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棟裕
摘 要:開足開齊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保證學生在校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是“雙減”提出的重要要求之一。而體育課作為小學校園的重要課程,在很久以來,每逢臨近考試,總是可以看到體育課被文化課占用的現象,體育課無法開齊、開足。“雙減”的實施,會讓更多的人意識到體育課的教育意義和價值。本文簡要談一談“雙減”實施下的小學體育教學新思路、新辦法,希望可以對激發學生的體育課學習興趣,強健兒童身心,提高小學階段體育課的綜合教學質量而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體育;雙減政策;興趣引導;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8?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3)01-0242-04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明確了“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的必要性。以往的小學體育教學,不是“老三樣(跳繩、跑步、立定跳遠)”就是任由學生自由活動,孩子覺得無聊,一節課下來也根本學不到多少體育知識和技能。體育課程資源被閑置。而在“雙減”實施下,小學體育教學將迎來新的轉機。體育教師要齊心協力探索提高小學體育課教學質量的新方法。下面是筆者的一些粗淺意見。
1.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小學體育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存在刻意刪減課時,被其他課程占用的現象
總體上來說,在傳統的教學思想下,除了語數英學科,其他的課程都會被視為無關緊要的學科,家長持有這樣的教育觀念,學校教師對此也是相同態度。也正是如此,才使小學體育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不僅每個學期設計的體育課少之又少,更存在一到臨近考試就占用學生體育課而作為文化課的補習課、考試課的現象,所以,在“雙減”實施的背景下,如何讓小學體育課的課程比重增加上來,成為一個需要共同探討的話題。
(2)學生的校園生活較為單調、乏味
童年應該是快樂的,但是,現在很多小學生的童年大部分被考試、復習和課外輔導班所占據,學生們在戶外做游戲,被家長看作“無用功”,在學校教師如果發現了除體育課的學生在操場做游戲,就會馬上叫回學生,因為教師更想看到學生“乖乖”在教室讀書,于是,學生在校學習,在家還要學習,快樂的童年生活被大量的讀書時間占用,孩子的生活變得單調、乏味,隨之而來的還有伴隨學生缺乏體育鍛煉而導致的各種疾病問題,比如,有的學生過早帶上了眼鏡,還有的學生因為營養過剩,導致了肥胖,更有學生三天兩頭請病假,吃藥打針成為常態。其實,孩子的童年大可以快樂、健康度過,學校體育教師可以多利用孩子們的在校時間組織體育游戲、體育運動會、賽跑比賽等,或者開設一些體育主題社團,讓精彩的體育社團活動充實學生的在校生活,但挑選哪些合適的時間,設計怎樣的體育社團活動,如何對學生實施體育社團輔導這些問題還有待教師做進一步商榷。
(3)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方法陳舊、單一
課堂是實施體育教學,指導學生學習體育運動技巧,提高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的關鍵陣地。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直接決定了學生體育學科的整體學習效果。所以,要切實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但是,雖然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提出很久,傳統思想下,一些體育教師自然也就不太重視體育課,重視程度不高,教學的方法也就單一、枯燥,有的體育教師一教教十幾年,學生已經陸續換了很多屆,可是課堂的教學方法和體育器材卻未見如何變化,教學模式的機械、單一,枯燥的教學氛圍,使很多小學生不愛參加體育鍛煉,課堂注意力不集中,訓練活動的參與度不高,所以,教學的效率也無法提升。
(4)體育課堂以及期末缺乏必要、健全的教學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是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知曉自己的學習成果,體育教師也會根據學生的成績進一步調整教學方略。但是,目前對小學生展開的體育評價,是不太健全的。比如,有的學校僅僅是在期末通過各種體育器材給學生的握力、臂力或者心肺能力等進行評價,還有的學校是直接以優、良、合格、不合格如此簡單的詞匯評價學生一個學期的學習成果。這顯然不足以讓學生發現自己的體能亮點,也不能發現自己的學習不足。其實,如今的信息技術較為發達,教師完全可以嘗試結合信息技術改善教學評價的成果,在大數據的幫助下教師能將每節課的教學數據、資料和學生的測試成績輸入其中,大數據軟件平臺會智能分析學生的學習成果,為每個學生生成一份評價報告,教師可以據此對學生展開深入的分析和評價。此外,還可以結合生生互評以及參加校運會的次數和成績實施評價,這些都是可行的方法。而現實教學中缺乏這些機制的融合。
