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祎
摘 要:在各種矛盾問題和風險挑戰前所未有的新形勢下,偉大斗爭作為一種現實使然客觀存在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過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問題導向,科學概括出偉大斗爭“六個堅決”的主要內容,清楚指明了偉大斗爭的斗爭范圍和方向。同時,結合時代變化和我國發展實際,揭示了偉大斗爭由“兩個偉大革命”“兩個大局”和各項時代重任所決定而表現出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特點。此外,對于黨員干部如何修好偉大斗爭這門新時代的必修課,從斗爭精神、斗爭本領、斗爭藝術等方面提出了基本的實踐要求。
關鍵詞:新時代;偉大斗爭;內容指向;特點表現;實踐要求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4767(2023)01-0098-07
“在中國人民頑強前行的偉大斗爭中,中國共產黨誕生了。”[1]52一誕生就銘刻著斗爭烙印的中國共產黨,其發展和壯大的歷程也充滿著斗爭的艱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上新的歷史起點,圍繞“何為斗爭”“為何斗爭”“為誰、靠誰斗爭”“如何斗爭”等問題,提出的一系列關于偉大斗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系統闡發了偉大斗爭的內容指向、特點表現和實踐要求,體現了偉大斗爭內涵豐富、思想深邃、意義深刻,是對共產黨人斗爭篇章的持續書寫,也是揆諸世情國情黨情所作的科學研判,為奪取新的斗爭勝利以期實現偉大目標提供了思想指引、方法指示和行動指南。
一、新時代偉大斗爭的內容指向
秉持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偉大斗爭的“六個堅決”。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了前五個“堅決”(1),第六個“堅決”在2022年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的“分析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 研究部署抓緊抓實疫情防控重點工作”會議上被提出(2)。“六個堅決”是全方位考量我國可能面臨或正在面臨的國內外、黨內外、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矛盾問題和風險挑戰所得出的結論,涵蓋范圍廣,概括性強,清楚指明了偉大斗爭目標與方向。
(一)堅決同一切削弱、歪曲、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作斗爭
堅持和維護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首要的就是進行意識形態斗爭,奪取占據意識形態領域的高地。“如果從觀念上來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識形式的解體足以使整個時代覆滅。”[2]對一個國家來說,意識形態關乎旗幟、道路和國家政治安全。當前我國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意識形態領域的情況空前復雜。各種敵對勢力為推翻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想方設法進行惡意攻擊和顛覆,妄圖蠱惑人心、制造事端、瓦解政權。西方鼓吹的所謂“歷史虛無主義”“普世價值論”“憲政”等錯誤思潮,就是其具體表現。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上,我們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的余地,必須取得全勝。”[3]尤其是涉及鞏固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和保證正確方向的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問題,我們必須:把控“方向盤”,掌握意識形態斗爭主動權;穩守“主陣地”,繃緊神經,一刻也不能放松懈怠;筑牢“防火墻”,不給任何敵對分子可乘之機。
(二)堅決同一切損害人民利益、脫離群眾的行為作斗爭
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基本原則。然而,在我們黨切實維護人民利益的同時,總有一些人不惜損害人民利益,棄血肉聯系于不顧。那些做官當老爺、欺壓群眾、貪污群眾財產、漠視群眾疾苦、侵占群眾權益、違背群眾意愿、對群眾虛情假意“走形式”“走過場”、對群眾有所圖謀等現象和行為,不僅有損人民利益,更是離間了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導致黨群、干群關系緊張、變味。這就要求我們在斗爭實踐中必須堅持斗爭為民、為民斗爭,以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如此,才能在真正意義上遏制那些與維護人民利益背道而馳的行為,滌蕩魚水關系中的污濁成分。
(三)堅決同一切頑瘴痼疾作斗爭
發展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停滯不前甚至不進反退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受到頑瘴痼疾的牽制和羈絆。目前來看,改革已步入攻堅期和深水期,“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4]101。打碎這些硬骨頭,破解積累潛伏的一系列發展難題,破除阻礙改革創新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是整治一切頑瘴痼疾,進而完成改革發展任務、推動經濟社會健康前行的迫切需要。與頑瘴痼疾作斗爭,必須以壯士斷腕的勇氣、鳳凰涅槃的決心,敢于向積存多年的頑疾開刀,敢于觸及深層次利益關系和矛盾,敢于沖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動真碰硬、勇于變革。面對改革過程中因循守舊、故步自封、不思進取等思想問題,必須打破習慣偏見的束縛,解放思想、大膽創新,自覺投身改革創新時代潮流。
