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婉熙
摘要:經(jīng)濟的蓬勃發(fā)展帶動了會計行業(yè)的發(fā)展,很多職業(yè)學校為此開設了會計專業(yè)。為進一步提高會計專業(yè)教學質(zhì)量,教育者可根據(jù)教學任務以及教學目標,運用“深入淺出”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從而使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零散的問題條理化。文章在分析職校會計專業(yè)教學現(xiàn)狀、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案例重點探究“深入淺出”教學方法的運用策略:會計知識聯(lián)系生活,結合實例進行會計教學,角色模擬學習會計知識。
關鍵詞:職業(yè)學校;會計專業(yè);深入淺出;教學方法;現(xiàn)狀;問題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02-0077-04
會計學是一門非常嚴謹?shù)膶W科,擁有自己獨特的專業(yè)知識體系,涉及的知識點也比較繁雜。為培養(yǎng)出更多符合社會需要的會計專業(yè)人才,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運用“深入淺出”的教學方法,更好地為學生講授會計知識。
1.學生眾多,缺少相應的師資力量
在國家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財務人員的需求量不斷增加。面對會計人員的需求缺口,很多職業(yè)學校以及大學都開設了會計專業(yè),每年報考會計專業(yè)的學生也很多。而部分學校雖然招收了大量學生,卻沒有配備相應的師資力量。教師在教授會計專業(yè)課程時,會出現(xiàn)一個人面對兩三百名學生的情況。在容納兩三百人的階梯教室里,教師不僅要傳授專業(yè)知識,還要維持課堂秩序,工作量明顯增加。互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手段,當學生人數(shù)眾多時,教師就很難開展互動,很難照顧到每一個學生。有一部分學生因此不認真聽講,上課開小差,玩手機,嚴重的甚至逃課。另外,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因為人數(shù)太多,教師也很難做到因材施教。可見,在學生眾多的情況下,教師很難保證授課質(zhì)量以及效果,這就使得部分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知識掌握得不扎實。
2.教學模式陳舊
部分學校的會計專業(yè)教學以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為主,一般采用教師講授方法、教具案例演示方法、學生課堂練習方法等,沒有考慮到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也沒有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學習效率不高。有的教師沒有根據(jù)校情、學情及時更新教學理念,主要以教材知識為主傳授教學內(nèi)容,不注重實踐教學。這樣,學生學到的都是書本上的間接經(jīng)驗,而不是實際操作得來的直接經(jīng)驗。當學生被動地接受書本上的知識,用自己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以及領悟能力去理解課堂教學內(nèi)容,而不是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時,并不會真正掌握這些知識,知識的應用能力也欠缺。另外,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缺少創(chuàng)新精神,其不會大膽地嘗試創(chuàng)新,只是墨守成規(guī)。同時,會計專業(yè)涉及的理論知識比較抽象、晦澀難懂,而學生的理解能力參差不齊,如果教師不尋求教學方法的變革,就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與效果。課本上的知識可引導學生形成基本的會計思維,當真正進行實際操作時,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書本知識與現(xiàn)實情況相差很大。這就是缺少實踐經(jīng)驗的表現(xiàn)。
3.會計專業(yè)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會計專業(yè)教學內(nèi)容主要以基礎的理論知識、學生的技能訓練和進行賬目核算等為主。對于學生來說,這些要學習的會計知識系統(tǒng)且嚴謹,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知識領域,在剛開始學習時,有的學生存在一些困難。會計學不同于其他類別的學科,擁有一套專門的學科體系,會計所使用的記賬方法是嚴謹且科學的復式記賬,與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單式流水記賬方式有很大區(qū)別。因此,學生首先要在思想上接納這種記賬方式,然后進行相應的系統(tǒng)學習。而部分學校存在會計教學理念陳舊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單純地向?qū)W生灌輸課本知識,按照做好的課件講授,完全忽略了學生的感受。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不是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習的內(nèi)容。這種教學模式雖然可以把學生集中起來進行集體教育,卻忽視了很重要的一點,即學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差異性。另外,教師將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用于講授課本內(nèi)容,不與學生進行交流,這既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也沒有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目前,部分職業(yè)學校還存在教學手段單一化的情況,導致教學質(zhì)量與教學效果不太理想,教師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學任務,忽視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也不注重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不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
1.“深入淺出”教學的重要性
這里所說的“深入”是指對教師的教學要求。教師在進行知識講授時,不能對所講的知識一知半解,要對所講內(nèi)容有很深刻的理解,掌握重點知識內(nèi)容,對于難點內(nèi)容,要抽絲剝繭,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地來講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學生快速掌握。在授課之前,教師要充分備課。備課是授課的重要前提,是教師教學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在備課時要深入教材,把需要講的知識點一一理順,把課程中的難點內(nèi)容標注出來,進行重點講授。知識內(nèi)容都是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師要注意知識點的前后關聯(lián)以及有效銜接。教師還要確保對授課內(nèi)容了解得十分透徹,這樣在面對學生時,才能做到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另外,“深入”也要求教師將課堂授課的重點放在重要內(nèi)容上,解決核心教學問題,不在非重要內(nèi)容上浪費時間與精力,這可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集中精力學習并且掌握重要知識點。雖然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知識有限,但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來支撐。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理解所講內(nèi)容,并正確解答上課過程中學生提出來的問題。如果教師不能正確解答學生提出來的問題,那就證明其對所講的內(nèi)容沒有“深入”理解。“深入”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進步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在平時要分外留意,不要為了講課而講課,要帶領學生掌握知識的精髓。
