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欣 張劍


摘 要:OBE理念的引入使高校能夠對人才培養(yǎng)方案進行反向設計,順應新文科建設潮流開展課程改革,以不斷縮小供給端與需求端的信息差。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作為一類小眾學科,亟須高校完善人才培養(yǎng)體系,留住人才并壯大人才隊伍。文章調研了微信公眾號“圖情招聘”,剖析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人才招聘的需求端現狀,基于OBE理念提出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策略與建議,以期緩解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人才供需的結構性矛盾。
關鍵詞:OBE理念;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人才培養(yǎng);學科改革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3)04-0065-04
1 背景
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簡稱OBE)理念最早由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學者William Spady提出[1]。OBE是工程教育認證的三大理念之一,其聚焦組織教育系統(tǒng),基于需求確定培養(yǎng)目標,能夠確保學生獲得可應用于實際生活的實質性經驗。在成果導向的視角下,OBE理念注重課程體系是否與學生能力結構形成映射關系,根據用人單位、社會和區(qū)域經濟需求進行反向設計、正向實施,明確崗位所需的知識和能力;根據培養(yǎng)目標規(guī)劃教學板塊、課程內容、考核方式和畢業(yè)要求等,最大限度地保證目標與結果相匹配;以質量評價體系和改進機制為輔助手段,關注學生的實踐技能及認知、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提升,實現教育端與產業(yè)端的銜接。
2 數據來源及分析
筆者以微信公眾號“圖情招聘”中的“新文科發(fā)布”板塊提供的信息為數據源,對當前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以下簡稱“圖情檔”)人才招聘的社會需求端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并通過定量研究的方法分析了相關現狀。該微信公眾號的信息來源為高校人事處和就業(yè)指導中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圖情檔相關企事業(yè)單位,以及第三方求職網站,其會在每日更新圖情檔相關招聘信息,筆者提取了其于2020年11月12日至2021年11月3日發(fā)布的招聘信息,在人工剔除空白信息和無效信息后,共獲得254條有效數據。
2.1 學歷要求
調查結果顯示,要求應聘者擁有本科學歷的圖情檔用人單位占12.6%,要求碩士學歷的占53.1%,要求博士學歷的占29.5%,要求博士后學歷的占1.6%。
2.2 專業(yè)背景
筆者調查發(fā)現,幾乎所有圖情檔用人單位都對招聘者的專業(yè)提出了要求,要求較多的專業(yè)為計算機、情報學、圖情檔、信息科學/信息管理類、圖書館學及管理科學與工程,詳見下頁圖1。另外,少數用人單位還會要求應聘者擁有電子商務、通信工程、文獻計量學、法學、文史哲相關學科、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數據科學、傳播學、藝術史、美術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網絡空間安全、考古學、教育學、公共政策與管理、科技政策等專業(yè)背景。
2.3 能力要求
目前,圖情檔用人單位在篩選人才時較傾向于交叉學科能力較強的應聘者。調查結果顯示,約50%的用人單位對于應聘者的計算機能力提出了具體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掌握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tǒng)、辦公軟件、研究數據管理與分析、數據庫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數據分析與建模等,可熟練使用平面軟件進行設計排版,能夠利用Adobe Dreamweaver完成網站的設計、制作、維護,具有一定的編程基礎,熟悉信息科技領域和情報監(jiān)測分析方法等。
2.4 外語水平
部分圖情檔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外語水平提出了要求,要求英語四級水平的占1.2%,要求英語六級水平的占6.7%,要求掌握其他外語的占15.4%,國企用人單位對于應聘者外語水平的要求較低,部分國際公司、事業(yè)單位和科研院所對于應聘者英語水平的要求較高。
張嘉欣,張劍:OBE理念下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路徑研究*
2.5 其他條件
在所有有效數據中,有59家用人單位會優(yōu)先考慮擁有相關工作經驗的應聘者,有44家北京的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戶口進行了限制,有9家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職稱提出了要求。少數用人單位對應聘者提出了政治面貌為中共黨員、應屆畢業(yè)生、參與過省級及以上科研項目、獲得校級及以上級別獎學金、本科與碩士專業(yè)方向一致、在CSSCI期刊上發(fā)表過學術論文、有海(境)外知名高校留學經歷等條件。
2.6 調研結論
下頁圖2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圖情檔用人單位對于不同圖情檔學科的需求標準不同,如:招聘圖書館學人才時較注重應聘者的圖書館學管理與編目、圖書館集成系統(tǒng)運用等能力,招聘情報學人才時較注重應聘者的情報分析和知識產權保護等能力,招聘檔案學人才時較注重應聘者的檔案管理和保護等能力。
