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滿宏
【摘要】在當前初中教育過程中,核心素養理念已經得到了全面的貫徹,使得學科教學的內外部環境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信息技術學科領域也不例外。對于初中信息技術教師來說,需要做好學科教學的創新拓展,并完成智慧課堂的構建,提高學科教學成效。本文先闡述了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相關內容,在明確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基本現狀的基礎上,最后從合理設計教學任務、優化課堂互動交流、引入小組分工合作、設計實踐教學任務等四個方面,探討了核心素養要求下初中信息技術智慧課堂的建設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 信息技術? 智慧課堂?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4-0037-03
一、引言
在當前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初中教育也融入了較多信息化要求,需要教師切實提高學生的信息化素養,這也使得初中信息技術學科的地位有了顯著上升。通過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活動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信息化能力,更加契合初中階段的教育目標。但是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并沒有全面融入核心素養的相關理念,導致課堂教學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基于這種情況,就有必要結合核心素養的相關內容,談一談初中信息技術智慧課堂的建設方式。
二、初中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
(一)信息意識
信息意識主要是指學生對于信息的敏感度以及對于信息價值的判斷能力。對于那些信息意識較強的學生,可以結合所需要解決的問題,自主選擇合適的方式搜集與處理信息,并敏銳感覺到信息的變化,使用有效方式判斷信息的可靠性、內容的準確性。與此同時,信息意識較強的學生還可以對信息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預測性分析,最大程度發揮信息的價值。
(二)計算思維
計算思維是指學生在使用計算機科學領域思想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系列思維活動。對于那些擁有較強計算思維的學生,可以在信息活動中使用計算機處理對應問題,建立結構模型,合理組織數據,最終形成合理的算法,形成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案,并將其遷移到其他同類問題中。
(三)數字化學習與創新
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主要是指學生通過評估與選擇常用的數字化資源與工具,有效管理學習過程與資源,創造性解決問題。具有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的學生能夠較好地認識到數字化學習環境的優勢與局限性,并較好地適應數字化學習環境,形成好的學習習慣,靈活使用學習資源與學習工具,并能夠開展自主學習、協同學習。
(四)信息社會責任感
信息社會責任主要是指當前信息社會中學生在文化修養、道德規范、行為自律等多個方面的責任。即學生在當代信息社會中可以遵守公共規范,主動維護他人的合法權益和公共信息安全,并關注信息技術革命所帶來的環境問題和人文問題,具備理性的學習態度與能力。
三、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基本現狀
(一)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在當前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都不算太高,導致課堂教學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在初中生學習興趣不高的時候,他們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環境中就會處于顯著的被動學習狀態,甚至對課堂教學內容產生抵觸心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很難在課堂教學環境中掌握較多知識點,最終使得課堂教學任務無法有效完成,應該在后續教學中進行針對性的改善。
(二)課堂教學方法較單一
結合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現狀來看,較多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導致課堂教學環境表現得非常枯燥。由于信息技術教學涉及的知識點比較零散,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直接使用了灌輸式教學法。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具有較強的短期效果,但是立足于長期教學來看也是不可取的,很容易磨滅學生對于信息技術學科的興趣水平。因此在后續教學的時候,教師也應該積極改善這種情況,推動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創新轉變,最終才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吸引力。
(三)智慧化教學效果一般
當前我國已經全面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教育領域中也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但結合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基本現狀來看,很多教師都沒有充分發揮教育信息技術的價值,導致課堂教學還處于傳統層面,很難在新時代背景下形成智慧課堂。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較多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對于智慧課堂的認知水平比較有限,沒有掌握創新教學方式,導致智慧課堂的推進速度非常慢,很難取得教學創新的效果。
四、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信息技術智慧課堂建設策略
當前核心素養已經成為了初中教育的戰略理念,同時也是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指引。因此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打造智慧課堂的時候,也應該充分明確核心素養的相關內容,并能夠立足于此設計課堂教學目標,安排課堂教學細節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最終效率。
(一)合理設計教學任務,激發學生的信息意識
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合理設計教學任務,激發學生的信息意識。事實上,很多初中生對于信息技術學科的認知水平較低,導致他們在課堂教學中的方向性與目的性不強,同時也處于較為顯著的被動學習態勢。在這種情況下,初中生的學科學習效率就非常有限,并且也無法在課堂環境中收獲快樂,最終表現為學科興趣不高等情況。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應該帶領學生重新認識信息技術學科,引導學生真正了解信息技術學科的內容,逐步引導他們具有較高的信息意識水平。在具體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整合學科教學知識,并結合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合理的教學任務,通過這些教學任務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引導,使得學科教學可以取得較好的成效。
在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信息與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教材知識點設計合理的教學任務,帶領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學科。《信息與信息技術》是初中信息技術學科的第一節課,對于學科教學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師可以在這節課中激發學生的學科興趣,帶領學生深入認識信息技術學科,那么可以給以后的學科教學打下較好的基礎。在課堂教學剛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問“什么是信息技術”,讓學生一起探索生活中常見的信息技術,并說出這些信息技術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改變。由于很多學生對于以前的生活形式都不了解,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工具展示以前沒有信息技術時人們的生活狀態,再跟現在的生活場景進行對比,提高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認知水平。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引導學生關注信息技術的價值,并了解信息編碼的內容,感受信息技術的精髓內容,提高學生對于信息技術學科的認知水平。
