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董亞輝 曹秋玲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提倡“四元”教學法,即教師精講、獨立內化、小組討論、師生交流。四元教學流程簡明易用,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能夠有效優化教學生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提高教學質量。在高中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本文采取實踐研究法,以漯河實驗高級中學的課堂教學改革為例,對“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以及高中實施“對分課堂”的原因進行分析,淺談如何在高中課堂教學中進行推廣。
一、“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是復旦大學心理學系張學新教授創立的新型教學模式,提倡“四元”教學流程,均衡了“教”與“學”,提高了教學效率;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提高學習效率;強化了互動交流,活躍課堂氛圍。(如圖1所示)
教師精講:教師縮短講授時間,把握課堂精要,著重對重難點內容進行講解。
獨立內化:學生根據教師精講內容獨立完成任務單里的作業,進行個性化獨立學習,吸收消化教學內容。
小組討論:學生3到5人為一組,進行分組討論以及互動交流,對獨立內化環節填寫的任務單作業進行“亮考幫”討論交流,加深對于知識理解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師生交流:本環節主要是針對學生在小組討論過程沒有解決的問題,教師進行集中答疑,或以小組為單位對本節課的重點知識進行“亮考幫”的集中展示,互相啟發,相互促進,深化理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二、高中實施“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原因
教學現狀迫切需要實施新的教學模式。如今的高中課堂教學模式大都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采取“灌輸式”教學方法,師生互動較少、教學知識量大,教學效率低下。“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就是打破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課堂上教師的講授時間縮短,以學生為主,留給學生更多的獨立思考和學習討論的時間,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其中,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新時代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為勢在必行的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新形勢新任務給高中課堂教學帶來新的挑戰。優質高效的課堂是教學的生命,課堂教學改革是教育形勢發展的必然。新課程改革理念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新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知識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而“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權責對分,其特點是在一次課上完成“講授”“內化”“討論”三個環節,將自主學習的內核加入課堂之中,使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有效提高學生積極性,為高中課堂教學提供了參考價值。
三、“對分課堂”在高中課堂教學中推廣方式
(一)邀請專家解讀指導
關于“對分課堂”的了解,大都是基于“對分課堂”的推廣專題報告會或通過閱讀相關書籍來了解其中的原理和魅力。但對于新興的教學原理,一線教師在教改探索的路上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存在一知半解的情況。這就需要搭建教師與專家交流及專家答疑解惑的平臺,邀請專家進行現場講座和指導,讓更多教師掌握“對分課堂”的理念方法,在實踐與理論的結合中摸索出適合本校的“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漯河實驗高級中學在“對分課堂”教學實踐中,先后五次邀請創始人張學新教授進行線上線下指導,為學校教學改革實踐進行指導解答。學校的教學質量也在不斷的實踐、教研和打磨中,得到了質的飛越。
(二)組建“對分課堂”教學實驗隊伍
“對分課堂”四元教學流程簡明易用,適用于高中階段各個高考學科。為了能夠科學分析,以漯河實驗高級中學為例進行詳細闡述。學校經過研究設定一月作為實驗周期,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實驗課,為期兩周。第一周,各學科選派一名教師根據閱讀《對分課堂——中國教育的新智慧》這本書的認識,在學科教師的共同幫助下準備“對分課堂”實驗課。第二周,各學科選派的實驗課教師在所任教班級上隨堂對分實驗課,同學科教師進行聽評課。
第二階段:觀摩課,為期一周。第三周,從語數外政史地理化生九個學科實驗課教師中選出的5名教師上觀摩課。在錄播教室上課,文理科教師分組聽評課。
第三階段:初級樣板課,為期一周。第四周,從5節觀摩課中選出兩名教師上初級樣板課。
(三)成立學科名師工作室,組建“對分”集團化
學校教學實踐改革的路上,需要有“領頭雁”帶領全體教師一起開拓新路程。教學實踐中層層篩選,優中選優,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科“對分”教研活動,同時帶領學科優秀實踐者到兄弟學校進行教學推廣,在實踐推廣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不做“井底之蛙”。
漯河實驗高級中學成立了語文、英語、數學、化學、地理五個“全國中小學對分課堂名師工作室”。“對分”集團化教學可以有效地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育集團整體提升辦學品質,各美其美,提供更多優質學位,滿足廣大師生對課堂教學的需求。
(四)開展線上+線下“對分”教學優質課展示
為深化“對分課堂”高中全學科實踐研究,進一步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學校舉行相關的教研活動尤為重要,從優質課評比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對分課堂”的教學特點和優勢。
漯河實驗高級中學創新教研形式,舉行了高中全學科“對分課堂”對抗賽直播活動,這種教研形式也是絕無僅有的。學校通過前期線下的預選賽,每學科推選一人上直播課,大家可以在線上進行實時觀看,為全國各地研究實踐者提供了交流研討的平臺,邊學邊試,邊做邊改,形式新穎,影響力大。通過積極探索、認真教研,“對分課堂”研究的實踐者們也將匯聚大量實踐經驗,涵蓋各高考學科,做到事半功倍。
(五)積極參與“對分課堂”課題研究
筆者查閱了“對分課堂”的相關文獻發現,關于對高中“對分課堂”推廣性的研究不多,主要集中在“對分課堂”的教學模式研究、可行性研究、教學有效性分析與實踐研究、課堂參與度的研究等,同時是集中于某個具體學科進行的研究闡述。隨著實踐教學的不斷深入,“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僅只是適用于大學教學,也適用于中小學、高中階段教學。所以加大參與“對分課堂”的課題研究,也是對“對分課堂”推廣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六)利用新媒體提升對分“品牌”影響力
新媒體時代創造了快節奏的信息傳播方式,不受任何的時間和地域限制,傳播范圍廣,傳播速度快。尤其是現在普及率、使用率極高的微信公眾平臺,學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平臺,及時上傳“對分課堂”實錄、教學反思、教研教改方案、任務單設計結構等內容,讓廣大教師能夠隨時隨地了解、學習更多關于“對分課堂”的教學經驗。
同時,新媒體的留言評論區,也可以變成“教研區”,讓受眾可以在不受任何時間、區域限制的評論區留下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擴大“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宣傳力度,也提升了對分“品牌”影響力。讓廣大的“對分課堂”實踐者能夠提振精氣神,始終保持昂揚向上、擔當有為的精神狀態。
“對分課堂”是科學的教學范式,高中課堂應堅定不移地持續推進“對分課堂”,在不斷的實踐研究中,創新形式,深化高中全學科“對分課堂”推廣,鍥而不舍,久久為功,馳而不息,以“對分課堂”推動高中課堂的高質量全面發展。
注:本文系2021年河南省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課題《高中全學科“對分課堂”實踐運用研究》(立項編號:GZYR2021079)的研究成果。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