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減”政策的正式實施對教育教學的改革產生了巨大的促進作用.數學是很多學生感到學習困難的一門學科,所以更加應該在“雙減”中尋求變革的突破,以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數學學習.文章介紹了初中數學“雙減”背景下的改進措施,并以初中階段的實際教學案例和教學內容為載體,從上課教學要“精”,作業布置要“簡”,因材施教要“準”三個方面出發,以蘇科版初中數學“二次函數”教學為例闡述了改進教學策略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數學;教學策略
隨著基礎教育水平質量的逐年提升,學生在小學、初中階段學到的知識也日益增多,義務教育中數學的難度和廣度也逐年加大,家庭背景的差異和學校之間的差異,使得每一名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水平、數理思維邏輯、學習態度千差萬別,這些差異性的特征最終使得他們的數學成績差異巨大,同時增加了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的難度.為此,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在教學上要有所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目標、教學進度、教學內容,以適應每一名學生的不同需要,同時需要研究新的教學方式來符合時代的要求、學生的需要和家長的期望.
一、“雙減”背景
“雙減”政策是為了提高學校課堂教學質量,優化作業布置,提升課后活動質量,減輕學生的課余負擔,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構建教育良好生態的目的.同時“雙減”政策也是為了減輕家長的精神負擔和家庭的經濟負擔,讓學科教育重新回歸學校主陣地.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學校的教育教學要為適應“雙減”的目標做出相應的改變,而初中教育教學則是重要的一環.在初中教育教學中,由于升學壓力的存在,學生、家長及教師都在面對學科成績的壓力.所以教師要在教學中尋求改變,提升教學效率,提升作業質量,把“雙減”政策落到實處.
二、數學教學追求“精”“簡”“準”
初中數學的板塊較多,而蘇科版九年級“二次函數”是其中綜合性較強的一個章節,“二次函數”的教學幾乎涉及了初中教學的所有內容,所引申出的題型也千變萬化,既涉及代數的求解、幾何的變換,又需要通過分析圖像進行應用題求解等.所以“二次函數”的學習是學生感到最困難的一個內容,也是教師在教學中最具教學難度的章節.教師在講“二次函數”時,特別是習題講解和復習時經常會為了面面俱到而講解太多、太難,學生聽起來吃力,學起來更加吃力,雖然教師準備充分、講解賣力,但在實際教學效果上收效甚微.
為了適應“雙減”政策,同時為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習題課效果,“二次函數”這一章節的教學需要進行適當的調整,以提升效率為出發點,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中等生、后進生能夠以最少的時間收獲最大的成果,讓尖子生能夠以適當的練習量得到最大的提升,達到解一題而知百題的學習效果.
(一)課上教學要“精”
課上教學要“精”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提問要“精”,二是選題要“精”.首先,提問要“精”.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留給教師的時間是寶貴的,所以課堂提問需通過“精”將教學效果最大化.
例如,在教學蘇科版九年級“二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中,很多教師過多地注重提問的總量,誤認為提出的問題越多教學效果越好,這樣很容易導致課堂教學時間不夠用,而有難度的問題又因為時間的關系沒有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出現教師自問自答的情況,失去了提問的意義.針對上述問題,在“二次函數”教學中,教師的提問要“精”,要注重教學效率,如簡單的概念題可以通過全班學生回答的方式來完成,以達到提問的目的,即讓學生獨立思考,并拓展學生的思維.
其次,選題要“精”.教師在教學時所選擇的題目要恰當,既要有基礎題符合所有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要有提高題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切不可認為難題等于提高題,一味追求難度只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適得其反.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做到選題“精”,則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覆蓋更多的知識點,更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如復習課涉及的數學知識點、技巧點過多,一堂課很難面面俱到,若選出一道能整合各知識點的綜合題,則能促使學生的學習融會貫通.例如,在教學蘇科版九年級“二次函數”圖像性質的復習課中,教師可以選擇一個組合型選擇題來覆蓋所有內容:
例題 如圖1,拋物線y=ax2+bx+c(a≠0)的對稱軸為直線x=-1,給出下列結論:①b2=4ac;②abc>0;③a>c;④4a-2b+c>0,其中正確的個數有( ).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這是一道“二次函數”圖像的綜合運用題,題目包含了確定“二次函數”系數符號,對稱軸的運用,“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綜合運用,代值確定函數值等內容,題目只有一個,但是涵蓋了“二次函數”圖像中的大部分內容,學生通過這一題目能夠復習之前所學的知識.
(二)作業布置要“簡”
數學作業的布置要“簡”,簡的含義是要讓學生做起來簡單.而如何讓學生做起來簡單,則體現在備課與作業要貫通,教師上課講的內容要和學生課后作業有聯系.
