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霞 翟海茵
摘 要:財經素養是21世紀每個人必備的核心素養,也是高職院校學生適應社會和終身發展的必備品質之一。在高職院校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必要的財經知識,培養學生的財經素養,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和價值觀。本文論述了財經素養的內涵以及高職院校開展財經素養教育的必要性,并在“政產學研”視角下提出了高職院校財經素養養成路徑。財經素養養成路徑包括科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加快高職院校財經素養課程體系建設,校企對接、協同育人,創建校外實踐基地,組建熱愛財經素養培育的教師團隊等。
關鍵詞:政產學研;高職院校;財經素養培養
“政產學研”視角下,高職院校開展財經素養教育的目的是,通過教育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涉及財經領域并與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概念和原理,在財富取舍、使用等方面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培養學生具有較高專業素養,熟悉社會經濟發展規律,掌握企業經營和生產運營情況,使學生能夠在企業、行業中得到廣泛認可。筆者通過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閱讀分析可以發現,國外對財經素養的研究起步比較早,已對其進行比較深入的研究并形成文獻資源,我國學者也有較為全面的研究,但是目前學術界針對“政產學研”視角下開展財經素養教育的理論卻相對缺乏,因此積極探索“政產學研”視角下高職院校開展財經素養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一、財經素養的內涵
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所主持的一項全球性學生能力評估項目PISA于2012年首次新增了財經素養測試,并把財經素養(Financial Literacy)界定為一種關于財經概念和金融風險的知識和理解力,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和理解力的技能、動機和信心,以便在廣泛的財經背景中做出有效決策、提高個人和社會經濟利益、參與經濟生活。[1]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國財經素養教育協同創新中心還認為財經素養是個體在社會生活中必備的經濟知識、理財技能、財富管理、人生信念等基礎素養的綜合。[2]在大學階段對學生進行財經素養教育是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方針、緊跟國家政策步伐的舉措。
二、“政產學研”的內涵界定
“政產學研”是以高校為依托,通過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實現“理論研究—實際操作—成果應用”的一體化協同發展模式。具體而言,就是高職院校、科研單位、企業以及政府要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充分發揮自身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形成以課堂傳授知識為主的理論教育與獲取實踐經驗和能力為主的企業生產、科研實驗有機結合的創新教育模式。
三、“政產學研”視角下高職院校開展財經素養教育的必要性
在大學階段,學生初步具備理財意識,渴望通過投資理財獲取收益,但是學生所掌握的財經知識比較匱乏,且財務風險的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也相對較弱,這就使得學生容易盲目消費或投資,以此造成損失。
在我國經濟飛速增長時期中,高職院校正處于產業轉型期,就業壓力大,這就要求高職院校不斷完善自身管理制度與機制來促進學校教育向社會輸送具有一定能力、知識結構合理、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財經素養教育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通過“政產學研”開展財經素養教育,能促進高職院校教育與社會的雙向互動,培養具有良好的財經知識、技能、思維以及擁有正確的價值觀等方面綜合發展需求的人才。學校通過“政產學研”合作教育機制可以密切聯系政府和企業,構建和諧穩定地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機會,同時也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然而,“政產學研”合作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需要從理論和實踐中不斷地進行研究和探索。
四、“政產學研”視角下高職院校開展財經素養教育路徑的研究
(一)根據標準框架維度,科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中國財經素養教育標準框架》對財經素養教育劃分為五個維度:收入與消費、儲蓄與投資、風險與保險、制度與環境、財富與人生[3]。五維逐步遞進,層層升華,從而達到了解知識與事實、獲取方法與技能、形成觀念與態度的目標,這就是我國財經素養教育標準“五維三標”框架。依據大學階段學生應達到了解知識與事實的目標,在課程設置上開設相關財經學識課程,從實際出發,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進行實踐教學,為學生搭建清晰的財經素養體系,通過方法與技能獲取,形成自我觀點與態度,能正確對待經濟生活,從中實現財富價值,提升人生境界。
(二)高職院校財經素養課程體系建設
