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家旺 黃維杭
摘 要:中國山水畫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思想表達和文化傳承的載體。儒家思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在中國山水畫中,儒家思想也得到了廣泛的體現。因此,從中庸、和諧和仁愛三個方面探討儒家思想在中國山水畫中的體現,以更好地促進中華傳統文化與山水畫創作的融合。
關鍵詞:中國山水畫;儒家思想;中庸;和諧
山水畫是中國傳統繪畫的類型之一。在中國畫中,山水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代表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也是一種思想表達和文化傳承的載體。儒家思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在中國山水畫中得到了較好的體現。
一、儒家思想和中國山水畫概述
(一)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觀包括中庸、和諧、仁愛等方面。中庸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意為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做到因時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不偏不倚,避免過度和不足,以達到平衡和穩定的狀態。在儒家思想中,中庸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境界,是個人和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
和諧是儒家思想的另一個核心思想。儒家認為,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都應該追求和諧。在人際關系中,儒家倡導仁愛之道,即關愛他人、尊重他人、關注他人的需要,通過和諧相處建立穩定的社會關系。在人與自然之間,儒家強調“天人合一”,即要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在人與社會之間,儒家倡導禮儀之道,即在社會交往中,應遵循一定的規范和道德標準,保持和諧穩定的社會秩序。
仁愛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之一,強調對他人的愛和關心,追求和諧共處。在儒家思想中,仁愛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和境界,是實現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儒家倡導“以人為本”,即以仁愛之心對待他人和社會,促使個人和社會的和諧發展。同時,儒家思想還認為,仁愛需要通過教育和修行來培養,每個人都應在努力實現自我完善的同時促進社會和諧。
(二)中國山水畫
山水畫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一個重要分支,以山水為主題,表現自然景觀,注重意蘊和情感表達。接下來,從歷史淵源、表現特點和情感表現三個方面對中國山水畫進行概述。
第一,歷史淵源。中國山水畫歷史悠久,經過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發展和演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中國山水畫的發展與儒家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等密切相關,表現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第二,表現特點。中國山水畫注重意境和情感表達,追求和諧,強調情趣、意境、筆墨,而不是事物本身的形態。在表現特點上,中國山水畫強調“氣韻生動”,通過不同的境界和意境表現山水的不同氣質,使畫面產生生動、鮮活的藝術效果。同時,中國山水畫追求自然與人文的融合,注重表現山水之間的關系,同時表達人文情感。
第三,情感表現。中國山水畫不僅僅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更是一種文化內涵和精神追求的體現。山水畫中的山水、花草、樹木等元素,代表著自然之美,畫中人物、建筑等元素代表著人文之美。通過這些元素的有機結合,中國山水畫表達了中國人對自然和人文的獨特理解和追求。同時,中國山水畫的精神追求也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所倡導的中庸、和諧、仁愛等核心價值觀,弘揚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二、儒家思想在中國山水畫中的體現
(一)中庸思想的體現
