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麗娟
摘要: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形成了十分珍貴、獨特的民族音樂文化,這是中華民族永恒不變的精神財富。高校應充分挖掘民族音樂文化的新內涵、新功能,把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相結合、與民族情感融合相結合、與新時代發展特點相結合。文章分析高校音樂教育和民族音樂文化的關系,闡述民族高校音樂教育與音樂文化融合的價值,指出高校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融合存在的問題,提出高校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融合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民族音樂文化;高校音樂教育;傳承與發展;價值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01-0013-04
基金項目:廣西民族大學2021年“課程思政”示范立項項目:《聲樂課》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孕育了無數的文化精華,民族音樂文化就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民族音樂文化凝聚著各民族的文化精髓,肩負著強烈的文化使命,承載著深厚的民族精神風貌、理想信念和文化底蘊,是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的源泉。我國歷史悠久、民族眾多,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孕育了一方文化,各個民族都形成了具有濃郁特色的音樂文化,具有多元與開放的特征。如蒙古民歌依托草原而起,舒緩綿長、嘹亮悠揚;壯族民歌寓樂于歌,寓教于歌,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氣息;陜北民歌自由豪放,體現了苦難中的樂觀、艱難中的抗爭。在全球多元文化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我們不僅要吸納國外優秀文化,洋為中用,而且更應該繼承創新我國民族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民族精神,古為今用。高校音樂教育是實現我國傳統文化繼承和傳播的重要途徑,民族音樂文化必須深度融入高校音樂教育,不斷提高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現實影響力,提升大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認知。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簡述高校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融合的價值與路徑。
高校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相輔相成、密不可分,二者有著共存、共生、共榮的關系。高校具有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肩負著民族音樂文化發掘、研究、保護和傳承的社會職責和使命擔當。高校音樂教育必須植根于民族音樂文化的深厚土壤,不斷吸取民族音樂文化的養料,彰顯民族音樂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建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紐帶和橋梁,為民族音樂文化的復興持續“造血”,源源不斷地提供人才力量,實現民族音樂文化的持續、穩定、長久發展。同時,民族音樂文化作為音樂教育的生動教材,要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積極創新和創造性轉化,讓大學生傳承優秀民族文化的基因,拓寬知識面和視野,塑造正確的文化觀念和民族觀念,吸收豐富的民族文化情感,內化為情操素養,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軟實力,應對新時期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沖擊與挑戰,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藝術修養,煥發高校音樂教育的活力。
1.有助于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文化的發掘與傳承是高校的重要職能,高校將民族音樂文化融入音樂教育的主渠道是應有之義,能夠挽救一些瀕臨失傳的民族音樂遺產,充實高校音樂教育資源。在經濟全球化日益加劇的時代背景下,西方不良文化的入侵對我國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造成了一定的沖擊。當前,西方的一些不健康的文化和價值觀對部分青年大學生的成長產生了負面影響。部分青年對民族文化的了解相對缺失,有的年輕人對西方文化趨之若鶩,盲目崇外,對本國文化一知半解,缺乏民族文化自信。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生命,如果一個民族喪失了本民族的文化,那么這個民族也便失掉了生命。高校音樂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和民族音樂文化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年輕一代全面了解我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民族音樂文化。音樂教育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必須承擔起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重任,吸取民族音樂文化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民俗價值和審美價值,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另外,實現民族音樂文化和高校音樂教育的融合,也有助于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在現代社會背景下的創新和轉化、傳承和發展。
2.有助于民族文化和民族身份認同
音樂教育體裁豐富多樣,內容充實,具有形象鮮明突出的特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和表現形式。隨著東西方文化交流與碰撞程度的不斷加深,西方音樂文化一度成為我國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和范本。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和價值。在當前的高校音樂教育中,如何體現本民族的特征和定位,為人類文化多元化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當然,對于高校音樂教育而言,充分融入民族傳統文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使年輕一代樹立良好的民族身份認同。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和民族特殊的生活習俗和文化背景必然會融入到音樂教育之中,從而實現民族身份的認同以及民族意識的建構。尤其是在急劇變革的現代社會背景下,中華民族文化要能夠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立足、傳承和發展,就必須要處理好傳統文化和學科門類之間的關系。高校作為音樂教育的重要陣地,有義務將傳統音樂文化和音樂教育深度融合。而音樂作為大學生較為喜歡的表達方式,無疑可以引導大學生在民族音樂文化的浸潤滋養下形成堅定的理想信念、優秀的思想文化,挖掘民族音樂文化資源中蘊含的高尚道德品質,講好民族故事,凝聚民族力量,激揚時代旋律,啟迪智慧,砥礪品格,從民族音樂文化中汲取生生不息的發展動力。