(5)缺乏家庭教育的支持
據相關的家庭問卷調查發現,很多家長并不能理解學校教師對待體育教學的新看法,雖然我們也曾針對素質教育的理念,展開過相關的家長會活動,而取得的成效則并不明顯。有很大一批家長依舊將教學的視野放在了語數英文化課,更多的家長擔心孩子因為缺乏文化課而被其他同齡人丟下,耽誤最終的高考乃至就業,所以,他們想盡一切方法提升孩子的文化課成績,而對孩子的身體素質視而不見。試想,當家庭教育和學校的教育態度出現分裂的時候,體育教學將面臨多大的困難。
2.“雙減”下的小學體育教學策略
(1)增加體育課時,削減文化課時
為切實保證小學體育課順利回歸校園,讓體育得到應有的教育關注度,首先應在整體課程課時的分配上做出相應的調整。對此,云南大學體育學院院長王宗平表示,“體育課要加上去,無論是加課時,還是增加運動強度,我認為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讓學生的學科課業負擔減下來”,我們不能從學生們的睡眠、休息時間中再抽時間進行體育訓練的安排,因此,況且目前很多學生表示文化課課業壓力很大,這就更加應堅定削減文化課時,增加體育課時的信念。
但我國長期以來受到傳統“應試教育”思想影響頗重,這樣的制度實行下來,必然會導致一些思想保守教師和家長的反對,針對該問題,如何做好相關教師和家長的思想轉變工作,也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召開一些教師培訓會、家長交流會,或者邀請國家特級教師蒞臨指導,重點向大家普及體育與智育協調發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避免因為過于強調某一學科的教育地位而導致學生能力發展不均衡。
(2)利用課后服務,開展體育活動
目前,很多中小學針對學生放學早,家長下班晚,而使孩子無法在第一時間被接送回家的問題,開設了“課后延時服務”的課程項目,從而讓一些孩子可以多在學校逗留2個多小時的時間,學校也因此單獨安排了不同的教師負責每天的課后延時服務工作,比如,指導孩子們做作業,又如,指導孩子們閱讀課外書等。那么,小學體育教師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對學生實施體育課后服務指導。“雙減”中曾對此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即“學校要制定課后服務實施方案,增強課后服務的吸引力”以及“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所以,在有相關政策的指導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師可以在課后服務工作中大展拳腳。
比如,可以指導孩子們進行體育籃球訓練、足球訓練或者乒乓球訓練等,采用教師動作示范的方式,輔之以教師觀看學生實訓,并對教師觀察中發現的學生動作不規范問題進行合理、科學、公正的點評,如此,則可以使小學生在趣味、愉悅的體育課后服務活動中,實現綜合運動能力的提升。其次,小學體育教師還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組織學生們做民間體育傳統游戲,比如,“老鷹抓小雞”“捉迷藏”“丟手絹”等,這些傳統體育游戲,歷經了好幾代人,對場地的適應性很強,且游戲規則十分簡單,學生基本上聽一遍就可以記住,在傳統游戲的進行中,小學生的奔跑、跳躍以及身體的平衡力、協調能力和反應速度等都將得到有效的提升,有效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質量。
又如,小學體育教師還可以針對體育課后服務制定每個月的詳細計劃,所謂“事無巨細”,有了良好的教學計劃,學生的體育課后服務才會有更好的保證。比如,一月份可以組織小學生跳集體舞蹈,并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數據上報培訓,二月份,組織體育作業例會,以及組成學校田徑隊并展開訓練,推行《陽光學校》集體舞蹈,三月份,組織小學體育教師體操教材教學評比活動,評選出優秀的體育教師,組織學校集體舞、課件體育大活動,檢查學生們的完成情況……有了這些詳細的體育課后服務工作計劃,可以保證體育課后服務工作有序健康運行,提高小學體育課后服務工作的整體教學水平。
(3)課堂創新方法,調動訓練興趣
“雙減”針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還提出“教育部門要指導學校健全教學管理規程,優化教學方式,強化教學管理,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效率。”由此觀之,體育課堂的教學方式應當盡快優化、創新,這樣學生在校學習體育課的效率才會得到明顯的提升。要如何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方式進行創新呢?