(四)堅決同一切分裂祖國、破壞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穩定的行為作斗爭
反對分裂、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職責。當前,世界之百年未有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我國反分裂斗爭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分外嚴峻。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三股勢力”沆瀣一氣、同流合污,不斷制造暴力恐怖活動、民族分裂活動、宗教極端活動。“東突”“藏獨”“港獨”“臺獨”分裂勢力賊心不死,威脅著我國國家安全、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穩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對境內外分裂勢力的破壞和攻擊,我們要丟掉幻想,以寸步不讓、寸土不讓的決心和意志奮起抗爭,堅決撲滅分裂勢力的囂張氣焰、粉碎其分裂陰謀,堅決捍衛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五)堅決同一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和自然界的風險作斗爭
隨著風險社會的到來,社會沖突、經濟危機、自然災害等各類風險事件層出不窮。在各式各樣的風險事件中,既有地震、新冠肺炎疫情、俄烏沖突等小概率高風險的“黑天鵝”事件,也存在難民、氣候變暖、次貸危機等大概率高風險的“灰犀牛”事件。“圖之于未萌,慮之于未有。”習近平總書記一再警醒我們,處在風險事件頻發多發的大環境下,對各種風險的防范絕不能絲毫松懈和疏忽,必須始終保持高度警惕,規避重大風險的出現。對于那些已經出現的風險,既然來了,必須堅決與之斗爭,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風險抵御戰和戰略主動戰,爭取在面對重大風險時扛得住、過得去。
(六)堅決同一切歪曲、懷疑、否定我國防疫方針政策的言行作斗爭
疫情防控是近幾年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黨中央為此出臺了一系列的防疫方針政策。在這些方針政策的部署實施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也存在對這些方針政策進行歪曲、懷疑、否定的消極言行,或多或少阻撓了該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比如某些境外勢力企圖借疫情抹黑我國,甩鍋推責,在國際輿論場上造謠傳謠帶節奏,攻擊我國的防疫方針政策和抗疫成果,搞政治操弄。毋庸諱言,此類消極言行會對我國的防疫工作產生很大負面影響和干擾。因此,必須深刻、完整、全面認識黨中央確定的疫情防控方針政策,堅決同任何對其進行歪曲、懷疑、否定的言行作斗爭。
二、新時代偉大斗爭的特點表現
在1962年1月30日黨中央召開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毛澤東同志曾斷言:“處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必須準備進行同過去時代的斗爭形式有著許多不同特點的偉大的斗爭。”[5]半個世紀之后,基于中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運用毛澤東同志當年的話語,對當代中國的偉大斗爭作出“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4]411的科學研判。與毛澤東同志側重于強調斗爭的形式問題不同,習近平總書記把偉大斗爭置于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之下,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和新的歷史方位之中,揭示出偉大斗爭“新的歷史特點”。
(一)以黨的自我革命推動社會革命決定偉大斗爭的長期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6]69-70。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使這種“繼續”更好地發展下去的前提就是黨勇于進行自我革命,以黨的自我革命推動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革命。這既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和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革命的客觀要求,更是通過斗爭實踐在改造主觀世界的基礎上更好地改造客觀世界的應有之義。
無論是黨的自我革命,還是黨領導人民進行的社會革命,都始于斗爭、發展于斗爭,也必將使黨的自我革命及其引領的社會革命在斗爭中繼續前行。歷史和現實表明,黨的自我革命是一項永恒課題,是黨對自身主觀世界的深刻改造和對自身發展進步的不懈追求,這種改造和追求是一種“永遠在路上”的持久狀態,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黨領導人民進行的社會革命作為改造客觀世界的廣泛而深刻的實踐活動,其最終勝利往往也需要經過漫長的歷史過程,這是由實現“共產主義”這一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決定的,不以我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因而可以認為,新時代偉大斗爭就是一場黨的自我革命和黨領導人民進行的社會革命相統一,并力求通過前者引領后者的長期斗爭。