“淺出”指的是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的表達方式。教師在授課時,要把教學的重難點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便于學生的接受與理解。“淺出”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對知識的淺顯表達,恰恰相反,是對教師的授課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教師要想把知識通過簡單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就必須對要講述的內(nèi)容有深入了解,把課本中的知識轉(zhuǎn)化為自己的知識,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樣才能自如地表達。教師如果能真正做到“淺出”,對學生的學習是十分有益的。對學生來說,抽象的理論知識接受起來有一定難度,學生在開始學習新知識的時候,難免會有很多困惑,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讀課本上的內(nèi)容,不進行通俗易懂的解釋,那么學生是無法真正掌握這些知識的。教師教授知識是一個溝通交流的過程,但交流的雙方在知識水平上是不對等的,這就要求教師積累大量的知識以及教學經(jīng)驗,從而有效傳授給學生。可見,“淺出”是高標準的教學要求,也是向?qū)W生傳授知識的與時俱進的教學方式。
2.“深入淺出”的教學意義
在面對一個問題時,我們不僅要看到其表象,更重要的是通過外在的表象發(fā)現(xiàn)問題的本質(zhì),“深入淺出”的教學方式就能做到這一點。其可引導學生了解知識的本質(zhì),即把知識的本質(zhì)與核心內(nèi)容教授給學生。學生在進行會計課程學習時,首先接觸到的是會計的概念。課本上給出的會計概念比較抽象,難以理解,這就需要教師把知識內(nèi)容生活化、簡單化,這樣學生學習起來就比較容易。對于學生來說,會計學是一門嶄新的學科,涉及很多專業(yè)性術語以及概念,學生如果只學習課本中的概念將很難抓住概念的本質(zhì),即知道字面意思卻不理解其中的含義。因此,教師在進行會計概念教學時,要抓住概念的本質(zhì),去掉冗余的修飾詞語,把最核心的知識教給學生。
1.復雜知識簡單化
學生學習新的知識時,一般都是從簡單的學起,一步一步層層遞進,最后掌握復雜的知識。教師在向?qū)W生講授知識時,要遵循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把復雜的問題以簡單化的形式展開。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往往會陷入誤區(qū),就怕自己講少了學生學不會,擔心自己把知識講得太簡單了,達不到教學目標,完不成教學任務。但事實正好相反,把復雜難懂的問題進行簡單化處理后再教授給學生,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師在講解概念性的內(nèi)容時,要做很多解釋,而有的時候,對于學生來說,教師講得越多,他們就越混亂。教師的初衷是好的,想把概念解釋清楚,讓學生明白。但是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字會讓學生不自覺地產(chǎn)生厭倦心理,學習效率反而不高。很多知識并不是講得越多,學生就學得越好,簡單、清晰的表述,同樣能達到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目的。因此,教師要學會把知識化繁為簡,一目了然地呈現(xiàn)給學生。
2.抽象知識具體化
抽象的知識對于教師來說也有一定難度,但教師可以借助自己的經(jīng)驗以及知識儲備進一步理解,但很多學生做不到自我理解知識,需要教師的講解與傳授。如何把抽象的知識轉(zhuǎn)化成具體的內(nèi)容,這非常考驗教師的教學能力。會計專業(yè)知識抽象性強,以收入確認為例,何為會計概念中的收入確認,課本中給出的定義是必須同時滿足四個條件,現(xiàn)以收入確認的第一個條件———“企業(yè)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zhuǎn)移給購買方”為例講解。對于這個條件,學生很難理解,即使把這句話讀幾遍也起不到任何作用,這就需要教師的相應講解。對此,教師可舉例來解釋“主要風險”和“報酬”,通過生活中的實例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讓學生通過積極參與,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可見,對于同一個知識點,換一種講課方法就能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選擇,做到不同的知識點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不斷提高教學能力。教學是一個復雜而又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不斷探索,最終達到教會學生,完成教學任務的目標。
3.零散問題條理化
會計知識既有系統(tǒng)化的,也有零散的,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這就需要教師對零散的知識進行歸納,之后傳授給學生。當教師把相似的知識點歸納到一起,進行統(tǒng)一講解后,學生學習起來就會簡單得多,不會被零散的知識困擾,并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知識是對社會生活的一般規(guī)律進行歸納總結,而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知識、技能,并應用到生活中。因此,學校教育要注重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即將課本中的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進行聯(lián)系,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接受。在進行會計知識教學時,教師可運用“深入淺出”的教學方法,尋找生活中關于會計知識的案例,讓學生從生活中獲取會計知識,以此進一步激起學生學習會計知識的動力與興趣。
1.會計知識聯(lián)系生活
例如,在教學“會計平衡公式”時,教師就可“深入淺出”地聯(lián)系生活中的例子進行講解,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來理解所學的會計知識。如小王的父母每月給他300元生活費,但小王比較節(jié)儉,上個月的生活費還剩下80元,那么,這個月初小王手里有多少錢?學生:有380元。本月,小王用于生活開銷的錢是260元,現(xiàn)在小王手里還有多少錢?學生:還剩120元。這個簡單的加減法計算題反映到會計專業(yè)中就是如下的平衡公式:期末結存=期初結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通過簡單的生活案例,學生可體會到會計平衡公式中每一部分的含義,并感受到應用知識的樂趣。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學到了知識,而且印象深刻。這種“深入淺出”結合生活實例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能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精準控制課堂教學進度。另外,教師還可根據(jù)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個人生活日記賬,讓他們參照所學的會計知識,用會計的方法來記錄生活中的日常開支。從日常生活入手,運用會計思維,先做簡單的日記賬,再學會會計做賬,這樣,學生就可實現(xiàn)活學活用,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操作中。在實踐過程中,學生不僅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產(chǎn)生成就感,還能把知識掌握得更牢固。
