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玉梅 楊曉群
【摘要】社會運行對人才結構的需求,影響著教育的發展方向,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要立足于整體發展需要,我國教育主要培養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能夠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優質成員,傳統以成績為主的評價方式不能滿足綜合素養提升,學生評價模式建構下所需的都是“五育并舉”的綜合型人才,因而其發展的引導應該克服“五唯”,以“五育融合”理念為主,落實立德樹人,構建完整的教育評價體系。
【關鍵詞】教育改革? 學生評價? 模式構建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漳州市教師綜合評價研究專項課題《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背景下學生評價模式構建的實證研究》,課題批準號:ZJKTZX21116。
【中圖分類號】G52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2-0010-03
一、教育評價模式發展概述
自20世紀末以來,隨著經濟的上漲,開始出現追求公平正義的相關命題,而教育界的公平呼聲更是持續的、愈演愈烈的從未有過低潮,基于這一時代特征,教育評價以均衡為原則和出發點,在各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各種獨樹一幟的觀點。主要體現在農村與城市的教育差異上,認為學生評價依然沒有辦法得到教育保障,對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定的制度和模式也不夠合理。到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逐漸發展為更進一步的理論,要求以增值性而不是刻板成績來評價具體的教育效果,強調的是在教育評價過程中從“一”到“多”,尋找非量化點突破,也最接近于現在教育評價的發展追求,為的是保證能夠得到更合適的學生評定標準。到60年代中后期又有以資源均衡分配為主體,實行同一區域內的教育資源共享理論,這樣才能將教育涵蓋范圍最大化,而決定教育資源分配的評定標準應當是考慮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增值性,這樣才能保證教育評價改革的合理性。
當前在我國新時代教育發展過程當中,具體的評價體系必須打破“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刻板規則,嘗試多元化地構建教育評價模式,促使小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即“五育融合”質量培養。建立更加符合當前需要的教育評價體系,找到可以解決學生評價矛盾的有效方法。
二、當前教育學生評價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當前小學生的教育評價相關模式較為匱乏
學生評價局限在分數、紀律等方面,缺乏科學性、專業性,評價標準主要以考試作為唯一的路徑,缺少相應的規范性,也不夠客觀。學生們對于評價模式始終是那么的懵懂,認為這與自己無關。確實改革教育評價模式是老師應該考慮的,但學生也需要明確評價模式建構對于自己成長的意義,形成綜合發展的意識。
(二)應試教育制度下學校評價基礎方面薄弱
長久以來,國家在教育領域投入的力度側重于人才選拔和技術培養,當前的教育評價或許需要考慮的是從未有過的方向:甚至于在部分學校緊鑼密鼓的教育計劃和目標中,為了實現與國家政策和上級任務的快速對接,在學生評價模式等方面的關注力度便下降了。而新時代學生也會因此對這些刻板傳統的評價模式有些抵觸,往往在學習上的重心是服務于分數的,班會學習、假期活動課程等雖然參與了,也只是當做繁重學業課余的調劑,試卷又不會考這些,教育評價改革容易被接受,但難以“入心”;探究過程性評價這樣的活動,對于小學的學生來說,可能過于“高大上”了一些,會產生疏離感,讓學生感到遙不可及。也就無法促使教育評價改革進一步深入學生內心,逐漸認為這一切與己無關,唯有學習、考試才是唯一的任務;這種環境和理念指導下的學生會有很大的弊癥,應試教育制度限制了學生評價模式的改變。
(三)教育評價內容有待更新
傳統教育評價內容多是學科知識,相對孤立,延展性不強。依靠手抄報、黑板報等宣傳相關活動是小學階段的基本特征,也確實能夠營造出一定的氛圍,新時代教育評價要給予學生相關的熏陶,打破學科間的壁壘,組織學生學習多元化題材的作品,嘗試設定教育價值目標,促使學生感受到知識間的串聯。但是在新一代少年的意識形態中,僅僅依靠單一學科評價內容是不足以完整地開展教育體系的,還需要以此為鑒,全面融會貫通。
三、學生評價模式建構的策略
(一)加強對教育評價改革的重視
在教育評價改革推行下,各個學科對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的改良,對于小學生而言,要注重于核心素養和活動型教學,在教育評價模式的建設下對于小學教育的實效進行開發。教育評價模式的多元變化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教師在開展之前弄清楚評價體系想要針對考查的知識和具體的范圍,明確評價內容的大致拓展方向,確定評價主體對于知識點與其他知識之間存在的易混淆地方等,在此基礎上聯系評價體系進行合理變化,提高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的評價意識。小學階段,教育評價對于學生的知識鞏固、心理輔導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觀察來看,在小學階段的教育評價過程中,部分學生和教師重視不足,這些情況的出現十分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需要及時地進行改善。保證教育評價體系不是在特定的環境、特定的學科或者特定的群體中適用的,而是具備全面的適應性。在針對小學生的教育評價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重點考查的內容去進行相關知識的導入,讓學生在了解學科知識點的同時,能夠回想起相關的知識,提高教育評價的呈現價值。教師要明確評價應用的時機,引導學生投入學習和探索,自主進步,形成增值性評價效益。
(二)選擇合適的評價方式
1.激勵性評價
學生作為綜合素質教育過程中的主體,教師應當借助各種評價形式來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激勵性評價形式需要教師在評價過程中發揮自己的教育指導作用,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通過激勵的方式來鼓勵學生,當學生受到老師的激勵時,參與學習和活動的積極性會大幅提高,通過評價讓學生在心里形成一種自主強化綜合素養的意識。比如:課堂上只要是學生認真思考之后的答案,不管對錯都應該得到老師的表揚,及時地獎勵學生的學習行為,多獎少罰,這樣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效率都能夠提高。老師可以為學生設定一個預期,“現在看看這道題,我們能不能解答呢?下邊把課堂交給你們了,待會兒我會把問題顯示在屏幕上,哪一個同學能最快得出正確結果,老師有獎勵。”
同學們馬上就開始了討論并且很快展現出了應有的效果,班里成績較優的學生都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并且大家互相幫助,你追我趕,很快相繼完成了黑板上的任務。因為學生渴望得到鼓勵,而且教師的鼓勵能夠讓學生慢慢地找到自己學習上的自信,積極跟隨教師的腳步去進行內容的學習,積極地轉動自己的大腦。因此在學生評價方面要以鼓勵性的正面評價為主,學生會越來越主動地學習和探索,激發想象力,提升核心素養。
2.即時評價
