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 要】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十分重要,同時也比較困難。本文針對學生在口語表達中語言的準確性、信息的完整性、表達的流暢性和得體性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充分依托教材資源,開展多樣化口語表達活動,在提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關鍵詞】高階思維 口語表達 高中英語
閱讀和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已經得到了一定的重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口語表達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一直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谡Z課堂過于注重外在形式,課堂看上去很熱鬧,但從本質上來講,活動基本只停留在識記、理解和運用等低階思維層面,學生的口語表達也只處于機械模仿、簡單復述等階段,沒能對語言進行有效加工和遷移創新,口語課堂深度學習也無從實現。具體來講,在內容方面,問題體現在信息不夠完整、內容表層化;在語言質量方面,問題體現在語言碎片化、語言錯誤較多;在思維能力方面,問題體現在邏輯性欠缺、遷移創新能力不強。針對上述情況,筆者在日常教學中充分依托教材資源,開展多樣化口語表達活動,以期提升學生口語表達過程中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和遷移性,從而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一、高階思維能力的概念界定
在分析、理解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的基礎上,筆者認為,高階思維能力可以定義為一種致力于提升認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創新創造的高層次心智活動。具體來說,高階思維能力聚焦于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和遷移性,即通過分析、判斷發現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聯系,并從實際出發,嚴格按照客觀標準評價反思自己或他人的觀點態度,形成自己新的觀點態度,并將自己的思維成果運用于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在分析事物本質特征時,不僅善于求同,也善于求異。
二、高中英語口語教學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必要性
1. 課程性質引領思維培養方向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強調對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綜合培養,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統一的特點。”語言學習是有意義的主題探究活動,在探究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相互聯系、層層推進,并融語言、文化、思維于一體的實踐活動,實現對學生邏輯、批判和創新思維的培養,落實學科育人的目標。教師應該基于課標要求,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從而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2. 時代進步觸發思維能力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國際交流變得越來越頻繁,能夠進行良好的口頭表達,滿足日常的交流需求和工作要求,是語言學習者必備的能力。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既要延續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素質教育,又要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人才,完成承上啟下的重要任務。因此,高中英語教師更應該以學科內容為主,盡可能為學生創設批判思考和表達觀點的機會,積極拓寬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在辯證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提升思維能力。
3. 高考改革需要表達能力提升
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北京高考將聽說考試與筆試分開進行,并實行一年兩考。聽說考試在突出對學生聽力理解能力的考查之外,還聚焦于對學生聽后轉述、朗讀短文并回答問題的能力的考查。聽后轉述考查學生有效轉述語篇關鍵信息的能力,朗讀短文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朗讀并且準確回答問題。不管是聽后轉述,還是朗讀并回答問題,都要求學生能做到語言準確流暢、信息完整,同時語調自然、語氣恰當。要達到這樣的要求,僅靠高三一年的訓練是無法實現的,因此,若想學生在口語測評中取得較好的成績,教師需要從高一就開始對學生進行科學、規范的指導,以及定期的訓練。
三、聚焦高階思維能力發展的高中英語口語教學途徑探究
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不能只單純依靠機械的口語操練,教師需要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融于其他語言技能教學中,充分依托聽力文本、閱讀文本以及書面表達等材料,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語言輸入,從而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語言輸出。
1. “以聽促說”,確保學生口語表達準確完整,發展學生的邏輯性思維
語言的輸入與輸出是密不可分的??谡Z表達作為語言輸出活動,需要以大量的語言輸入作為支撐,然而,如果教師沒能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學生在進行口語表達時,就容易出現思維缺乏邏輯性,表達的內容前后不一致、缺乏有意義的關聯、順序不當、邏輯不清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在設計輸入活動即聽力活動時,需要引導學生借助可視化圖表,梳理聽力材料的邏輯結構,為口語表達搭好腳手架,確??谡Z表述結構清晰、信息完整。
【教學案例1】
以北師大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一Unit 1中的Topic Talk為例,教材中的聽力語篇涉及談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以及關于人物最美好的回憶,口語表達部分要求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談論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并學會有條理地講述自己和此人之間的珍貴回憶。
針對以上口語表達任務,教師引導學生在聽力理解之后,深入分析文本的框架,提取如何描述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包括該人物的重要性、個性品質以及自己與該人物之間的特殊經歷,即Who、Why、Personal Traits、Memories等幾個方面。同時,為了避免學生口語表達流于形式,內容浮淺,教師提供給學生本節課所學相關詞塊,并提醒學生恰當使用銜接詞,使上下文銜接得更自然(見圖1)。
學生在可視化圖表的提示下,順利完成口語表達任務,以下是學生口語表達的文字版:I am closest to my father because he always understands and fully supports me. What’s more, I would say he is so intelligent. When I am stuck in some tough problems, he is always able to explain them in some simple language. I have so many unforgettable memories with him, but one particular occasion was the final exam in the first term of my senior secondary school. I was so nervous that I just got 58 in math exam. It was a complete failure for me and I didn’t know how to tell my father. After he got the news, instead of being angry directly, he talked with me patiently and helped me analyzed the problems step by step. Also, he encouraged me to realize that it didn’t mean I was stupid and I just needed to adapt to the transition from middle school to high school. He not only boosted my confidence but also gave me plenty of useful advice for improvement.
