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 劉涵玉
摘?要:新時代課程思政是當代學者研究的熱點和有關政府機構關注的焦點,“課程思政”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不再以思政理論課為主,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通識課等各類學科的教學實踐活動融會貫通,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社會責任感和人文精神,倡導的是“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等方法對思政元素在白酒生產技術課程中的挖掘與融入進行探索,全面分析思政元素在白酒生產技術課程中的發揮的作用,為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白酒生產技術;課程思政;融合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1.029
課程思政是通過思政教育與不同學科的課程相融合,將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的理論知識、精神追求與價值理念等內容植入到各類學科課程教學中,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推進教育創新。白酒生產技術是一門釀酒類的專業課,專門研究與釀酒相關的生產知識。在該學科中,主要探討了白酒微生物、白酒糧谷原料、釀酒糖化發酵劑、白酒生產機理、大曲酒與小曲酒的生產技術、白酒風味與品評等內容。可以說,白酒生產技術的學習過程是對我國白酒行業技術的發展狀況與白酒實際生產技術的把握。在課程教學中,由于該課程為專業課而不是思政課,思政元素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明顯地體現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它往往是隱藏在專業知識背后。因此,通過梳理探索白酒生產技術課程中隱藏的思政元素,培養釀酒工程專業學生在學習和工作中探求真理、勇于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以及構建培育學生關心自我價值實現、社會與人類的人文精神等。
1?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及方法
茅臺學院是由茅臺集團舉辦的一所培育釀酒產業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民辦本科院校。2017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置且進行首次招生,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5540人,學校辦學以來堅持打造“5+3產教融合”(即5個學期基礎課理論學習、3個學期實習實訓實踐)特色,培育釀酒產業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白酒生產技術作為釀酒工程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在培養釀酒產業的應用型人才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們主要是以學習過白酒生產技術課程的釀酒工程專業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從白酒生產技術課程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需求現狀為切入點,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運用線上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此次問卷調查使用問卷星進行線上調查,共收集問卷?110份。由于本文是從專業課的角度進行探索,所以問卷內容設計主要包括:學生的個人信息、政治認知與價值認同、對白酒生產技術課程中思政元素的接受度與認同度、對該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的評價與建議等,問卷旨在調查學生對專業課思政課教學的真實想法。
2?白酒生產技術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理念的必要性
調查問卷結果顯示:90.91%的學生認為課程思政重要,85.46%認為思政教育內容融入白酒生產技術課程是有必要的,90.91%對于白酒生產技術課堂學習中老師涉及的思政教育話題是比較關心的,進而對白酒生產技術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整理,結合該課程特征、思維方式和價值理念,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使其更好地融入課程教學,對于增強“潤物細無聲”“無聲勝有聲”的育人效果。盡管在大學生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環節中都設置了思政的相關課程,但是因為學生每學期的課程都比較多,所以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不能起到完全覆蓋教育整個過程的效果,另外學生更加注重專業課的學習,他們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無益于就業或考研,從而不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因此,有必要將思想政治知識融入白酒生產技術專業課程的建設中。
由表1可以看出,由于白酒生產技術課程擁有比較豐富的知識體系,而該課程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濃厚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因此這正好成了思政教育的突破口。對于白酒生產技術這門學科課程來說,隨著科學活動的進行科學精神也隨之演化出來,包括實踐精神、創新精神等。比如白酒生產技術的每一項科學成就、工藝改進都是對未知領域的探索和創新。白酒生產技術課程內容涉及白酒的很多領域,包括白酒釀造微生物、制曲工藝、白酒風味與品評等,是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的,教學中融入白酒歷文化和愛國情懷,引導學生積極關注國家的相關政策和社會熱點問題,例如《貴州省推動白酒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中國酒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等國家政策,也有“白酒塑化劑”等社會熱點,有利于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提升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的能力,使學生深入的理解專業知識的意義和責任,培養學生的專業認同感。