2.結合實例進行會計教學
材料核算是會計知識中比較難學且難講的部分,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對于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這其中,核算材料采購入庫的金額涉及采購入庫材料實際成本中的進價、運雜費以及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等內(nèi)容。對于進價以及運雜費等知識,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而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等知識就比較難理解,學生不知道哪些損耗是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材料在運輸過程中發(fā)生的合理損耗應當算進材料實際成本中,如果不考慮這部分損耗,就會低估材料的入庫成本,不能正確反映出材料的單位實際成本。對此,教師可結合實例來答疑解惑。例如,小李一次性從市場購入了20千克的蘋果,單價為每千克3元錢,去市場的交通費用為2元。回家后,小李發(fā)現(xiàn)有幾個蘋果腐爛了,不能食用,把壞掉的蘋果挑出來之后,剩下的蘋果重量為19千克。教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來算一算,這些蘋果的實際成本是多少?這時就出現(xiàn)了不同的答案,有的學生算錯了。對此,教師可以根據(jù)例子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找出錯誤的原因,并引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樣,學生就可通過這個例子進一步理解課本中所說的合理損耗。可見,教師用生活中的案例可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會計知識的認知,而課堂上的練習計算則給學生提供了實踐機會,一問一答的有效互動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效果與質(zhì)量。從書本上學來的會計知識理論性強,學生要通過相應的實際操作來活用理論、檢驗理論。因此,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向?qū)W生傳授會計理論知識,還要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實干家而不是空想家。
3.角色模擬學習會計知識
企業(yè)內(nèi)部的會計管理體系會設不同的會計崗位,每個崗位的要求也不一樣。這就要求學生不僅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還要進行大量的實踐操作,這樣才能勝任會計工作崗位。對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實踐,如組織學生進行模擬實踐,讓學生從中獲得直接經(jīng)驗。而模擬不同的會計崗位,學生不僅能體會到不同的崗位職責,還能將財務制度內(nèi)化于心解決實際問題。例如,教師在講授財務報銷的知識時,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模擬實踐,使其充分感受到實踐的樂趣,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另外,生生之間的合作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
會計專業(yè)有其獨特性,教師必須進行詳細講解,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對此,教師可運用“深入淺出”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會計專業(yè)人才。目前,“深入淺出”教學方法在會計專業(yè)教學中的運用并不成熟,職校及教師要不斷探索,為會計教學提供更多可能性,推動會計專業(yè)教學的有序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樂君.“巧學”“樂學”“實學”教學方法在基礎會計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職業(yè)教育,2021(12).
[2]王淑萍.讓課堂教學更有效———中職基礎會計教學方法探析[J].甘肅教育,2020(15).
[3]李鳳軍.有關高職財會專業(yè)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J].現(xiàn)代經(jīng)濟信息,2019(11).
[4]張寧飛.基于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會計教學方法的改進[J].現(xiàn)代經(jīng)濟信息,2018(24).
[5]郝魯虹.淺談職業(yè)院校基礎會計教學方法的改革創(chuàng)新[J].職業(yè), 2018(07).
[6]張偉民.談基礎會計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8(02).
[7]陳迪.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方法應用研究[J].知識經(jīng)濟,2015(22).
[8]邢震.關于基礎會計教學方法的探討[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05).
Exploration of a Tentative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Deep in Simple" in Vocational School Accounting Teaching
Xin Wanxi
(Put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Fujian Province, Putian 351100, China)
Abstract: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has driv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ccounting industry. Many vocational schools have set up accounting major for this purpose.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accounting, educators can us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deep in simple" to carry out teaching according to teaching tasks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so as to simplify complex knowledge, concretize abstract knowledge, and organize scattered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ccounting teaching in vocational schools, the article focuses on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the teaching method of "deep in simple" with practical cases: linking accounting knowledge with life, teaching accounting with examples, and learning accounting knowledge by role simul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school; accountingprofession; deep in simple;teachingmethods;presentsituation;probl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