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堂
在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教育中,英語教學也應以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為出發點、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為歸宿,發展有職業特色的現代教育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不僅是中職英語教育的內在要求,而且是立德樹人的具體表現。本文從育人態度、教學方法、課堂活動、課后渠道四方面著手,對以學生為中心的中職英語課堂教學策略進行了具體分析,以達到優化教學、讓學生真正學到有用的英語知識的目的。
一、端正育人態度,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
以學生為中心,意味著必須打破“教師主導課堂”的傳統觀念,明確一切教學因素都圍繞學生展開,尊重學生,為學生的素質發展服務。
首先,課前“備”學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想要讓學生對英語學科產生興趣,教師就要先調查學生的英語學情。一是要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態度,即他們是懷著何種心態學習英語的,是非常厭煩還是想要學卻沒有信心呢?二是要摸清學生的英語水平。都知道中職學生英語基礎較薄弱,但面對班級的不同學生,還是要了解他們的薄弱點在哪里,掌握了多少詞匯量、語法結構,能接受何種難度的教學等,從而對癥下藥、“量體裁衣”,制訂合適的教學計劃。
然后,課中“觀”學生。教師在英語課堂上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面對學生、環視學生,仔細觀察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態,如面部表情、行為動作、目光焦點等,及時調整教學活動。例如,有的同學課堂上哈欠連天、目光呆滯、東張西望,就知道他已經“走神”了。這時,教師可以借機講個笑話、幽默地調侃、做個游戲等方式來活躍課堂氣氛,拉回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起到了隱晦提醒、維護課堂秩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
最后,隨時“愛”學生。很多學生反映英語難學,一直都是“敗軍之將”,從沒有體驗過勝利的滋味。為此,教師要隨時關注,尋找學生在學習英語之路上的閃光點,不論是學習成績的點滴進步,還是學習心態的轉變、學習信心的增強,都值得教師去肯定、表揚,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甜”,感受到他們在教師心中的位置,從而激發向上的動力。特別是當學生出現錯誤的時候,要以容忍之心耐心幫助,不打斷學生的表達、不嚴厲批評指責,以愛心滋潤學生、呵護他們的每一點進步。
二、激發正向情感,選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
學生是英語課堂的主體,興趣是學習的驅動力。教師要針對學生玩心重、愛熱鬧的特點,選擇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使其萌發“我想學英語”的正向情感,主動投入英語學習之中。
其一,全員活動法,讓學生在“動”中學。不停地背誦、做題是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刻板印象,也是他們厭煩英語的根源。因此,教師要摒棄一成不變的背誦、做題法,設計全員參與的趣味課堂活動,并結合教材知識點舉辦“單元主題會”,讓全體學生“動”起來,在活動中學習英語知識、提升興趣。例如,開展給近期過生日的同學舉辦“集體生日會”的活動:請策劃組給全班同學發一份英文邀請函;后勤組的同學可以制作英文菜譜;籌備組的同學可以準備英文歌曲;每位同學都要制作英文名片,介紹自己。如此不僅給學生提供了一次展示自我的機會,還增加了英語課堂的吸引力。
其二,情境表演法,讓學生在“演”中學。英語教材中有許多情節豐富的故事性文章,恰恰是舞臺劇的好素材。英語教師可放手讓學生自主改編、自行排練,將其搬上教室舞臺,在表演中學習鞏固英語知識。以學習美國婚禮風俗知識點為例,學生設立了牧師、新郎、新娘、雙方父母等多個角色,確定了表演者及臺詞,又用簡易材料做了婚紗、捧花等道具。他們在背臺詞的同時,完成了背誦、理解文章,理解主題的學習任務;在了解西方婚俗的同時,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合作能力、交際能力等。可謂一舉數得。
其三,競賽獎懲法,讓學生在“爭”中學。學生好勝心重、榮譽感強,因此教師可采用競賽法開展英語教學,引導學生在競爭中主動學習。可以舉辦英語故事比賽,將學生們分為若干小組,每位小組成員都要準備一個故事,先在小組內評選,獲勝的參與全班評比;在全班評比后,給予優勝者獎狀和物質獎勵。以競爭之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學生對英語課堂怎會沒有興趣呢?
三、依托專業內容,設置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活動
學英語的目的是用英語。對于職業特色非常明顯的中職學生來說,他們更愿意學習在今后工作中能用得上的英語知識。因此,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專業特點設置實用性較強的教學活動,將英語教學與專業實踐結合起來。
以幼教專業為例,很多學生畢業后會走上雙語幼兒園的幼師崗位。用英語給小朋友上課或用英語交流表達等則是他們的工作日常。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幼教工作需要用到的英語日常用語。例如:用貼圖的方式教小朋友認識身體部位,用繪畫的方式教小朋友認識動物,用圖畫的方式教小朋友認識水果、蔬菜等;學會打招呼、自我介紹、道謝、道歉等基本日常用語,會唱英語兒歌,會說英文諺語等。當學生基本掌握之后,教師要鼓勵他們用英語上一節專業模擬課,請小朋友們扮演學生,鼓勵扮演“老師”的同學大膽走上講臺,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
需要注意的是,依托專業內容設計的課堂活動必須要貼合學生實際,創設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的專業模擬,最好進行詳細記錄或錄像,對他們的英語表達進行點評,幫助他們不斷改正、提升;同時教師要把控好課堂紀律,明確每位學生的職責與任務,既要活潑生動又要有條不紊,避免熱鬧有余、收獲不足。
四、開發各類資源,拓展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后渠道
語言是需要重復積累的,但英語學習缺少應用環境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教師要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開發利用各類資源,拓展更多學習英語的渠道,幫助學生多積累、多訓練,以期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
(1)在影視劇中學英語。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英文經典影視劇,如《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等,并請學生選擇原聲觀影,跟隨電影人物的對白鍛煉自己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簡單介紹電影內容,然后提出一些問題,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觀影,結束后進行探討和交流,或是對經典片段進行重現,以期強化學習效果。
(2)在生活中學英語。生活中的英語元素其實有很多,如廣告、路牌、公交站點播報、藥品介紹等,教師要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傾聽生活中的英語,學習正確的使用方法,鑒別中式表達。如此學生既能深刻認識英語的實用價值,也能在自然習得的同時強化英語認知。
(3)在網絡平臺學英語。當前網絡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普及發展給中職學生帶來了新的機遇。他們可通過網絡平臺接觸到更優秀的學習資源,如:在線學習優秀課程,瀏覽最新的英語資訊,在語言社區進行虛擬網絡交流,通過在線測試系統檢測學習成果,真正實現無障礙英語學習。
五、結語
通過以上論述,中職英語教師須以學生為中心去組織教學活動,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在寬松和諧的語言學習環境中學習更多的英語專業知識,為今后的工作生活奠定堅實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中職英語教學,就是要將學生放在教學活動的第一位,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學的“一言堂”“滿堂灌”模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學生的需求成為教學憑據,來激發中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從被動學習的“要我學”轉變為主動學習的“我要學”,以積極向上的正向情感驅動英語學習,并通過不同渠道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從而將構建高效英語課堂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