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黃雅珍 丘東海 杜穎
[摘要]在當下高職教育中,強調課程思政已成為一種共識,然而如何構建起有效的“課程思政”平臺仍是一項重要課題。本文旨在探討如何構建一個有效的口腔醫學專業“課程思政”平臺,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知識水平和臨床專業能力。協同育人視角下的“課程思政”平臺建設,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專業能力。本文對高職口腔醫學專業“課程思政”平臺建設的必要性、基本框架、實踐探索以及啟示和展望作了詳細分析和總結。未來,我們需要進一步探索構建更為精細化和具體化的“課程思政”平臺,為高職教育的升級與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撐和幫助。
[關鍵詞]高職口腔醫學;課程思政;協同育人;平臺建設探索;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識別碼]A
高職口腔醫學專業重在培養既有較強理論基礎又具備較強臨床技能的高素質人才。“課程思政”是高等職業教育實施協同育人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實施高質量協同育人的主要方式。[1]目前,口腔醫學專業“課程思政”平臺建設已經成為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國內外相關研究中,有眾多學者對口腔醫學專業“課程思政”平臺建設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然而,現有研究多集中于平臺建設的理論探討,對于實踐探索和評價研究相對較少。[2]因此,有必要對平臺建設進行深入研究和實踐探索,以促進高職口腔醫學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本研究旨在探索和實踐協同育人視角下的高職口腔醫學專業“課程思政”平臺建設,提高協同育人能力和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我國高等職業院校的口腔醫學教育與教學改革提供一些可資借鑒的方法。
一、高等職業教育口腔醫學專業構建“課程思政”教學平臺的重要意義
(一)口腔醫學專業的特點
高職口腔醫學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基本臨床技能和實驗技能,注重與企業、醫院合作,使其成為一名能迅速適應工作崗位,具有較強工作技能的應用型人才。但高職(大專)口腔醫學培養對象基礎較弱,需要更加注重基礎課程的教學。在此情況下,“課程思政”的理論和實踐在口腔醫學專業中就變得十分重要。[2]以協同育人視角為切入點,構建口腔醫學專業的“課程思政”平臺,整合各方資源,創造有利于學生思政教育的良好學習環境。這對于為口腔醫學專業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推動其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從協同育人的視角看,高等職業教育口腔醫學專業構建“課程思政”教學平臺勢在必行
以“協作育人”為導向,構建“課程思政”教學平臺是非常有意義的。可以幫助學生從思想和道德層面上感受到責任和使命,有助于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全面人格教育,從而為將來的社會實踐奠定一個牢固的意識形態基礎。協同育人“課程思政”理論和實踐能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特點,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系,學會與人相處,學會尊重和包容不同觀點,為學生的未來奠定堅固的思想基礎。協同育人視角下的高質量“課程思政”平臺建設,還可以為高職口腔醫學專業的改革和發展注入活力,對“協同育人”的實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高等職業教育口腔醫學專業構建“課程思政”教學平臺基本框架
(一)平臺建設的目標和原則
1.目標:
①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融入到專業課程中,讓學生在學習具體專業知識的同時,更好地領會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和要義,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
②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倫理教育,使大學生建立起正確的職業理念,加強對職業倫理的遵守;
③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實習環境,有利于他們的綜合素質的提升。
2.原則:
①應突出思政特色,體現專業思想政治教育的獨特性,提高教育質量;
②應包含思想道德素質、職業道德教育、實踐創新能力等方面,提升學生的素質和教育質量,確保學生全面發展;
③在教學中,要采取各種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平臺建設的內容和形式
1.內容:
①課程設計與內容要與學校育人目標相契合,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全面素質教育進行有機結合;
②專題教育與實踐教學互為補充,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提升他們的動手能力,以及相應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
2.形式:
①微課堂提供教學資源和輔助材料,線上互動的開展為學生提供了更廣泛的交流和分享空間,更好地完成思政教育的目標;
②專家講座、主題讀書會、課外拓展活動等多樣化的思政活動和形式,為學生提供更為全面、多元的學習和發展機會,培養同學們的團體協作和動手技能。
(三)平臺建設的實施步驟和管理機制
1.對已有的課程內容、資源、教學團隊等進行整合,確立平臺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設計和建設功能模塊,開發相應的教學資源和工具,為平臺運營提供技術支持;
2.讓全體師生熟悉平臺的各種功能、教學資源和工具,快速地掌握平臺操作技能,提前安排相應的培訓和支持工作;
3.做好平臺的宣傳與推廣工作,讓廣大教師、學生更好地了解、使用該平臺;
4.對平臺運營情況進行實時監測、評估、管理和監督,確保平臺正常穩定地運行。
三、高等職業教育口腔醫學專業構建“課程思政”教學平臺探索實踐
(一)教師團隊的建設和培訓
構建教師選聘機制,力求選聘到具備良好職業道德和教育教學能力的教師。在確定了師資隊伍之后,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培養,不斷提升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需要適時進行考核評估,及時發現教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制定個性化的改進措施。同時,還需要加強內部交流和學習,實現教師間的互相促進、學習成長。只有建立強有力的教師團隊,才能更好地推動“課程思政”平臺的建設和實踐探索,為高職口腔醫學專業的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學服務。
(二)課程思政資源的整合和開發
1.由多位教師共同整合最合適的資源。涵蓋科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實用的技術操作技能、醫學倫理與道德基本要求。關注當今熱點問題和醫學前沿領域的新知識,保證課程內容的時效性和前瞻性。
2.采用線上課程、線下實踐、案例研討、團隊協作、模擬操作等多種形式的教學策略,滿足不同學習風格和需求的學生。
3.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與學者來進行學術交流和講座,以使課程更加專業、深入和生動。通過與學生保持緊密的溝通和反饋,關注學生積極性和參與度,注重課程資源的可持續性、可更新性和可行性。
