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梟將
摘? 要:農村“麻雀學校”可以通過創新教研共同體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文章圍繞此點對創新教研共同的價值和可行方法進行了探究,以進一步推動農村“麻雀學校”的發展。
關鍵詞:麻雀學校;教研共同體;方法探究
隨著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對農村“麻雀學校”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越來越高。創新教研共同體有助于整體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進而提高農村“麻雀學校”的教學質量。
一、概念界定
1. 麻雀學校
“麻雀學校”泛指學校規模較小、教學條件偏差、教學質量偏低的學校。特別是在校生在10名以下的農村小學,其教學點布局零散,招生人數逐年呈下降趨勢。
2. 教研共同體
教研共同體,即教師研修共同體,是基于學習共同體的一種聯合研修模式,指教師為了共同的教學目標和專業發展需求,交流合作、共同教研。教研共同體是一種任務驅動、資源共享、相互借鑒、協同研究、共同發展的良好機制。
創新教研共同體旨在打破以往一校或一個教研組開展教研工作的模式。變簡單的聽課、評課和單一任務式教研活動,為有目的、有計劃、長遠的以促進學校教師能力可持續發展和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準繩的教育教學活動。
本文所說的創新教研共同體,具體指以“麻雀學校”為中心,為促進其長遠發展而在區域內宏觀調控教育資源,擺脫以前一校、一組的小范圍教研活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相鄰鄉鎮學校形成一個教研共同體,統一思想,確定共同的奮斗目標。
(2)按照地理位置和人口數量對區域內學校劃分不同的片區。以慶城縣太白梁鄉為例,可以分為西北和東南兩個教研片區,最大限度實現人力、物力、財力、教研等資源的優化配置。
(3)在教師隊伍中形成“新老結對”“資源共享”“扶貧促優”的成長共同體。
(4)針對不同教研片區的人文環境、地域特色,開展不同的特色活動。以慶城縣太白梁鄉西北和東南兩個教研片區為例,可以在西北片區開展“書法”“繪畫”“手工”“折紙”等活動;在東南片區開展“科技創新”“舞蹈”“戲曲”“剪紙”等活動。
二、創新教研共同體的價值分析
首先,農村“麻雀學校”和教研共同體可以視為長期性建設并發展的有效途徑,符合新時代提出的契合農村需要的學校教育的要求,能夠關愛到一些特殊群體,實現教育的公平并優先發展,能夠讓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逐漸縮短;其次,教研共同體有助于農村地區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有利于提高農村地區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育水平,實現農村“麻雀學校”的進一步發展;最后,農村“麻雀學校”和教研共同體的發展有助于國民教育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三、創新教研共同體的方法探究
1. 教學困惑問題化
教學困惑,即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如教師原有的知識體系與當下教學認知產生的矛盾等。教學困惑的產生是一種正常現象,是教師不斷學習和成長的體現,也是教師展開教學研究工作的出發點。針對“麻雀學校”的教學工作,教師的教學困惑通常表現為如何調動學生的能動性、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等。對此,教師應該遵循“自上而下”的高位引領原則和“自下而上”的需求分析原則,結合自身在教學實踐中所面臨的困境,自主分析、自行反思,進而提出一些適度超前、高位引領、真正契合“麻雀學校”教師自身發展需要的研究性問題,然后通過教研共同體的共同研究,尋求解決方案,進而推動“麻雀學校”的發展。
教師可以在教研共同體的交流過程中提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產生的諸多困惑,然后教研共同體對這些困惑作初步的歸類,最后進行研討,提出指導性的意見。教師可以針對“麻雀學校”的教學現狀,梳理研究問題: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小規模學校的走向及對策研究——以慶城縣鄉村“麻雀學校”為例;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研究;農村特困生的轉化研究;“麻雀課堂”低效的轉化研究;學案導學教學方式的應用策略研究;“麻雀學校”教師培訓模式的研究;等等。教研共同體將成員分為若干組,每組研究某一方面的問題,這樣就形成了若干問題任務組,圍繞不同問題任務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展開探究并及時改進,以明確教研共同體的研究目標與方向。
