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 孫艷妮 曾勇軍
[摘 要]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重在創新型卓越人才的培養。科技論文寫作訓練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術論文寫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夠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歸納能力以及對潛在科學問題的敏感性和判別力。因此,科技論文寫作訓練是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經。課程組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針對目前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嘗試采用了幾種教學新模式,以期提高科技論文寫作課程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提升一流本科專業的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一流專業;科技論文;教學模式;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03-0062-03
教育部提出:在2019—2021年,建設10000個左右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點和10000個左右省級一流本科專業點(即“雙萬計劃”)。“雙萬計劃”旨在提高我國本科專業教育水平,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機構的辦學能力。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是我國全面振興本科教育、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重要抓手,因此備受關注。教育部要求,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主要以培養高水平的創新型人才為主,尤其是要培養其科技創新能力。這不僅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專業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同時也要求學生具有科學思維能力和學術論文寫作水平[1]。
科技論文寫作訓練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術論文寫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夠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歸納能力以及對潛在科學問題的敏感性和判別力[2]。而這些能力是科技創新的核心素養,良好的寫作能力可以促進科研成果的學術交流。因此,在現代高等教育體系中,學術論文寫作訓練備受重視,是創新性卓越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目前,國內很多高校雖在本科教學中開設了相關課程,但是學生由于缺少科研實踐經歷,且文獻閱讀較少,無法接受科技論文寫作的系統訓練,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很多本科畢業論文的科學性、邏輯性和規范性欠佳[3]。因此,本文就如何提升本科生科技論文寫作能力提出幾點建議,以期優化課程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更好地適應一流本科專業的課程要求。
一、科技論文寫作課程對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重要性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大國競爭的本質是生產力之爭,而核心是科技創新能力之爭。建設科技強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選擇。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是高水平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雙一流”建設是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大舉措。一流本科專業,特別是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重點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卓越人才。科技論文的閱讀與寫作是發現科學問題,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以創新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急需加強學生的科技論文寫作能力[4]。
我國一些高校將科技論文寫作的重點安排在研究生教育中,本科階段沒有給予足夠重視,且教學形式單一。龐磊與王晨旭在2015年開展的一項關于科技論文寫作的調查顯示,高達41%的學生出于湊學分的目的選修了科技論文寫作課程[5]。可見,學生對科技寫作能力重要性的認識并不充分。筆者多年來一直承擔江西農業大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農學專業的科技論文寫作教學,深感這門課程對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和卓越人才培養尤為重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一篇科技論文是一項科學研究的總結。高質量的科技論文不僅要求科學研究本身要科學、嚴謹,還需要作者用嚴密的邏輯表達出來,即講好“故事”。自然科學的科技論文主要由引言、材料與方法、結果及討論四部分構成。引言部分要指出研究問題的重要性和創新性,即“為什么做”,并提出本研究的科學假設。材料與方法部分要說明“如何做”,讓讀者能夠根據描述重復實驗過程。結果部分要求通過圖表的形式分析實驗數據的規律性。討論部分重點論述研究結果的原因以及與以往研究的異同,并回應之前提出的科學假設。每一項研究都不是完美的,因此討論部分還可以簡要闡明本研究結果的意義、不足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可見,科技論文有嚴密的邏輯結構,撰寫高質量的科技論文能顯著提升作者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發現科學問題
