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愛萍
摘 要:當今時代下,我國全面推行素質化教育和“雙減”政策,要求廣大學科教師著力提高課堂教學成效、降低學生的課后作業負擔。童謠兒歌在小學學科教育及教學中的融合應用,不僅能夠幫助廣大學困生提升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引導其積極參與課堂知識及問題的思考探索中,幫助其加深對學科知識的認知理解,建立起良好的學科學習思維習慣。本文則主要針對數學童謠在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提升其學習能力中的有效創編及應用方法展開了論述。
關鍵詞:數學童謠;學困生;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7-0237-03
只有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科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性才能夠創設高效課堂,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中。如何有效地構建和創設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靈活性,也成為任課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對數學學科的教育及教學來講,抽象性和復雜性的數學理論知識往往容易給學生的學習理解造成障礙,進而致使部分認知理解能力較為薄弱的學生成為數學學困生,為了有效提升這部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推動小學數學教學成效的發展,則可以將童謠兒歌教學法融入數學課堂教學中。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較為活躍、求知欲和好奇心旺盛。對此,在學科教育及教學活動的開展中也需要充分考慮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發展規律與特點,對小學階段學生的知識認知及理解水平進行科學的評估,進而實現因材施教。而童謠兒歌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的融合應用,則能夠充分契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發展特點及心理需求,輔助傳統的數學課堂知識教學來進行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建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童謠兒歌的固有特性與小學學生的發展特點決定了童謠兒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價值和關鍵意義,是提升課堂教學成效、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
1.數學童謠的概念解析
數學童謠是兒童在數學知識學習中所更加容易接受和認可的一種語言文學表達形式,通過富有韻律、自然流暢、生動活潑、朗朗上口的語言形式進行數學知識的傳遞與表達,使兒童在傳唱中加深對其中蘊含知識的深入理解和記憶。童謠兒歌的生動性和趣味性能夠激發與調動兒童的傳唱與學習興趣。童謠兒歌也可以融入數學學科知識的教育及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組織和帶領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學習,實現寓教于樂。數學童謠作為一種創新性、趣味性的教學方法,能夠充分激發和調動兒童的學習興趣,幫助學困生等群體克服對數學學科的抵觸情緒。數學童謠能夠構建起一個充分樂趣的數學教學空間。數學童謠編創和應用能夠充分契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需求,更加容易被學生接受,幫助學生生動形象地理解和記憶相關數學知識。通過數學童謠能夠幫助學生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進行生動具象的理解,將零散的數學知識點歸納成朗朗上口的童謠中,使學生在傳唱及朗讀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理解和內化吸收,突破傳統數學教學的單一化和枯燥化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童謠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學困生是學科教育及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任課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個特殊群體,如何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創新方法和手段實現對學困生群體學習興趣的提升和學習能力的發展,進而幫助學困生走出學習困境則成為學科任課教師著力思考及不斷探索的教學課題任務。受到各種不同因素及原因的影響,學困生群體在知識的接收和理解能力上普遍較為薄弱、對學科的深入學習及思考缺乏興趣、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精神集中力和參與度較低,進而對課堂教學知識的掌握水平較為低下。
(1)有利于迎合小學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創設科學化課堂
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處于6-12歲的年齡階段,在兒童及青少年認知發展理論中則認為此階段的學生普遍處于象征性和直覺性思維發展階段。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正處于具象化思維的發展時期,需要借助于具體性和生動性的事物進行學習思維的認知,在進行抽象化的數學運算思維活動時則會較為困難,尤其是部分思維認知能力更加薄弱的學生,則會在抽象化的數學學習中成為學困生,難以對數學學科的抽象理論和運算知識進行理解。此階段的學生,對具體化、直接化、通俗化的知識內容更加容易理解,而童謠則是充分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語言認知發展特點的一種表達形式,其內容簡潔直白、韻律感強、朗朗上口,正是充分符合小學學生進行學習需求的輔助形式。
(2)有利于豐富和拓展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成效性
童謠的固有特點與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及學習認知需求極為匹配,將童謠編創應用到小學數學學科的教育及教學活動開展中,也是極為有效的教學創新途徑,童謠兒歌能夠與小學數學學科的各教學板塊進行有機融合。在一些重難點知識的教學中,也可以通過童謠的方式開展趣味性和生動性教學,幫助學生對相關知識產生更加具體和生動的理解,提升課堂教學的活躍性。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及學習習慣的時候,也可以通過童謠兒歌的方式給予其必要的引導,此外,任課教師也可以與學生一起編創、朗誦童謠,豐富和拓展小學數學的教學形式,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成效性,建立趣味性課堂。
(3)有利于提升小學學生的數學學科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克服抵觸情緒
