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有殿
摘要:作業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適中”“適量”“適當”的作業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并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雙減”政策對數學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數學作業設計中應注重創新,結合學生實際狀況科學設計作業。教師在創新數學作業設計時,應掌控作業時間,凸顯作業層次性,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體現適量性原則,拓展作業維度,依托課本設計作業,實現作業設計多元化,利用信息技術創新作業。
關鍵詞:“雙減”;數學教學;作業;創新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10-0057-04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武威市“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合理布置家庭作業與學習成績相關性研究”(立項號:WW[2021] GH279)階段性研究成果
數學作業是學生有效開展自主探究、自主學習、自主討論的載體,亦是學生課堂學習成效的反饋,也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但部分數學教師的作業設計存在一些問題,致使學生學習技能難以得到提高,對教學工作產生影響。“雙減”政策的頒布和實施為數學創新作業設計提供了契機,要求教師實現作業“減負”的同時“不減質”,充分發揮作業的育人作用。為此,教師應結合“雙減”要求創新作業設計,對數學作業時間、作業量、作業形式、作業維度等進行合理設計,并根據學情進行作業的層次性設計,使學生在完成數學作業的過程中獲得愉快的學習體驗,逐步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實踐能力。本文基于“雙減”背景下數學作業創新設計的意義、存在的問題,對“雙減”背景下數學創新作業設計策略進行探討,以期為廣大數學教師提供借鑒。
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數學教師開始認識到“適中”“優化”“創新”數學作業的價值,并逐步優化數學作業設計。數學作業具有幫助學生復習舊知識、檢驗學生學習效果、鞏固學生的課堂學習內容、反饋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促進學生應用拓展的作用。“雙減”背景下,教師進行數學作業的創新設計,使其更符合學生的心智發展能力、數學思維能力、數學學習能力和數學知識體系,充分體現了數學教育和數學作業設計的“以生為本”。此外,“雙減”背景下,教師必須遵循“適中”“適當”“適量”“適合”等原則進行數學作業的創新設計,因此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數學知識的歸納總結,進而讓數學作業呈現出“精簡”“精華”“重點”的特點,這對學生更好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有重要意義。“雙減”提出的“減輕課業負擔”的本質就是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目標,所以“雙減”背景下的數學作業創新設計也會突出“育人”功能,讓學生在作業完成過程中培養數學思維、數學認知、數學學習習慣,推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穩步提高。
長期以來,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面臨著“題海戰”的問題,大量重復交叉的數學作業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困擾和壓力。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學生作業負擔過重和校外培訓負擔重壓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考試壓力得到緩解。“雙減”背景下,數學作業設計應根據“雙減”政策要求,彰顯育人功能,優化作業的形式,展現“德智并重”的作業特色和數學的學科核心素養,保障數學作業價值的體現。但依然有部分數學教師沒有認識到“雙減”政策的核心理念,模糊了“雙減”要求,在作業設計中單純以減少作業量達到減負的效果,有的教師甚至忽略了課后作業設計,將學生的學習范圍鎖定在課本上,作業模式也非常單一。此外,“雙減”要求數學作業設計傾向于“重點突出”,應有效避免作業時間擠占學生休息時間,但部分數學教師在作業設計過程中將作業集中到了重難點知識,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接受能力,使數學作業設計與學生情況不匹配,與“雙減”政策相悖。
長時間以來,因為數學知識的邏輯性強、理論知識多、數形結合頻繁、學習難度大,難免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產生一定影響,學生完成數學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很難調動。“雙減”背景下,“減輕課業負擔”“避免題海戰術”成為了數學作業設計的必然思路,數學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數學“創新作業”的完成過程中以新穎、獨特以及創意性的數學學習方式獲得數學知識,并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數學學習行為、數學學習思維進行引導和矯正。
1.掌控作業時間
為了滿足“雙減”政策所提出的要求,數學教師在創新作業設計時,要注重“適中”“適量”的原則,這也是賦予數學作業設計生機與活力的關鍵點。所以,數學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掌控學生的作業完成時間。如果數學作業時間設計不合理,不僅容易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容易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弱。教師設計的數學作業,其完成時間設定要符合學生的正常生物作息。如果完成作業的時間較長,會延長學生的數學作業時間,使學生沒有充足休息時間,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再者,作業時間過長,也會使學生第二天沒有精神,從而在課堂學習中出現溜號、打瞌睡等現象,這對于提高教學效率也是不利的。具體來說,“雙減”背景下,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時,應當綜合學生其他學科的作業量,將總體作業時間控制在一個小時左右,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通過做作業的方式提高知識運用能力,也能夠避免因作業時間過長,使學生的體力和精力跟不上,從而引發其他問題。
2.凸顯作業層次性