綜合素質評價中的即時評價具有準確性強與針對性強的特點,因為教師將會在教育過程中即時、隨時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可以通過教學內容進行即時問答,評價是教師在教學時瞬間的正確判斷,即時性評價具有隨機性與突發性,在小學生教育評價模式的改革上,有效的即時性評價能夠高效地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因為教師的即時評價能夠即情即景地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與體驗,從而促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挖掘,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情感體驗。比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創設真實的教育情境,三角形、四邊形等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引導學生去思考哪些物體其實可以看做這些圖形,然后針對學生的回答及時予以評價,即興評價法能夠讓學生放下心里的顧慮,勇于去展現自己。
3.期待評價
每個學生的性格特征與學習需求都是各不相同的,他們之間存在著不同的個性差異。期待性評價形式,從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學習態度,分析出每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狀態。在評價期間,要讓學生從教師的評價中滿足自身的期待值,在老師的期待中,學生會產生一種積極向上、鼓勵自己不斷嘗試的信念感,樹立堅定、自信、積極的道德品質,從而讓自己進入自主學習的環境中,獲得主動性發展。
4.分層評價
教師使用分層教學時,由于分層教學分組較多,任務廣,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基礎,不能僅靠教師巡回輔導。要改變和創新教學方式,保證部分學生處于深入探究狀態,以學生的不同特質為前提,在組織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個體差異下的分層效果,保證教學過程中獲得成功感受的可能,對學生采用分層評價。引導課代表和小助手的作用,發揮分層教學應有的效果,按照學生的差異性將學生劃分為同質小組,安排不同的任務和實驗內容進行教學,便于他們相互提高。從多角度和多種層次出發設計評價方式,對待能力差一些的學生,更注重引導其積極地參與教育教學,保持一定的活躍性,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幫助其擴大自身的優勢,同時能夠補齊短板,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促使他們奮起直追,向更高的要求和標準發起挑戰,激起他們的上進心和自我表現欲。教師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多元評價,對能力強的學生不斷提高要求,產生兩極分化的情況不可避免,要調動他們的進取欲望,開展分層評價的基本出發點是給予不同水平的學生以鼓勵和關懷,促使其努力達到各自的目標。
(三)注重評價內容與學科知識融合的協調性
為了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效率,在進行教育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去對教育評價開展的內容和各學科相關知識點之間進行協調構建,符合教育多元評價體系的要求,促使學生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能夠得到更好的知識學習和掌握,對評價結果能有正確的態度。當前學科教育評價內容對于學生的檢驗大多側重于多元化的構建,更強調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在基于教育多元評價體系推進教育評價內容改革的時候,教師要善于利用當前所擁有的教學環境與教學設備,結合學生的學習環境與實際教學情況開展較為全面的評價活動,讓對知識內容的評價不再僅限于考試之上。多元化評價體系必定有多種評價角度,那么,教師也要學會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遵循學生在學習時的特點與規律,從多個角度進行評價,從而使小學教育評價體系的構建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推進與發展,讓學生在學習環境中可以得到全面培養,并快速成長。
(四)構建多元化的評價主體
1.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作為教學綜合素質評價中的一種重要評價形式,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讓學生結合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表現來對自己進行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但在評價過程中,學生要實事求是,結合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實際表現來進行評價,這樣的評價將具有真實性與依據性。自我評價的過程就是自我診斷的一個過程,學生將會在自我診斷中不斷進行自我調節,通過在評價結果中汲取教訓,增強自身的責任感與學習自信心。
2.生生評價
生生評價也就是讓學生之間進行互評。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建立學習評價小組,并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商議,自行推薦出組長,讓小組組長定期檢查其他小組成員的學習狀況,并讓學生在小組內對其他同學進行互評,有效地促使學生進行交流與合作。評價內容可以是在校表現,也可以是學生的學習狀況。生生評價形式改善了教師獨立評價形式所產生的局限性,同時也強調了學生之間團結互助的精神,激發合作交流能力,可以為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打下基礎。
3.教師評價
在小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還要包括生活習慣、運動健康狀態、審美素養表現等綜合素養,要及時地向學生反饋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錯誤,但是在評價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所采取的評價形式,因為恰當的評價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從而推動學習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
4.師生互評
小學生評價模式應體現多元化,其中還有師生互評這一形式。在教學實踐中開展師生互評,可以落實教師的教學細節,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當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評價內容需要是多方面的,可以激發學生的潛能,實事求是的評價將會為學生創設出一種輕松和諧但又充滿積極上進的學習氛圍。
四、總結
以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促進小學生評價模式構建的研究中,了解到目前學生評價模式還存在觀念、主體、內容、形式等方面的問題。為了能夠有效地保證學生評價體系的構建,要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積極地開展評價改革,最后成功地完成學生多元評價模式的構建,促進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邱君君.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背景下學生評價體系的思考[J].教育觀察,2021,10(11):41-44.
[2]陳紫妍.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學生評價體系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5(5):112-113.
[3]謝萍.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學習評價標準的改革與創新[J].求知,2013(9):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