第一,可以采用體育專項訓練游戲化的方法。比如,以“籃球”訓練為例,在真實的賽場上,每位球員都可能會遇到很多“攔路”截球的對方球員,那么,怎樣帶著球規避這些障礙呢?又如何在穿破層層障礙之后,把握最佳的時機進行投籃呢?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就可以設計游戲化的訓練場景。具體來講,就是先給學生們劃分幾個訓練小組,力求每個小組人的人數一樣多,接下來按照劃分的幾個小組,準備相應的幾套訓練設施,在每個小組前面準備幾個筆直一條線的障礙物,規定每個小組的成員需要一邊拍球,一邊蛇形穿過障礙物,在穿過最后一個障礙物后,快速將籃球投出去,投向籃筐,接著同組的第二個隊員開始進行重復的動作。在這一過程中,如果籃球脫手或者撞到了障礙物,則失敗,需要重新返回起點做同樣的動作。每個小組都完成后,我們統計完成時間最短,且投中籃球球筐最多的小組,獲勝的小組可以提出一個要求來“懲罰”最后一名的小組,比如,派出一個代表來表演個小節目,或者懲罰仰臥起坐10個等,通過這樣的游戲化的籃球訓練方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躲避障礙物的能力以及快速投籃的命中率,與此同時,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也將變得更強。
第二,可以增設一些新穎的體育項目。為了迎合更多小學生的體育訓練興趣,體育教師可以向學校的采購部門提出更新體育器材庫器械的申請和建議,效仿其他示范、優秀學校,引進一些新穎、先進的體育器材,比如,“射箭”這種傳統的體育項目,在國內很多中小學校都很受歡迎,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毅力和果斷判斷能力,在弓弦的一收一放之間,體現出對目標的判斷,改掉學生拖拉、懶散的壞習慣,同時,多次練習射箭項目,還可以強化學生的臂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身體素質。再如,中國的傳統武術文化,也可以進入校園。如“太極拳”“詠春拳”等,武術可以強身健體,更可以培養學生“武德”,讓學生懂得武術的真正含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達到體育和德育的相互融合的教育目的。
第三,可以將體育與舞蹈進行融合。目前,國內已經有不少的學校開始實施這樣的體育教學改進,比如,在大課間做課間操時,取消了原來的全國中小學生廣播體操,而選擇本校教師自己創編的體育舞蹈動作,經過這樣的改變,吸引了很多學生的學習和參與,學生們不再逃避課間操,而是爭相展示自己的舞姿,讓原本枯燥、單調的大課間變得富有青春朝氣。因此,小學體育教師也可以自行創編一些體育舞蹈動作,指導學生們在課堂上進行練習,當每個班級的學生都掌握了這些舞蹈動作后,我們再來嘗試在大課間進行集體練習,這樣的方式也讓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充分煥發了新的生機。
第四,可以將信息技術與小學體育理論教學融合在一起。如今,信息技術在小學各個學科教學中的運用已經相當成熟。在實施小學體育理論教學時,教師也同樣可以使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比如,在為學生們講解足球、籃球的戰略、戰術知識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模擬出進攻方和防守方的動畫視頻,這樣學生就可以輕松看到進攻方的進攻隊形,防守方的防守方法,這樣相比教師純理論的口述球場上的某些情景,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目了然,深刻印象留在心中,在賽場上也就可以充分發揮戰術的運用價值。
(4)優化教學評價,形成運動激勵
教學評價是保證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學評價的實施目的是讓學生更好、更精準地客觀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運動長處,也懂得自己的學習不足。評價,要盡量指向對學生的激勵,而不是對學生的打擊。教育界有一個格言,“毀掉一個孩子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斷地打擊他,再打擊他。”因為受到打擊,孩子的學習自信心將消失,從而對任何學習都難以再提起興趣和欲望,這種教學的負面影響是我們體育教師所不愿看到的。因此,“雙減”中也對教學評價做出了明確,即“認真落實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將‘雙減’工作成效納入縣域和學校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綜合來看,創新體育課堂的教學評價,以形成對小學生體育訓練的激勵,顯得尤為迫切。
