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輝 栗蕾 周會娟
摘 要:進入新時代,高校不僅需要培養創新型人才,更需要培養具有較高思想政治水平的復合型人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只有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發力、融合培養,才能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的建設者與接班人。當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效果不佳,往往相互割裂,需要從思想引領、機制保障、平臺搭建、隊伍建設、氛圍營造等入手,實現融合發展,發揮在人才培養中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展;高校
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始于20世紀90年代,雖然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相對于國外而言起步較晚,在發展過程中尚存在諸多問題。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均屬于高等院校育人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創新創業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其目的在于通過系列理論與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精神及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思想政治素質。然而,現實中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與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往往割裂進行,這便要求在創新創業教育中主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因此,立足于為國家和社會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要求,研究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關系、融合現狀、融合路徑,能夠有效提升人才的綜合素質。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關系分析
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相互促進、緊密融合、不可相互替代。創新創業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是展示理想信念的新平臺;思想政治教育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指揮棒,引領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取向。兩者之間可以形成很好的協同效應。
第一,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一致。兩者的根本任務均是立德樹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創新創業教育不僅要注重激發學生潛質,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精神和能力,也要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將抽象的理想信念教育通過實踐變為具體的行動,培養出既具備創新創業素質又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人才。
第二,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方向一致。創新創業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引導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正確方向。兩者有著相同的總目標,即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培育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三,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互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載體。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同時做好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將個人的發展和國家的進步有機結合,實現良好專業能力和崇高理想信念的有機統一,促進大學生實現更全面的價值追求。
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現狀分析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融合的契合點與實施點,然而從實際運行過程來看,兩者很容易被割裂,實際融合效果并不樂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有待提升
不少高校將創新創業教育理解為培養能創業的大學生,或者能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的大學生。近年,“挑戰杯”系列比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成為專業或學科評估的重要指標,以致高校過多地把精力放在組織大賽、參加大賽方面,忽視了比賽的本源。針對整個比賽過程中蘊含的自主創新、艱苦奮斗、合作共贏等理想信念,對學生缺少充分的教育引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二)高校思政創新教育類課程有待擴展
當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雖然已初步建立,但仍多以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或其他課程為主,且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質量標準也不統一。整體來看,課程體系中缺少專創融合、思創融合、專思創融合等類型的課程,尤其是缺少將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高水平課程。此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思想道德與法治等課程同樣缺乏創新創業相關的內容。
(三)高校思政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有待多樣化
有研究人員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調查顯示,認為當前創新創業教育具有創新性和啟發性的課堂教學僅為49.12%。大部分高校教師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學形式單一,僅注重課本知識的傳授,缺乏案例式、項目式、研討式及翻轉課堂等創新教學形式,一定程度上也缺乏游學、參觀等實踐類型的教學形式。同時,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等也不充分。
(四)高校思政創新教育師資隊伍有待加強
當前許多高校都已成立創新創業學院或創新創業中心,負責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和課程建設。然而,實際運行過程中課程師資的缺乏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目前,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可以分成專業課教師和非專業課教師兩大類,但主要來源仍是非專業課教師,其中多為行政人員或輔導員。非專業課教師在理論知識和教學經驗上相對弱一些,又被行政事務占去大部分時間,難以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投入過多精力。更為關鍵的是,絕大多數非專業課教師本身就缺乏創新創業教育背景和實踐經歷。即便是專業課教師,雖然具有較好的專業領域知識、專業創新能力和授課經驗,但由于教學科研考核壓力較大,難以有充分精力投入到創新創業教育教學中。在政策支持上,現在國家對輔導員和思政課專任教師的數量都有明確要求,師生之間的比例至少達到1∶200和1∶350,而創新創業教育類的師生比至今仍沒有明確的規定。
(五)高校思政創新教育氛圍有待提高
做好課堂理論教學和課外實踐育人是思政創新教育的必要條件,而營造良好的氛圍則能形成更好的充分條件。從大部分普通高校的實際來看,創新創業的氛圍還不夠濃厚。具體來說,就是重視程度不夠、宣傳力度不大、氛圍營造不濃。在整個宣傳過程與氛圍營造中,諸如微信公眾號、抖音號、微信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不夠立體,內容體系方面不夠系統,沒能形成整體宣傳效果。對創新創業理念的引導、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大學生人生規劃與職業發展的明確等方面還不夠充分。對于典型師生的榮譽獎勵設置較少,對于創新創業方面的先進案例評選較少,沒能形成較強的示范引領作用。綜合來說,還需充分調動各方面資源,廣泛開展實踐活動,營造濃郁的思政創新創業校園氛圍。
