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青
[摘? ? 要]現階段,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樂作為時代的產物,以其內容豐富、形式新奇的特點備受學生青睞,儼然成為大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寓流行音樂于音樂教學中,是現代音樂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能夠增強學生音樂學習熱情、擴大學生音樂認知范圍、培育學生音樂創造能力。依據流行音樂融入教學的實戰性、互動性、引領性的基本原則,通過整合音樂教學資源,創新音樂教學模式,將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貫穿于流行音樂教學的全過程,有利于給予學生全新的音樂體驗,迎合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助推音樂教學質量的提升,充分發揮流行音樂教學在培育學生審美意識中的積極作用,讓學生真正享受到流行音樂的藝術魅力與學術樂趣。
[關鍵詞]初中教學;流行音樂;教學策略
新時代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在新課改背景下,教育教學以秉持“以人為本”為根本原則,落實“核心素養”為終極旨歸。音樂學科核心素養與其課程內容之間,并非一一對應的簡單關系,而是多維互動的復雜交織。新課標力求在適應音樂學科特點的基礎上,充分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及時調整課程方案,以最佳的方式開展音樂教學,以提升音樂教學質量。流行音樂步入學生課堂教學,是遵循新課標基礎上的教學實踐,是音樂教學勢在必行的發展趨勢。
一、流行音樂融入教學的現實意義
(一)增強學生音樂學習熱情
傳統音樂教學多以古典音樂、世界名曲等嚴肅音樂為主要學習內容,雖然藝術價值高,但是由于時代背景、年代久遠等因素的影響,往往無法使學生產生共鳴,甚至讓學生感到枯燥與乏味。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的最好導師是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情感動力,是學生創新的靈感源泉。流行音樂符合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容易與青少年產生情感連結,因而將其融入到音樂教學之中,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熱情,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創造力與音樂素養感。
為了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把流行音樂引入課堂教學是一個好辦法。初二有一節音樂欣賞課是莫扎特的第40號交響曲,又稱《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農村中學的初中生對古典音樂的了解少之又少。開始介紹莫扎特的這首古典樂曲時,學生一片茫然,這時候可以用一首耳熟能詳的流行歌曲《不想長大》來做引導,這首歌曲旋律簡單大部分學生都會唱,全班學生跟著音樂很快就大聲齊唱出來了。唱完以后再播放莫扎特的第40號交響曲,學生十分驚喜地發現這首古典樂曲居然和《不想長大》有著相同的旋律,學生瞬間就對古典樂曲產生了興趣,也不感覺古典樂曲那么遙不可及了。這時再順理成章地講述《不想長大》正是由莫扎特的作品改編而來的。這種方式迅速拉近學生與古典音樂的距離,讓學生領悟到原來流行音樂汲取了古典音樂的營養,讓接下來的課變得很輕松,學生也聽得津津有味。同樣,戲曲知識也可以用同樣的講解方式,這些知識可以融會貫通,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讓學生不光知道流行音樂的美,還了解古典音樂的美。
(二)擴大學生音樂認知范圍
如今,伴隨著中西方文化的進一步交流融合,流行音樂已然不再是以往的單一形式,在具備其自身的音樂特色的基礎上衍生出了一些全新的音樂形式。流行音樂因其符合青年人的年齡特點而備受學生青睞,將現代流行歌曲融入到音樂課堂教學中,是對既有教材內容的補充,有利于增加學生受教的面積,擴大學生的音樂認知范圍。教師應當明確多資源教育融合的價值與意義,讓音樂課堂跟隨時代發展的腳步,主動搜集流行音樂知識,掌握著名流行音樂體系,為學生鍛造出高效精彩的音樂課堂,促進音樂教學的轉型發展。
(三)培育學生音樂創造能力
膾炙人口的流行音樂往往貼合學生的成長環境,易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流行音樂教學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新意識,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流行音樂具有豐富的情感性與廣闊的自由性,教師要在引導學生進行藝術欣賞、演唱、演奏的過程當中,為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去創造內心深處的音樂畫面創設廣闊空間,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從生活體驗出發,主動探索音樂與人生的關系,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創新中去,培育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
二、流行音樂融入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實踐性