2. 探究問題任務化
任務化指將所研究的問題以任務的方式作進一步的細化,有助于將問題分塊逐一解決。在確定研究問題后,教研共同體成員應當根據自身研究的問題,確定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驟。
教研共同體成員應當簽訂任務書,明確每名教師在參與教研共同體活動中具有的權利和責任,明確每位教師的具體研究任務。在此過程中,教研組負責人要根據各位教師的具體需求、教學實際,針對教育科研的方法對其展開培訓工作,力求對教師進行有效的指導。教師在后續的實踐過程中,也應當將自身的研究結果與教研組成員分享,讓他們提出與之相關的意見或建議,以便于展開進一步的修改與完善工作,最終完成研究任務。
3. 教研課題行動化
“行動化”的過程就是整個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指教研共同體成員根據自身所要研究的問題,積極地探索問題解決的路徑與方法,并在教學實踐中針對整個策略展開多元化的教學實踐,讓策略更加具有科學性和有效性。“麻雀學校”的教師通過此實踐探究過程,能夠加深自己的認知,逐漸提升專業素養,清晰地認知到課題研究的價值和作用,進而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多元反思,并針對學生的學習現狀進行多元思考,逐漸細化問題,尋求更為有效的問題解決方式,最終讓學生獲得更長遠的發展。
“麻雀學校”的教師可以通過“優秀教師 +”工程,以鄉鎮與村點幫扶為抓手,形成高效的教研共同體,實施教師輪崗制度,有效提高“麻雀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為了優化教育資源,“麻雀學校”可以通過學生“走學”或公益性線上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接受更為先進的教育。例如,在針對“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小規模學校的走向及對策研究——以慶城縣鄉村‘麻雀學校’為例”這一課題進行研究時,可以確定如下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術線路和實施步驟,以完善整個研究過程。
研究思路:查閱文獻—走訪調查—尋找特色教育之路。
研究方法:理論研究法、文獻研究法、訪談法、個案調查研究法。
技術線路:創建課題組—開題準備—找準個案學校—搜集各類信息—細化完善—總結提升—課題結題—推廣全縣。
實施步驟:(1)建立課題研究基礎,確定申報書和開題報告;(2)方案研究與實施階段,召開專題會,明確分工,確定論文集;(3)在“麻雀學校”的走向及對策研究課題結束后,課題組全體成員進行相應的總結,得出課題結論,完成結題,確定結題報告。
4. 研究結果課程化
“結果課程化”指對“麻雀學校”中教研共同體的研究過程和研究結果進行整合與總結,將其開發為具體的課程,進而在后續的教學實踐中以課程為依托展開多元實踐。
教研共同體成員或課題組成員總結在研究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麻雀學校”在教學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方面形成的好方法和新思路,教研共同體討論、制訂專屬于“麻雀學校”的校本課程。例如,“‘麻雀學校’小學低年級音、體、美線上教學試用手冊”“‘麻雀學校’第二課堂創新的幾種游戲規則說明”“‘麻雀學校’勞動教育和勞動技術的內容設置”“‘麻雀學校’走讀、走教活頁教案撰寫技巧”“‘麻雀班級'的管理辦法”等。“麻雀學校”的校本課程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隨著整個教研共同體的創新而不斷優化,最終為“麻雀學校”的教學質量提高提供更為有效的資源,為農村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創造更好的條件。
農村“麻雀學校”的存在是鄉村振興戰略落實的重要支撐。這類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要依托于教研共同體的創新,要讓教師以更為專業的素養展開教學工作,為鄉村學生帶去福音,讓他們獲得更好的發展。
基金項目:甘肅省“十四五”規劃重點課題——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小規模學校的走向及對策研究:以慶城縣鄉村“麻雀學校”為例(GS[2021]GHBZ107)。
參考文獻:
[1]覃兵華,梁燕萍. 構建城鄉教研共同體,促進鄉村教師專業成長[J]. 教育觀察,2022,11(14).
[2]陶蘭月. 構建教師教研共同體的四個基點[J].教學與管理,20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