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合理地設計高校愛國主義教育評價體系是增強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效果,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舉措,是提升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本文在結合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實際的基礎上,探索高校愛國主義教育評價的原則、指標和方法。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愛國主義教育;評價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志碼:A
[項目名稱]2021年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編號:21C1449)。2022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項目:“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第二課堂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編號:22E35)。
[作者簡介]曾怡華,女,湖南婁底人,婁底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職業(yè)教育。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明確提出:“要把青少年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中之重,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于學校教育全過程”。這進一步凸顯了新時代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是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主陣地,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成效、大學生是否將愛國主義精神培養(yǎng),關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乎國家的前途和命運[1]。因此,構建科學、合理的愛國主義教育評價體系,對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效果進行評估勢在必行。
1 “互聯網+”時代高校愛國主義教育評價原則
1.1 堅持社會主義原則
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因此對高校愛國主義教育進行評價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運用無產階級的思想、觀點、方法,用科學的、發(fā)展的眼光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同時應結合學校實際和大學生個性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評價標準,提高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實效[2]。
1.2 堅持全面性原則
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內容豐富的有機整體,包括教育組織領導、教育內容、師資配備、教育方法、教育效果等多方面的內容。因此,教育評價指標應盡可能全面涵蓋各個方面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較客觀地反映各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實際情況。
1.3 堅持可操作性原則
可操作性原則就是指愛國主義教育評價指標在實際評估中應簡單實用,便于操作。這主要包含三層意思:一是各項評價指標應淺顯易懂,不容易讓人產生誤解;二是評價具體指標和數據應方便查找和統計,可以通過查看會議記錄、檔案材料等日常工作材料或通過訪談、調查問卷等途徑獲得;三是評價指標容易被量化。愛國主義教育效果是無形的,只有通過被量化的信息才能將某一單位的整體愛國主義教育效果表現出來,從而客觀公正地反映某一單位的愛國主義教育效果,以便各單位準確地了解愛國主義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改進工作,提高工作實效[3]。
1.4 堅持系統性原則
高校愛國主義教育不是某一部門、某一單位能獨立完成的工作,而是一項由全校領導、行政部門、教輔部門和教育教學各部門(單位)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系統工程。因此,高校愛國主義教育評價應堅持系統性原則,各司其職,充分發(fā)揮各部門、單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愛國主義教育監(jiān)督管理合力。
1.5 堅持針對性原則
針對性原則應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應根據不同類型的學校設置不同的評價指標,不能用同類的指標評價不同類型的單位。比如,普通高校與應用型高校、本科院校與高職院校的評價指標應有所不同。二是對不同學生的愛國主義評價也應具有針對性。不同學生的家庭背景、成長環(huán)境、性格愛好存在差異。因此,應堅持以人為本,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標準,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標準進行評價[4]。
2 “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評價指標體系
美國學者斯塔弗爾比姆(Stufflebeam)在批判發(fā)展泰勒行為目標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CIPP課程評價模式,即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在此,我們參照CIPP課程評價模式和相關的教育管理理論,結合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實際,構建高校愛國主義教育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分為綜合評價指標和教育特色附加評價指標兩部分。綜合評價指標分為兩級指標:一級指標為組織領導、師資建設、課程體系、文化氛圍、物質保障、教育效果等6個指標,二級指標為領導重視、制度建設、發(fā)展規(guī)劃、師資配備、教育培訓、師資素質、課程設置、教育資源、活動開展、校園文化、經費保障、圖書保障、設備保障、教育滿意度、學生愛國表現等15個指標,另設置了38 個指標觀測點(具體評價指標見表1)。
各級各類教育管理部門和高校可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對評價指標進行適當的修改,以便更準確客觀地對高校和各教育教學單位愛國主義教育的情況進行監(jiān)測和評價。
3 “互聯網+”時代高校愛國主義教育評價方法
高校愛國主義教育考核評價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監(jiān)督評價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應堅持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包括團體評價和個人評價兩個方面:團體評價主要是指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部門或單位根據評價標準對本部門或單位愛國主義教育所做的評價;個人自我評價是指大學生對自己所確立的愛國主義的思想認知、愛國情感、行為表現等方面的評價。自我評價有利于發(fā)揮評價對象的主體作用,使其充分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利于日后改進,但其往往不夠客觀。因此,為了評價結果更準確、客觀,還需要進行他人評價,即由評價對象以外的主管部門或第三方機構對其進行評價。他人評價主體應注重多元化,評價主體應包括單位領導、行業(yè)企業(yè)專家、普通工作人員、第三方評價機構等,各占一定權重。評價主體多元,才能確保評價結果客觀真實。他人評價有利于進行橫向比較,評價結果更公正和客觀。但他人評價耗時費力,不能頻繁進行。因此,愛國主義教育應將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結合起來,才能揚長避短。
二是應堅持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相結合。高校愛國主義教育進行質性評價,就是從整體上對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方法、效果等方面進行分析和評價,對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性質作出評價。比如愛國主義教育的課程設置是否合理,教育資源是否充足,教育方式是否恰當,教育效果是否良好,等等。質性評價通常采用等級評定、評語鑒定等形式。質性評價通常只是作出大致的、粗略的評價,主要依靠評價者的主觀和經驗判斷,受評價者自身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影響較大,主觀隨意性較大,不夠客觀和準確。因此,要對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效果作出更客觀準確的評價,還需要采用量化評價方法。量化評價是指根據一定的評價指標對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方法、效果等內容從數量方面進行分析評價,采用數理模型等方法進行分析統計和評價。與質性評價方法相比,量化評價方法用數據說話,比較客觀和真實,但量化評價方法比較死板,不夠靈活。因此,高校愛國主義教育評價必須堅持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相結合。
三是要做到靜態(tài)評價與動態(tài)評價相結合。教育是一個不斷發(fā)展、不斷變化的過程。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久久為功。因此,愛國主義教育效果要堅持動態(tài)評價,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不能因為大學生一時的沖動之言或某件小事就否定這個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和行為,而應在全面了解學生日常表現的基礎上,根據其以往的表現評價其進步情況和發(fā)展前景來判斷其教育效果。同樣,對高校愛國主義教育也應進行動態(tài)評價。當然,除了動態(tài)評價,也不能忽略靜態(tài)評價。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原則,事物是動態(tài)的,也有其相對靜止的一面。愛國主義教育同樣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對高校愛國主義教育進行靜態(tài)評價,就是對某一時期內高校的愛國主義教育的組織領導、師資、課程設置、文化氛圍和教學效果進行測評和描述,有利于高校對愛國主義教育實效作出較為準確客觀的判斷,以便更好地實施愛國主義教育。
四是要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結合起來。要強化考核評價的過程管理,加強平時的監(jiān)督檢查和調查研究,以便發(fā)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時指導各部門、單位改進相關工作。
4 結語
構建高校愛國主義教育評價體系,加強對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監(jiān)督評價,是提高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效果、培養(yǎng)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張晶. 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實效性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 汕頭:汕頭大學,2022.
[2]徐曉霞. 基于CIPP模式的民辦高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課程評價模式構建[J]. 高教學刊,2018(23):188-190,193.
[3]楊帆. 新時期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監(jiān)測與評價模式研究[J]. 文教資料,2013(22):94-95.
[4]涂愛榮. 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評價原則簡析[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