗[6]。
(一)“一導雙師”協同備課制度
黨政領導要樹立牢固的主體責任意識,關心研究教學,扎實做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進教材、走進課堂、記進頭腦的“三進”工作[7]。引導水質理化檢驗課程教師備課時政治方向和原則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并健全聽課、督導、質量評估等制度。思政教師從水質理化檢驗課程出發,發掘思政元素并將其與知識點協同凝練提升。專業課教師要熟練掌握授課內容,掌控思政元素穿插時機,分享思政案例。黨政領導、思政教師、專業課教師共同構建定期的“一導雙師”協同備課制度,在授課內容方面指導專業教師應做到教學大綱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二)“一崗雙責”教書育人制度
水質理化檢驗專業課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靈活的授課方式,還要牢記立德樹人使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能力[8]。首先,學校及學院要制定師德師風考核制度、獎懲制度和教學質量管理制度等相關制度,明確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利用學習交流機會,聘請校外專家開展課程思政專題培訓等,提升專業課教師的思想站位。最后,專業課教師要以教學為中心,在教學、科研、學生政治教育等工作中做到思政理論教育與專業知識有機統一,實現全員、全方位育人。
(三)“自下而上”評價制度
課程思政的評估只能在實踐中進行,要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下而上”的評估制度,以遵守課程建設規律為前提,以實現課程的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等基本功能為基礎,深入挖掘并凸顯課程思政的價值引領功能。學生評價教師思政和知識點協同授課的效果,而教師在傳授專業知識點的同時,也在課堂提問、隨堂練習、課后考試等環節考核學生對思政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通過“自下而上”、師生雙向評估的結果來改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方法。
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水質理化檢驗以檢驗專業工作為邏輯起點,授課內容包括水樣的采集、保存與處理,水的一般理化檢驗指標,檢驗原理的闡述等內容。教師應認真梳理并發掘各章節的思政元素,將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寫入課程目標中,將思想政治內容融入教學案例設計,巧妙應用典型案例、時政要點等思政元素,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資源,采用微課、對分易、雨課堂等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覆蓋人才培養全過程。
(一)發掘課程思政元素
課堂教學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平臺,課程思政應始終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服從和服務于學科發展和專業培養目標[9]。堅持知識導向和價值引領相統一[10],充分發掘水質理化檢驗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培養學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情懷、誠信嚴謹的科研精神、服務社會的奉獻品質。
1.加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的人文素養的教學內容
人文素養是健全人格和培養高尚品德的重要源泉。了解水資源分布、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是水質理化檢驗第一章緒論的重要教學內容。中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四位,人類文明無不與水關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西溪濕地生態和水環境的關心和要求更加堅定了中國走綠色發展之路的信念。可將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融入水質理化檢驗教學內容中,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激發其愛國熱情[11]。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性質、屬性、內涵、脈絡貫穿于水質理化檢驗的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2.深化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核心的科學精神的教學內容
水質理化檢驗目標物是與公眾健康密切相關的水體,評判水體是否符合特定用途要求,避免出現疾病傳染和急慢性中毒的情況,為污染治理提供依據。將福島核電站泄露造成水體污染嚴重,水體富營養化(氮磷排放量多)造成太湖、滇池藍藻暴發,北極冰芯發現塑料等事件融入水質理化檢驗和質量控制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水體污染的危害以及恢復水質需要付出的巨大代價,明確提高水質安全標準、建立水質安全應急措施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介紹《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等法律法規及衛生標準,可以提高學生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增強其自覺守法和保護環境的法律意識,為構建和諧社會做貢獻。對小分子水、磁化水、活性水、離子水、能量水、弱堿水等概念水炒作現象辟謠,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知識辨別偽科學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介紹科學家的知識成果,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追求新知的志趣,學習科學家的奉獻精神。切實做到“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在自然科學的課堂實現思想價值引領[12-13],全面深化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核心的科學精神的教學內容。
3.樹立以衛戍健康為導向的擔當奉獻的教學內容
在應對新冠疫情的過程中,醫護人員的突出表現凸顯了我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師可將鐘南山80多歲仍奮戰在抗疫一線、李蘭娟“我愿意這輩子做個好醫生”等鮮活實例引入教學內容[14],學習科學工作者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科學思維,以及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無私奉獻、無畏向前的精神。介紹當前水質快速檢驗的需求及瓶頸,引導學生了解行業發展動態、跟蹤本學科發展,培養學生適應社會需求的水質理化檢驗能力。在講述水質理化檢驗質量控制時,可介紹因檢測工作人員輸入錯誤,導致滕州市自來水公司網站發布的水質檢測項目鉻(六價)、硒指標超標的事例,通過水質安全反面事例,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責任心和使命感。水質安全關乎公眾健康,“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通過思政元素的融入,培養學生在公共衛生事業中盡責擔當的奉獻精神。
(二)推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
當今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學生網絡群體的思維模式是高校思政教育不容忽視的問題。水質理化檢驗課程思政應基于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課程目標,進行教學內容體系設計和教學規劃,推動宣講式的教學模式向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轉變,結合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的優勢,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課上課下全覆蓋。
1.發揮網絡前沿陣地作用,建立在線教學資源平臺
