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明
關鍵詞:任務教學法;初中數學;應用策略
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已經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轉為能力與素養培養,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來推動學生在任務驅動下積極參與到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中,通過交流合作、體驗實踐來完成知識探究過程,得到知識、技能、素養的協同發展。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任務教學法通常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通過組內成員的分工合作、互動交流、合作探究來完成互助性學習。任務教學的順利開展需要首先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老師在深入了解學生能力水平、知識儲備、性格特點等情況后,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原則組建合作小組,每個小組內學生各有優勢,便于組內成員間取長補短,互幫互助,更好地進行分工合作。老師可以選擇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任務主題,巧妙將學習任務融置于生活場景中,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任務學習中。例如學習“正數與負數”這課時,老師以“生活中的有理數”為主題,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觀察與生活經驗對正數和負數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來進行合作探究,激發起學生對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聯產生了探究興趣。[1]
在初中數學課堂老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情來合理設置學習任務,以深化知識理解,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為目標,比如“全等三角形判定”教學,老師直接在黑板上畫了兩個三角形,要求學生圍繞“如何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來進行組內交流討論,推動學生積極挖掘思維潛能,探索多種論證思路,在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中,學生體驗到思維的樂趣,在對“三角形全等判定條件”的論證環節,學生通過畫圖、剪紙等方法進行實踐驗證,最終總結歸納出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數學定理,然后老師可以根據學生完成情況進行檢查,完成對的給予表揚,完成錯的及時糾正,讓學生們充分了解并理解。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老師巧妙借助任務教學法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探究結合起來,指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圍繞學習任務展開自主、合作、探究,從而既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同時也構建起高效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高貞壽.試析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1):24-25.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永豐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