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現代教育理念中,小學班主任不僅要負責班級日常管理,確保班級各項教育活動穩定、順利地展開,而且要重視德育工作的實施,并在此過程中落實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文章主要闡述了小學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從課堂和課后兩個方面探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方法,以供借鑒。
[關鍵詞] 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發育的重要階段,該年齡段的學生有很強的可塑性,班主任需要立足于學生的成長規律和年齡特點,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引導。德育工作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思想品質的重要途徑。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內容,小學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及時了解和掌握小學生的心理動態,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和教育引導,促使小學生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一、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對小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班主任既要關注班級日常教育活動的開展,同時還要加大對學生的德育引導,并在此過程中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小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大致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可以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使學生在之后的學習與生活中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各種困難;其次,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基礎;最后,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努力將其培養成為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策略
1.課堂心理健康教育“三部曲”
(1)課前制定教育計劃
任何教育活動的實施都需要做好準備,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樣如此。在正式實施教育活動之前,教師需要提前制定好教育計劃,精心篩選教育內容并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初步制定好相關的教育安排,以此來確保后續相關教育活動順利、高效地展開。因此,在課前制定教育計劃時,教師需要深入學生群體當中,分析總結出目前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然后制定出相應的教育計劃。例如,教師為學生制定“心理健康成長手冊”,詳細記錄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定期進行分析總結,及時發現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然后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引導。通過制定前置化的教育計劃,可以進一步提升德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2)課中實施心理糾正
班主任教師要根據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在德育課堂中對其進行心理問題糾正,采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手段,以求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期中考試結束后,班級中部分學生由于考試成績不理想,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內心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對此,班主任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多種方式對其進行引導,使學生以更加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如,教師在網絡中搜集相關的勵志人物故事,帶領學生一起討論,讓學生受到主人公的積極影響,正視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通過對學生實際情況的把握,在課堂中對其進行心理問題糾正,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心理問題的積壓,進而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
(3)課后反思教學過程
教育教學反思是班主任德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反思既能發現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促使后續教育活動質量不斷提升,而且可以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對教育工作的實施起到檢驗的作用。對此,在每一堂課后班主任要對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進行梳理,然后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引導,以確保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穩步提高。此外,教師還要對學生在課堂中提出的問題和整堂課的進展情況進行反思,不斷優化課堂結構,為后續更高質量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基礎。通過課后對教學過程的反思,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質量不斷提升,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2.課外心理健康教育“大舞臺”
(1)環境:創設情景,助力“舞臺”生成
環境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干凈整潔的班級環境,有助于德育工作更好地展開,進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效果。除了物質環境的優化,還要重視班級文化環境的構建,由此助力于課外心理健康教育“大舞臺”的生成。例如,班主任可以在日常德育工作中加強對學生勞動教育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積極參與班級大掃除活動,營造出干凈整潔的班級環境。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班級的后黑板、墻壁等位置,懸掛一些名人名言或宣傳標語,如同一張隱形的手去約束著學生的行為和思想,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積極的熏陶,促使良好班級氛圍的形成,進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2)臺前:舉辦活動,實施多元教育
在小學課外心理健康教育“大舞臺”上,班主任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組織開展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受到積極的影響,從而培養良好的品質。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文藝匯演、趣味運動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意識及競爭意識,而且在團體性的活動中,學生的人際關系也可以得到極大改善。在參與多元化的活動中,每一名學生的特長和優點都能得到充分展現,幫助學生樹立了自信心,促使學生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和生活。通過多元化教育活動的舉辦,拓寬了德育工作范圍,推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與發展。
(3)幕后:師生溝通,實現對癥下藥
師生間的溝通交流是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環節,班主任要把握學生的成長情況,以溝通的方式對其進行教育引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性格習慣。例如,部分小學生有較強的自尊心,如果教師直接在班級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疏導,很可能會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對此,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私下溝通交流,找準學生的心理問題,并對其進行針對性的疏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進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需要注意的是,在與學生進行私下溝通時,班主任需要主動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尊重學生的想法和意見,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信賴,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總的來說,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組成內容,高質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可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小學班主任要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價值,從課堂和課后兩方面入手,搭建起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促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為其健康成長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周萬年.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試題與研究,2022(08).
[2]李愛群.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C].2020年“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會議],2020.
[3]夏芬芬.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討[C].2021教育科學網絡研討會論文集(五).[中國會議],2021.
孫晨曦?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北厙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