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思齊?陳蜜
一、教育背景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提出了“四個自信”,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如今的中學生,他們熱愛學習,充滿活力,青春洋溢,但與此同時,他們心智還不成熟,缺少歷練。他們從小看著日本的動漫、美國的“超級英雄”長大,難免受西方文化的影響。
如今,我們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讓學生樹立對自己、對民族、對國家的正確認識,就是新時代中學德育工作的新任務、新特點,也是學校教育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
習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指出:“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從2020年起,筆者在德育工作中就以“學習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為主題設計了一系列活動,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二、教育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展示抗美援朝的作戰圖和紀錄片,以及相關新聞報道,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國際局勢,以及涌現出的英雄人物。
2.情感目標:體會立國立威之艱難,致敬英雄人物,認同抗美援朝精神,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增強集體主義意識,發揚愛國主義熱情。
3.行為目標: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信息時代的背景下,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三觀”。自覺、主動地維護國家尊嚴和利益,投身于祖國的建設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三、活動準備
1.學生分組合作搜集抗美援朝戰爭的相關信息。
2.學生在自己的親戚朋友中尋找有關的回憶與故事,甚至是老物件,留待課堂分享。
四、實施過程
環節一 活動引入:家書
通過與學生分享一封家書,引入活動主題。
師:烽火硝煙,家書萬金。請同學們看屏幕上的這封家書。與一般家書不同的是,這封信中不僅有文字,還有手繪。這封家書不僅洋溢著對祖國的熱愛、對家鄉的思念,也讓我們看到了家書背后的鮮活的生命、有趣的靈魂。
家書的作者叫李征明,1930年生,1950年入伍,1952年赴朝,在24軍70師201團教導隊任文化教員。1953年6月23日,李征明在戰斗中負傷,堅持不下火線,他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傷員,再次負傷,終因傷勢過重,救治無效犧牲,年僅23歲。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回到70多年前的那段崢嶸歲月。
環節二 誰是最可愛的人
1.歷史講述
學生介紹抗美援朝戰爭的前因后果、典型事件,幫助同學們更充分地了解70多年前那場戰爭的偉大勝利。
活動記錄:
展示抗美援朝經典照片,作為活動引入: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6個軍共18個師,分別從安東、長甸河口和集安等處跨過鴨綠江,赴朝鮮前線,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學生根據地圖講述戰爭的主要過程。
2.作品分享
師生共同欣賞有關的文學藝術作品,通過文字、音樂和畫面回憶那段崢嶸歲月。
活動記錄:
(1)學生分享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讀后感,介紹相關影視作品。
(2)觀看視頻:抗美援朝經典歌曲之《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
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
抗美援朝,打敗美國野心狼。
歌詞是首批入朝官兵中的一名指導員麻扶搖寫的出征誓詞,經由《人民日報》記者的采訪和報道,引起了著名作曲家周巍峙的注意,他僅用半個小時就譜出了曲子,唱遍全軍,傳遍全國,直至今日。歌詞雖然只有短短的43個字,卻成為新中國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
3.緬懷英烈
通過講述英雄人物的故事,讓學生從情節走向細節,從情結走向情懷,體會到宏觀歷史敘事下更動人、更震撼的個體。
過程記錄:
(1)教師進行環節引入
師:抗美援朝是一場奠定新中國國家地位的戰爭,具有極為重大的歷史意義。那是一個被欺凌了上百年的國家,第一次在國門之外,取得了與列強之戰的勝利。這場戰爭開始于這個國家剛剛建立起來的第二年。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涌現出無數英雄兒女,除了我們熟知的黃繼光、邱少云、毛岸英這些犧牲了的烈士們,還有楊育才、劉光子、張桃芳、王海這些“戰神”一般的英雄人物。當然,更多的還是那些普通的一線士兵們,那些在上甘嶺倒下的,在長津湖成為冰雕的,我們可能一輩子都記不住名字的眾多英雄們。
(2)學生介紹有關故事
4.立足當下
學生從個人角度,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當下國際形勢去談對抗美援朝戰爭的理解、認識,充分討論,讓思想教育落地生根。
過程記錄:
生1: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生2:那時候,中華人民共和國才剛滿周歲,還在理順國內的重建和生產。手上的武器,還是從解放戰爭,甚至是抗日戰爭中繳獲回來的。美國是什么?英國是什么?志愿軍戰士們其實并不清楚。但志愿軍戰士們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歷史不能重演。至少,不能是今天!
