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原建蘋
摘 要: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新的時代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變化。新的高考政策更公平、更開放,更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全面發展。高中學校也要基于新的高考政策加強和優化教學管理,克服和改變傳統教學管理的劣勢和不足,順應時代發展的規律,重視教學過程的優化和創新,強調和諧教學氛圍的營造,進一步完善教學管理系統,提高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才能最大化地發揮教學管理的作用,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提升。
關鍵詞:新高考;教學管理;加強;優化;路徑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階段壓迫性、強制性的教學管理模式已經不再適應新時代的教育標準和要求。重成績而輕過程的教學和評價方式,是不利于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師的綜合素養和教學觀念及水平也需要進一步的提高來適應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新高考背景下,教學管理的優化和加強勢在必行。
一、新高考政策的主要內容
為進一步尊重科學選拔、維護社會公平,推動學生的全面身心健康發展,我國在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頒布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自2014年開始,嘗試高考試點改革。到2019年,河北、湖北、重慶、江蘇、福建等8省市已開始全面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
新高考政策涉及的主要內容有:
(一)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本科和高職招錄分開進行。
(二)實行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注重學生全面發展,遏制文理偏科?!?+1+2”,取消文理分科。(3,3門統考語數外;1,1門首選物理/歷史;2,2門再選,思政、地理、化學、生物,4選2)科學文理搭配,正向引導學生各門學科都很重要,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擴大學生高考后專業選擇覆蓋面。
(三)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學生選擇的機會更多,學校也可以依法自主招生,有效緩解“一考定終身”的高考壓力。讓學生有更多的心思用在全面發展上,有更多的機會進行自主選擇。
(四)逐步推進多渠道升學,增加學生成長和成才的可選擇空間。
(五)進一步完善招生名額分配,規范清理高考加分,維護招生公平[1]。
二、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教學管理
什么是教學管理?教學管理是學校管理工作的最重要部分。指的是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實現計劃、組織、統籌和協調,推動教學過程順利有序進行。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學管理的重點在教師層面,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效率直接影響著教學管理的順利推進。在新高考背景下,學校的教學管理人員也應該基于新的高考政策和高中學校的教學管理現狀,對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進行一定的優化和創新,使之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要,推進教學活動的健康順利發展。
新高考背景下,良好的教學管理模式和政策不僅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保障,打下基礎,還能推動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以及整個學校管理的正常運轉。
新時代,新形勢,新高考,也要求教學管理人員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模式,真正以學生為主體,以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己任,加強和優化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2]。
三、新高考制度背景下高中教學管理模式創新與優化
新高考制度的改革是我國教育領域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推動了高中教學管理模式的優化和升級。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一)更加注重學生的特長培養和優勢發揮
新高考制度不再進行明確的文理科劃分,“3+3”的考核模式使學生的選擇更多,更加注重學生的特長學科重點培養。所以,高中階段各學科教師都應該有意識地去挖掘學生的潛力,發掘學生自身的特長和優勢,并基于學生的不足和可提升點開展更具針對性的指導和輔助,幫助學生“發所長,補所短”。個性化有針對性的學生重點特長學科培養和引導,也打破了傳統的“千人一面”的教學模式,使教學的針對性更強,使每一個學生的特長和優勢都能夠被挖掘。教師從學生的實際興趣和特長出發,將對于學生的教育和引導與學生未來的職業規劃結合在一起,是一種更具戰略眼光、更具長遠性的教育培養方式[3]。
(二)更加注重學生的自身素養和能力培養
新的高考制度背景下,高中的教育教學活動也不再單純地局限于理論知識的輸出,更加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注重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當中實現自身能力和道德情操的培養。理論與實踐,學習與生活的結合,是“德育為先”“育人先育德”的教育體現,思想意識和綜合素養的改變和提升,是學生學習與進步的巨大動力。
(三)注重強調學生學習過程的自主自覺
經歷了小學和初中,很多學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在高中階段如果仍然沿用傳統的“滿堂灌”型的教育模式,已經不符合學生的現實需求,并且是一定程度上對學生自主力的壓制和限制。所以,在高中階段更要注重學生學習自主性和自覺性的培養,幫助學生養成積極主動自覺學習的好習慣。好的習慣加上教師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學生也更能夠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向,更好地規劃自己的學習時間,更能夠有效避免因為教師的“壓迫和強制”而使學生產生厭學等消極心理。
(四)強調學科融合,全面發展
文科和理科本身就是一個有機整體,并且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新高考制度強調取消文理分科是符合當前教育的發展趨勢的,也是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比如:對于語文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在物理和數學學習的審題能力,審題正確,定位精準,是準確解決問題的關鍵。歷史內容又與語文學科中文言文和古文的學習有著巨大的關系,能夠幫助學生更清晰地了解文章時代背景和論述內涵。所以說,學科與學科之間并不是完全獨立的,是相互影響和促進的。新高考制度下,有效實現學科融合,更能助力學生的學習進步和能力發展。
四、新高考背景下加強和優化教學管理的策略
在新高考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教育院校的管理者們不僅要注重教學管理模式的不斷創新與優化,同時也要注重如何幫助學生轉變學習觀念,實現綜合能力與素養的全面提升。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入手:
(一)重視教學過程的管理
教學管理是圍繞“教學”來展開的。但如果只重教學而不重管理,仍然可以保證部分學生學習成績好,但難以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影響學生綜合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提升。
新的高考背景下,高中學校和教學管理人員應該有意識地以“學生”為主體,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心理需求,對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和素質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管理,實施科學有效的教學管理,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提高。
在教學管理的過程當中,對于學生考核指標的選擇和確立,一方面,要遵循全面發展的原則,提高考核指標的全面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強調管理“以生為本”,既要關注學生的成績,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身心健康發展,給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