中庸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追求適度和中和的原則。在中國山水畫中,中庸思想得到了廣泛的體現。在畫面構圖方面,中國山水畫家注重布局的平衡及和諧,運用“三分法”“對稱法”等手法來營造畫面的平衡美及和諧感。這種構圖手法能夠平衡畫面中的各種元素,形成穩定而自然的整體效果。在筆墨運用方面,中國山水畫強調意境。畫家多通過意境來營造畫面的氣氛,通過精細的筆觸和精湛的技巧來表現山水等各種元素。同時,畫家需要在運用筆墨時兼顧勢與形、情與境,注重筆墨的平衡和諧,以簡化和精煉的筆墨表現出山水景象的真實感,從而達到物我合一的境界。這種筆墨運用的方法與中庸思想所強調的“中和之道”的內在平衡理念相符。中國山水畫中的人物常以閑適、平和的形象出現,表現出人物的優雅和謙虛,體現出儒家的中庸思想。總之,中國山水畫從畫面構圖、筆墨運用到人物形象的塑造,都體現了中庸思想所強調的適度、和諧和內在平衡的理念。這些特點共同構成了中國山水畫的獨特魅力。
(二)和諧思想的表現
和諧思想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它強調各種事物應該相互協調、和諧共存。在中國山水畫中,和諧思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自然景色。中國山水畫家通過準確的描繪,捕捉自然風光的精華,從而形成畫面的和諧美感。同時,中國山水畫強調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以表現出自然與人之間的和諧共生關系。二是人物形象。中國山水畫家通過細致的描繪和構圖,將人物形象和自然景色相結合,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場景。中國山水畫通常以清雅、恬淡的筆墨和精細的畫面表現人物形象,以突出人物的品格和修養。畫中的人物通常和周圍的景色相協調,表現出一種和諧的氣氛,展現出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相互依存、共生共榮的理念。三是筆墨運用。中國山水畫家在運用筆墨時注重以“意”帶“墨”,強調筆墨的自然、流暢、靈動,以表現出山水畫的和諧美感。在中國山水畫中,畫家還常常使用“點、線、面”等技法,用簡單的筆觸表現自然景象的多樣性,表達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生關系。這種和諧不僅具有美學意義,更是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理念的具體體現。這些特點使得中國山水畫成為獨具魅力的藝術表現形式,體現了創作者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追求。
(三)仁愛思想的體現
仁愛思想強調關愛他人,尊重他人,追求社會和諧。在中國山水畫中,這種思想得到了較好的體現。第一,體現在中國山水畫的主題和意境中。中國山水畫中常常出現山水和諧、萬物生長的自然景象,以及和平祥和的場景。這些景象展現了畫家對于自然和人文的尊重和關愛,體現了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理念。第二,體現在中國山水畫的繪畫技巧中。中國山水畫家注重畫面的整體平衡和和諧,使用水墨表現山水的自然美,采用對比和協調的手法表現畫面的整體和諧感,體現了儒家思想中注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第三,體現在中國山水畫主題塑造和故事情節中。中國山水畫家常常描繪君子風度、山水詩情,以及生命的自然流動等,這些都是通過表現人和自然和諧共生來表達仁愛思想的。
比如,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是中國山水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儒家思想在山水畫中的典型體現之一。在這幅作品中,中庸、和諧、仁愛思想都有著明顯的體現。《富春山居圖》注重在細節和整體之間尋求中庸之道,整幅畫的構圖平衡、色調溫和,畫面表現出自然的平衡和諧之美。黃公望沒有使用過度的華麗裝飾,也沒有使用過分夸張的色彩,以平和、恬靜的情境描繪了江南的山水風光,表達了一種平衡、自然、簡樸的審美理念。在《富春山居圖》中,黃公望不僅精心描繪了自然景觀的和諧美,還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畫面中的山川河流與人們的生活融為一體,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體現了儒家和諧思想的核心價值。同時,黃公望通過對自然景象的細致描繪和對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畫,傳遞出對于自然、人性的關懷和尊重。此外,《富春山居圖》也表現出儒家思想中強調君子風度和高尚品質的思想。該作品中描繪的人物形象多具有君子風度,如書生、漁翁等。這些人物形象展現了儒家思想中對于高尚品質的崇尚,傳遞出一種為人處世、修身齊家的信念。
再比如,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是中國宋代山水畫的代表作之一,它充分體現了儒家中庸、和諧、仁愛思想。首先,《溪山行旅圖》色調溫和,給人以和諧、穩定之感,體現出“中和之道”的思想理念,即在各種相互對立的事物中追求適度的平衡。畫中的山水景色錯落有致,但又不失整體的和諧感,不斷向觀者傳達著中庸思想的理念。其次,和諧思想在該幅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畫中各種元素之間的關系被處理得非常和諧,如山、水、樹、石、人等元素之間的比例、位置、用色都經過了精心的安排,呈現出一種和諧、自然的美感,體現出儒家思想中“和而不同”的觀念,即在和諧中包容多樣性,創造出更加美好的世界。最后,仁愛思想也在該作品中得到了體現。畫面中人物的表現非常自然,不做作,給人以和藹、親切之感,體現了仁愛的思想,即要待人以仁愛之心,關心他人的情感和利益,以讓他人感到溫暖和舒適。