人文精神是一種思想態度,是對人的尊嚴、價值和命運的維護,其中愛國精神、民族精神、憂患精神和關愛精神等皆在此列。舉例來說,白酒的發展不僅為人類帶來種類更多、風味更豐富的發酵產品,白酒行業微生物培養技術的應用還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對白酒生產的影響,為人類的飲食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這是該學科人文精神的一種體現。此外,跟其他理工學科相比較,白酒生產技術是一門專業技術課程,該學科課程應用廣泛,與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緊密聯系。因此,白酒生產技術的實用性與實證性較強,可以為思政教育提供更充分、更全面的素材,深化思政教育的目的。根據白酒實際生產過程的特征,將理想追求與德行觀念等思政元素融入白酒生產技術課程中,可以幫助學生于無形中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和人生觀,使學生無論是在哪種工作環境下都能用心專注、臨危不懼,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道德操守。
3?白酒生產技術課程中建設思政要素的挖掘
3.1?工匠精神
白酒生產技術課程是主要對釀酒相關專業學生在第五學期進行開設的,該階段學生將要踏入白酒相關的工作崗位。白酒生產的工作環境各不相同,有的工作環境相對惡劣,比如制酒、制曲等;有的崗位相對枯燥乏味,如白酒的包裝車間等。白酒的生產工藝十分繁復,每一道工序都直接影響到白酒質量的好壞,要求制酒工人具有扎實的釀酒技藝和嚴謹負責的態度。曲乃酒之骨,大曲的優劣直接影響到白酒的品質。在講授制曲工藝時,可以帶領學生參觀酒廠的制曲車間,讓學生親自踩曲、翻曲等,體驗艱苦的制曲工作。在體驗的過程中講解翻曲時對溫度的控制以及重要性,引發學生思考如何解決大曲發酵中微生物生長異常和溫度異常帶來的生產問題。在白酒生產的過程中影響白酒產質量的因素眾多,比如微生物、溫度、濕度等。如何根據實際生產調控大量的生產參數,得到高產高質的白酒是每個制酒工人的目標追求,在微生物發酵過程調控中將工匠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可以向學生介紹說明國家的人才政策,讓他們知悉國家大力支持和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鼓勵引導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積極發揚嚴謹認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心無旁騖潛心研究、專心致志鉆研技能,推動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
3.2?愛國精神
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在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例如,在“緒論”中,講授白酒在世界和中國的發展歷程時,讓學生了解到白酒已有上千年歷史,其中醫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里就說到“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白酒釀造行業中的徐巖教授,數十年如一日地從事我白酒釀造科學與工業酶學等領域的研究,還有季克良老先生退休后仍然為多家白酒企業生產提供指導,他們為中國白酒貢獻自己的力量、奉獻科學和國家的精神,是學生學習的榜樣。
3.3?承擔社會責任
大學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勇于擔當有強烈的責任心。在白酒生產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中,可以有針對性的導入我國白酒生產的發展現狀,向學生講解國內白酒生產面臨的各種問題。例如對假酒和塑化劑事件進行案例分析,教育警示學生一定要有基本的職業素養,不然會斷送自己的整個前途。這是由于沒有做好質量把控導致失誤的一個典型事例,通過列舉的事例,啟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3.4?探索精神
關于白酒的生產中包括制酒和制曲,一直以來采用的是傳統的制作工藝,隨著大數據的發展與工藝人員的探索創新,多家酒廠開始將傳統的制酒工藝與現代機械化進行融合。在制酒的過程中機器人上甑代替人工上甑,這樣既減少了勞動力又保證了操作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酒質的穩定性;在制曲的過程中,利用機械模擬人工進行踩曲,這樣既減少了勞動力又保證了大曲形狀的穩定性。通過學習白酒生產過程中的現代化生產技術,培養學生探索未知、追求創新的意識。
參考文獻
[1]李義.“大思政”格局下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J].智庫時代,2020,(03):162163.
[2]王傳榮.《白酒生產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09,(04):?7879.
[3]黃亞東,羅竹青,馬光喜.淺談《白酒生產技術》課程開發與白酒專業人才培養[J].釀酒科技,2014,(06):?129131.
[4]王玉辭.農業院校實施“課程思政”研究[J].平頂山學院學報,2020,35(03):?118122.
[5]王陽.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0,34(05):8689.
[6]趙永霞,李芳香,王新葉,等.釀酒釀人-課程思政融入釀酒專業微生物學課程的實踐探索[J].釀酒科技,2021,(05):?126131.
[7]肖冬光,趙樹欣,陳葉福.白酒生產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8]靳旭瑩.高校課程思政研究[J].計算機時代,2021,(07):?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