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徑
(一)重視思想引領,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導向作用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當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中,必須在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堅定理想信念,將個人理想與腳踏實地統一起來,將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貫穿創新創業教育的始終。另外,充分發揮創新創業教育的載體作用,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先進育人理念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實踐中,幫助大學生發現時代需求的真問題,科學合理地選擇創業項目,減少創業的盲目性與隨意性;幫助大學生扛起時代需求的真擔當,培養大學生的優秀道德品質、堅強意志和不畏困難的斗爭精神,有效面對創業過程中的風險與挫折;幫助大學生提出既符合科學發展觀又解決真問題的真創新,培養創新能力。
(二)強化機制保障,充分發揮多部門協同的制度保障作用
創新創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并不是將兩者簡單疊加,而是為了讓兩者能夠像水與鹽一樣更有效地融為一體。這就需要高校各部門在兩者融合的過程中建立有效的機制,強化制度保障,為兩者融合打下堅實的基礎。要建立統一協調的領導機構,形成包括創新創業教育部門、思想政治教育部門、教務部門等相關職能部門在內的協同領導小組,解決創新創業教育部門和思想政治教育部門應各自發揮哪些作用,其他相關部門要出臺什么樣的文件、提供怎樣的保障等。例如,教務部門在修訂培養方案時,對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在各個專業中的培養定位、課程開設、課程開發、教材選用、教學模式等內容要做好規劃和設計;人事部門對于師資隊伍建設,如師資的選聘、培養、待遇及考核等要做好基本保障;其他相關部門要對優秀學生、優秀畢業生、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優勝者給予一定的獎勵,對創新創業相關成果的運用給予充分的鼓勵。此外,機制的設置要突出重點,避免煩瑣,以免影響工作的開展。
(三)推進平臺搭建,充分夯實多維平臺的實踐載體作用
在突出思想引領和強化制度保障的基礎上,還需搭建有效的平臺,確保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落到實處。平臺建設可以分為理論平臺、實踐平臺和宣傳平臺等三類。在理論平臺方面,主要建立完善的課堂教學體系平臺,形成創新創業教育、思創教育、專創教育、專思創教育協同發展的教學體系。教學模式突出“以本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學形式采用課堂討論法、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新方式新方法。在實踐平臺方面,推動校內各類實驗室、二級學院創新創業實踐工坊、眾創空間等平臺建設,推動校外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等平臺建設,保證學生既有實踐動手的地方,又能接受到潤物細無聲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宣傳平臺方面,形成從線下活動到線上新媒體立體式聚焦。其中,在線下可開展如創新工坊體驗日、眾創空間開放日、雙創文化周等參與感強的活動;在線上,可充分利用好校園網站、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總之,通過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形成立體的宣傳空間。
(四)加快隊伍建設,充分提升師資隊伍的能力與水平
師資隊伍是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發展的核心要素,對兩者的融合發展有著重要影響。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從而形成內驅動力,推動他們深入思考問題、勇于探索實踐;另一方面需要教師具有更多的專業知識,也就是要具有創新創業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的專門知識。而在當下,能夠同時具備上述能力的師資并不充足。因此,在師資隊伍建設上,一是加強教師間的溝通協作,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和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定期開展共同備課、共同研討等教研活動,更好地發揮各自的優勢,使教學內容實現互相交融。二是加強師資培訓,“送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以進修和培訓的方式幫助教師補齊短板,快速提升師資隊伍的業務知識和教學能力。三是壯大師資隊伍,積極從歷年指導學生參與各類學科競賽或具有一定創業經歷的教師中選拔組成新的教師團隊,壯大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師資力量,強化對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培訓,要求任課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的活動中有效融入思政內容。四是為從事相關教育的師資提供一定的激勵措施,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從事創新創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五)做好氛圍營造,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
良好的環境氛圍可以有效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展,更好地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首先,要增強全校師生的重視程度,可以在各級會議中專門強調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展的重大意義,使全校師生在思想上理解此項工作對學生培養的重要性。其次,可以結合暑期三下鄉,優秀畢業生、創新之星、最美大學生評選等形式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專項活動,進一步增強師生的獲得感、受尊重感以及使命感。再次,充分發揮新媒體作用,開展針對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宣講,做好校園典型代表人物的宣傳報道,為師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最后,利用好實踐平臺內部的上墻文化和團隊文化,做好校內各類思政創新實踐平臺的氛圍營造。
參考文獻:
[1]金偉瓊,陳永霖,吳蕾蕾.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8(6).
[2]洪曉暢,毛玲朋.創新創業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2(5).
[3]趙紅妍,王欣.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雙重育人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2(7).
[4]王怡坤.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心同行”路徑的探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
[5]馬小輝,尹婷婷.學科建設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協同效應[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22(3).
[6]夏雪花.新時代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徑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8).
[7]尹璐,谷佳憶.新時代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徑[J].大學,2021(51).
[8]王飛,卓德虎,陳紅杰.書院制改革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路徑探究與思考[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2(3).
責編:司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