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姝敏 郭鵬云 徐國明



摘 要:常微分方程課程是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一門基礎專業課,在師范生核心能力培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四個回歸”重要思想,“立德樹人”的人才培養目標,“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及“兩性一度”金課的建設標準以及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本文從課程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內容、考評方式、課程思政等方面對常微分方程課堂教學進行探索與實踐。創造性的提出“五步三導”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重視課程思想方法的來源與實質,建立多層次、動態、開放的評價體系,挖掘思政元素,建設網上課程資源。
關鍵詞:常微分方程;“五步三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23)03-0088-05
1 引言
常微分方程是師范專業認證下高等學校數學專業核心課程,也是高校中其他理工科高等數學必修內容之一。它以物理、化學、生物等為背景,以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為基礎的一門課,是進一步學習數學建模、計算方法、孤立子、混沌等延伸課程的基礎,是數學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之一。廣泛應用于物理、醫療、交通、航天航空等領域。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講話,作為高校教師,不僅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挖掘課程思政元素,要立德樹人。2017年10月教育部開始進行師范類專業認證[1]和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2018年6月教育部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四個回歸”[2]重要思想。2018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吳巖司長在第十一屆“中國大學教學論壇”上,明確提出“兩性一度”的金課標準。而常微分方程作為數學類師范專業核心課程之一,要聚焦知識、素養和能力的培養。由此,項目團隊開始對常微分方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手段、考評方式開展探索與實踐。
2 常微分方程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課程內容重理論,輕應用,缺乏高階性
傳統課堂局限于講方程的特點和解法,即知識的傳授。如最簡單的變量分離方程dx/dt=-kx,每個同學都會求解,而實際問題“碳-14衰變速度與它目前含量成正比”,學生幾乎不會列出方程,那么該方程的背景“碳-14定年法”及如何利用方程的解來推斷古代文物的歷史年代,就是渴望不可求了。可見,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足,即課程內容缺乏高階性。
2.2 教學模式與信息化技術脫離,缺乏創新性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中心”,“黑板+粉筆”,沒有信息化技術相融合,不能滿足新時代大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教學內容由一般到特殊,一些知識點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并缺乏前沿性和時代性。即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缺乏創新性。
2.3 考評方式單一,缺乏挑戰度
考評方式有些單一,考評點只是知識的考核,而應用能力、實踐能力、開放性的題目幾乎沒有,同學之間沒有明顯的競爭;另外,學生缺乏課程反思和團隊合作意識。即學生的考核缺乏挑戰度。
2.4 科學素養,課程思政融入不夠,缺乏育人元素
傳統教學中,以傳授知識為主,淡化課程思想和文化的引領。學生對所學課程,不明白為什么學,學對今后有什么用處,課程思政元素不知如何挖掘與融入,即課程缺乏“育人元素”。
3 常微分方程課堂教學課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3.1 基于學習通平臺,提出了“五步三導”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
為了建立微分方程與生活實際緊密的鏈接,我們對于傳統的微分方程教學設計做了適當調整,創新性的提出“五步三導”的教學設計。即課程以引模型、析模型、解問題、評思維、善運用這五步來構建,以數學建模思維運用、解決實際問題、促畢業促就業為導向,打造以學生為中心、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良性閉循環的常微分方程課堂。
同時,依托學習通平臺,“五步三導”的教學設計,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圖1)。“五步三導”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實施,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與方法,實現了課程的高階性和教學內容的創新性。
3.2 重視課程的思想方法,優化課程內容
依據“五步三導”的教學設計,對教學內容進行知識點拆分與優化,采用層次化教學,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
第二、四、五章方程(組)的引入、認知、解法、鞏固、延伸是“五步三導”的教學設計,是閉循環的教學課堂。重視常微分方程理論與實踐的融合,讓學生不僅會解方程,還要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下面以“一階隱式微分方程”為例。
例:1696年,約翰伯努利向整個歐洲發起了挑戰,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在垂直平面內有任意兩點,一個質點受地心引力的作用,自較高點下滑至較低點,不計摩擦,問沿著什么曲線下滑,時間最短?這個問題就是著名的“最速降線問題”(圖2),同時代牛頓、雅各布伯努利、萊布尼茨、洛必達等都給出了正確的結果,伽利略認為是一段圓弧后來被證明是錯誤的,到底是怎樣的曲線呢?