1.師資隊伍水平有待提高
在高校音樂教育中,教師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師本身的音樂素養和文化底蘊都會對大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隨著中西方文化碰撞和交流的日益頻繁,我國高校音樂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一些高校音樂教師有歐美留學經歷,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在理論課程教學中以西方理論體系為主,在曲式教學方面主要以西方的曲式學為授課標準,在音樂史的教學方面也以西方音樂史為主。目前高校的音樂教育沒有強化民族音樂文化基因,缺少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有效詮釋和正確解讀,導致部分學生對民族文化缺乏正向關注和深度的理解認知。另外,受到“應試教育”和教育功利思想的影響,民族音樂教育事業發展緩慢,導致民族音樂文化在音樂教育領域傳承和發展的缺失。由此可見,要實現民族音樂文化和高校音樂教育的深度融合,就必須要改變當前的教育理念,打造一支高素質的音樂教師隊伍。
2.教學內容缺乏創新
高校音樂教育是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載體,是重要的人文傳承活動,和民族音樂文化的深度整合,彰顯了豐富的人文內涵。因此,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發展的視角下,高校音樂教育的內容不能因循守舊,必須進行持續不斷的變革和創新,并融入民族文化的精髓與特色。但是,部分高校音樂教育缺乏“文化融入”的理念,內容缺乏民族性特征,沒能充分實現民族文化和音樂教育的有機融合,無法滿足高校音樂教育改革與創新的實際需求。高校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來源于教材,而在教材中民族音樂文化內容不豐富的情況下,高校音樂教育的內容難以實現和民族音樂文化的深度融合,也難以發揮其在文化傳承方面的價值和作用。
3.音樂教材亟待更新
一方面,現行的高校音樂教材所涉及的民族音樂文化內容元素相對較少,不利于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在改造、創新、傳承音樂經典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另一方面,我國的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也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因此,在實現音樂教育和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本土音樂校本教材的開發工作。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這一工作還明顯滯后,嚴重影響了音樂教育中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完善特色校本課程,構建民族音樂文化體系,將是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工作。
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具有“情意”融合的獨特特征,注重情感的抒發和音樂意境的營造,語言質樸、格調優美、題材廣泛,音樂風格多彩多姿,旋律魅力獨樹一幟,反映了勞動人民熱愛生活的豐富情感,是民族情感價值的獨特載體,承載著深層次的民族文化基因,在世界音樂文化中有重要地位。民族音樂文化資源浩如煙海,高校要根據時代的發展需求進行挖掘和創新,既要堅持尊重原生態的本質,又要兼顧時代性和多元性,讓民族音樂文化更加具有鮮活的生命力,與高校音樂教學有效融合,為新時代高校音樂教育注入新鮮血液,成為新時代青年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實踐的主旋律。
1.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在時代語境下傳承民族音樂文化
高校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民族音樂文化傳承途徑。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如錄制音樂教育微課程、制作多媒體影像、開發微電影、微視頻、在微信公眾號及自媒體平臺推送民族音樂文化資源,能拓展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形式,掌握民族音樂文化話語體系的解釋能力、轉化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把學生帶到民族音樂的歷史時代背景、真實歷史環境中去感知和體會,激發大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思想上的同頻共振,增強大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激勵大學生為民族文化的復興而努力奮斗。
弘揚民族音樂文化,既要充分考慮地域特點和文化特色,又要充分融入新時代的精神內涵和價值要求,以更立體、生動的方式展現民族音樂文化的時代價值和魅力,使民族音樂文化跨越時空、歷久彌新。高校要堅持用唯物史觀把握民族音樂文化的主題和本質,中西結合,古為今用,開發具有時代特征、地域特色、民族文化的高品質民族音樂文化課程。還應積極拓展民族音樂文化的時代符號,激發大學生的情感共鳴與價值認同,切實提高音樂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專業教學能力
在高校音樂教育和民族音樂文化融合的過程中,教師是十分關鍵的因素。針對目前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高校應不斷提高教師的民族音樂文化素養,為高校音樂教育滲透民族音樂文化提供必要的保障。高校音樂課程知識和技能的涵蓋面較廣,而音樂作為重要的文化形式與民族音樂文化之間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因此,高校音樂教師必須厚植民族文化底蘊,還應具有扎實的音樂專業知識和音樂技能。高校音樂教師應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增強對民族語言文化的深度挖掘、研究和創新轉化能力,能夠在當代語境中解析民族曲目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發揮民族音樂文化的時代價值,引導學生理解、認知、體驗民族音樂文化的深厚情感,通過經典傳承弘揚民族音樂深層次的文化內涵。
高校音樂教師必須要轉變思路,采取多種方式和手段豐富教學內容,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整合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影視劇片段,向學生介紹其中與音樂有關的知識和內容,并引導學生探討和分析,不斷增強學生對音樂情感以及其中蘊含的民族文化的共鳴。教師還可以適當聯系傳統美術或文學作品,讓學生理解和把控特定歷史時期的音樂藝術風格,分析其與當時的歷史文化之間的關聯性。此外,為了滿足大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需求,高校音樂教師可以適當增加民族傳統音樂的比重,適當補充一些優秀的民族傳統音樂作品,從而積極推進高校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的融合,拓展學生的音樂學習空間,豐富音樂課堂的文化內涵,發揮民族音樂文化對高校音樂教育創新的獨特作用。