音樂教學要以學定教,豐富課程內容,激發學生興趣。以流行音樂《小城夏天》為案例。課堂中,采用分段聆聽的方式,讓學生循序漸進地體驗和感受音樂,聽辨出各部分速度、節奏、情緒、演唱形式等音樂要素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探索各部分音樂要素發生變化的原因。學習過程中,教師采用豐富的肢體語言、恰當的示范、貼近現實的比喻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了音樂的曼妙,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與演唱結合起來,重點明確、層次分明,積極培養學生“聽、看、說、唱、演”五個方面的能力。教師采用的教學設計環節豐富,自然流暢,關注課堂細節,給大家帶來一堂視聽盛宴。
(二)互動性
在某個電視節目晚會中,歌手薩頂頂重新演繹《春江花月夜》,用自己的聲音將這首傳統的歌曲演唱出來,唱出了不一樣的韻味。因此,這首歌曲也再次出現在更多學生的眼中,備受關注。教師可以結合節目的熱點,在課堂中進行《春江花月夜》教學。為了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感受樂曲旋流起伏的變化營造出樂曲的美感,在欣賞吟唱主題旋律的同時,作為教師我們可以采用層層剝筍的遞進式精準追問:①這段樂曲分幾個樂句?②其中旋律起伏最大的是哪一樂句?③高音出現最多的是哪一樂句?④節奏最密集的是哪一樂句?所以第三句帶給我們的感受是什么?⑤老師再給出兩個力度記號,你們認識它們嗎?⑥你們認為在第三樂句中如何添加這兩個力度記號比較合適呢?為什么?這樣環環相扣一連串的問題,一條思路線牽引著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關注,引導學生朝著如何理解音樂、體驗音樂的方向一步步行進,從而獲得優質的課堂教學效果。課堂提問互動是提高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在流行音樂引進課堂中,課堂互動也必不可少,教師可以通過歌曲中的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感受歌曲中的音樂魅力。
在教授八年級歌曲《踏浪》,感受歌曲時,教師要求學生加上身體的律動,擊掌、拍腿、跺腳加捻指。此時教師可以很自然地融入在學生中間,教師示范的同時用激勵的語氣親切地對學生說:“你們開始可以只用雙手擊掌,然后慢慢加入其他動作,也可以用你喜歡的動作來表示。”這時學生們個個活躍起來,有的點頭、有的拍腿、有的跺腳、有的單手拍桌子、有的轉圈……在自主、詼諧、合作的氛圍中,學生們智慧的火花開始迸發,為歌曲創編出了千姿百態的動作,還為這首歌曲創編了新的唱詞等。在每節課后的教學反思中領悟到在情感體驗中營造學習氛圍十分重要,學生能在師生共同營造的和諧氛圍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
(三)引領性
任何一種音樂形式都有其獨到之處,都有其存在的根基與沃土。音樂教學作為一種藝術性教學實踐不僅要培育學生的審美意識與人文素養,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層面引領學生,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當前,流行音樂市場良莠不齊,部分流行音樂只是詞藻與旋律的空洞堆疊,青少年學生正處于身心加速變化發展時期,識別能力較差、抵御能力較弱,不良流行音樂會對學生產生不利影響,扭曲學生的“三觀”、降低學生的音樂欣賞品位。因而流行音樂的選材要去偽存真,兼顧學生生理與心理的發展規律,導入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流行歌曲。在實際的音樂教學課堂之中,引入正能量的流行歌曲,通過青春活力的歌詞與朝氣蓬勃的旋律增強學生的音樂感知力,進一步彰顯音樂教學在價值觀念上的藝術魅力。
三、流行音樂融入教學的策略方法
(一)加強流行音樂與文化背景的聯系
當前,“中國風”在音樂創作中盛行,民族五聲調式的運用、傳統絲竹樂器的伴奏,都富含深厚的歷史文化因素。《青花瓷》彰顯了傳統工藝的精粹,《在水一方》展現了名詩佳句的魅力,教師在引導學生在欣賞流行音樂時,可以就其中的音樂元素與文化價值進行講解分析,既增強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又提升學生音樂文化底蘊,使學生充分了解到音樂作品的內在情感以及創造情景,將音樂作品的內涵和外延達成內在統一,以期提高流行音樂教學的文化性,以實現教者有其法,學者得其道。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交流活動
為全面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五育并舉”做到教學工作的“減負提質”,學校可以開展一系列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社團文化活動,用有趣的活動打動學生心扉,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音樂靈魂。音樂社團課程采取“學習+興趣”的服務模式,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將尊重、接納等理念融合到藝術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僅能夠學會自主學習,而且在學習中收獲自信和成就感,提高音樂綜合素質和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音樂打下扎實的基礎,實現更好的自我發展。學校社團成員都能熟練演唱一些流行音樂,例如《滄海一聲笑》《龍的傳人》《你笑起來真好看》《聽我說謝謝你》《望春風》《布谷鳥》《我有一頭小毛驢》《啄木鳥波爾卡》等曲目,教師也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加入聲樂的氣息訓練、發聲練習、樂理知識講解、視唱練耳等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獨立識譜的能力,提高學生音樂修養和鑒賞水平,理解和掌握各種音樂表現手段。學生們或模唱主題旋律、或模仿各種樂器的演奏方式來感受并體驗樂曲中各種音樂要素所引起的情緒反應及其生動深刻的藝術表現力,從而較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寓意。通過不同形式的流行音樂教學活動還培養了學生的集體觀念和群體意識,從而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增進團結。通過音樂社團的形式,可以將流行音樂滲透進音樂教學,讓音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
