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萍
摘 要:小說是高中語文教材中的重要文學體裁之一,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小說文本中精湛的文技、緊密的結構鋪設、深厚的情感表達、層層語言知識的鋪墊、巧妙的細節處理等,是學生提升綜合語文素養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新高考的變革發展,小說文本閱讀依舊是學生的必要考核內容之一,對學生的小說文本閱讀考核比重加大,除了現代文閱讀之外,還包括古代文言文閱讀,且小說文本篇幅越來越大,這無疑加重了學生的閱讀負擔。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遵循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堅持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模式,圍繞著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中心這一核心,引導學生深挖小說文本內容、梳理小說文本思路、提煉小說文本文法、探索小說文本價值等,進而培育發展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策略
高中語文教材所選擇的多是國內外的名家小說,這些小說故事情節生動、人物描寫細膩、環境生動,這些都是創作者豐富的情感宣泄、美好愿景、人文素養、知識儲備、生活閱歷等高度體現,具有較高的閱讀價值。在現有的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活動中,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小說文本解讀缺乏理論基礎、小說文本體系建構零亂、小說文本結構不明、小說人物情感不突出等,致使學生無法品味小說文本中的文學精髓,學科核心素養更無從談起。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以學科素養為導向,引導學生結合小說文本價值,建構小說文本閱讀實施路徑;注重分析情境,在評價中提升學生鑒賞能力;關注描寫,在揣摩描寫中積累語言知識;注重文本結構分析,在分析中升華文本技法。顯然,隨著高中語文教師對學生小說文本閱讀的引導,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不斷地培育發展。
一、核心素養和小說基本內涵闡釋
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1]。研究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我國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是經濟社會深化革新發展現狀的現實性要求,更是新業態和新崗位對高素質人才的內在要求。培育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經成為上至國家、下至國民的一致性共識,已經成為教師教學活動的目標導向。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語文核心素養進行了具體闡釋,指出語文核心素養在語言實踐活動中對學生的基本語言能力及其品格的積累和建構,是學生在語文學習實踐活動中語言知識、語言能力、語言思維、語言文化、情感、價值、態度等綜合體現[2]。之所以以新課標的形式對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給予詳細說明,體現了黨的教育方針對教育教學活動的指導,是國家教育政策的具體細化。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從發展之日起,就一直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政策和教育策略不斷更新發展,正是對于這一目標的落實推進,推進學生能夠終身發展和終身學習。“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審美鑒賞與創造”是高中語文四個方面的核心素養[3],四個方面是有機統一的,互為依賴、互為影響、互為促進,形成合力落實我國全面人才培育路徑,為高中語文教學活動深化革新發展提供方向引導。
二、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下,強化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策略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在小說閱讀中感受語言的建構
小說的語言更為細膩、嚴謹、多變化,語文教師引導學生注重把握字、詞、句、段落之間的關聯性,并從中給予細細品讀,創設生動情境,與學生的已有生活體驗形成連接,驅動學生發揮想象力,讓學生所反映的語言符號和信息經過大腦加工、整理和沉淀,使其語言形象立在學生頭腦之中,感受到獨特的語言魅力,達到學生感同身受。借助小說語境,學生能夠跨越時空與作者形成高質量的對話。
(二)有利于在小說閱讀中提升思維品質
