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以七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結合Bart the Shark課例對自然拼讀教學進行分析,以期培養學生自然拼讀的能力,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率。
【關鍵詞】教學模式 自然拼讀 教學案例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01-0036-04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筆者發現不少剛剛踏入初中校園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出現了明顯的不適應,主要體現為由于詞匯量不足,對句子、文段缺乏理解能力。一般而言,學生在記單詞時容易出現兩個比較典型的問題。一是會讀不會寫。這是因為學生的認知系統和語言系統尚未完善,對單詞字形與字音間的聯系缺乏清晰的概念和認識。有的學生為了記憶某些單詞會自創一些特殊的方式,如在英語單詞dog旁邊標注上“道格”,或在coat旁邊寫上“扣特”。但學生即使運用這些方法朗讀或書寫很多遍,仍舊無法完全記住這個單詞的拼寫。二是會寫不會讀。有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單詞看作一個個孤立的字母,死記硬背。久而久之,隨著單詞難度增加、音節和詞義變得越來越復雜,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開始逐漸弱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亟須探尋一種將字音和字形結合起來的有效方法,幫助學生提高拼讀和拼寫的能力。
本研究采用“六·四·二”三段式課堂教學模式,將自然拼讀和繪本閱讀融合,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其中“六”,指的是在單詞語音教學階段的“導”“教”“練”“測”“整”“畫”六個步驟,旨在從聽覺、視覺、觸覺等方面不斷強化單詞記憶;“四”,指的是英語繪本閱讀環節的“讀”“聽”“糾”“演”四個步驟,旨在將英語繪本與學生的學習活動關聯起來;“二”,指的是“玩”和“賽”兩個輸出反饋環節,旨在帶領學生以有趣的方式鞏固所學單詞,提高自然拼讀能力。
一、教學分析
筆者結合“六·四·二”教學模式,以《大貓英語分級閱讀》第三級中的一本自然拼讀繪本Bart the Shark為例,設計了一節自然拼讀課。《大貓英語分級閱讀》是英國最暢銷的英語分級讀物之一,是英國劍橋大學國際考試中心推薦閱讀的書目,系統分級、科學合理,也是國家重點課題“中國中小學生英語分級閱讀體系標準研制”的配套實驗教材。Bart the Shark講述了一個富有趣味、情節動人的小故事。本節課的定位為自然拼讀繪本課,課程設計結合視覺詞的學習,以拼讀規則教學為中心,讓學生在繪本的輔助下理解、鞏固和提升英語知識,培養英語閱讀素養。基本環節為“詞匯發音教學(輸入)—繪本閱讀(輸入+輸出)—游戲競賽(輸出)”三段式課程模型,先進行詞匯的發音、拼寫教學鋪墊,再進行繪本閱讀、表演引導,最后通過游戲、競賽的方式展示學習成果。教學過程注重從舊到新、由易到難、從輸入到輸出。
Bart the Shark講述的故事內容如下:在神秘的海洋深處,有一條令小魚們聞風喪膽的鯊魚,小魚們聽到同伴對鯊魚的描述都害怕地躲起來,只有小螃蟹毫不畏懼,利用自己的優勢趕跑了鯊魚。該故事可以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遇到危險或困難時,不能只是一味地逃避,而是要相信自己,清楚自己的優勢,冷靜對待、理性分析,相信危險和困難只是暫時的,辦法總比困難多,所有的困難最終都能得到解決。繪本所涉及的單詞以短音單詞為主,語言結構簡單,排比句朗朗上口,復現率高,故事有趣,畫面可愛,是一冊可讀可演的自然拼讀繪本。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七年級學生。七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接受能力有了一個新的起點。這個階段的學生對新鮮事物仍然保持好奇心,樂于參加小組學習,敢于參與課堂活動,善于展示自我。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濃厚,喜歡在合作與競爭中學習。他們已經開始進行視覺詞和自然拼讀法的學習,已陸續學習了元音及輔音字母的發音規律,能拼讀出部分含有元音字母開閉音和元音字母組合的單音節詞,能認讀部分視覺詞,具有一定的閱讀句子和簡單篇章的能力,同時掌握了一些閱讀技巧。學生能運用自然拼讀法拼讀一些簡單的新詞、句子,朗讀簡單的小故事。他們的英語語言感知能力正在發展,對韻律感強、有節奏排比的童話尤其感興趣。由于學生沒有系統完整地學習自然拼讀法,對部分含有元音字母開閉音和元音字母組合的單音節詞尚未掌握,教師可針對此情況以舊引新,提供適量的規律詞,幫助學生認識拼讀規律。