引模型:課前預習。學習通發布“預習清單+視頻+章節測試”,學生對本次課內容有初步的了解。對數學問題的模型知識可以查閱資料,提出預習中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
析模型:建立模型。觀看一個網上“最速降線問題的實驗”,學生可以直觀驗證預習的結論。同時,通過分析數學模型,引出新的知識“一階隱式微分方程”。
解問題:以搶答的形式,學生列出方程的類型,求解的思想方法,即求解方法(圖3),同時提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強調方法,并以實例進行說明,學生課上進行隨堂練習,最后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最速降線問題(圖4)。
評思維: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同時融入課程思政。2018未來新經濟高峰論壇中,寶沃汽車集團楊嵩,利用“一個數學公式代表了寶沃模式”,即利用“最速降線問題”的曲線展示寶沃集團探索中國力量崛起的模式(圖5)。該問題給我們的啟示是,要好好規劃化自己的人生,路徑長的用時未必長。同時,要有愛國精神,文化自信,努力學習為我國科技領先全球未來盡微薄之力。
善運用:觀看“2018年全國高等學校數學微課”視頻片段,學生可以深入理解最速降線問題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之美,數學之魅力。并且提出新的問題(圖6),第二章都是利用初等積分法求微分方程的解析解,那是不是所有微分方程都可以利用初等積分法求解呢?如果不能,又該如何判定和求解呢?引出下節課內容。
第三章是理論性最強最難的一章,拆分成四個知識點配思維導圖,思路清晰,內容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變得容易多了。如,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的命題3證明比較難,做思維導圖(圖7),學生就可以很清晰知道每一步的目的和采用的方法。
第四章中高階微分方程的常數變易法,采用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將一階推廣到二階后鞏固練習,引導學生推廣到三階,直至到n階,并利用代數理論將其公式化,層層遞進。
在教學中注重“數學建模的思想”“變量替換的思想”和“常數變易的思想”的引領,讓學生了解思想的來源、抓住思想的本質,從而理解和應用其他思想方法。通過該課程的教學,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學科思想,從而實現該課程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
3.3 建立多層次、動態、開放的考評方式
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依托學習通平臺,考評方式(圖8)實現對學生的課前、課中和課后進行全方位的監督和引導。
課前考核:學習通上,發布預習清單,設置預習任務點,引導學生預習視頻,完成章節測試,并完成問題清單,提出預習中的問題。根據平臺數據及時了解學生預習的進度和知識點的理解程度。讓學生和教師帶著目標進課堂。
課中考核:展示上節課或往屆作業,發現問題、討論更正問題。強調關鍵點,如第二章是“兩要一不要”,即要“變量還原”,要“畫龍點睛”,不要“畫蛇添足”;培養學生的明辨性思維,加入了育人元素。此外學習通進行隨堂練習,教師隨堂點評問題,有問題隨時改正,同時鼓勵又快有準確的同學,也鼓勵進步的同學,讓學生要有公正的意識。
課后考核:作業+小組討論+課程反思與實踐。作業,上傳學習通,做得好的評出部分優秀作業,共性問題的,在課上學生共同糾錯(圖9)。課后小組討論基于重點知識點,發布一些難度大的題,學生在騰訊會議中進行講解(圖10)、討論,將文檔和視頻上傳學習通“PBL分組任務”中,實行組內、組間和教師評價;課程反思實踐(圖11)要求以思想方法為主線,對常微分方程的課程內容進行宏觀和微觀的總結與歸納,并在期末前完成。而這兩項對于學生具有一定的挑戰度。
依托學習通平臺,線上線下多層次、動態、開放的考評方式,有點有面、強化了知識內容,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團隊合作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師范技能和學習的自信心,為學生將來從事教學及相關管理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3.4 如鹽入味、點滴融入思政元素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五步三導”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更易于課程思政與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我們主要從“講述科學家的勵志故事”和“典型案例”兩個方面融入課程思政。
常數變易法,是法國數學家拉格朗日歷經11堅持不懈探索的成果,激勵學生要有堅持不懈、不急于求成、勇于探索的精神。學習歐拉方程和歐拉公式時,介紹大數學家歐拉[3]的生平,他是在黑暗中給人類帶來光明的人,他提出的“宇宙第一公式”,讓學生了解其中的內涵,懂得健康的美好,生活的美好,努力前行!