知識是不斷累積的過程。科技創新離不開大量的文獻閱讀,它要求科技工作者有很強的對比分析與歸納總結的能力。科技論文寫作不是文學創作,作者必須對本領域已有研究基礎高度熟悉。因此,文獻的閱讀、分析和歸納是科技論文寫作的前期工作。在此過程中,科技工作者可以吸收前人的研究經驗,這樣既能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案,也能發現現有研究的不足、提出新的科學問題,甚至提出新的假說或理論,從而實現科學發現或技術進步。一流本科專業的學生雖然一般在進入研究生階段才開展科學研究,但應在本科期間就保持對科學問題的敏感性,這是科技創新的關鍵,而科技論文寫作有利于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歸納能力以及對科學問題的敏感度和判別力。
(三)提高寫作能力
科技論文寫作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最直接的作用是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寫作能力反映了一個人對所學知識的整理、歸納和傳播能力。良好的書面表達不僅要求從專業的角度闡述問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之法,而且要求措辭精準、簡潔、科學、嚴謹,完成技術層面的交流。科技論文寫作會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更深刻理解和對其他相關領域知識的涉獵,這也是自我提升、自主學習的途徑之一。因此,開設論文寫作課程不僅有助于學生進行專業學習,更能提高學生文字表達能力,為本科生日后走進社會起草科技合同、撰寫專利或者研究生階段的開題報告和學位論文等打下良好基礎。
(四)提升本科畢業論文質量
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最實際的作用是提升本科學生畢業論文質量。有調查表明,現階段我國部分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堪憂,主要表現為邏輯混亂和內容抄襲,甚至出現論文語言和格式不規范等問題[6]。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一些學生忙于考研究生、考公務員、就業而不重視畢業論文寫作;指導教師與畢業生的師生比偏低,以至于教師降低對學生畢業論文的要求;很多高校畢業論文答辯流于形式。本科畢業論文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個環節,是檢驗學生四年學習成果的法寶之一,因此提升畢業論文質量迫在眉睫。通過科技論文寫作課程的學習,學生在選題討論、文獻閱讀、數據分析、邏輯結構構建、寫作要領掌握等方面接受了系統的訓練,能夠提高其論文寫作水平,從而保證本科畢業論文的規范性。
二、目前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規范、輕邏輯
一篇科技論文是一項科學研究的高度凝練,這項研究為什么值得做、如何做、得到什么結果、結果意味著什么、還有什么不足等構成了科技論文完整的邏輯鏈條。因此,講好“故事”的關鍵在于嚴密的邏輯結構。審稿人不會因為一些具體的格式或語言錯誤而拒稿,但肯定會因為邏輯不通而拒稿。而目前一些高校的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教材卻往往偏重對術語、語言、圖表、格式等具體寫作規范的講述,而忽視對架構論文邏輯結構的訓練[7]。
(二)重寫作、輕閱讀
目前部分高校的科技論文寫作課程的教學偏重講述科技論文寫作方法,而忽視了論文寫作的前期準備過程,即文獻閱讀。科技論文寫作不是文學創作。與課題相關領域的基本理論、研究基礎和最新進展,自己研究的結果與前人研究的異同等均需要通過大量文獻閱讀獲得。而且,科技論文要求言之有據,凡是自己的研究結果或結論以外的論點均需要文獻支撐。因此,文獻閱讀是科技論文寫作的前提和基礎。但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普遍對自己的課題不熟悉,文獻閱讀量不足,有時會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境地。
(三)重知識、輕實踐
科技論文有嚴格的邏輯和規范要求,因此在科技論文寫作的教學中,部分教師偏重對論文結構、語言特點、圖表制作、格式規范等具體理論知識的講解,但由于時間有限,加之每個學生的研究課題差異很大,一些學生開始動筆寫畢業論文的時候,往往發現還是無從下筆。
科技論文寫作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它要求學生對專業知識高度熟悉,還與數據分析、文獻查閱、邏輯學等科目交叉,課程學習難度較大。此外,這門課程還存在內容多課時少、學生多資源少、要求高效率低的通病,且師生在課程上的互動性較少。上述諸多問題導致本課程教學效果不夠理想[8]。
三、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教學模式創新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嘗試采用了一些新的教學模式,已初顯成效。
(一)創新理論教學模式