本課教學目標分為三個方面。第一,語言能力。知道元音字母a-e,ea,i-e,ar,a,ee,輔音字母th,ng,sn,sw,sh,m,n的發音;能運用自然拼讀法拼讀核心單詞shark,hide,strong,seaweed,cave,long,sharp,teeth;能夠根據圖片信息和教師動作提示理解短文句意;見詞、句能讀,用拼讀方法解構繪本;能熟讀并理解繪本,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表演繪本內容。第二,學習能力。閱讀繪本前,能夠掌握自然拼讀的拼詞方法,做到見詞、見句能讀;閱讀中,能夠通過上下文、視頻、圖片等預測繪本內容;閱讀后,能準確辨認和寫出核心單詞,并能表演課文劇情。第三,思維能力。能夠體會到參與游戲、好奇探索帶來的快樂及成就感;能夠感知、推測語言背后的情感,讀其所想。
教學重點是能夠拼讀含有a-e,ea,i-e,y,ar,a,ee的單詞,并將拼讀方法活學活用于繪本閱讀中;繪本閱讀中,能通過圖片、上下文等理解、預測繪本內容。教學難點是閱讀繪本時,能夠感知、推測語言背后的情感,讀其所想;繪本閱讀后,能夠掌握閱讀繪本的技巧,并結合自身實際整合繪本劇情。教學資源包括圖片、詞卡、PPT、音頻、視頻、繪本讀物、黑板等實物教具。
二、教學過程
(一)預讀環節(時間為5分鐘)
教師通過“導——選用與自然拼讀有關的短視頻切入主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用課件引導學生熟悉字母組合發音和含義(里面包含猜、試、糾、評、比、練等教學策略)”“練——將本課所學發音用單詞體現出來,混合練習,考查學生所學是否扎實”“測——運用比賽的方式,用聽音辨詞、聽音寫詞、詞意匹配三種題型讓學生鞏固本課所學知識”“整——讓學生將本課所學字母組合發音記錄在筆記本上”“畫——讓學生將所學單詞用簡筆畫的方式記錄在筆記本上”等熱身方式使學生順利進入學習狀態,并通過如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復習單詞知識,了解基本的閱讀方法。(1)相互問候,自由討論。(2)播放視頻剪輯。(3)復習視覺詞和自然拼讀法的發音規律。(4)學單詞。通過課件鞏固故事中核心單詞的音、形、義。(5)談論圖書的封面,了解作者、故事、人物等信息。What can you see on the cover?I can see... (a big shark;sharp teeth,some little fish. The title is “Bart the Shark”.)(6)瀏覽封面,回答問題。問題包括簡單問題“Look,here are some little fish.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Lets read and answer. ”,預測問題“Did the shark eat the fish at last?(No)”,細節追問“How many fish are there?What color are they?Are there any other animals?”等。(7)隨堂測試,鞏固單詞(如圖1)。
教師通過視頻導入和詞匯熱身,達到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眼球和學習注意力的目的,為順利實施課堂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隨后,教師介紹繪本的封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創設情境,設置疑問,促使學生主動思考,通過猜測故事情節、梳理文章脈絡體會到閱讀繪本的樂趣;解碼拼讀,讓學生見詞能讀、聽詞辨音、以音補形,為接下來的繪本閱讀搭建腳手架。在單詞教學中,教師除了讓學生掌握拼讀音節的規律,還讓學生用簡筆畫的形式把生詞記錄在筆記本上,既節省了課堂教學時間,又有助于學生將每個單詞的音、形、義進行有機聯系,加深對單詞的理解,深化記憶。
(二)讀中環節(時間為25分鐘)
