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之財
摘 要:新課改對高中物理教學提出的要求更高,教師要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探索新型、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逐漸形成并廣泛應用的一種方法,隨著這一方法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越來越好,實踐措施也越來越完善,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又能在教學改革中發揮推動作用。文章分析的就是課改后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以及應用。
關鍵詞:新課改;探究式教學法;高中物理;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15-006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5.022
我國實施課改后,高中物理在教學方面做出很大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不斷創新,其中探究式教學法深受廣大師生喜愛,不僅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還突出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探究式教學法就是從生活及科學領域選擇或者確定活動主題,創設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方式發現問題,并且展開猜想、調查、處理信息以及實驗操作等活動,從中獲取知識及技能。同時,學生的情感與態度也能夠在探究的過程中得以發展,尤其是對于學生創新能力以及探索精神的發展具有顯著意義。因此,高中物理教師應在新課改后合理且積極地應用探究式教學法。
一、新課改后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根據目前對探究式教學法的研究和理解,新課改后高中物理教學應用該方法的顯著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更強,課堂更具有活力。探究式教學法不是沒有任何變化,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物理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教學目標等因素設計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從多元化角度展示教學內容,增加課堂活動趣味性,從而提高課堂活力[1]。
其二,有利于學生自主能力的提升。在探究式教學法落實過程中,學生始終占據主體地位,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促進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教師在這樣的活動中主要負責學生的引導工作,提出合理的假設,引導并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通過實驗等活動解決問題。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同一個現象提出不同的假設,或者在相同的場景中設計不同的物理現象,促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展開思考和探究,拓寬學生思維廣度,增加探究的深度。
其三,有利于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為進行物理專業學習奠定基礎。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內容是為學生進入大學之后學習與物理相關專業打基礎,在新課改基礎上使用探究式教學法,學生可以提前適應相關專業的實驗研究活動,為大學學習打好基礎。這不僅是為國家培養和輸送物理專業人才,更是為學生發展爭取更多機會,以保證我國儲備物理綜合能力與素質過硬的人才。
其四,有利于實現新課改下的物理教學目標,培養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在經濟、文化等方面都呈現明顯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人才強國和科技強國的基礎都是教育,物理作為機械、科學技術發展及軍事等領域的重要基礎性學科,在教育系統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我國的農業和日常生活等方面離不開物理的支持,采取探究式教學法進行物理教學,有利于強化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的物理人才。
二、新課改后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一)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新課改后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法,需要將學生作為主體,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同時重視教師在活動中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良好師生關系的作用,使教師與學生成為朋友,更好地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地學習。教師科學、合理的指導是學生自主設計探究方案、順利完成探究活動的重要基礎,教師的有效指導離不開良好的師生關系,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與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摒棄傳統的教師高高在上的觀念,引入新教育理念,積極融入學生集體。另外,學生的物理能力不同、吸收物理知識的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需要教師因材施教,重視對學生的個性化引導。教師要融入學生集體,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說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因材施教落實的基礎。此外,在構建師生關系方面,教師還需要多鼓勵學生,減少對學生的批評,縮短師生距離,逐漸改善師生關系,增加彼此的信任度,使學生敢于在教師面前提出探究物理知識的想法,并在教師的鼓勵和指導下大膽探究。
(二)明確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原則
課改后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需要教師注意相關原則的合理性,只有堅持并遵循使用探究式教學法的原則,才能保證探究活動的順利進行,進而保證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物理能力。
其一,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應用探究式教學法時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意識,強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逐漸提高學生的物理探究能力。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采取合適的措施,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2]。同時,在開展探究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拉近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愛上物理,進而自愿、主動地參與物理教學活動,以便提升探究式教學的有效性。
其二,尊重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新課改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在使用探究式教學法時,教師需要針對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傳授式教學”等方法進行創新和優化,以學生為核心,將自身從“主體”地位轉變為“主導”地位,在教學活動中發揮自身的引導、指導以及教導的作用,并強化教師的“服務意識”,將學生看作自己的“服務對象”,進而提高自身的主導能力,為提升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效果、提升物理教學效果創造條件。
其三,尊重教學互動原則。探究式教學法應用的關鍵在于學生探究的自主性、探究意識和能力,需要重視教學過程中的互動,并將其作為主要原則之一,探索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教材的互動,尤其可以在探究教學過程中采取提問、實驗以及討論等多元化形式的互動。不僅要重視學生探究興趣和能力的激發、培養,還要盡最大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三)創設合適的探究環境