3.編寫校本教材,積極進行音樂教材創新
新時代高校音樂教育必須重視教材的編寫和完善工作。高校在進行音樂教材編寫的過程中,應該著力選擇積極樂觀、曲調優美的經典作品,取材經典,還原經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深厚的人文情懷和音樂文化審美能力,有效推動學生學習和欣賞傳統文化。要使大學生通過音樂教材的學習,不失本源不忘初心,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立足扎根民族音樂文化,兼顧融合世界文化,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為音樂教育改革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實現高校音樂教育和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
實現以音樂教育為載體的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必須對現有的音樂課程和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篩選、科學整合,構建民族音樂文化傳承體系。本土音樂教材是高校音樂教育的重要課程資源,在弘揚傳統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為此,高校必須立足當地實際,開發高質量的本土音樂校本教材。當然,在校本教材的編寫過程中,高校必須要選擇那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本土音樂文化內容,實現傳統和時代的緊密結合,以增強大學生的親切感,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本土音樂文化的生成背景和特質,從而使民族音樂文化煥發新的活力,為民族音樂文化的復興貢獻力量。
4.開展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實踐活動
高校音樂課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和基本的音樂技能,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良好樂感。為此,教師往往將音樂課的重點放在音樂能力的培育和優秀作品的賞析方面,而部分學生卻不能深刻體會這些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文化和情感因素。因此,高校開展音樂教育,要利用好“學校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一是注重“學校小課堂”的教育形式。在校園教育活動中要營造民族音樂文化的濃厚氛圍,激發大學生不斷用文化引導行動,讓行動深化思想,創新民族音樂文化的融入方式,使教學形式不斷變化、教學內容不斷創新、教學資源不斷擴充。二是注重“社會大課堂”實踐。高校要充分發揮社會大課堂的教育功能,利用節假日開展民間音樂采風活動,通過田園考察、實地采風、鄉土文獻資料的查閱、拜訪民間藝人等方式,讓學生學習與觀摩原生態的民族藝術,了解民族音樂文化的全貌,感受民族音樂獨具一格的風情、韻味和魅力,使學生受到民族音樂文化的熏陶,更好地傳承民族音樂文化。
總之,經典民族音樂文化具有極高的傳承和發展價值,可以為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創造良好的文化藝術條件。高校必須肩負起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歷史使命,培植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肥沃土壤和生態環境,讓音樂教育與傳統文化深度整合,助推大學生傳承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使學生在民族音樂文化的滋養下實現音樂素養和文化素養的有效提高,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
參考文獻:
[1]仇博,孫娟.民族音樂文化特色在音樂教育中的傳承發展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8(04).
[2]王怡涵.廣西地方民間音樂在高校音樂專業教育實踐路徑研究———以廣西五所高校為例[D].廣西師范大學,2014.
[3]韓彥婷,尹愛青.在學校音樂教育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思考[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4).
[4]倪璐.民族文化在高校民族音樂教育中的傳承與發展分析[J].陜西教育,2020(06).
[5]候婉琪.文化認同視域下民族音樂文化的學校教育傳承探究[J].當代音樂,2021(10).
[6]周樓勝,余鵬.當代廣西與東盟國家高等音樂教育交流初探[J].歌海,2018(03).
[7]羅彬彬.當代少數民族文化符號的消亡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 2016(07).
[8]熊旭.在高校音樂教育中融入民族音樂文化的思考[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20(01).
Exploration of the Value and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College Music Education and National Music Culture
Zhong Lijuan
(School of Arts, Guangxi Minzu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7, China)
Abstract: Chinas 5000 year civilization has formed a very precious and unique national music culture, which is the eternal spiritual wealth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ully explore the new connotation and functions of national music culture, and combine music education with the inheritance of national music culture,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emotions,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er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music education and national music culture, expounds the value of the integration of college music education and music culture,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tegration of college music education and national music culture, and puts forward the path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college music education and national music culture.
Key words: nationalmusicculture;collegemusiceducation;inheritanceand development;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