(二)戰略全局與百年變局交織激蕩決定偉大斗爭的復雜性
在2013年6月28日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關于“我們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進行了闡釋,他指出,這句話中“‘新的歷史特點這個概念,含義是很深刻的,是全面審視和判斷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展大勢得出的重要判斷”[7]。換言之,把握偉大斗爭新的歷史特點,離不開對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展大勢的認識。
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首次將“兩個大局”的內涵完整表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6]77。“兩個大局”是習近平總書記立足國內國際兩個場域,以深邃的歷史眼光和寬廣的全球視野勾勒的一幅由戰略全局和百年變局交匯而成的歷史圖景。在這幅圖景中,偉大斗爭以明亮且繁復的粗線條繪制其中,呈現復雜性特點。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復雜變化,偉大斗爭的復雜性隨之產生。審視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貧富差距依舊明顯,社會風險事件接連上演,社會治理存有弱項,自然災害時有發生等。環顧全球,國際格局深刻調整,整個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許多沖突事件此起彼伏、令人震驚,逆全球化浪潮暗流涌動,世界和平與發展遭遇單邊主義、霸權主義等強烈威脅,各種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凡此種種,決定了新時代偉大斗爭必然是一場全方位、多領域的復雜斗爭。
(三)新歷史方位下的重大時代任務決定偉大斗爭的艱巨性
黨的十九大報告通過科學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本質內涵,不僅進一步指出新的歷史方位下黨和國家擔負的“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6]9等時代重任,也給予偉大斗爭明確的目標指引。進行偉大斗爭,就是為完成這些時代重任爬坡過坎、披荊斬棘。
各項時代任務十分繁重艱巨,要在計劃時限內如期完成,并在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基礎上繼續保持下去且不斷發展,就要求我們必須隨時準備進行充滿各種艱難險阻的偉大斗爭。與此同時,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各項時代重任的完成并非輕而易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更是如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6]225這句話的其中之意是說,實現偉大夢想任重道遠,為圓夢而進行的偉大斗爭,必將是一場不斷跨越“雪山”“草地”、征服“婁山關”“臘子口”的更為艱巨的斗爭。
三、新時代偉大斗爭的實踐要求
圍繞黨員、干部如何修好偉大斗爭這門新時代的必修課,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的實踐要求:偉大斗爭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作為一種精神品質,進行偉大斗爭必須發揚充沛頑強的斗爭精神;作為一種實際行動,進行偉大斗爭必須練就扎實過硬的斗爭本領;作為一種基本手段,進行偉大斗爭必須學會靈活智慧的斗爭藝術。
(一)發揚充沛頑強的斗爭精神
注重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馬克思主義改造主客觀世界的本質要求。偉大斗爭作為改造主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其內蘊的斗爭精神能動地反作用于斗爭實踐。
進入新時代,發揚充沛頑強的斗爭精神,要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敢于”(3)為根本遵循。其一,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劍。大是大非問題事關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和人民根本利益,必須旗幟鮮明、敢于亮劍,絕不能犯任何顛覆性錯誤。這就需要黨員、干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堅定政治立場,以高度的政治意識和政治敏感度明辨是非。若身陷大是大非問題的角力場,要積極沖鋒上陣,堅決打倒各種敵對勢力。其二,在矛盾沖突面前敢于迎難而上。遇矛盾不懼、碰沖突不避,是黨員、干部應有的一種精神姿態。新時代我們面臨的各個領域的矛盾沖突不僅不會少,而且會伴隨發展變得越來越復雜,甚至有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來襲。這就需要黨員、干部時刻做好迎難而上的準備,不當“縮頭兵”,勇做“戰斗員”。其三,在危機困難面前敢于挺身而出。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緊急關頭和危難時刻,黨員、干部要以“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的格局挺身而出,用實際行動賡續“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偉大建黨精神,主動挑起責任的大梁,爭做無畏的先鋒。