“雙減”背景下,數學教師在作業設計過程中要確保作業具備層次性,這是因為不同的學生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如果作業設計不具備層次性,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覺得太簡單,忽視作業的作用,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覺得太難,很難在練習中提高自己的能力。針對數學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難度較高的作業,使他們在原有基礎之上通過完成作業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的數學作業設計應當以基礎知識和基礎理論為主,確保學生能夠通過數學作業鞏固知識,樹立數學學習自信。當然,不同學生的興趣點不同,所以數學教師也可以設置一些開放性作業,以此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也可以引導學生之間通過合作交流完成相應的作業。青少年學生的心智發展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千篇一律的作業形式很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所以確保作業設計具備層次性就十分關鍵。例如,在“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課堂教學完成之后,學生需要通過數學作業創新設計鞏固和復習的內容主要有“小數的意義”“小數的讀法”“小數的性質”“小數的大小比較”等。數學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就需要綜合考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數學學習思維、認知能力、數學學習水平等,并根據“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進行作業的創新。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劃分為三個層次,相應地也設計三個層次的作業。需要注意的是,三個層次是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劃分,而不是學生“好壞”劃分。其中,學生數學素養較低的學生需要通過作業完成“小數的產生”“小數的意義”等基礎內容鞏固和學習;數學綜合素養中等的學生,作業應當覆蓋到“小數的讀寫”“小數與單位的關系”等相關內容;對于數學學科素養高的學生,可以布置一些“小數大小比較”的應用題、“利用數學工具測量尺寸并用小數表示”等具有發展性和創新性的作業。
3.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雙減”背景下,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應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作業難度以及作業形式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的年齡特征,切忌從“教師角度”設計作業。教師應通過創新作業設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深度學習,使學生通過完成作業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兩位數的乘法”相關內容教學結束之后,教師需要歸納總結“兩位數的乘法”的重難點知識內容,并將“兩位數的乘法”教學內容中的理論知識、實踐知識劃分出來,然后在遵循學生學習能力、認知能力、數學思維等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進行作業設計。需要注意的是,數學作業既要涵蓋理論知識,也要凸顯實踐能力培養,并加入一些“理實結合”的題型,或設計動手操作型、趣味游戲型、活動展示型、積累練習型、研究記錄型作業,確保通過創新作業設計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數學認知水平,并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這樣,學生才能認識到數學作業與自己的匹配度,并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完成數學作業。
4.體現適量性原則
“雙減”背景下,教師的數學作業創新設計還需要根據“雙減”提出的“適中”“適量”原則,注重作業量。這是因為數學作業量過多或過少都難以達到提高學生數學問題分析能力和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目的。而適量的數學作業設計能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凸顯數學作業“育人”特色。所以,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時,要根據學生的情況科學地進行設計。具體而言,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完成相關數學知識和數學理論的教學之后,可以根據學生對數學知識、數學理論的認知和理解進行作業設計,切勿設計體量過大的作業。例如,在“四則混合運算”相關數學作業的設計過程中,為了減少數學作業體量,教師可以將傳統的“題海戰術”式的大量混合計算的習題設計改為少量適當的探究性的作業,將“四則混合運算”和數學應用題結合在一起,讓學生通過應用題的解答完成“四則混合運算”相關知識點的鞏固,進而達到鞏固知識和應用拓展的目的。
5.拓展作業維度
教師應抓住“雙減”政策中關于“適量優化”“適當匹配”“課業負擔減輕”的關鍵點,減少數學作業量。但是,在作業量和作業內容“減少”之后,要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并起到數學作業的知識鞏固效果,數學教師必須進行作業維度拓展,即以“少量精簡”的作業呈現知識點。具體來說,教師應歸納總結課堂教學重難點內容,依托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在數學作業中加入一些其他元素和素材,保證數學作業“少量精簡”的同時,提高數學作業的創新性和趣味性。這樣,不僅縮減了學生完成數學作業的時間,而且憑借數學作業的創新、趣味和“少量精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進行深度思考和深度學習。例如,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作業計算習題的量減少,并通過作業內容維度的拓展進行優化,即將“兩位數乘兩位數”分為口頭作業和書面作業,口頭作業要求學生完成“50道兩位數口算題”,書面作業要求學生完成“十道兩位數乘法的豎式計算”。這樣,通過口頭作業學生可以提高口算能力和計算能力,避免了作業的“繁重”,書面作業則為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和計算習慣奠定了基礎。
6.依托課本設計作業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是知識應用和知識鞏固的重要載體。而作業往往來源于課本知識內容,也是課本知識的升華。所以,“雙減”背景下的數學作業創新設計需要教師根據“雙減”理念,秉持“課本為核心,作業為輔助”的原則進行作業設計和安排,讓學生依托課本知識完成數學作業,讓作業和課本相輔相成。這樣,學生能逐漸提高數學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做到數學知識的“舉一反三”。例如,在“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的作業創新設計中,教師設計的作業內容首先需要涵蓋“分數加法的算法”“分數減法的算法”,讓學生在作業完成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鞏固,還應涵蓋“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內容和應用內容,讓學生可以將課本知識進行應用。