音樂課堂的實際授課環節中教師可以以“偶像”為前提,引發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討論。教師首先向學生提問:“大家的偶像是誰?限制范圍要在音樂的領域。”此時學生會紛紛參與回答。緊接著教師為學生播放音樂作品,可以將《東風破》或者是周杰倫的《發如雪》等歌曲在課堂中展現,熟悉的韻律、以及學生較為喜愛的音樂形式很快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教師在學生初次聆聽之后,要向學生分享上述音樂中應用的中國古典樂器,如二胡或者是笛子等,相關伴奏的樂器均會在歌曲中有所體現。學生紛紛好奇教師表述的內容是否正確,此時,教師再次為學生播放,讓學生閉眼聆聽,細細體味,學生會體會到不同樂曲與流行音樂的融合。播放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次數,讓學生產生意猶未盡的感覺,增進學生進一步探索音樂學習的積極性。
(三)創新流行音樂教學模式
當前,多數教師依舊習慣于以課本內容展開教學,對學生鐘愛的流行音樂沒有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即便將其引入課堂中,也是簡單地讓學生聆聽,并沒有讓學生進行深層次的音樂探索。為了改變這樣的現狀,中學音樂教師應當順應新課程改革趨勢,積極創新教學策略,開發出全新的音樂教學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在感受流行音樂的基礎上,掌握更多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培育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
1.開展多媒體教學
現代化教學設備融聲、光、色于一體,使得音樂作品更具欣賞價值, 從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上吸引學生使得學生擁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因而更能夠領略音樂的美好,從而對音樂作品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學歌曲《黃河大合唱》時,可利用濤濤黃河之水的畫面 營造壯闊激昂的氛圍,從而豐富音樂課堂教學形式。
2.引入游戲化機制
寓教于樂,教師應拋棄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度,增強課堂環節的設計感,通過創建游戲情景模式引入音樂教學,以故事與歌曲相結合的方式或影視與歌曲相并行的方式,進行流行音樂的教學引入,讓其充分滲透到音樂課堂中去。游戲化體驗有利于使學生對歌曲的含義有更加深層次的領悟,既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印象,還能夠給學生帶來新奇的學習感受。
3.開展主題性活動
通過主題活動的形式開展流行音樂教學活動,以教師節、中秋節或者是春節等傳統文化節日為活動主題,選擇與其相適應的流行歌曲,增強學生與音樂之間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與音樂之間的血脈交融,使學生學會通過音樂表述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情感。
總而言之,音樂教學對于當代學生成長與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教學事業要充分發揮出音樂教學的效果,實現全面育人,為社會培育更多優秀的人才。教師要轉變現階段的教學模式,將流行音樂合理融入課堂教學中,采用全新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與感知能力,并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培育學生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李秋君,朱珊珊,喬樹楠,張云霞.基于教學情景模式——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新課程:小學,2013(9):49.
[2]孫曉燕,王智慧,李喬治.育人無痕,潤物無聲——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學苑教育,2019(11).
[3]單慧佳,張曉松.“潤物無聲”——試論初中音樂教育中德育滲透的必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9(21).
[4]李陽,趙彩云.中學音樂歌唱課教學方法實踐與對策——讓教育觸動人心[J].大眾文藝,2018,(09):192-193.
[5]孫曉燕,王智慧,李喬治.育人無痕,潤物無聲——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學苑教育,2019(11).
[6]楊曉波.初中音樂課堂阿卡貝拉的探索與實踐——以合唱曲《夜空中最亮的星》教學設計為例[J].藝術評鑒,2020(06):113-114.
(責任編輯: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