三、儒家思想與中國山水畫的聯系
(一)儒家思想對中國山水畫的意義和影響
儒家思想對中國山水畫的意義和影響是深遠的。儒家思想提倡“天人合一”,認為自然界與人類社會應當達到和諧的狀態。這一思想對中國山水畫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山水畫家在描繪山水景物的同時,應當體現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和諧關系。這也是中國山水畫與其他文化體系的藝術作品所不同的特點。第一,儒家思想中的中庸是重要的道德準則,要求人們在生活和行為中保持中正之道,避免偏激和極端。這一思想在中國山水畫中的體現,就是要求藝術家在表現自然界時,不應過分強調山水景色的壯美或神秘,而應當注重景物的自然狀態和生態平衡,以達到和諧的效果。第二,儒家思想中的和諧是指人與人、人與自然、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狀態,是中國文化追求的理想狀態。在中國山水畫中,和諧是一種基調,體現在畫面中是山水景物和人物、動物、植物的和諧統一,以及色彩、構圖、筆墨等各種元素的和諧組合。畫家通過山水畫的表現形式,傳達出人和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景。第三,儒家思想中的仁愛是指人們之間要互相尊重、關愛和體諒,以和平與友愛的態度相處。在中國山水畫中,這一思想主要體現在人物和社會環境的描繪上,比如畫中人物往往是和諧的、自然的,不會過于強調個人英雄主義,而是體現人類社會互助互愛的理念。畫家通過畫面中人物形象的表現,可傳達出儒家思想中的仁愛精神。因此,儒家思想對中國山水畫的意義和影響不可忽視,中庸、和諧、仁愛思想使得中國山水畫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內涵,有利于藝術家更好地表達人和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
(二)中國山水畫對于儒家思想的發展和傳承
中國山水畫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表現形式,同時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傳承途徑。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山水畫被視為具有儒家思想精髓的代表藝術形式,并且其對儒家思想的發展和傳承有著重要的意義。第一,山水畫中的中庸、和諧、仁愛等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向觀者傳遞儒家思想的理念和價值觀。第二,山水畫是一種文化藝術形式,并且畫家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傳承和弘揚了儒家思想的精髓。第三,山水畫為儒家思想的傳承提供了重要的載體和場所。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山水畫不僅是藝術作品,更是文化載體和傳承渠道。儒家思想通過山水畫進行傳承和弘揚,可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四、結語
儒家思想在中國山水畫中有著深遠的影響和作用,其中庸、和諧、仁愛等思想在畫中也得以體現。中國山水畫追求畫面的平衡、和諧,將自然與人文融合在一起,體現出適度、均衡的中庸思想。中國山水畫家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營造出一種和諧的氛圍,體現出儒家注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想理念。此外,中國山水畫家通過描繪自然景觀來表達對大自然的敬畏和熱愛,通過藝術形象來表現人與人之間的關愛、關懷,體現了仁愛思想。在中國畫史上,儒家思想不僅影響了山水畫的創作和審美特征,也影響了山水畫的傳承和發展。在現代,中國山水畫仍然在不斷發展和創新,同時也在不斷傳承和弘揚儒家思想的精神內核。
參考文獻:
[1]李雅茹.儒家“中和”思想在中國傳統山水畫中的體現[J].美與時代(中),2022(1):6-8.
[2]王惠.儒家思想對中國山水畫審美品格的影響[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17(5):86-90.
[3]柯川.儒釋道思想與中國山水畫中水的意境[J].美術教育研究,2015(11):22.
[4]胡悅晗,王公瑾.儒釋道思想與中國山水畫之“水”的意境[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3):139-142.
[5]郝堂.試論儒道思想與中國山水畫的結合[J].美術教育研究,2011(8):15.
[6]歐芩.儒家思想在傳統設計文化中的體現[J].漢字文化,2019(6):123-124.
[7]姜榮莉.論儒家思想在傳統中國繪畫中的體現[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
莊家旺,中國計量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用戶體驗、工業設計。
黃維杭,中國計量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視覺傳達、品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