教學管理人員要有意識地深入學生群體,參與教學過程,了解教學活動的具體實施情況,并真實地把握學生的學習和吸收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教學活動和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對教學管理做出針對性的調整和優化,提高教學管理的有效性。根據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對高中教師的教學落實情況進行綜合性的監督和評估,并根據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制訂更具針對性、系統性的教學培養計劃,為教師之間分享、交流和能力提升提供更多公共的平臺。
再者,就是關注各學科課程落實情況、各現代化教學設備運用和使用情況,并關注學生學習效果,做好分析、整理和總結。一方面,供教師隊伍實現“反思”,進一步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教學管理模式和制度,推進教學管理優化,制訂出更符合高中學生需求,更科學合理、可行性強的教學管理方式。推進教師成長的同時,將教學管理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實現學生全面發展,推動學生綜合素質提高[4]。
(二)營造和諧、良好的教學氛圍
在新的高考政策和新的課程指標下,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環境應該不是傳統的、壓抑的、沉悶的,應該是有生機、有活力且健康向上的。首先,應該打破傳統的“滿堂灌”和“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在先進的、現代化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下,優化教學模式,創新教學內容,從課程安排和教學結構上給學生一個正向的引導,讓學生指導哪一學科都可能成為自身成長的“閃光點”,全面發展是教育的根本。其次,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有意識地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推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多元化,從教授層面,就用全新的教學理念武裝全腦,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升。一方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讓學生在一種輕松的、愉悅的教學環境當中實現智力開發和思維培養。
學校也可以根據學校的現實需求,專門組成新課改小組,對教師統一培訓新高考政策,新的課程要求和改革標準,讓教師在正確的理念和教學目標上,實現教學模式和內容的優化。通過小組合作、分層式教學、情境式教學、問題式教學等方式,和諧教師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和環境,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培訓和引導教師運用一些先進的教學工具、設備和軟件,提高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提升。
(三)提高教師能力,推進教學管理
一方面,學校要重視對于教師群體新課程標準的培訓、專業能力和教研水平的培訓,以及與教學相關的其他綜合能力的培訓(比如:心理學、哲學、溝通學等),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實現教學模式和教學管理的改革和創新。另一方面,學校要有意識地完善教學管理配套,增加在教研和教學管理方面的資金投入,用現代化的教育工具和網絡系統輔助教師實現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的改革和優化,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一定的物質基礎和物質保障。
同時,也可以定期組織同一學科教師之間以及各學科教師之間的“頭腦風暴”,實現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分享和交流,幫助教師群體之間實現“反思”和成長。
調研、培訓和交流活動要根據教學管理的現狀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持久召開,定期舉辦。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更好地實現教師隊伍的與時俱進,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和水平。
(四)強化監督和管理,完善教學管理系統
要在新的高考政策和新的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現實需求對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監督和管理,并制訂一定的教師考核標準和評估機制。一方面,重視教師教學理念的革新和進步。另一方面,以有效的監督和評估機制,確保教學管理項目的落實,實現教學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高[5]。
同時,要用現代化的硬件和軟件系統武裝教學管理,實現教學管理工作者的與時俱進,確保教學管理的及時性和創新性,輔助教學管理工作者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五)建立科學完善的教學管理評價體系
學生的考試成績不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也不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標準。新高考背景下,考核和評價體系的指標選擇要更全面,更科學,更合理,更注重教學和學習過程,同時,要兼顧學生的身體和心理,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既要注重評價的全面性,又要注重評估后期的工作跟蹤和效果監督。尤其是面對叛逆情況比較明顯的學生,教師應該更多一些耐心和包容,有意識地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而不是過分地指責、否定,甚至忽視。教師也應該有意識地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和交流,更全面、充分了解學生,針對學生的具體問題,結合家長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引導家長多注意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這也是實現有效教學管理的基礎。
傳統意義上對教學的監督一般都是以開展公開課的形式進行的。其實一定意義上是多名教師或者領導對教師公開課的點評和打分。但公開課并不足以代表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教師之間的打分也更多的是走走形式,有效性不足。針對教師的教學監督和評價,學校應該有意識改變傳統的評估方式,應該考慮到教師整個學年的備課和教學實際情況,對教師做出更加客觀、公平的評價。比如:學校可以制訂出統一的教學標準要求,并成立專門的教學小組,用以考評和監督教師每一階段的教學方案和教學落實情況,并有所記錄和打分。對教師的教學評估是各階段具體情況和指標的綜合評估,既提升了對教師評價的公平性和透明性,又實現了對教師實際教學情況的監督和推動。
同時,家庭與學校的教育評價理念應該是同步的。家長也應該從單純注重學生的成績到能夠發現孩子的優勢和特長,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轉變。家長和學校對學生充分的關懷和尊重,是學生身心健康和進步發展的重要方面。
結束語
新的高考政策和教育背景,堅持“以生為本”,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提升。高中學校的教學管理也要與時俱進,做出適當的改革和創新。在關注學生成績的基礎上,更加重視教學過程,重視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素質,重視教學過程的優化、創新和改革,重視教學評估和學生評價的全面性和科學性。從思想意識和具體行動上,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實現教學管理的作用最大化,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黃朝陽.新高考制度背景下高中教學管理應對策略[J].文理導航(中旬),2021(11):66-67.
[2]曾春光.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學校教育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大學,2022.
[3]陳懷,徐曉勇.新高考新變化新對策[J].高考,2021(14):1-2.
[4]朱偉國.新高考改革下高中教學管理面臨的挑戰與機遇[J].高考,2020(34):96-97.
[5]裴志軍.新高考改革下高中教學管理面臨的挑戰與機遇[J].科教導刊(下旬),2020(15):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