實施新課改之后在物理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法,需要教師為學生創設合適的環境,以便促進學生自主探究,保證探究活動的有效性,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提升學生物理綜合能力與素養。創設探究環境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對探究活動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產生群體探究的內在動力。為此,教師可以靈活使用以下幾種方法。
其一,選擇的探究課題要有足夠的提問空間,為學生提供可進行探究的未知領域。
其二,選擇的探究課題要考慮學生的物理知識結構,保證學生可以利用現有的知識完成自我建構。因為高中階段的物理課時比較緊張、教學內容較多,且教學目標較高,所以需要學生在探究活動中保證高效的自我建構,以順利實施探究式教學[3]。
其三,利用多媒體設計探究環境,激發學生對探究的興趣,提高學生的主動性。
其四,利用價值較高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促使學生展開深入探究。探究式教學法的本質是對未知的內容進行探索、提出疑問、解決疑問的一個過程,解決一個問題后,如何在這個基礎上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使研究活動從表象逐漸進入深層次,需要設計一個高質量的“問題鏈”。
其五,尋找在探究方面有價值的觀點,組織學生展開即興探究。探究活動是具有動態性質的一個過程,包括可預測以及可控制的因素,可以在探究過程中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其產生碰撞,對物理知識有深刻的認識與理解,在教學活動中捕捉這種時機,使其成為探究活動的重要資源。
(四)自由探究與定向探究的結合
自由探究是學生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很少接受教師的幫助以及指導,獨立完成探究活動。在自由探究活動中,提出問題、確定對象、設計過程、收集數據、提出假設并進行驗證,直到最后給出結論,整個過程都由學生完成。簡而言之,就是學生根據教材中的內容或者生活現象提出問題,而后按照探究的基本流程獨立進行學習活動,并且解決問題。在自由探究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作用是為學生提供一部分需要的材料,發揮組織者和輔助者的身份作用。由此可知,自由探究對學生個人能力和素養的要求更高,同時也為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4]。
定向探究是指學生接受教師大量的幫助和指導,在這個條件下完成探究活動,主要包括教師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相似的案例以及研究的相關程序,學生按照這些資料自主探究和尋求答案;還包括教師給出的概念以及原理等內容,由學生經過探究發現這些內容與研究事例之間存在的聯系。雖然學生在定向探究中會接受教師的大量幫助,但是對現象的觀察和對數據的分析、假設條件和結果、展開推理及給出最終的探究結果等,教師的作用都是引導,學生始終發揮著自身的主體作用。
從對學生的探究水平的要求角度來看,定向研究的難度較低,自由探究的難度較高,二者關系密切,存在著遞進關系。可以說定向探究是學生進行自由探究的基礎,自由探究是物理探究式教學的一種延伸,并且是定向探究發展的最終歸宿。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定向探究與自由探究聯合的方法落實探究式教學法,需要根據學生的物理能力變化逐漸從定向探究過渡到自由探究,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逐漸減小,學生的物理能力越來越強,獨立性也越來越突出。當然,定向探究與自由探究之間不存在明顯的界限,二者也可以交替應用在探究式教學活動中,并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適當與其他類型的教學方法聯合應用,強化探究式教學法在物理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效果。
(五)展示物理學家探究的過程
物理知識的發現需要科學家們不斷探究,這是一個需要在科學觀支持下使用科學方法不斷進行探索形成的學科,是一個科學性極為突出的學科。任何物理知識的發現都具有探究的價值,利用持續出現的問題、質疑,既會對探究的成功造成一定阻礙,又具有一定的推動能力。而高中物理教師在使用探究式教學法時,可以展示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讓學生體驗這個過程,每次在面對質疑、推敲實驗步驟和結果時,學生都會積極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就會被激發出來[5]。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從物理的特點以及學生物理能力出發,提出合適的問題,進行猜想和假設,制訂科學的探究方案,收集探究數據,并對探究過程相關的現象和數據等進行分析、評估,完成探究的同時總結物理規律。此外,在展示科學家們探究過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充分劃分探究過程,以簡單、直觀的方式展示這個過程,從而使學生理解知識點。由此可見,物理理論知識需要實踐,為了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可以展示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
(六)對探究式教學進行多元化評價
課改后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法,整個過程重視學生探究的過程、合作、情感、交流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與發展,需要教師重視評價方式的創新,積極設計并開展多元化的探究式教學活動評價,以優化探究式教學法,提升物理教學水平。
1.重視對過程的評價。探究過程能夠體現出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態以及達到的效果,因此在評價中需要注意觀察學生探究過程中的態度、探究方案設計的合理性、最終結果的實效性等,并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2.注意評價方法和形式的多元化。一是將日常學習的考查與考試結合起來,保證實施全方位的評價。二是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效果綜合起來展開評價,保證對學生實施全面的評價。三是將知識與能力進行充分結合。能力是學生的綜合心理特點,主要有潛在性、穩定性,能力的檢驗效果很少會受到學生記憶力因素的影響,并且不能通過突擊性學習做好準備。四是定量與定性兩種評價方法進行結合。在評價中,不僅需要教師重視學生物理考試分數,還需要關注學生的情感發展,包括學習態度以及科學觀、世界觀等,這對學生的學習會產生直接影響。這些方面的評價都可以使用定性語言描述。五是采取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兩種模式的結合。教師對學生作出評價的同時,鼓勵學生參與評價活動,既要評價自己,也要評價他人,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主人翁意識,并利用學生的自我反思與總結促進學生的自我提升,使其實現自我學習目標。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落實與深化,探究式教學法得到廣大師生的關注與認可,進而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得到重視和應用。在探究式教學法落實的過程中,需要以學生為核心,強化教師的引導作用,利用科學、高效的措施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探究,進而提升其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提升其物理素養。所以在新課改后的探究式教學法應用過程中,常見的措施有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明確應用原則、定向探究與自由探究結合以及創設合適的探究情境等。
參考文獻:
[1] 劉剛.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2(27):86.
[2] 南天星.探索中提升——試析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探究式教學模式[J].新課程,2022(29):84.
[3] 錢崇盛.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33):66.
[4] 張克忠.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10):7.
[5] 劉玉崗.基于探究式教學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學設計——以“電磁感應現象及應用”為例[J].新課程,2021(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