財經素養是包涵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的綜合維度,具有顯著的學科融合性,財經素養教育不僅是財經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財富觀,從而提升學生品德修養。因此,北海職業學院對現有課程進行改革及整合,形成信息化、個性化、可持續的財經素養課程體系。
1.財經素養教育融入思政內容
在進行財經素養教育的過程中,加入德育思政的內容,培養大學生具有良好的財經道德,珍愛自己的信用記錄,堅持“契約精神”,樹立誠信做人、踏實做事的理念。因此,在對大學生傳授財經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正確的人格教育才能顯著影響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使學生在做人做事過程中形成正確的財富觀。結合國家大政方針和政策方向設立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目標方向,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責任、法治觀念、科學發展觀、財經職業道德。與馬克思主義學院合作,討論課程思政育人體系的建設,開設思想道德與法治、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軍事理論、勞動教育、形勢與政策、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等課程。
2.開設相關財經專業課程
財經類專業在課程設置上開設有“經濟學”“會計學”“保險學”“金融學”等必修課,系統學習相關財經、法律知識;非財經類專業開設財經通識必修課如“基礎會計”“經濟法”,為其再開設財經專業知識的選修課,使學生也能在課堂上系統學習“經濟學”“會計學”“保險學”“金融學”等財經、法律知識。同時,財經專業教師在傳授財經知識的過程中,結合當前的經濟形勢、緊扣國家經濟政策、財政政策,加深學生對財務風險、經營風險內容的認識,指導學生端正態度,正確制訂科學合理的投資理財計劃。
3.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進行實踐教學
發展財經素養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應對實際財經問題的能力,財經素養教育的過程中必須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進行實踐教學,進行知識技能的實踐遷移。
(1)開設電商直播教育,以賽促教。通過與電商企業合作,以電商直播大賽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全新的實踐模式。如:2020年北海職業學院舉辦首屆青年電商直播大賽“時尚桂成杯”,比賽周期為6月27日至7月24日;2022年5月15日至20日舉辦第三屆青年電商直播大賽“賽達杯”電商直播周。學校依托網絡銷售平臺及完善的貨品提供物流服務體系,通過強大的互聯網生態能力向學生提供全面的實踐機會。同時電商直播大賽也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為學生創新創業后續實踐學習提供實踐教學路徑。
(2)財經類專業校內實訓平臺。平臺中搭建了一個企業全方位運營系統ERP沙盤模擬軟件,在沙盤模擬中學生組隊進行模擬企業經營,每組4~6人,分別扮演總經理、財務總監、市場總監、采購總監等角色。平臺虛擬企業進行規劃預算及運營決策,根據學生的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生成仿真單據及數據,充分利用大數據功能,使運營活動與財務活動實現財務共享;利用該仿真實訓平臺讓學生模擬當前財經情景,提高學生分析判斷能力,深度學習企業經營知識與技能。
(3)利用智慧職教教育平臺。智慧職教平臺上開放有各專業課程的慕課,該平臺可以作為教師、學生和社會人員在線學習財經專業知識及基礎專業課程知識的教育服務資源。同時,北海職業學院經濟管理系有會計電算化實訓室、沙盤模擬經營實訓室、會計綜合實訓室等財經商貿專業實訓室,學院應充分整合實訓室功能,結合原有實訓軟件功能搭建起財經通識思維的實踐活動的教育平臺,從理論學習向實踐過渡,做到“教、學、練”合一,實現“體驗—模擬—實踐”的“三進階”。
(4)社團活動,多手段培育財經通識。組織設立財經類的社團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園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多途徑引導學生財經素養的養成。首先,成立形式多樣的學生社團組織,如學生會學術部、會計協會、證券投資協會等社團組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經濟知識,對財經基礎的知識進行普及,使學生掌握基本財經生活常識。其次,豐富多樣的財經素養養成活動,設立了模擬炒股大賽、財經知識競賽、財經知識辯論賽等,有興趣的師生均可報名參加,調動全體師生參與普及財經基礎知識的積極性,在社團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學習財經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財經意識與觀念。
(5)以賽促學。鼓勵學生參加職業技能大賽及各種類型行業大賽,如智能財稅、會計技能、企業管理模擬沙盤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銀行業務綜合技能等,在理性規范的理財實踐中,學生在積累豐富的財經經驗的同時還能培養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三)校企對接,協同育人
