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
新學期,從電腦搖號均衡分班到選擇教室開始布置班級文化,一切都很順其自然。在班級熱心家長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個溫馨、和諧的班級環境呈現在眼前:窗明幾凈的教室、整整齊齊的桌椅、分門別類的班務欄、干凈整潔的圖書角……
可是學期才剛剛開始,班上的小紅同學就哭著向我反映:“袁老師,我放在筆盒里買書的15元錢被人偷掉了!”
“不要急,慢慢說!”我拿了張紙巾遞給她。
“今……今天第三節體育課,我把口袋里的錢放在筆盒里面,放學時我打開一看,錢不見了!回家我可怎么給爸爸媽媽說呀……”說著說著,小紅同學竟急得跺起了腳。
“上午的事,你怎么下午才來反映呀?”聽我這么一說,她哭得更厲害了。
下午,我對班級同學進行了明察暗訪,許多同學都認為是小天偷的錢。我示意同學們不要胡亂猜測,否則會傷害同學的自尊心,影響班級和諧的人際關系和凝聚力,老師自會調查。
到了班隊活動時間,我特地在全班同學面前將這件事情提了出來,不過改變了說法:“同學們,對于小紅同學丟失的買書錢,老師認為肯定是被哪位同學借去了,請同學們不要隨便議論,這次小紅同學的買書錢,老師先替她墊了,等借錢的同學還她了,小紅再把錢還給袁老師,怎么樣?”
“好的!”小紅同學接過我掏出的15元錢,忍不住流下了熱淚。
一天過去了,我所期望的奇跡沒有出現,這件事也漸漸地在班級里平息了下來。第二天,小紅同學找到了我,遞上了15元錢,我激動萬分,心想自己的心血沒有白費,沾沾自喜起來:“小紅,袁老師說得沒錯吧!”
“不是的,這錢是美術王老師退給我的!”
“哦?”真是讓我大吃一驚,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
“我買的美術競賽材料是15元,我上體育課的時候碰到了美術王老師并告訴她錢帶來了,放在筆盒里面了,后來……”
“原來是王老師將錢先拿走去訂材料了,后來你給錢的時候才明白過來的,是不是這樣呀?”我恍然大悟。
15元錢,不是被同學借去的,更不是被偷去的,真是一波三折,出乎意料呀!
二、反思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作為一名教師,在期初準備的時候,要做好物質方面的準備,更應該在精神層面牢固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時時、處處、事事都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盡全力去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教師要蹲下身傾聽學生的話語,少一些憤怒和斥責,多一些親切和關愛。要知道世界上最稚嫩的是孩子的心,如果因為我們隨意粘貼標簽導致孩子身心受到傷害,也許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那就讓我們一起從聚焦“迎新學期”開始,扎實做好開學各項準備工作。
1.“迎”是一個過程
(1)立足于一個“細”字。每天不僅要安排值日生對教室地面、窗戶、門、黑板和保潔區衛生進行打掃,爭取做到窗戶無灰塵、墻角無蜘蛛網、地面無廢紙,勞動間的打掃工具擺放整齊,人離開座位后板凳要及時歸位,桌面干凈無雜物。對每個環節都要有詳細的要求,做不到位老師及時指導。定期組織勞動委員認真檢查,進行評價打分并記錄在案,期末作為文明學生的評比依據。(2)著眼于一個“實”字。我們布置的每一項任務必須來源于小學生的生活和實際能力,在這里沒有空洞的口號與說教。比如,在制定學生行為規范時,我們分別從升國旗、唱國歌,儀容、儀表、儀態,在學校如何做一名好學生、在家里如何做一名好孩子、在社會如何做一名好公民等方面細化要求,這些要求都是學生能夠實踐卻常常未能做到的。(3)落腳于一個“低”字。剛開始,我們一定要關注學生最基本的行為習慣。從走好路、做好操、吃好飯、寫好字、讀好書、發好言等坡度低的習慣入手,切入點小,并及時給出不同等級的評價標準。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式才能讓學生易于接受。
2.“新”是一種姿態
新學期關注每一個新的開始,第一天進校、第一堂課、第一次升旗……我認為要做好這些事情必須建立在和學生交朋友的基礎之上,要做學生心目中的好朋友。首先我會在黑板寫上五個紅色大字——歡迎新同學。“你好,歡迎來到二(2)班!”我微笑著將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學生帶到班級,并為他們安排合適的座位,接著便開始自我介紹:“同學們好,我是你們的班主任袁老師,非常希望能和大家成為好朋友!”轉身先將自己的名字端端正正地寫在黑板中央,并鼓勵學生把自己的名字也寫在上面,學生爭先恐后地拿著粉筆,在黑板上寫下自己的姓名,搶著和我做朋友。他們眼中沒有一點畏懼,流露的是自豪、微笑。黑板上,在大大的“袁軍輝”三個字的四周,密密麻麻地圍繞著學生們稚嫩的名字,大的、小的、橫的、豎的、歪的、斜的,透著童真的美,這分明是一幅有感情的畫。我被學生們包圍在中間,我是他們的大朋友,真的好幸福。下課了,我和學生們一起打乒乓球、玩魔方、跳長繩、踢毽子,享受游戲帶來的快樂。放學了,學生走出校門前都會微笑著回過頭:“袁老師再見!”我相信,只要大家真心關愛我們的每一個學生,他們一定都會是你的好朋友。
3.“學”是一份責任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不計得失、不圖回報的,孩子是家庭未來的希望。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對待學生如同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才能凡事換位思考,用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去引領學生打開成功的大門。記得在農村執教的那段日子,網吧“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在農村遍地開花,引誘著那些對新奇事物極其敏感的孩子。班里幾位學生沉浸其中,他們迷上網絡游戲后,成績一落千丈。我先利用課余時間尋找了許多關于游戲對青少年的危害的報道,在課上向同學們講述,還出了一期主題為“遠離網吧”的黑板報。許多學生改正了錯誤,但小明同學卻管不住自己的雙腳,還是經常逃課去打游戲。針對此事,我采取了盯人的戰術,學生沒有來學校就及時與家長聯系,了解他是在家里還是進了游戲機房。有一次,我到網吧去找他時,沒有看見他卻發現了他的自行車,我明白他肯定是躲著我,于是我就守在門口,直到他出現,將他帶回學校。我在取得他家長的同意后,從經濟上約束他。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他終于不再去網吧,學習也認真起來,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只有這種負責任的愛,才能促進學生不斷前進、茁壯成長。
4.“期”是一點要求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綠葉。學生也會因性別、性格、氣質、家庭環境等因素而顯示出不同的個性特點。在一個班級中,有勤奮努力、積極向上的優秀學生,也有調皮搗蛋、不思進取的后進生,對于這些學生的培養,因為他們個性鮮明,易于讓我們第一時間所熟悉,因此我們可以有的放矢,對管理他們的目標心中有數。但是,介于二者之間的學生,往往是一群默默無聞、不好不壞的群體,俗稱“灰色學生”,不深入了解,很可能會成為我們視覺的盲區。這就需要我們在期初就有意識地多準備一些形式多樣的活動,讓“灰色學生”有被愛、被尊重的機會,有表現自己的舞臺和天地,從而再給他們定下學期的要求,這樣不僅能增強班級凝聚力,更可以讓全體學生都顯示出自己的個性和色彩。
萬事開頭難,大家一起做好“迎新學期”的準備,相信班級生活一定會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袁軍輝? ?江蘇省丹陽市新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