生3:共和國歷史上每一仗都有它的使命,每一仗都在一個方向上穩定了我國的邊疆。整體而言,歷次戰爭都在傳達一個意思: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大清,也不是民國,管你是誰,我們不會去挑釁你,你敢挑釁就打斷你的腿,看你還敢鬧。
生4:從近幾年孟晚舟被扣押、香港局勢、臺灣局勢、中美貿易戰等事件可以看到,新時期的戰爭已然打響,70年前我們不曾怕過,70年后我們更不會退讓!我們要強化本領,不斷發展壯大自己,促進世界的和平發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5.班會小結
從宏觀的角度、歷史發展的角度,由點到面地進行總結提升。
師:正是先烈們在朝鮮爬冰臥雪,在中蘇邊境上用肉身抵擋坦克,在青藏高原上雪夜奔襲,在老山的貓耳洞里夜夜不眠,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
在中國人昂首挺胸的今天,回望70年前的這場戰爭,回望中國從泥濘中一路艱難跋涉的腳印,讓我們清晰地認識到:下一個擔負起保家衛國重任的就是我們,未來,要看我們。
環節三 艱苦卓絕的戰斗
1.觀看影片
組織學生利用班會課觀看央視紀錄片《鐵在燒》第三集——生死抉擇。
2.經典歌曲
2020年,央視完成了彩色修復版歌曲《我的祖國》,請同學們觀看、哼唱。
3.班會小結
師:鐵原阻擊戰中擔負高臺山地區防御作戰的第563團,頑強阻敵7個晝夜。紀錄片中,慘烈的戰斗讓活下來的親歷者們都不忍提及。如今,我們承平日久,可能忘了動蕩和戰爭的殘酷。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斗中頑強的戰斗意志和信念,是后人不斷前行的動力。
環節四 身邊的往事
1.展示交流
請兩至三位學生利用晨會課分享親戚朋友家中的老物件——一個彈殼、一件舊衣、一個水壺,講述祖輩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故事。或者在平時上網、看書中讀到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2.班會小結
由老師進行小結,也可與學生分享自己接觸到、了解到的一些故事、人物。
環節五 十字路口的我們
1.學習講話
在前三個活動的基礎上,學習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2.直面現實
當下,我們正處于信息時代,網絡越來越多地進入我們的生活,為我們帶來便利。但與此同時,也有用心險惡之人,利用網絡平臺詆毀英雄、造謠傳謠。
過程記錄:
(1)展示案例
據北京東城法院,2021年10月12日,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對被告人許某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案作出一審判決,依法判處許某有期徒刑7個月;于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在國內主要門戶網站及全國性媒體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經查明,被告人許某使用微博賬戶先后發布兩條包含侮辱英雄烈士董存瑞內容的信息,閱讀次數達9萬余次,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憤慨。庭審中,許某自愿認罪認罰。
(2)討論分享
生1:說實話,我心里想的是:他們怎么敢在網絡平臺上這么說?應該讓這些人都受到應有的懲罰。過著英雄們用生命才換來的好日子,卻詆毀甚至侮辱,應該予以嚴懲。
生2:過去網絡“大V”在我心中是可信度比較高的,因為關注他們的人很多,所以我下意識地認為他們的觀點能夠讓人接受和信服,其實這是一種從眾心理。學習歷史、了解歷史,才能成為我們辨別是非的依據。
3.班會小結
教師進行本次班會的小結。
師:去時少年身,歸來英雄魂。山河已無恙,精神永留存。
我們一開始看到的李征明同志的家書圖文并茂、生動活潑,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封家書則是直抒胸臆、簡潔質樸。這就是黃繼光烈士的家書:
男現在為了祖國人民,需要站在光榮戰斗最前面,為了全祖國家中人等過著幸福日子,男有決心在戰斗中堅持為人民服務,不立功不下戰場。請家中母親及哥嫂弟弟不必掛念。在革命部隊里,上級愛戴如父母,同志之間如親兄弟一般,一切在祖國人民熱愛支援下,雖在戰斗中是很愉快的。
80后進入社會的時候,被人稱為“垮掉的一代”,90后出現在報紙上的時候也曾經是不學無術的非主流形象,更不用說00后了。但實際上,我們每一代人都將自己的青春和熱情,灌注到了祖國的建設中,接下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當然,我們也要記住,打鐵還需自身硬,“實力才是維護正義的基礎,國防才是外交真正的后盾,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艾躍進)只有祖國強大,中國人才能過上好日子,才能有尊嚴地活著。
五、活動總結
一是要及時對參與班會準備、積極發言的學生進行表揚、點評與鼓勵;
二是要趁熱打鐵,對學生提出要求和希望,要明辨是非,堅決與歷史虛無主義作斗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三是教師本人要對系列活動進行總結,如按照認知—體驗—行動三個層次對本活動的設計和流程進行完善、優化。
曹思齊 陳 蜜? ?江蘇省南京市金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