3 基于OBE理念的圖情檔學科課程體系重構
高校應運用OBE理念的反向思維解析圖情檔學科存在的問題,輔以完善的評價體系,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OBE理念的實踐價值,使學科教學目標清晰、連貫,幫助學生充分了解就業(yè)市場需求,明確圖情檔二級學科之間的差異,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過程中有的放矢,穩(wěn)步提升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2]。
高校在應用OBE理念制訂教學計劃時,應根據不同的人才培養(yǎng)方向確定學科學時分配比例,如:在期望就職于檔案館的學生較多時,高校應為檔案學相關課程分配較多學時。高校應不斷細化學生畢業(yè)標準,注重不同學科課程之間的銜接,提升教學效果;根據用人市場需求動態(tài)調整課程體系,保障用人市場的供需平衡。
基于OBE理念的圖情檔學科課程體系可利用PDCA模型,將質量管理分為Plan(計劃)、Do(執(zhí)行)、Check(檢查)和Action(處理)等階段[3],高校應在相關教學活動過程中,依次開展計劃制訂、計劃實施、檢查實施效果、修改細化畢業(yè)標準等工作,以實現圖情檔教育教學事業(yè)的良性發(fā)展。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遵從齊普夫最小努力原則,即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最實用的專業(yè)知識,高校應根據市場反饋開展內外聯(lián)動的學科人才培養(yǎng)工作[4],詳見圖3。
4 基于OBE理念的圖情檔人才培養(yǎng)建議
4.1 多端改進
基于OBE理念的圖情檔學科課程體系改變了高校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因此,高校應多端改進,以促進人才培養(yǎng)和就業(yè),具體做法如下:一是要加強對學生職業(yè)生涯的規(guī)劃指導,詳細分析不同學生的特點,引導他們充分挖掘自身潛能,積極學習相關專業(yè)知識,主動關注圖情檔專業(yè)就業(yè)方向,形成“寬口徑、厚基礎、多技能”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5]。二是引導學生轉變思想認識,調整就業(yè)目標,提升個人的應變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核心競爭力。三是號召圖情檔用人單位減少教育背景限制和地域歧視,為學生提供相對公平的就業(yè)環(huán)境。
4.2 建立評價反饋體系
高校搜集課程反饋的方式分為直接反饋和間接反饋,直接反饋指學生與教師的無記名雙向打分,以及問卷調查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知識點接受程度、教學建議等;間接反饋指教師依據學生的學習成果、考試成績分析學生的能力變化,側面了解教學效果[6]。高校應根據社會發(fā)展情況及時調整課程設置、評估教學效果,并搭建基于OBE理念的教育教學平臺,以隨時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確保教學內容始終與人才培養(yǎng)目標相契合[7]。
4.3 守住“舊”內核,契合“新”文科
隨著我國進入高質量發(fā)展階段,高校的教學內容越來越難以滿足社會用人需求,而基于OBE理念的圖情檔學科課程體系能夠使高校明確教學目標,為社會輸送有用的人才。圖情檔學科的核心職能包括支撐國家戰(zhàn)略和政府決策、輔助教研人員開展科研活動、開展公共文化活動、傳承社會記憶、保存?zhèn)鹘y(tǒng)文化資源等[8],高校應根據這些職能要求調整課程內容,及時考核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程度,提升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守住“舊”內核,契合“新”文科,使圖情檔專業(yè)畢業(yè)生能夠更好地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1] 溫曉娟,梁彥清.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以《管理學》課程為例[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8(1):45-49,55.
[2] 黃如花.面向高質量發(fā)展的數據素養(yǎng)教育[J].圖書館建設,2020(6):26-29.
[3] 陳梅園.江蘇省職業(yè)技能鑒定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8.
[4] 圣文順,薛龍花,邵琪.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大數據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20(30):39-41,70.
[5] 鄂麗君,王啟云.美國高校圖書館專業(yè)館員職業(yè)能力調查與分析:高校圖書館招聘視角[J].圖書館論壇,2018(1):128-134.
[6]Gartner Top 10 Strategic Technology Trends For 2020[EB/OL].[2023-02-16].https://www.gartner.com/smarterwithgartner/gartner-top-10-strategic-technology-trends-for-2020/.
[7] 杜來紅.基于OBE的信管專業(yè)大數據應用方向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J].情報探索,2020(6):101-104.
[8] 馮昌揚,單思遠,肖海清,等.中國情報學年會暨情報學與情報工作發(fā)展論壇(2019)紀要[J].圖書情報知識,2020(2):123-133.
(編校:馮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