學習變量分離方程,引入典型案例“他是嫌疑犯嗎”,引導學生學會科學處理問題的方法,凡事要有據;學習伯努利方程時,利用典型的邏輯斯蒂方程建模,求解,畫圖擬合“江蘇揚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增長趨勢散點圖,讓學生明白發現疫情是可防可控的,作為大學生我們要遵守學校要求,封校期間非必要不外出,戴口罩,不信謠不傳謠;致敬我們的英雄,向他們學習,做一名有責任、有擔當的愛國大學生。學習一階隱式微分方程時,引入“最速降線問題”[4]。學生通過建模,認識“一階隱式微分方程”的類型及解法,并且利用微分方程的解解釋最速降線問題,介紹它與旋輪線的關系,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感受數學之美,數學之魅力。
這樣將育人元素點滴融入,穿針引線、潛移默化之中影響到學生的身心。鼓勵學生成為有理想信念、有愛國情懷、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且做事情要有嚴謹的態度和科學處理問題的方法,逐步成為全面發展、持續發展的社會棟梁。
3.5 建設網上課程資源
基于“五步三導”教學設計,分解知識點,制作PPT課件,由團隊教師錄制知識點視頻48個,配相應章節測驗、作業、單元測試[5],于2021年8月在學銀在線實現在線開放(表1)。結合網上資源,本校學生初步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現師生實時互動、互評。
4 常微分方程課堂教學改革的效果
4.1 教書育人于一體
立足建模思想的常微分方程課程教學,集案例法和任務驅動法于一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了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6]。“五步三導”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法的應用,讓數學問題從實踐中來,然后到實踐中去。循環往復,生生不息。而且容易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這對于培養學生科學理智處理問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非常有效的。
4.2 課程目標達成度明顯提高
期末試卷中,2020級應數1班(表3)比2017級應數1班(表2)常微分方程試題難度增大、題量增大、覆蓋面更廣,但是課程的達成度卻有所提高,課程目標3,理論的應用尤為明顯,這與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是分不開的。
4.3 教學質量評價
近幾年,任課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也在穩步上升。2021年秋季,2020應數1班首次基于錄制視頻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考評方式加入“課程反思與實踐”,學生對課程給出高度評價,教學質量評價為98.02分,也對課程的線上資源給出肯定的評價。
5 結語
在已經到來的“師范專業認證”的背景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已經得到充分的貫徹,常微分方程課程教學改革已經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很好地詮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態度、情感、科學素養的全面發展理念,為適應新時代的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
參考文獻:
〔1〕李晨松.基于師范專業認證的常微分方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究[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21,36(02):171-174.
〔2〕侯利元,和平.“四個回歸”背景下常微分方程的教學改革[J].高師理科學刊,2019,39(08):79-82.
〔3〕陳光霞,李鳳萍.課程思政理念在《常微分方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高等數學研究,2022,25(01):101-104.
〔4〕王高雄,周之銘,朱思銘,王壽松.常微分方程(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5〕周義倉,靳禎,秦軍林.常微分方程及其應用—方法、理論、建模、計算機[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6〕莊萬.常微分方程習題解[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收稿日期:2022-11-27
基金項目:內蒙古自治區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課題(NGJGH2019186);包頭師范學院校級教師發展研究項目(BSJF22Y001);包頭師范學院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BSJG20Y009,BSJG22Y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