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學生的個體學習差異得到了尊重,在日常語文教學活動中,學生各抒己見,勇于表達自己的獨特看法和想法,學生的思維在溝通交流中實現了融合,在爭議中實現了個性發揮,多元化的思想碰撞,開闊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了學生的學習視野。例如:互動型閱讀、主題性閱讀和分層次性閱讀,由于每一個學生的閱讀水平、閱讀基礎、社會實踐經驗、理解能力等各不相同,語文教師基于學生的多元化語文學習需求,實行分層性小說閱讀引導,就能夠帶領學生從不同視角對小說文本中的結構、知識體系、價值導向、重難點、文風等有一個全面清晰的把握,進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三)有利于在小說閱讀中提高審美能力
小說文本中細膩的情感描寫、鮮活的人物形象刻畫、近似真實的場景描寫、情節起承轉合的銜接等[4],都能夠引發讀者無限的想象和聯想,實現小說的情感與情境的交相呼應,提煉小說的藝術美。如果語文教師引導學生注重以美的視角去捕捉美的場景、美的細節、美的辭藻、美的人物和美的情懷等,學生就能夠在閱讀時與作者所描述的場景和情感形成心靈上的呼應,獲得最鮮活和本真的閱讀體驗,在已知與未知間放飛思緒,在小說閱讀中滋養審美。
三、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現狀剖析
(一)學生小說閱讀自主性未得到發揮
高中語文教材中所入選的小說都比較經典,一般篇幅比較長,學生本身學業負擔比較繁重,不愿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細細品讀,比較喜歡根據語文教師的關鍵信息和問題設置進行有選擇性的閱讀,因此,學生的閱讀不是自主性的,而是依靠于課堂上語文教師的引導進行。另外,所入選的某些小說中描述的時代背景與學生相去甚遠,有的學生不容易理解小說中所宣揚的精神導向,也難以理解人物處境等,就會對小說閱讀逐漸失去興趣,除非語文教師給予引導閱讀,否則很難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教師閱讀引導不足
小說文本不僅內容豐富,描述了廣闊的社會時代背景、思想主線、迥異的人物形象、鮮活的情節發展等,而且形式多樣化,運用了描寫、對比、鋪墊等手法,這極大地考驗語文教師對學生的閱讀引導能力。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而小說文本內容龐大,使得語文教師的教學任務比較重,對學生的閱讀引導往往以講授灌輸形式開展,要么有選擇的閱讀引導[5],那么,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就不能夠通過語文閱讀有針對性的引導得以實現。
(三)閱讀教學不理想
在新課改的倡議下,要求語文教師對小說文本閱讀教學活動進行創新性教學模式,注重以學生的學習個體差異性和興趣點為導向,營造濃厚的課堂閱讀教學氛圍,從各個層面去引導學生的小說閱讀素養。然而,我們的一些語文教師過于追求語文小說教學模式的創新,課堂教學氛圍是比較活躍比較濃厚,但是語文小說閱讀教學內容的引導卻失重了,引導過程混亂,引導沒有教學目標,引導內容比較偏薄,致使閱讀教學有形式沒有實質內容,導致閱讀教學不理想。
四、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下的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策略
(一)關注描寫,在字里行間建構語境
小說閱讀有細讀和略讀之分。其中,細讀是小說閱讀中的重要手段,通過對小說的字里行間細讀,能夠品味到小說小到字詞大到句子段落的精彩之處。只有仔細品讀和推敲玩味,才能夠挖掘字里行間蘊含的思想價值。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除了引導學生關注小說的具體情節和文章思路之外,還要推動學生細讀文本,善于從細微處著手,快速把握住作者留下的語境隱線,在語境中品味情節、體察人物性格、挖掘人物情感動向,進而實現小說文本閱讀高效解讀。
例如:在高中語文《祝福》這篇節選小說閱讀教學活動時,語文教師就要注重引導學生關注描寫,采取細讀方式,從字、詞、句和段落之間深挖小說文本內涵,揭示特定情境中的語義、人物形象刻畫及人物之間關系等。在《祝福》中對于“祥林嫂”這一人物,可以說作者從正面進行了描寫,反映了豐富的信息。當語文教師組織學生讀到“四叔”這一人物出現時,語文教師要注重給予學生預留情節空白,并給予學生閱讀任務,即“四叔”這一人物的身份是什么?這一任務就成為學生細讀細品的導向口,學生不敢快速讀,從魯迅短短幾筆的敘述描寫上找到了線索,結合“祝福”的寫作時代背景,學生明白了四叔就是魯迅筆下的封建制度代表。當讀到有關“祥林嫂”的描寫時,學生通過時間跨度到“五年前”的這一線索,可以推測出五年前“祥林嫂”就被封建禮教折磨得不成人樣,與五年后對比,越發揭露封建禮教對“祥林嫂”的嚴重摧殘,五年的時間祥林嫂原本白的頭發全白了,穿著就如一個乞丐。最后,語文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對“祥林嫂與魯迅”對話情境進行細細品味,再對魯迅的反應和心理獨白進行深思,完整的故事情境越發建立起來,在情境中人物的命運指向也越發清晰起來,這也正是對小說文本關注細節、建構情境的功效。
(二)注重情節剖析,在評析中發展思維