這對小學數學教學來說難度不大,但對初中數學教學來說卻很難.例如,在教學“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時,教師在課堂上一般著重講解“解不等式”這一內容,在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演練上,一節課轉瞬即逝,學生基本學會了解不等式,也知道應該注意什么,看似掌握得很好,但是做作業時錯誤百出.例如這樣一個問題:已知關于x的方程3(x-2a)+2=x-a+1的解適合不等式2(x-5)≥8a+1,求a的取值范圍.其實此題的難度不大,但部分學生在解題時還是會出現不會解答的情況,主要是因為不能理解題目的含義.教師雖然在課堂上對解不等式講解得非常詳細,但忽略了數學題目表述方式的多樣化,有時候換了一種形式提問學生可能就不會了.這也是目前學生學習數學比較頭疼的地方,長此以往將會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對自信心也會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對今后的數學學習產生畏難情緒.
課后作業的目的是鞏固課堂所學,所以教師應考慮布置什么形式的課后作業,所布置的作業內容要鞏固哪部分課堂教學內容.
“簡”,不單單只是學生做起來簡單,教師也要控制題量,題海戰術不可取.大量重復題目的堆積,會使學生疲于應付,作業效果反而會越來越差.長久以來,“數量多”“計算量大”“難度高”是數學作業的標簽.特別是到了初三,數學作業過于注重知識、概念、方法的檢測,形式單一、內容雷同,充滿了應試教育的色彩.題海戰術雖然會有短期的效果,但是在整個初三下半學期過多采用題海戰術的話,容易造成學生消極心理的出現,導致學習效率低下.
教師在選擇作業時一定要控制題量,做到精講精練,在設計作業時,要分別從內容、能力、情境三個維度構建作業框架.同時,教師對習題數量的設計要根據學生所能完成的平均時間設定.教師要認識到布置作業的目的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課后作業及作業的訂正與反思是一體化的,教師所布置的課后作業要達到加深學生理解課堂內容記憶的目的,從而逐漸提升學生各方面的思維.
(三)因材施教要“準”
初中是學生分化的重要時期,不同班級的學情不一樣,同一班級不同學生的能力也不一樣,所以因材施教顯得尤為重要.因材施教也是分層教學,是初中教學的一大難點,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因材施教,首先需要教師了解班級的整體學情,并在此基礎上對班級學生的能力進行評估,一般來說可以分成3個層次,然后根據3個層次學生的能力,挖掘他們的最近發展區.
最近發展區是教學發展的最佳期,即“教學最佳期”.在“教學最佳期”對學生進行教學是最有效的教學.所以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考慮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并以此為基礎設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充分備課,考慮不同學生的能力層級,設置不同難度的題型.如果整體題目難度過大,那么對中等及以下的學生來說打擊巨大,不但會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還會使其產生對數學的畏難情緒,長此以往將會對數學的學習失去興趣.如果整體題目難度太簡單,那么對優秀的學生來說不管是課堂學習,還是課后做作業都會覺得枯燥無味,會讓他們失去對數學探索的熱情和沖擊高分的激情.教師在數學教學上的因材施教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和課后作業兩個方面.
首先是課堂教學上的因材施教.由于課堂是一個整體,大家做的題目都是一樣的,教師不能在課堂上人為將學生“分層”,所以課堂上的“分層”要有智慧,可以在一個題目中設置分層難度:
例題1 如圖2,在四邊形ABCD中,∠B=∠C=90°,P是邊BC上的一點,PA=PD,∠APD=90°.求證:AB+CD=BC.
問題1較為簡單,考查了“K型”的運用,幾乎所有學生都可以獨立完成;而問題2難度陡增,學生需要作出相應的輔助線構建“K型”再進行求證.教師在課堂上設置這樣的題目,既能照顧到中等及中等以下學生的基礎運用,又能照顧到中等及以上學生的能力拓展,做到了一題多用,一題分層教學.
其次是在作業中進行“分層”.作業中的分層相對而言較為簡單,教師可以直接設置不同的題目讓學生進行選做.例如,在二次函數圖像的綜合運用中,雖然題目看上去差不多,但實際上做起來難度則差距巨大.例如下面兩個題目:

這兩個題目的考點完全一樣,但是難度則大不相同.例題3的難度較為簡單,因為圖像直接給出了二次函數與x軸的交點坐標,所以圖像清晰明了,對稱軸也能直接得到,例4的難度則比較大,特別是③④⑤點的判斷,適合中等以上的學生.
因為先天條件、家庭因素和成長的環境不同,一個人智力的成長也是不一樣的,每名學生數學能力不同,能夠接受的題目難度也不同,教師要了解不同學生的不同能力,精心選題,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因材施教.
結 語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的落地主要是為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減輕學生課后作業負擔,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在此背景下,初中教師應做出相應的改變,可以通過分層優化課后作業、因材施教等教學策略,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使學生能夠更加輕松地學習數學知識,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
【參考文獻】
[1]胡啟宙,孫慶括.初中數學教師課堂提問的方式和反饋水平實證研究:基于三位教師課堂錄像的編碼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15,24(4):72-75.
[2]郜冠強.鄉村中學初三數學走班制教學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21.
[3]馬曉強.作業分層設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實施[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2):103-104.
[4]劉煥新.解密分層教學[M].北京:北京知識出版社.2016.
[5]虎進萬.最近發展區理論與分層教學的實施[J].學周刊,2018(34):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