學生通過這樣的口頭練習,不僅能夠準確完整地談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而且能邏輯清晰地說出該人物為什么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通過具體的難忘記憶,凸顯出該人物的品質。表述過程中,學生使用了because、what’s more、but、after、also、not only、but also等銜接詞,使得口語表達條理清晰,體現了較強的邏輯思維。更難能可貴的是,學生通過口語表達,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正向的互動所帶來的溫暖,并對此心懷感恩,這凸顯了本課的主題意義,實現了較好的育人價值。
2. “以讀促說”,訓練學生口語表達深入有內涵,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教材中所選用的閱讀文本,都承載著一定的主題語境,為提升學生思維品質起著一定的啟迪作用,同時也可以作為學生口語表達的重要素材。教師在講授閱讀課型時,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挖掘閱讀文本的主題意義,設計具有思維挑戰力的開放性的口語表達任務,通過引導學生與閱讀文本互動,提升學生的分析、評價能力,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教學案例2】
以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 7 Lesson 3 A Musical Genius為例,在該課的閱讀文本中,作者介紹了音樂天才貝多芬的D小調第九交響曲的創作過程和首演的故事,希望學生通過閱讀既能感受他星光璀璨的時刻,又能體會他遭受命運打擊的沉重時刻;希望學生在感受音樂美的同時了解藝術家對藝術的熱情和不屈服于困難的精神,并向他學習;希望學生能懂得在逆境中也要毫不氣餒地重拾生活的勇氣,用頑強的意志去面對生活,去追求自己的夢想。設計該課的讀說任務時,教師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在不同時期的情感變化,激發學生的同理心,體會偉大音樂家在遭受重大打擊時仍然堅持忘我創作及表演的情懷(見圖2)。
梳理貝多芬在不同階段的情感變化之后,引導學生回到文章標題,教師提出以下問題:
Do you agree with Caroline’s words? Couldn’t Beethoven hear his symphony? Show your opinion in simple sentences.
What do you think of Beethoven from the text?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title “A Musical Genius”?
教師通過“以讀促說”的閱讀活動,幫助學生梳理文本結構,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文本的主題意義,并引導學生針對卡洛琳的評價,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思考、表達他們對文章標題的理解,深入學習貝多芬作為偉大音樂家的精神品質。逐層深入的活動,不斷加強學生的思維力度,發展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同時也使學生的口語表達更有深度。
3. “以寫促說”,確保學生口語表達流暢得體,發展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課標強調,要培養學生“在真實語境中傳遞與溝通信息、再現生活經歷、表達觀點、意圖和情感的能力”。對學生實際表達效果的考查,要兼顧表達的流利性、準確性和得體性。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口語表達的準確性和流利性,教師可以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口語表達任務,并讓學生將表達內容條理清晰地寫下來;亦可采用可視化圖表的形式,列出表達的主要內容,然后進行口頭表達。
【教學案例3】
以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 7 Lesson 2 Beijing Opera為例,為了加深學生對京劇藝術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本節課的聽后輸出設計了讓學生錄制視頻、用英語介紹京劇的活動,主要聚焦以下幾個方面(見圖3)。
學生根據可視化圖表的提示,提前將錄制視頻的文字稿寫下來,確??谡Z表達的流利性、準確性和得體性,其中有兩位從小學習京劇的學生,甚至在視頻中添加了一段清唱,增添了口語表達的創新性。以下是學生錄制視頻的文字材料。
Beijing Opera is a form of Chinese opera, combining acting, talking, singing, music, dancing and acrobatics, all of which are difficult to master.That’s why it is one of China’s national treasures.There are four roles-Sheng, Dan, Jing, Chou and each role has its own singing and acting styles.In early days, Beijing Opera was usually performed on open-air stages, so the performers had to sing in very high voices in order to be heard over the crowds.And in the past it was often performed on stages that were lit only by oil lamps.The costumes had to have bright and colorful patterns.Otherwise, it would have been difficult to attract the audience’s attention.It’s absolutely amazing.
學生制作完成介紹京劇的視頻之后,教師將收集的學生作品發布在學校的展示平臺上,并鼓勵不同年級的學生觀看評價,收到了不少觀眾的點贊。這一活動極大地增強了學生進行口語表達的自信心,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一舉兩得。
為了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教師借助“以聽促說”“以讀促說”“以寫促說”等途徑,多角度、多形式地為學生搭建口語表達的平臺。一段時間以來,學生的口語表達在準確性、完整性、流暢性和得體性方面都有了明顯提高,學生表達過程中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及創新性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當然,除了課堂教學以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數據平臺,捕捉學生口語表達的問題,及時精準地進行指導。還可以開展更加多元化的課外口語表達任務,如英文辯論、英文戲劇節、英文演講比賽等活動,不斷激發學生口語表達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用英語表達思想的自信心,從而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作者系北京中學高中英語教師,中學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趙繼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