優秀的作品總是注重生動情節的打磨,借助情節向讀者打開一個作者筆下的本真世界,引導讀者能夠在情節的走向中與作者形成思想上的共鳴,獲取高層次的精神享受。高中語文教師要立足于新課改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注重情節剖析,通過文本的反復品讀,提升學生語言品味和語言理解能力的同時,引領學生對現實社會世界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讓學生走進人類情感世界,在人類情感世界的挖掘中增加對人生的追索和對人生價值的感悟。
例如:在進行高中語文《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小說閱讀教學時,要求語文教師運用多媒體信息教學輔助工具,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工具的直觀性、生動性和形象性教學優勢,把《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小說文本中高度宣揚的思想揭示出來。首先,語文教師運用文本工具,對一些情節上進行字體描紅、加粗和加大設置,如對店小二與林沖相處對話的情節進行以上處理,引導學生從林沖和店小二話語、動作、神色這些情節上,激發出發散思維,品味出林沖為人豪爽、不拘小節、敢于與惡勢力斗爭的性格,并為學生理解林沖在山神廟痛打太尉三個走狗埋下思維隱線。而后,語文教師運用視頻工具,把林沖與店小二相處幾日情節視頻片段向學生播放,當播放完畢以后,語文教師要求學生再去閱讀文本中的這一視頻片段中的文本描述情節。視頻與文本的互為映射,進一步打開了學生思維的大門,使學生認識到在封建社會制度下,封建黑惡勢力與人民百姓的勢不兩立,以及封建制度對人民的殘酷打壓。最后,語文教師引領學生對林沖痛打太尉三個走狗的情節品讀。對于這一情節,學生思維越發活躍,情緒高漲,內心充滿了對林沖敢于與封建惡勢力斗爭的崇仰之情,對封建制度的揭露和批判之心。
(三)善于抓細節,在細節揣摩中提升審美
小說中的典型人物、典型情節、典型事件之所以打動人心,給予人深刻的印象及情感上的震撼,就在于細節的精湛處理。經典小說從一開始就已經注重細節的鋪墊,比如交代故事背景,為下文情節推進做鋪墊。在發展過程中,注重人物表情、動作及內心世界的細膩描述,反映人物性格。在故事發展高潮時,又呈現沖突主線,在沖突中揭示主題。在結局部分,留下想象余地,升華和延伸主題。這些細節,都需要語文教師給予學生指導,推動學生善于抓細節,在細節揣摩中提升審美。
例如:在進行高中語文《裝在套子里的人》小說閱讀教學活動時,當引領學生讀到文本開端時,語文教師要求學生閱讀之后,對“別里科夫”的生動出場形象以圖表形式進行細細羅列,通過圖表細化羅列,“別里科夫”裝在套子里的人的形象活靈活現呈現在眼前。語文教師又要求學生對“別里科夫”把他的思想也極力藏在一個套子里種種生動體現進行細細品讀,并對有關生動性詞匯勾畫出來,對勾畫詞匯反復研讀,“別里科夫”膽怯、迂腐、性格孤僻、害怕改革等性格特征越發凸顯出來。當帶領學生讀到“別里科夫差點結婚”這一高潮主線時,語文教師要求學生側重于介紹“列里科夫差點結婚”的來龍去脈細節閱讀,通過對“差點結婚”情境的急劇轉折細細品讀,“別里科夫”這個人物“裝在套子里的人”形象更為鮮活了,從這些語言當中學生們品味到了別里科夫迂腐得不可救藥。最后在小說結尾時,語文教師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對大家為什么對“別里科夫的死亡”感到開心原因進行深度思考,以達到升華主題。
結束語
毋庸置疑,高中語文教師以小說文本閱讀為導向來培育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契合了小說文本閱讀的教學地位和作用,迎合了學生想要獲取更多小說閱讀文本的學習興趣訴求,彰顯了新高考中小說文本閱讀考核的現實要求。只有高中語文教師重視了小說文本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夠借助小說文本閱讀來全面精進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也才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進而推動學生培育發展其語文知識、語文思維、語文鑒賞和語文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戴菊梅.核心素養下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1(4):45.
[2]馮娟娟.論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以小說為例[J].灌籃,2020(16):1.
[3]李瑞亭.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實踐研究[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2):623.
[4]蘇菲.小說整本書閱讀對提高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新思考[J].教師,2020(13):50-51.
[5]李友瓊.論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以小說為例[J].名師在線,2020(1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