網絡陣地在思政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要充分重視網絡對于水質理化檢驗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的影響。結合水質理化檢驗課程內容、教學特色和學科規律,將相關學習重點、課程目標、知識拓展等智育內容和家國情懷、法制意識、社會責任等德育內容[15],采用微課、微博、微信、云課堂等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形式,并通過任務布置、答疑討論、頭腦風暴、小結拓展等方式,建立在線教學資源平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在線教學資源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使水質理化檢驗思政教育更靈活、更自由、更有針對性。
2.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全面提高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質量
嘗試性地將案例式、問題式、互動式教學方法引入水質理化檢驗課堂教學,學生反饋良好[16]。但后期實施中發現教學質量提升空間受限,主要原因在于教學方式仍是教師主導,學生自主性較差。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線上教學圍繞教學目標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護生態環境政策理論、西溪濕地自然與文化美的傳承、農村飲水安全保障等思政元素融入其中[17],引出教材中與線上教學相關的理論知識。通過在線討論、在線評價歸納總結學生的思想狀況,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使水質理化檢驗線上+線下思政教學體系更加完善,能夠完成教學目標,達到教學質量評估要求。
(三)完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
“立德樹人”是高校立身之本,高校的起點和終點都是育人。課程思政的改革效果如何,成效在學生。知識目標、情感目標、對公共衛生的思考、對責任意識的審視等是改革效果的表觀呈現,在“自下而上”評價制度下,學生的滿意度和獲得感是課程思政改革的切入點和歸宿。課程思政的推進成效體現了教師和學生雙方共同成長的動態變化[18]。
1.德育智育水平評價
教育工作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傳授理論知識、培養社會主義人才、提高民族素質、傳承中華文化的歷史使命,是課程思政教育改革的關鍵力量。從水質理化檢驗教學內容等與“健康中國2030”、雄安新區建設規劃等國家戰略的關聯程度來評價課程思政推進過程,以學院領導、院級督導、系主任為主要成員的聽課督導小組認為,水質理化檢驗課程思政元素與時俱進,切入點和切入方式合理,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思政教育目標;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等一系列要求,對任課教師進行師德師風考核,水質理化檢驗任課教師既在價值傳播中豐富知識底蘊,又在知識講授中引領價值導向,是新時代的“四有”好老師。
2.學生滿意度評價
課程思政推進成效的評估核心指標是學生的滿意度。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榜樣示范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通過時政聯系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助力學生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四個自信”,最終以學生的滿意度為評價標準。水質理化檢驗將課堂講述、新聞圖片展示、課堂討論、案例分析等相融合,以學生評教反饋思政教學成果,學生評教成績為97.77分。課題組對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84名學生進行調查問卷,95.24%的學生認為課程思政改革有助于激發自身的學習興趣、實現價值引領,90.48%的學生對課程思政教育方式和教育效果滿意。水質理化檢驗課程思政基于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課程特點,進行教學內容體系設計和教學規劃,實現了由專業知識掌握到內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引領,完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思政效果評價。
綜上,水質理化檢驗課程思政制度框架如圖1所示。
三、結語
“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本文從水質理化檢驗課程思政教學實踐出發,構建課程思政制度框架,以發掘課程思政元素、推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完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三個方面為抓手,著力推進水質理化檢驗課程的德育滲透。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講授水質理化檢驗課程理論知識,能提升教師的德育智育水平和學生的滿意度,實現人文素養與職業素養的培養目標,為社會培養有理想信念、責任擔當和職業道德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參 考 文 獻 ]
[1] 姚利民,舒俊.大學生思政課學習方式及其教學啟示研究[J].大學教育科學,2020(2):68-74.
[2] 蔡志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角色研究[D].蘭州:蘭州交通大學,2019.
[3] 邱偉光.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7(7):10-14.
[4] 萬林艷,姚音竹.“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同向同行[J].中國大學教學,2018(12):52-55.
[5] 胡靖,馬星宇,王俊榮.從高校“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4):41-43.
[6] 胡洪彬.課程思政:從理論基礎到制度構建[J].重慶高教研究,2019,7(1):112-120.
[7] 秦書生,李毅.習近平高校立德樹人思想的邏輯闡釋[J].現代教育管理,2018(8):1-8.
[8] 項波,吳仰祺,楊路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四個維度”[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38(4):152-155.
[9] 楊守金,夏家春.“課程思政”建設的幾個關鍵問題[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5):98-101.
[10] 聶迎娉,傅安洲.課程思政:大學通識教育改革新視角[J].大學教育科學,2018(5):38-43.
[11] 李昆臨,王敏,李睿春,等.傳統醫德視角下醫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J].中國醫學倫理學,2020,33(5):632-363.
[12] 羅仲尤,段麗,陳輝.高校專業課教師推進課程思政的實踐邏輯[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11):138-143.
[13] 胡萬群,張萬群,邵偉,等.儀器分析實驗“課程思政”教學探索與實踐[J]. 大學化學,2021,36(3):117-122.
[14] 杜建,詹啟敏.后疫情時代促進我國醫學發展的思考與建議[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20,52(3):405-409.
[15] 華桂宏.聚焦突出問題加強思想政治課程建設[J]. 唯實,2020(3):31-33.
[16] 李慧君,石如玲,趙茜,等.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水質理化檢驗》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7,27(21):3178-3180.
[17] 張明海.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提升課程育人質量[N].湖南日報,2020-04-30(5).
[18] 趙臣,侯毅鞠,袁忠海,等.醫學專業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效果研究:以吉林醫藥學院臨床輸血學檢驗課程為例[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9(8):82-83.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