針對理論知識部分,在教師必要的講授后,安排一部分課時,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9]。例如,以3~4個學生為一組,要求他們自主選擇一篇已發表的學術論文,然后做如下工作:首先,詳細分析該論文的邏輯架構;其次,對照科技論文的寫作規范,找出該論文的不足;最后,提出改進意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從被動變主動,從生到師的轉變要求學生在課前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這對調動課堂氣氛和提高教學效果都有十分明顯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論文寫作規范進行了多次回顧,并通過與對論文的對比分析,加深了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教師和學生的現場提問和答疑也有助于學生表達與思辨能力的提高。
(二)加強實踐教學
科技論文寫作是操作性和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寫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的練習,僅僅通過知識和技巧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科技論文寫作課程需要安排相當比重的課時用于寫作鍛煉。筆者往往安排三分之一左右的課時進行實踐訓練。實踐訓練的主要方式是讓每位學生從同專業往屆生的本科畢業論文中選取一篇,在搜查文獻和閱讀的基礎上,回答教師的問題清單。清單中的問題包括該研究的創新點是什么、試驗設計是否科學、論文的邏輯結構是否合理,等等。同時,要求學生對邏輯結構、論文語言、圖表制作,甚至是參考文獻的引用等進行逐一修改。在此過程中,學生會發現這篇往屆論文中的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避免自身犯類似錯誤。科技論文寫作課程的考核方式是提供給學生一套相對完整的試驗數據以及這項試驗所采用的材料與方法,要求學生完成一篇科技論文的寫作。這就要求學生必須親自去查閱文獻、分析數據、制作圖表等,從而完成科技論文各個環節的寫作。
(三)召開研究生寫作經驗分享會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實踐中,筆者發現,邀請已經發表高水平論文的研究生來到課堂分享科技論文寫作經驗是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首先,教師與學生畢竟存在一定的心理距離,而這些研究生“科研達人”就在學生身邊,容易激起他們的崇拜感。其次,研究生往往不僅分享他們在科技論文寫作方面的經驗和技巧,還會講述在整個科學研究過程中的成就感和喜悅感。最后,分享會其實是給學生搭建了一個與研究生溝通的橋梁。對本科生而言,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和生活帶有一定的神秘感。隨著考研人數的逐年攀升,相當比例的本科生希望提前了解研究生階段的方方面面。因此,本科生與研究生課上和課后的交流、討論均異常熱烈。
(四)邀請專家講座
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是一門交叉性很強的學科,而學生的畢業論文選題方向差異很大。因此,單憑某個教師的一己之力很難呈現很好的教學效果。大學的優勢是眾多科研達人云集,他們不僅專業知識扎實,而且科技論文寫作經驗豐富。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會邀請本校甚至外校的專家走進課堂,為學生開展學術研究及論文寫作方面的講座。此外,還邀請本校期刊社的編輯專家舉辦寫作講座,請他們從專業編輯的角度講述什么是優秀的科技論文。對一流本科專業的學生來說,聆聽不同專家的經驗,相當于集百家之長,對他們日后獨立開展科學研究和論文寫作均有很大幫助。
課題組采用翻轉課堂文獻精讀、往屆本科畢業論文修改、研究生寫作經驗分享和專家講座等四種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活躍了課堂氣氛,顯著提高了教學效果。“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興國之本,富民之基,發展之源。高等院校的一流本科專業建設肩負著我國創新型卓越人才培養的重任。筆者希望通過改革創新科技論文寫作課程的教學模式,提升其教學效果和課程質量,以期創建一流本科課程,助力一流本科專業拔尖人才的培養。
[ 參 考 文 獻 ]
[1] 張洪泰. 雙一流”背景下一流本科教育的實踐與思考:“一流大學建設與一流本科教育研討會”綜述[J]. 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1,38(1):4-7.
[2] 李夕梅. 本科生開設《科技論文寫作》課程的必要性及教學模式初探[J]. 科技創新導報,2017,14(1):253-254.
[3] 周海燕,黃紅梅,劉虎虎,等. 提高生物學本科畢業論文水平的思考:以我校生科院為例[J]. 教育教學論壇, 2020(49):117-119.
[4] 韓筠. 以在線課程為重要抓手,促進一流本科專業建設[J]. 中國高等教育, 2019(18):26-28.
[5] 龐磊,王晨旭. 高校本科生“科技寫作”課程教學內容期望調查研究[J]. 大學教育, 2015(2):138-140.
[6] 田曉,塔娜,那仁格日樂. 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高的探索與實踐[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0(10):28-30.
[7] 王小龍. 科技文獻檢索與寫作課程問題導向式教學模式研究[J]. 大學教育,2020(6):4-6.
[8] 王永崗,王來軍,王連震. 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教學改革創新與實踐[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1(2):9-11.
[9] 李玉中,王志新,唐姣玉,等. “興趣+任務”教學模式在《文獻檢索及論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 教育教學論壇,2019(51):187-188.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