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玲美
摘要:幾何圖形通常由點、線、面等結構組成,其概念極具邏輯性和抽象性,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深層次理解幾何圖形的關鍵知識點,構建對幾何圖形的認知與理解。所以,數學教師需要在幾何課堂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及發展的個性化差異,將數學幾何圖形的重難點知識生動、形象地呈現于學生面前,提高幾何圖形教學的質量及效果。對此,文章重點闡述互聯網時代小學幾何圖形教學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教學優化;幾何圖形教學;小學數學;互聯網時代
小學數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一門學科,尤其是幾何圖形。然而,在小學階段,小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還未發展健全和完善,幾何圖形教學中涉及許多抽象性的知識,若是采用傳統的灌輸式理論教學,則很難讓學生透徹理解其關鍵點,所以,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立足學生的興趣及學情,在小學幾何圖形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切實提高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教學質量及效果。為此,探究互聯網時代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教學的優化策略極其必要。
1? ?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下,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首先,對于圖形運動內容存在誤區。對幾何圖形的學習除了概念性的知識點以外,還要學習公式來計算圖形的面積,理解面積計算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客觀條件。如圖形的特征規律、長度和寬度等,而此類抽象性的數學知識僅通過傳統單一的灌輸式教學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教師需要引入現代化信息技術,重視學生幾何圖形的學習和實踐,引領學生走出思維誤區。其次,學生分析圖形的能力不足,數學幾何圖形涉及的知識點較多,而學生學習的解題思路較少,在分析圖形組成的時候效率不高。最后,學生未構建系統的數學知識架構體系,導致學生缺乏立體解題思維,很難從深層次理解圖形計算的多樣化思路,甚至有些學生認為一道題只有一種解題方式。所以,數學教師需要適時轉變教學理念及方式,多樣化創新幾何圖形的教學方式及方法。
2? ? 互聯網時代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教學優化的作用
2.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諸多信息技術作為教輔工具廣泛地應用于各個學科的教學之中,其教學成效顯著。如微課視頻、AR技術、希沃白板等,此類信息技術有效轉變了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其功能、應用更加多樣化,契合小學階段學生的探索欲、好奇心較強等特征,多樣化開展小學數學信息化課堂教學,有利于學生隨時隨地通過線上方式學習數學知識。
2.2突出數學重點難點
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經常是教師的一言堂或者教師灌輸式地講解理論知識,使得學生認為數學知識學習枯燥、乏味,嚴重打擊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信息化技術在小學課堂中的應用,如微課視頻、AR技術等,可以有效地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可以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探究和學習,可以說是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高效教學的有效方式,不僅能顯著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及效果,而且能培養學生自主實踐和探索創新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
2.3高效完成教學任務
教師在應用信息化技術開展數學課堂教學前,需要立足教學目標、任務、學情等精心設計教學方式及內容,結合小學生的興趣、認知及能力的個性化差異因材施教。小學數學信息化的課堂教學模式能夠將抽象的知識點生動、形象地呈現于學生面前。如思維導圖、希沃白板等,讓學生直觀、高效地學習數學知識,對于學習重難點一目了然;而教師也能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高效完成教學任務,切實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及效果。
3? ?互聯網時代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教學優化策略
3.1應用微課視頻,構建數學翻轉課堂
小學數學完整的幾何圖形教學涉及課前、課中與課后三個階段。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經常局限在課堂之上,缺乏課前預習環節,使得小學生的主體性很難有效發揮出來。并且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時較為嚴謹,經常結合教材內容開展灌輸式的教學,使學生感到數學課堂極其枯燥。尤其是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已經習慣灌輸式的課堂教學,對幾何圖形學習提不起興趣。小學階段的“幾何與圖形”中的一些內容極為抽象,僅僅借助教材講解,很難讓學生聯想出幾何模型并理解。而互聯網時代,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將多媒體和各種數學素材有效融合,讓幾何圖形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現于學生面前,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索欲及好奇心,還能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借助信息技術進行課前預習,有效發揮教師引領、學生主導的作用,還能有效凸顯學生在幾何圖形教學中前置性學習的優勢和價值,然后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多樣化、趣味性的教學情境,讓師生能夠在多樣化、趣味性的課堂教學中教學相長,進而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幾何圖形翻轉課堂。
例如,在學習《梯形的認識》這節數學課時,其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掌握梯形的概念及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數學教師可引導學生由平面梯形逐步向立體梯形升級,進而形成對梯形概念的理解。而后教師立足此節課的教學重點,在課前精心設計并制作微課視頻,讓學生進行預習并設置預習任務,引導學生思考梯形與長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然后根據微課及教材內容嘗試分析梯形的特征及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結合預習任務,教師可設置多個主題微課。如“幾何圖形世界”的主題微課,給學生展示之前學過的四邊形和即將學習的梯形,目的在于引領學生在平面圖形和梯形之間建立有效的連接通道。此方式能夠引領學生有效融合新舊知識,進而形成幾何圖形的空間概念。如“生活中的梯形”的主題微課。利用生活中梯形的圖片引領學生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讓學生能夠明白生活和數學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利用生動、直觀的生活化圖片,自主構建并概述梯形的特征,為學生創造更多實踐和創新發展的空間與機會,在提升學生學習幾何圖形知識點效果的同時,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2應用希沃白板,多樣設計課堂教學