童謠兒歌的語言充滿童趣,讀起來富有韻律感、朗朗上口,內容質樸、通俗、生動,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是一種喜聞樂見的語言文學表達形式。將童謠編創應用和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能夠使原本乏味、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更加富有趣味性,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主觀能動性,使數學語言變得更加有趣,并且通過童謠的方式來輔助學生的知識理解和記憶,使學生在更加愉悅和輕松的課堂氛圍中進行數學學習,幫助小學學生,尤其是數學學困生群體有效克服對數學學科的抵觸情緒,加強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4)有利于強化對小學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推進思想教育工作
審美能力是小學階段學生的重要能力形成內容,也是關鍵時期,對學生的長遠發展發揮著重要的影響。而童謠富有韻律、短小精悍、內涵深刻,以童謠為媒介和載體,能夠帶領和引導學生更加生動、形象的認識和感受知識。當今時代下的教育及教學發展更加關注與強調“以學生為本”思想體系的構建。要求廣大任課教師在學科教育中充分貫徹生本理念思想,打造和諧的師生溝通與交流關系,幫助廣大學困生能夠在學科教學活動的參與過程中獲得持續化和長遠化的發展。通過數學童謠的編創與應用,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實現有關知識點的學習、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體會和感受到語言之美、韻律之美、對稱之美等,實現對學生的美育教育。與此同時,在數學童謠中蘊含著精細計算、等量代換等各種數學思想教育,能夠推動學生德育、美育、智育等全面化的發展。
3.童謠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對廣大小學數學學科的任課教師而言,需要積極探索童謠兒歌在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上的應用價值和應用途徑,讓數學童謠在引導學生實現深度學習、提升綜合學科素養及能力方面發揮重要的應用價值與作用。這也要求任課教師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創新,融入新課標的育人理念,創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堂,通過多樣化和創新化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自主思維意識和學習能力,發展學困生的學習興趣。當今,童謠兒歌已經開始全面融入了小學數學學科的課堂教學知識,成為推動和輔助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重要手段,通過童謠兒歌的傳頌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相關數學能力的建立,發揮童謠兒歌的固有教育優勢和教學優勢,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但就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小學數學學科任課教師對童謠兒歌的融入性教學仍然缺乏足夠的認知和深入的研究,對數學童謠的應用理解也只是流于表面,缺乏府童謠而言與數學知識之間深入聯系的思考,難以真正具有針對性進行數學童謠教學價值的發揮。對此,廣大數學學科任課教師需要全面加強對數學童謠的深入分析和應用探討,對其與數學知識教學的內在聯系與有機融合方法進行探索與總結,切實發揮數學童謠的教學應用價值。
4.童謠在小學數學學困生學習興趣培養中的應用開展策略
(1)數學童謠對小學數學學困生深度學習及自主思考興趣的激發
深度學習下,能夠使學生基于自身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實現更加投入性和持續性的學習,加深對學科知識的認知理解程度,是幫助學困生強化知識理解和記憶的重要途徑。通過深入性的學習和情感感知意識的調動,能夠使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記憶,強化教學效果。對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以及學困生的轉化中,任課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引導學生的深度思考和深入學習,而數學童謠兒歌則可能很好地推動這一教學發展目標的實現。數學童謠的內容充滿童趣、韻律感強、朗朗上口,能夠與學生建立起充分的情感互動,給予學生沉浸性的學習體驗,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提升主觀能動性思維,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由此,能夠幫助學困生在數學童謠的引導下實現深度學習及自主思考興趣的提升。
(2)數學童謠對小學數學學困生概念理解及理論知識學習興趣的激發
通過數學童謠能夠將復雜、抽象的數學概念知識以更加形象化、簡明化、具體化的語言方式進行表達,并且富有韻律的語言節奏使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更加有利于學生的記憶,極大地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困生深入理解數學的抽象化概念,提高學困生的理解能力。幫助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童謠誦讀中實現對數學概念的直觀化學習與理解。數學童謠的內容簡單直白、精簡易懂,能夠以簡潔的語言表達出相關數學知識及有關概念的核心內涵,使學生在數學童謠的誦讀中領悟和體會數學概念的本質內容,實現對數學概念的深度理解和內化吸收。由此,能夠幫助學困生在數學童謠的引導下實現對抽象化概念及理論知識學習興趣的提升。
(3)數學童謠對小學數學學困生思維方法學習及掌握興趣的激發
數學思維方法是幫助學生開展有效學習,構建數學知識體系的專業支柱,通過對學困生數學思維方法的有效培養和建設引導,能夠推動其持續化和長遠化的學習發展。對此,任課教師需要基于數學教學的學科本質和思維體系等層面上,對數學教學的內容、目標、方法等進行有效思考。任課教師在小學數學學科的教育及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包括學困生在內全體學生的思維方法引導和培養,對相關的數學思維方法進行明確的講解和輸出。而語言簡單直白、生動有趣、富有韻律的數學童謠與嚴謹抽象、復雜思考的數學思維方法相結合,則能夠實現“予繁于簡”的教學效果,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由此,能夠幫助學困生在數學童謠的引導下實現對數學思維方法掌握與學習興趣的提升。
5.結語
總而言之,數學是一門具有典型的抽象性和復雜性的學科,在小學階段的教育及教學活動開展中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發展情況,選擇更加適合學生學習發展規律及特點的教學方法,才能夠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使學困生愛上數學課堂,進而積極參與小學數學學科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可以說,以童謠兒歌為載體的教育兒童化建設與發展,能夠更加有效地契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發展特點,通過生動活潑的兒童化數學教學情境創設來激發其學習興趣性,使其深入數學學科學習中。
參考文獻
[1]馬寬魁.淺談小學數學標準化教學中學困生學習能力培養的幾點體會[J].中國標準化,2022(24).
[2]羅小青.小學中高年級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探析[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2(06).
[3]遲文玉.輔導員視域下學困生心理危機預警和幫扶策略[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12).
[4]馬君謙.小學學困生研究——以3個個案為例[J].少年兒童研究,2022(06).
[5]張劍鋒.基于微課的小學數學學困生教學研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