教師通過“讀——讓學生在未學習生詞的情況下,讀出每個單詞,然后根據句意和繪圖猜測詞意,理解故事大意”“聽——教師播放音頻,讓學生跟讀”“糾——讓學生讀故事并相互點評,發現優點及時表揚”“演——將學生分成小組,給學生分配角色,讓學生自己設計臺詞,表演故事,鞏固新單詞的發音”等教學步驟,順利進入讀中環節,并通過設計如下教學活動,讓學生初讀繪本、了解故事的大概。(1)Read and find. Why did the little green fish have to hide?(Because Bart the Shark is here.)(2)Read and tick. What did they hide?Read the P2-8 and tick the correct answer.(under a rock. in some seaweed. in the forest. in a cave. in the shark mouth. behind a tree)(3)How can we read the picture well?Pay attention to the reading tips:Read the words and sentences.(讀文本) Read the picture.(讀圖片) How do you get the answers?The pictures from P2-8. Lets read and act them out. (再讀、理解繪本)
在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朗讀繪本,增強自信心;以圖片展示故事劇情,讓學生結合圖片與部分已知文字,猜測繪本的大概內容,鍛煉預測和推斷的能力;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深度剖析、研讀繪本,預測和推斷故事情節,并對學生的預測和推斷進行即時反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讀后環節(時間為10分鐘)
在Post-reading環節,教師通過“玩”和“賽”兩個教學步驟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玩——教師結合繪本內容制訂簡單的游戲規則,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活動;賽——教師靈活采用各種形式,以目的性、趣味性、參與性為活動設計原則,設計了七個活動方案,使學生學會精讀繪本。
七個活動方案依次如下:(1)Lets listen again. This time,you can try to read aloud.(播放動畫片讓學生了解細節:螃蟹躲起來了嗎?為什么?同時引導學生大聲跟讀。)Did the crab hide?Why or why not?Learn to read:“I am not afraid of...”(2)閱讀繪本,正音理解:Lets imitate. (學生跟讀音頻,教師糾音正音。)Read it by yourselves.(學生自讀繪本,理解繪本。小組內可以互相幫助,可以一起朗讀。)(3)創編自然拼讀法的小詩:The little fish會不會又遇到一條yellow fish,然后它們也換個地方躲了起來?小組根據自然拼讀法創編繪本小詩并表演。(4)小組游戲競賽。例如,通過“Guess what I draw!”游戲活動,讓學生從自己的簡筆畫中挑選一些畫到黑板上,請其他同學猜測。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將自己對單詞的理解畫出來,讓學生猜;通過“Ask and answer!”游戲活動,讓學生做小老師,讀出自然拼讀的字母組合發音讓大家回答,答對者可加分。(5)討論拓展,升華主題。提問內容包括:Do you like the little fish or the crab?Is the crab brave?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rab?生活中你會勇敢地做這只小螃蟹嗎?在所有的魚都躲起來時你會冷靜地分析然后找到自己的長處嗎?(6)總結:Encounter danger or difficulty,not just to escape,but to believe in yourself,know their own advantages,and then to calm treatment,rational analysis,I believe that danger and difficulty is only temporary,the way is always more than difficulties,all the difficulties will be overcome in the end。(7)家庭作業:Read the story aloud and write a short summary of the story or rewrite the story。