比如,首先可以從評價的選擇性方面入手,多參考幾個點對學生一節課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如當有體育教師說“老師剛剛示范過一次基本動作了,有哪位同學來當著大家的面來做一次示范呢?”,此時如果有學生勇敢走出來,向大家示范教師的動作,那么,這樣的舉止也可以納入一節課的最終評價,即教師可以從這名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以及示范動作做得是否標準等方面給出綜合性的評價,號召其他同學向這名同學學習,積極回應體育教師的課堂訓練要求,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模式下,形成富有樂趣的體育課堂。其次,教師評價學生的方式,也可以盡量多元化一些,不要單一局限于“口頭表揚”。比如,教師一個嘴角邊揚起的微笑、一個會心的眼神、一個豎起的大拇指或者帶頭鼓勵學生的掌聲等,這些肢體性的語言,也是對學生體育訓練成績的有效獎勵,學生受到這樣的激勵性評價,運動的自信心和滿足感就會更強,有助于學生形成終身體育運動意識和能力。
(5)家校合作聯動,助力健康成長
“雙減”中也對家庭和學校的育人責任進行明確,即“引導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念,理性確定孩子成長預期,努力形成減負共識。”這也就說明了如今依舊有不少的家長對孩子的未來表示擔憂、焦慮,他們的擔心在于如今讓孩子花費更多的精力在體育或者其他非文化課上,孩子就會被同齡人甩在身后,從而影響到今后的擇業和就業。因此,這些家長才對孩子形成了不合理的成長預期。所以,在“雙減”實施下,小學體育教師要盡量做通家長的思想工作,向學校相關負責人提出申請,建立家校合作聯動機制,比如,邀請學生家長到學校參加學校舉辦的體育運動會,讓家長在運動會上為自己的孩子搖旗吶喊,加油助威,見到自己的孩子在文化課之外的領域的成長和進步,這樣家長將會逐步認同學校的做法。其次,如果參與的家長較多,還可以單獨組建一個基于家庭單位的“親子體育游戲比賽”,如以家庭為單位的“夾氣球跑”“三人四足”等親子游戲,勝利的家庭還有機會獲得學校頒發的獎狀和榮譽證書,而這份榮譽也必將成為一家人的美好回憶。再次,不僅是在學校,在家庭生活中,學生的父母也可以多抽出一些時間陪伴孩子做體育運動,如平時多在家中準備一些橡膠墊,可以在茶余飯后比一比親人之間的體能水平,塑造體育健康的家庭氛圍。另外,在小區內部,還可以與鄰居家的小朋友、家長展開體育友誼比賽,籃球比賽、羽毛球比賽、乒乓球比賽等,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這些對增加家校合作,優化體育教學也有重大的幫助價值。
3.結語
綜上,“雙減”實施下,小學體育教師應積極做出相應的教學策略的改變和創新,謀求教學的新思路。小學體育是義務教育階段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質量如何,關系到青少年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所謂“少年強,則國家強”,少年強的并不單指文化課知識方面,體能素質的強健更是重要。因此,在立足于“雙減”實施的背景下,本文探討了小學體育教師對課堂、課下教學方法進行調整的方案,希望可以盡快與家庭方面達成為學生減負的共識,讓體育教育真正回歸校園,助力小學生在德智體美勞方面獲得綜合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文鵬,李經展.“雙減”背景下縣域學校體育治理的境遇與轉向[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22(02).
[2]周曉明.基于雙減背景下小學體育素養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J].健與美,2022(04).
[3]張杰,唐鈺傳,夏正清.雙減政策下社區青少年體育“三社聯動”模式發展機遇與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2(03).
[4]閆紀紅,吳文平,代新語.“雙減”背景下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生態化路徑研究[J].體育學研究,2022(02).
[5]王戩勛,沈克印,方千華.“雙減”政策之下的我國青少年體育教育培訓:機遇、困境與策略[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2(02).
[6]趙雪峰.淺析在合作學習模式下開展小學體育教學的具體措施[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03).
[7]阮斌鋒.“雙減”背景下的小學體育教學策略研究[J].新教師,2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