7.作業設計多元化
“雙減”背景下的數學作業創新設計就是讓數學作業多元化、分層化、創新化,即數學作業對不同學生呈現的數學元素不一樣,因此豐富設計元素是關鍵內容,也是數學作業匹配“課外輔導規避”和“課業負擔減少”的基礎。“雙減”背景下,教師在數學作業創新設計過程中,要廣泛挖掘教材內容中可用于作業創新的元素,保證設計元素的多樣化、差異化、創新化。同時,將一些操作性元素、趣味化元素、實踐元素等融入作業中,讓作業更具特色。此外,教師應結合“因材施教”“和諧發展”“減負增效”等理念進行作業設計創新。例如,在“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作業設計中,教師可根據“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教學目標,即“讓學生通過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學習解決生活中與小數相關的數學問題”,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以及對“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實踐、應用、創新為特色安排和布置“超市購物中的小數加減應用”數學作業,讓學生在陪同父母到超市購物的過程中獨立完成一次購物金額計算。這樣的數學作業,不僅具有創新性,而且具有趣味性,能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獲得數學樂趣,實現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
8.利用信息技術創新作業
“雙減”背景下,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教學資源整合,創新數學作業形式,選取多樣豐富的典型作業布置給學生,使數學作業的精準性、指向性、創新性更高。例如,在“因數和倍數”的作業創新設計中,教師可以利用“線上測試”“線上練習”“線上調研”等了解學生在“因數和倍數”學習中的知識弱點。在整理學生的知識弱點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弱點從互聯網資源中找尋“因數和倍數”的典型例題,引導學生進行例題解答。這樣,“因數和倍數”作業得到了針對性強化,對于提升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更具有指向性。
“雙減”背景下的數學作業創新設計的有效實施成為廣大教師、學生和學生家長的關注重點。推動“雙減”背景下數學作業的有效實施,不僅能夠助推數學教學質量提高,還能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因此,數學教師務必認識到“雙減”背景下數學創新作業設計的功能和現狀,掌握“雙減”背景下數學創新作業設計思路,在匹配“雙減”背景下數學創新作業設計思路的基礎之上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有效進行作業設計創新,推動數學作業設計質量提高,完成數學教育教學整體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1]張衛星.“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新思路[J].教育科學論壇,2022(10).
[2]張金陸.“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效率提升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2022(05).
[3]黃慧章,李勤.低起點教學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與實施[J].中小學班主任,2022(06).
[4]李雪芬.“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J].教書育人,2022(08).
[5]陳霞芳.小學高段數學復習微作業單的優化設計策略[J].教學與管理,2022(08).
[6]黃慶松.“雙減”政策視域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J].江西教育, 2022(08).
[7]陳幼玲.強化整體認知提升思維水平———“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1(11).
[8]李昌年,劉敬紅.“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拓展性作業的設計策略[J].遼寧教育,2022(11).
[9]黃慶松.“雙減”政策視域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J].江西教育, 2022(08).
Exploration of Innovative Design of Mathematical Assignm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Double Reduction"
Chen Youdian
(Liangzhou District Yaogou Primary School,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 China)
Abstract: Assignments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eaching. "moderate", "reasonable amount", and "appropriate" assignments can help students consolidate knowledge learned in class and use it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mathematics teachers, requiring them to pay attention to innovation in the design of mathematics homework and scientifically design homework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 When innovating math homework design, teachers should control the time of homework, highlight the hierarchical nature of homework, highlight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students, reflect the principle of moderation, expand the dimensions of homework, rely on textbooks to design homework, realize diversify homework design, and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nnovate homework.
Key words: "doublereduction"; mathematicsteaching;operation;innovative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