在高校教育中,加強與政企之間的聯系是非常重要且非常必要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鍛煉他們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院校在開展“政產學研”聯合活動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北海職業學院經濟管理系師生積極支持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利用直播帶貨的專業優勢投身職教助農活動。2021年6月11日,廣西合浦曲樟鄉舉辦2021年北海市合浦曲樟荔枝旅游文化推廣活動暨農民豐收節活動,受曲樟鄉黨委、曲樟鄉人民政府邀請,北海職業學院經濟管理系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和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的6位主播學生到現場參加了荔枝旅游文化節推廣活動。學生立足專業優勢,以直播帶貨的方式助農,秉承職教助力鄉村振興,堅持“三農”服務的宗旨,為本地區的農產品經濟發展貢獻一臂之力。
利用企業資源對學生進行培訓,提升其在財經方面的專業技能知識、職業道德以及法律法規等方面內容,或者通過財經素養課外主題活動、講座、知識競賽等形式來提高學生財經素養水平。為進一步引導青年學子紅心向黨、筑牢理想信念,幫助在校大學生提升財經素養、樹立正確的財經價值觀,2022年4月22日,北海職業學院經濟管理系黨支部聯合北海市海城區稅務局機關第一黨支部、北部灣銀行北海市工業園小微支行共同開展財經素養普及教育的支部共建活動。主題宣講活動中,北海市海城區稅務干部和廣西北部灣銀行工作人員結合大學生的特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學生解讀了大學生創業就業稅收優惠、個稅等稅收政策以及保護個人金融信息、遠離校園貸、投資理財等一系列具有實用性的知識。財經素養普及教育活動,既有助于青年大學生養成積極良好的財經行為,也拓展了財會專業實踐教學渠道,更好地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應用型財會人才。
(四)創建校外實踐基地
企業行業協會認知、需求對高等職業學院財經素養教育有著重要的指引作用,在財經素養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學校可同稅務部門開展合作,到稅務部門學習最新的稅收條例,做守法好公民;與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部門開展合作,學習有關金融產品、理財產品的基本知識,為將來量身制訂自己的理性投資計劃積累知識,到保險公司了解保險知識,為本人或者家人正確選擇保險產品;與會計師事務所、企業等開展合作,理論聯系實際,開發實踐教學課程。
(五)組建熱愛財經素養培育的教師團隊
財經素養的培育需要對師資力量進行優化提升,學校對自身內部專業人才培養體系進行完善并制訂合理有效的培訓計劃,在原有知識本位、技能本位的教育理念、專業素質的基礎上,培養教師的財經視野、跨文化意識以及創新、合作和終身學習的職業習慣,善于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實施財經通識與創新創業教育。
鼓勵老師積極參加課堂教學能力大賽、微課比賽、信息化教學比賽,通過大賽不斷改進和提高自我教學能力,達到以賽促教的目的。教師在參與各項教學競賽的過程中,不僅能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層次,還能拓寬財經視野,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對學生的熏陶感染。
高校財經專業的教師既要滿足教學需求,又要具備相應的職業資格,加強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完善校企、政校、校研雙向聘任制度,聘請行業專家或政府部門人員到校兼職教師。教師在專業上的成長,是實現教育理想的需要,更能為學校的長遠發展添磚加瓦。
結語
財經素養教育任重而道遠,既要與時俱進,更要持之以恒。大學生群體是社會未來的建設者,其財經素養的培養應該得到重視。高職院校“政產學研”協同教育模式是新時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通過“政產學研”對高職學生開展財經素養教育能鑄就青年更美好的人生,完善高校的德育教育體系,對國家和社會和諧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OECD Publishing NJ.PISA2012 Assessment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Mathematics,Reading,Science,Problem Solving and Financial Literancy,2013:144.
[2]郭晶紅.大學生財經素養培育路徑研究[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6):6972.
[3]中國財經素養教育標準研制組.中國財經素養教育標準的研制:思想及框架[J].大學:研究版,2017(2):1213,17.
[4]肖雄,江帆,孫超.高職“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與育人體系研究——以九江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船舶職業教育,2021(5):14.
[5]翟海茵.高職“政產學研”聯合開展財經素養教育的實踐研究[J].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2022(4):230232.
[6]張存江.職業院校開展財經素養教育的路徑研究[J].大學(研究版),2020(02):5055.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廣西財經素養教育研究專項課題——“政產學研”視角下高職院校財經素養教育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1ZJY951)
作者簡介:凌霞(1977— ),女,漢族,廣西玉林人,本科,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會計和稅收;翟海茵(1990— ),女,漢族,廣西北海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會計和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