(三)效果評價和持續改進
1.構建適用于高等職業教育的評估指標。應包含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提升、專業技能水平的提高、課程教學效果的改進等多個方面。
2.要對“課程思政”平臺建設的效果進行定期的跟蹤和分析。獲得明顯成效,總結出其成功的經驗和方法;制定出相應的改進方案,提高“課程思政”平臺建設的質量和水平[3]。
四、高等職業教育口腔醫學專業構建“課程思政”教學平臺的啟示
(一)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
學生可以通過瀏覽網頁、觀看教學視頻、閱讀電子書等多種形式來獲取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和學習的能力。通過在線論壇、微信公眾號等進行互動交流,互相學習、分享學習心得,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復雜的醫學知識和技術,培養其實踐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對學科的深度思考和主動探究[4]。
(二)增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課程設計一次口腔科技創新大賽,通過團隊合作與實操練習,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以及團隊協作能力,它不僅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整體素質,而且有利于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就某一話題開展討論與交流,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專業知識,同時也有助于拓寬學生的思路和視野。這對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具有更加積極的意義。在口腔醫學中的倫理道德方面,讓學生了解倫理道德對于醫學行業的意義與重要性;學生通過實踐和探究的方式學習理論知識,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為完整和深入的認識。
(三)推動高職教育改革和發展
高職口腔醫學專業“課程思政”平臺建設不僅為學校提供信息化、網絡化教學平臺,為教師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和手段,使學生學習的方法和途徑更加靈活多樣。它還能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進行有效地指導,并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進行培養。此外,還可以更好地促進高職教育改革和發展,推動學校不斷創新教育理念、更新課程設置和教育教學手段,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5]。
五、高等職業教育口腔醫學專業構建“課程思政”教學平臺的探索
以《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預防醫學》《口腔修復學》為例,對“課程思政”平臺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運用及效果進行了探討。實踐案例充分證明,高職口腔醫學專業“課程思政”平臺建設能夠有效地引導和融合學生的實際需求與核心價值觀,這將會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研究得出在以下方面繼續努力探索[6]:在教學實踐中通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多種形式,積極探索、創新,提升思政課的吸收力和感染力;在教學方法中結合具體實踐情況,開發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思政教育,營造育人新氛圍;在實訓過程中,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較深的了解與把握,提高動手操作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考核評價中,通過有效的考核手段和評價體系來促進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提升。
六、結語
本文在高職口腔醫學專業“課程思政”平臺建設方面進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在平臺建設調查研究過程中,也發現部分教師思想觀念陳舊、教學資源不足等問題。在這方面,還需要在理論上進行深入的探討,為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未來的高職口腔醫學專業“課程思政”平臺建設過程中,我們將不斷探索、優化教學方式,將課程思政更好地融入到教學當中。在未來的建設中有如下建議: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平臺的開放性和互動性,應注意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高教學質量;要保證平臺的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和活躍性,注重挖掘和推廣優秀的課程思政案例和教育教學資源;要根據高職學生特點和就業需求,精準地定位平臺的功能和服務方向,著力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適應性。這些建議將為高職口腔醫學專業“課程思政”平臺建設提供有益的參考與借鑒。
參考文獻:
[1]鞠昕彤.基于協同育人的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研究[J].智庫時代,2022(16):89-92.
[2]李存園;陳麗紅.協同育人視域下高職包裝專業群課程思政建設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J].中國包裝,2022,42(5):33-37.
[3]解靜.基于協同育人的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4):123-124.
[4]朱雪芹.協同育人下高職課程思政建設建議[J].魅力中國,2021(10):376.
[5]張雪蓮.高職院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路徑研究[J].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1(3):66-69.
[6]楊洪升,趙剛,葉之慧,等.簡析協同育人視角下高校“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0,38(5):213-214.
基金項目: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社科項目,項目名稱:基于協同育人視角下高職口腔專業課程思政平臺建設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XJS2132B)
作者簡介:
王倩(1987.1-),女,漢族,安徽宿州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口腔頜面外科教學及相關疾病診斷與治療;
黃雅珍(1984.2-),女,漢族,福建泉州人,本科,實驗師,研究方向:口腔臨床醫學教學、臨床及科研;
丘東海(1974.1-),女,漢族,福建龍巖人,學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婦產科教學臨床及科研工作;
杜穎(1977.6-),女,漢族,福建泉州人,學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口腔臨床醫學教學臨床及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