以上教學環節,教師通過師生共讀、化讀為演、以演促讀、以詞促學等手段,使學生在師生、生生互動中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加深學習印象,并在表演活動中活學活用,達到運用知識的目的;通過討論、拓展、升華主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三、教學評價與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掌握了元音字母a-e,ea,i-e,ar,a,ee的發音和輔音字母th,ng,sn,sw,sh,m,n的發音;能運用自然拼讀法拼讀核心單詞shark,hide,strong,seaweed,cave,long,sharp,teeth。閱讀前,學生做到了見詞、見句能讀,用拼讀方法解構繪本;閱讀中,學生能夠通過上下文、視頻、圖片等預測繪本內容,并能熟讀繪本,有感情地朗讀并表演繪本內容;閱讀后,能夠歸納升華所學,并表演課文故事。此課通過理解、鞏固、提升等環節,逐漸提高學生的自然拼讀能力、英語閱讀素養和文化涵養。
英國語音學家吉姆森(A.C.Gimson)在闡述語音對語言學習的影響時指出,學習和掌握一門語言,語音比語法更重要。有關研究也表明,閱讀時能將文章內容讀出來,對減少閱讀障礙有積極的影響。因此,教師教授完單詞后鼓勵學生將繪本中的短句拼讀出來,可以說是帶領學生邁進了閱讀大門的第一步。鑒于圖形記憶法能最大限度地將事物的聯系固定在人腦當中,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特別是面對七年級學生,教師要盡可能地以圖片的形式來呈現單詞。圖片的內容要在最大限度上反映目標詞匯的意思,以加深學生對單詞的第一印象,建立與原有信息的聯系,從而有利于詞匯的記憶與鞏固。而課例中對學生的要求就是將單詞以簡筆畫的方式呈現出來,將文字語言轉化成圖像語言,更直觀、貼切。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英語學習的各個環節。案例中的視頻展示、游戲競賽、角色扮演等環節都是為了能夠牢牢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師要創設特定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積極訓練、主動交流的學習氛圍中參與英語學習活動。如課例中的繪本表演環節,就是讓學生在學習小組中通過角色分配、臺詞撰寫、語調訓練、情感表達甚至創意發揮等活動完成學習任務。事實證明,學生在掌握了自然拼讀的法則和規律后,再運用到具體的拼讀、閱讀學習實踐中,可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成就感,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的興趣。
對學生來說,本課核心拼讀知識中單個字母音和單詞的拼讀難度都不大,難的是活學活用。所以,教師應著力培養學生見詞、見句能讀的習慣。本課依托繪本故事的背景,通過設置各種活動和任務,由單個字母的發音到字母組合的發音,再到單詞的發音,最后到整個故事的朗讀,由淺入深,逐步滲透。此外,教師的評價及時且多樣化,很好地達成了“讓學生感知到不管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過,就算結果不盡如人意,但也曾經享受過快樂”的情感目標,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習得新知。
當然,本課還有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一是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這樣學生更容易理解故事和回答問題;二是可以讓學生總結學過的詞匯中含有某個音素(如/i/)的詞,以加深學習印象,同時可訓練學生的概括思維能力;三是教師應多關注學習能力較弱或者缺乏英語學習興趣的學生,多鼓勵他們,對他們做得好的地方及時給予表揚,持續關注他們后續的表現,并及時給予幫助,或者讓成績較好的學生與他們“結對子”,使學生能在自然拼讀中獲益,提高英語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黃亞瑋.小學英語自然拼讀教學的應用研究[D].上海:華中師范大學,2018.
[2]王玨.自然拼讀教學策略在小學英語教育中的應用[D].西安:西北大學,2013.
[3]胡寧.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0.
[4]古惠玲.在語篇中學習自然拼讀的研究:以一年級拼讀課“ar”為例[J].英語廣場,2020(24):30-32.
[5]李山山.基于輸入假說的小學英語詞匯自然拼讀教學的應用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20.
作者簡介:何誠(1987— ),廣西桂林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