其四,在歪風邪氣面前敢于堅決斗爭。所謂“壞一個爛一筐”,一旦黨內不正之風的苗頭出現且沒有得到有效遏制,黨的整個肌體都有被腐蝕的危險。因此,黨員、干部不能做“愛惜羽毛”的“好好先生”,也不能為一己私利越過政治紅線。面對一切歪風邪氣,當其處于萌芽狀態時就必須用斗爭的手段予以扼殺,用一身正氣堅決壓倒,竭力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二)練就扎實過硬的斗爭本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扎實過硬的斗爭本領,是斗爭取勝的基礎和保障。斗爭本領并非與生俱來,也不是朝夕可有。黨員、干部要成長為一名能夠真正戰勝各種困難挑戰的合格戰士,就必須在不斷地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和實踐鍛煉中增強斗爭本領。
其一,經受嚴格思想淬煉,在理論學習中夯實思想根基。無論做什么工作、完成何種任務,黨員、干部都需要憑借自身掌握的本領去應對,而“最根本的本領是理論素養”[8]。對于進行偉大斗爭來說亦是如此。扎實過硬的斗爭本領如何練就?最根本的、需要花大力氣的就是使思想過硬、理論過硬。達到思想上和理論上的“硬指標”,既要反復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熟稔于心,并堅持常學常新,又要加強黨的創新理論成果和“四史”的學習。
其二,自覺加強政治歷練,在重大斗爭中提升政治能力。排在黨員、干部做好工作所需各種能力之首的政治能力,是進行偉大斗爭必須具備的關鍵本領。提升政治能力,必須通過實實在在的政治歷練把準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這一大的正確政治方向。還必須在變幻莫測的斗爭局勢中涵養守紀律、守規矩的政治自制力,始終恪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行為準繩,做到知敬畏、明底線、常警醒。
其三,積極投身實踐鍛煉,在真抓實干中增長才略膽識。實踐鍛煉是黨員、干部提升斗爭本領的基本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中青年干部:“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9]正如刀在石頭上反復磨礪才會愈加鋒利,人通過切實的、無限的實踐鍛煉才能增長智慧和才干。不難發現,一些年輕干部由于缺乏實踐鍛煉,顯露出黨性鍛煉不夠、處事能力不強、基層經驗不足等問題。成長之路無捷徑,補上這些短板弱項,積極投身重大斗爭一線,同基層干部和群眾一起摸爬滾打,是年輕干部加強黨性鍛煉、提高干事能力、積累實踐經驗的重要路徑。
(三)講求靈活智慧的斗爭藝術
進行偉大斗爭要遵規律、循章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斗爭是一門藝術,要善于斗爭”,“要注重策略方法,講求斗爭藝術”[6]227。善于斗爭和注重斗爭的策略方法是斗爭藝術的展開方式。
善于斗爭體現在宏觀戰略上,就是堅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相統一”(4)。其一,堅持增強憂患意識和保持戰略定力相統一。增強憂患意識要以保持戰略定力為前提,沒有戰略定力“坐鎮”,憂患意識就有可能發展為悲觀消沉、神經過敏;保持戰略定力要以增強憂患意識為基礎,一旦憂患意識缺乏,就有可能盲目樂觀,預判不到潛在風險,抓不住問題癥結,保持戰略定力也就無從談起。其二,堅持戰略判斷和戰術決斷相統一。戰略判斷和戰術決斷之間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戰略判斷指導和統攝戰術決斷,戰術決斷體現為對戰略判斷的實施執行。沒有戰略判斷,戰術決斷便無可施展的空間;只有依賴于戰術決斷,通過戰略判斷規劃的戰略目標才會實現,也就是說,才能完成斗爭任務,取得斗爭勝利。其三,堅持斗爭過程和斗爭實效相統一。斗爭是一個同時包含過程和結果的概念范疇。從過程角度講,斗爭過程在量變質變規律下表現出階段性和漸進性,在否定之否定規律下表現出前進性和曲折性;從結果角度講,斗爭總是為了達成一定目標,取得一定實效。因此,要想奪取斗爭勝利,必須兼顧斗爭過程和斗爭實效,把二者統一起來。這就要求在進行偉大斗爭之前,明確目標,以目標指引過程走向,做到在過程中趨利避害,實現斗爭實效最大化。
策略方法好比過河的“橋或船”,“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10]。在策略方法上靈活機動地進行偉大斗爭要做到以下幾點:其一,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當各種矛盾問題、風險挑戰不斷積累甚至集中爆發之時,抓當前形勢下突出、尖銳、極大影響黨和國家發展的主要矛盾問題,防控那些可能遲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復興進程的全局性風險,是分清輕重緩急、明確斗爭重點的有效之策。其二,在形勢需要的前提下通過把握“時、度、效”來調整斗爭策略。根據斗爭形勢的新變化新特點新要求,捕捉有利時機,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在斗爭過程中堅持適度原則,拿捏好斗爭分寸,把控好斗爭的力度、火候,防止過猶不及。并積極對斗爭的實際效果展開評判,對照預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依照實效、由此及彼、舉一反三。其三,堅持統一戰線。“人心向背、力量對比是決定黨和人民事業成敗的關鍵,是最大的政治。”[1]556進行偉大斗爭必須注重建立各民族、全國人民、全體中華兒女大團結大聯合的統一戰線,最大限度凝聚起斗爭的磅礴偉力,爭取在斗爭中促團結、謀合作、求共贏。
注 釋:
(1)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堅決反對一切削弱、歪曲、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覺地維護人民利益,堅決反對一切損害人民利益、脫離群眾的行為;更加自覺地投身改革創新時代潮流,堅決破除一切頑瘴痼疾;更加自覺地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決反對一切分裂祖國、破壞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穩定的行為;更加自覺地防范各種風險,堅決戰勝一切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和自然界出現的困難和挑戰。”參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5-16頁。
(2)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決同一切歪曲、懷疑、否定我國防疫方針政策的言行作斗爭。”參見《分析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 研究部署抓緊抓實疫情防控重點工作》,《人民日報》2022年05月06日,第01版。
(3)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要主動投身到各種斗爭中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劍,在矛盾沖突面前敢于迎難而上,在危機困難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風邪氣面前敢于堅決斗爭。”參見《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27頁。
(4)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各種重大斗爭中,我們要堅持增強憂患意識和保持戰略定力相統一、堅持戰略判斷和戰術決斷相統一、堅持斗爭過程和斗爭實效相統一。”參見《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27頁。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2]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0.
[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37.
[4]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5] 毛澤東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2.
[6]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7]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336.
[8]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樹立踐行正確政績觀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留下無悔的奮斗足跡[N].人民日報,2022-03-02(01).
[9]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實事求是擔當作為 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N].人民日報,2021-09-02(01).
[10]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Abstract: Under the unprecedented new situation of various contradictions and risks and challenges, the great struggle, as a reality, objectively exists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t its core applies a problem-oriented approach, has scientifically summarized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six resolutions" of the great struggle and clearly indicated the scope and direction of the great struggle.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and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China, it reveals the long-term, complex, and ardu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eat struggle determined by the "two great revolutions", "two overall situations", and the important tasks of the times. In addition, the basic practical requirements for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struggle spirit, struggle ability, struggle art, and so on.
Key words: new era;great struggle;content orientation;characteristic performance;practical requirements
[責任編輯:王方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