(二)優化課堂互動交流,增強學生的計算思維
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做好課堂互動交流的優化工作,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在以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較多教師沒有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也導致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非常一般,同時也容易使得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也應該充分認識到以生為本理念的重要價值,多站在學生角度思考課堂內容,顯著提高學科教學的整體層次。在這個過程中,基于智慧課堂構建的學科教學,可以考慮積極使用多媒體等工具,將原本枯燥的學科教學知識,轉化為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模態信息,改變學生與學科知識的互動方式,錘煉學生的計算思維。除此之外,教師在構建智慧課堂的時候,也可以考慮引入微課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增強學科教學的綜合水平。
在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Excel數據表處理》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做好課堂互動交流,同時還要積極使用信息工具展示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Excel數據表處理》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Excel數據表,并學會使用常用的公式和函數運算,以及基礎的排版功能,將本身比較繁雜的數據輸入到Excel數據表中,進行相應的數據處理,完成統計圖表的建立與修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先進行Excel數據表基礎功能的講解,使得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正確熟練使用Excel數據表。在后續進行數據處理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數據處理涉及的現實問題,完成數據處理過程的建模,依托于建模思維明確后續數據處理的過程。在學生完成統計圖表建立以后,教師還要讓學生回顧之前的處理過程,并總結核心流程,能夠將其代入到其他同類問題中,錘煉他們的計算思維。在課堂教學結束的時候,教師也可以將這些重要教學知識點制作成微課視頻,讓學生在課下時間里也可以回顧學習,鞏固他們的學科能力。
(三)引入小組分工合作,培育數字化學習創新
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考慮引入小組分工合作模式,使得學生在相互交流互動過程中發散學科思維,培育他們的數字化學習創新能力。這也要求教師可以在課堂環境中合理分組,同時還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合理設計討論主題,使得每一個學生可以在組內討論中充分參與其中,提高課堂教學環境的熱烈程度。教師在組織開展小組分工合作模式的時候,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指引,明確組內討論的方向。教師在學生進行組內討論的時候,也要做好組間巡視工作,觀察各個小組的討論情況。如果發現部分小組在組內討論中遇到了顯著的困境,教師也可以適時介入其中,進行必要的引導,保證小組分工合作模式可以取得預期的效果。
在初中信息技術八年級《平面素材加工與集成》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小組分工合作模式,使得學生在課堂環境中通過組內合作共同完成一些簡單的平面設計。在課堂教學剛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先進行圖像獲取、圖像簡單處理、圖像特效處理等知識點的教學,等到學生掌握這些知識以后,再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共同完成“簡單平面設計”的任務。在開展小組分工合作之前,教師也要提供相對充足的圖像素材,并給出一定的創作方向,比如海報設計等,但不要限定學生的創作方向,真正凸顯學生的數字化學習創新素養。教師在學生進行組內討論與創作的時候,也可以進行組間巡視,觀察每一個小組的討論情況。部分小組可能在圖像特效處理等方面遇到困境,教師也可以進行實時指導,使得每一個小組的設計活動都可以順暢進行。通過這個設計活動,可以較好提高學生的創意思維和創新能力,錘煉他們的數字化學習與創新素養。
(四)設計實踐教學任務,強化學生社會責任感
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應該設計一些實踐教學任務,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對于初中信息技術學科來說,不僅僅要提高學生的信息化素養,同時還要立足于社會環境中增強學生的信息能力,使得學生能夠辨別信息的準確性和自身價值,面對社會問題可以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最終構建新時代背景下的智慧社會。立足于這個角度來看,教師就可以考慮結合一些社會熱點事件,設計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實踐任務,引導學生在這些社會事件中靈活使用學科知識,并能夠有所感悟。這樣,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就可以得到顯著提升,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綜合學科素養。
在初中信息技術八年級《信息安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在課堂環境中進行計算機病毒等相關知識的教學,引導學生充分認識計算機病毒的危害以及如何有效防治計算機病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給出以前計算機病毒泛濫的社會事件,比如熊貓上香等。通過這些社會熱點事件,使得學生更加直觀看到計算機病毒的危害,主動抵制與防范計算機病毒。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當前信息化時代中,如何從思想觀念和實際行為上做一個文明守法的網民,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應該怎樣約束自身行為。通過這些教學任務,就可以較好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上網實踐活動中全面貫徹文明上網的原則,共同維護我國的互聯網環境。
五、結語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理念是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重要理論導向,同時也是智慧課堂建設的關鍵指引之一。因此對于各個初中信息技術教師來說,在后續時間里也應該能夠加強自身對于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與認識,同時還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探索核心素養理念有效融入的方向。這也要求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優化設計教學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科學習興趣,并培育學生的信息意識,使得學生對于信息技術學科有較好的認識。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并積極引入小組分工合作等多種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教學具有更強的智慧性,提高學科教學的最終效果。
參考文獻:
[1]朱云.例談面向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策略[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2(7):48-49.
[2]黃晶.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與實踐分析[J].新課程,2022(15):62-63.
[3]賈建平.淺談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2022(12):101-103.
[4]黃永軍.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對策[J].基礎教育論壇,2022(14):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