希沃白板是立足信息化技術專門設計的教學互動平臺,基于生成教學理念提供教學資源、工具、云課件等多種授課、備課、學習功能,其課件是向多端共享的,包含翻頁批注、投屏、攝像、蒙層、視頻、思維導圖、幾何繪圖等多種功能。第一,批注橡皮擦功能,不僅可以為教師節省更多的備課時間,其標注還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其授課助手功能還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互評與反饋。第二,希沃白板的“課堂活動”能以小組競爭、知識配對、判斷對錯等多種形式開展,相比以往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探索和學習的興趣。第三,蒙層功能,有助于數學教師設計多樣化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構建知識架構的同時培養多樣化解題的習慣。第四,多媒體功能,其中包含聲音、圖片、視頻等,在幾何圖形教學中應用,可以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學生營造積極、活躍的數學課堂氛圍,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第五,幾何圖形工具,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點具象化。第六,思維導圖,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強化概念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第七,輔助備課,其自身所具備的云課件有利于學生進行多樣化的自主學習。文章重點分析希沃白板在幾何圖形教學中的應用。
例如,在學習小學數學《認識四邊形》這節課時,此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了解四邊形的特征并有效區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其中涉及圖形與變換、圖形與位置、圖形的認識等,而后立足于小學生的心理、認知及能力的個性化差異,以及幾何圖形的抽象性及復雜性,用希沃白板作為教輔工具,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及空間概念,讓小學生能夠深層次地了解人們生存的現實空間。數學教師可采用興趣導入的方式,借助希沃白板為學生創設趣味性、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為學生展示日常生活中較為熟悉的校園照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其中的圖形,由此,能夠有效激發學生探索和學習的興趣,引發學生的互動和討論。教師可借助希沃白板的幾何繪圖功能,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將圖形進行分類,教師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還能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見解,共同探索和交流四邊形的特征。之后教師導入新課,與學生一邊互動一邊講解四邊形的特征。教師還可采用小組比賽的方式,讓學生上臺快速選出四邊形,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參與幾何圖形學習的積極性,切實提高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教學的質量及效果。
3.3應用AR互動,高效完成教學任務
AR技術即增強現實技術,在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教學中應用,能夠有效創新教與學的方式。首先,其現實與虛擬融合的特征能夠為小學生創設趣味、多樣的教學情境。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其好奇心、探索欲較強,對于直觀、生動的事物印象會更加深刻,也更喜歡趣味性、多樣化的探究式學習。而AR技術恰恰能夠滿足小學生的這種需求。其次,AR技術是以人機互動為核心,這種交互性可以有效激發學生探索和學習的興趣,調動其參與幾何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轉變傳統被動式學習的課堂模式,讓小學生對于幾何圖形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再次,AR技術在小學幾何圖形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轉換教師的角色,使教師不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發散思維、實踐創新的引領者,與學生一起探究、改進和解決問題,進而顯著提升小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最后,AR技術能夠打破傳統數學教學在時間、空間方面的限制,讓小學生學習知識不再局限于課堂、學校,AR技術的可移動性、靈活性能夠有效拓展學習的廣度與深度,可以讓小學生隨時隨地學習幾何圖形知識,切實提高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教學的質量及效率。
例如,在學習《圓柱和圓錐的認識》這節課時,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掌握圓錐與圓柱的特征。數學教師可利用 AR技術為學生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立體、多樣、虛擬和真實的圓錐與圓柱模型,結合二者的特征提出自己的猜想。對于小學生而言,其能力、認知還未發展健全和完善,即便通過生活化教學模型和教材知識點,也僅僅能夠對圓柱與圓錐的底面、高與側面有所了解,很難深入了解其內在特征。教師可借助AR技術,選擇日常生活中學生較為常見的圓柱體作為模型,如對油桶進行抽象處理,進而能夠有效生成圓柱體立體圖形,而后再將其分解,讓圓柱體以一個側面、兩個底面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圓柱體的底面及側面的圖形。而后同樣以圓錐體為例,引導學生結合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圓錐體,發揮想象將其分解,自主嘗試畫出分解后的組成部件,然后與 AR技術呈現的圓錐體圖形進行對比,提高學生對數學幾何圖形知識點的理解和認識,讓教師更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和任務。同時,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實踐創新能力,讓學生深層次地感知數學知識,進而獲得更全面的認識,提升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教學的效果。
綜上所述,探究互聯網時代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教學優化策略極具現實價值和意義。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重視信息技術在幾何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多樣化創新,探索信息技術融入幾何圖形課堂教學的方式。立足于學生的興趣、能力及發展的個性化差異,在小學數學幾何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技術、AR技術、希沃白板等,為學生創設趣味性、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索、實踐的興趣,調動其積極性,有效提高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教學的質量及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坤.“互聯網+”賦能數學課堂教學[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2(5):66-67.
[2]孫有方.“互聯網”視域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優化策略[J].讀寫算,2021(35):27-28.
[3]李新軍.探討小學數學中“互聯網+”聯合幾何圖形教學的應用[J].小學時代,2019(22):59-60.
[4]南娟.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幾何直觀能力的培養方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10):59-61.
[5]李會利.小學數學教學中幾何圖形概念的教學思路及策略[J].智力,2022(10):58-60.
[6]張升家.小學數學幾何圖形的教學策略探索[J].當代家庭教育,2022(5):178-180.
[7]劉小絳.優化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教學的建議:以農村學校為例[J].教師博覽,2021(30):78-79.
[8]朱振基.芻議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概念教學方法[J].學周刊,2021(2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