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豐
【摘要】數學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思想和文化。數學為我們提供了認識與探究世界的觀察方式,發揮著啟智增慧、培根鑄魂的作用。新課標下的數學課堂對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指明了方向,它幫助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引導孩子們積極主動地學習,去發現和尋找數學的有趣與美,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要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寓教于樂? 網絡語言? 游戲化? 趣味化? 學習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2-0193-03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學要有藝術性,“寓教于樂”是教學藝術的呈現形式之一,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創設更加靈動活潑的說理性數學課堂。在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2022年版)和黨中央、國務院“雙減”政策要求的雙背景下,立足核心素養發展、核心問題引領、寓教于樂的高效數學課堂更顯得尤其重要。
一、深挖知識內涵,追根溯源尋找知識出處
數學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思想和文化。數學為我們提供了認識與探究世界的觀察方式,許多有趣的數學小故事既可以開拓孩子的眼界,又可以讓知識更豐富飽滿,需要教師查閱資料深挖知識內涵,追根溯源尋找知識的歷史,發揮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作用。
學習《認識圓》一課時,讓孩子們畫陰陽太極圖是非常好的生活實踐作業。陰陽太極圖寓意深遠,《易經》有云:“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1]唐初經學家孔穎達說過:“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陰陽太極圖揭示了宇宙構成的奧秘,形象而生動,陰陽統一而又對立,相應而又合抱。陰陽太極圖中的S曲線,象征著宇宙萬象遵循統一法則和對立法則之間的和諧,是一分為二的陰陽雙方彼此“制約、依存、轉化、消長”的動態展現。畫陰陽太極圖要由幾個圓組成?在畫的過程中應特別注意什么?學生們在畫圖的過程中,把數學圖形與歷史、哲學等知識進行融合,實現了跨學科知識的完美結合,強化了數學課的育人導向。
學習《大數的認識》一課時,個、十、百、千的計數單位是“一”,萬級、億級后面還有嗎?為什么采用個、萬、億、兆……每四位一級?相信絕大多數老師都不知道。深挖知識內涵,從根源找到知識的出處,東漢時期《數術記遺》[2]有基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億、兆、京、垓、秭、穰、溝、澗、正、載,共23個。萬以后每四位數一級,載級數的后面有多少個“0”?激發了孩子們學習數學知識的濃厚興趣,既增長了見識,又把數學歷史和淵源融入知識中。
學習《體積單位的換算》一課時,如何借助體積單位,經歷體積推算的過程,發展量感?如何溝通長度、面積與體積單位之間的聯系,形成結構化知識體系?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想一想、畫一畫、寫一寫、說一說,通過列表整理,在對比中突出單位的聯系和區別,在深度思維中逐步聯通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經驗,進而掌握體積單位。從一維、二維、三維的角度思考,貫通三種單位之間的聯系,建立空間觀念,理解現實世界中空間物體的結構與形態,形成空間想象力的經驗基礎。
二、教學與時俱進,網絡語言激趣學生學習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與時俱進是數學教學的必備技能之一。把數學課設計得更靈活、更具時代感,合理注重游戲化、活動化、趣味化的課堂設計,幫助孩子們加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習《長方形的面積》一課時,教師可以帶學生“打野”,“打野”一詞出自網絡游戲,多見于電子競技類游戲,深受學生喜歡。學生帶上尺子和計算工具,在教師帶領下把校園里籃球場、足球場、花圃等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占地面積通過小組合作計算出來。學習《圓的面積》一課時“打野”,如何計算籃球場中央圓的面積?怎么找圓心?在實踐中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比在課堂上講授高效實用。把知識融入實踐活動,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與合作交流的意愿。
評講《提綱、練習》課,讓許多一線教師頭疼,課堂紀律不好,評講效果差。教師幽默的網絡語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創設更好的學習環境。游戲主播是新興的職業,在電視中主播邊玩游戲邊用風趣的語言講解技巧深受小學生喜歡。“今天游戲主播帶同學們玩提綱,通過觀察、思考主播的答題過程,結合自己的答題對比反思,在提綱中保留思維痕跡……”教師身體力行的親自示范,學生通過觀察教師的解答和思考過程,找到解題的關鍵之處,讓孩子們在模仿中掌握技巧,數學課堂就像學生在電視中觀看游戲主播現場玩游戲。
日常教學中,一些深受孩子們喜歡的網絡游戲語言使用,既增加教師的親和力,又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如:期末分層測試,可以說“打Boss”。Boss更多的用于形容游戲中某一階段性的強力敵人,玩家擊倒Boss后,會為玩家提供大量分數、極品裝備等游戲獎勵,同時升級新的游戲劇情。“滿血過關”是“打Boss”追求的終極目標。規避題目中出現的“陷阱”,我們可以采用“蛇皮走位”,形成合乎邏輯、有步驟、重論據的思維品質。中高段運用“線段圖”表示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和一般規律,可以說“打輔助”,知道用符號表達,形成推理和抽象能力的經驗基礎,立足數學核心素養發展,體現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用公式解決問題,可以說這就是“套路”;簡單的題目出錯,可以說是“菜鳥”等。
三、游戲融入教學,寓教于樂豐富知識內涵
主動地學習大于被動地灌輸。數學是枯燥的,將游戲融入教學中,孩子會把精力放在游戲上,當他們回過神已經把概念掌握。將抽象的概念依據學生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理解力等方面的發展,合理注重具體化、游戲化、活動化、生活化的課堂設計,來幫助孩子們理解、記憶、掌握知識。
期末復習階段,中高段的學生可以進行角色扮演:假如你是出卷老師,這次的期末分層測試,你準備怎么出卷?把技術含量高、出題靈活的題目集中在學生自出卷上,每道題以出卷學生的名字命名,讓學生模擬小測,如:(×××題)一個三角形底是16厘米,高是底的一半,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多少? 在模擬小測中甚至出現有的學生自己出的題自己做錯。跳出學生思維,換位、換角度思考數學的學習過程,讓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的學習測試,在一線實踐中效果極佳。
學習《乘法分配律》一課時,讓學生猜謎語“木×(2+1+3)”打一個人名, 講解“2×(125+B)=250+2B”,有趣的猜謎和奇特的數字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學習興趣,形成質疑問難、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常態課上,教師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希沃白板等官方權威網站提供的豐富學習資源,結合學生特點設計生動的教學課件,促進數學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創設高效合理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如:學習《認識圓柱和圓錐》一課時,依據課本知識中圓柱和圓錐的各自特點,用“短視頻”的方式講解授課內容,就像看電影看動畫片一樣有趣,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開闊他們的視野,提升他們的探究熱情,促進學生的信息素養提升。
學習《平移與旋轉》一課時,讓孩子們根據人的行為或物品的移動來猜運動方式。讓一個學生上臺原地轉2圈,其他學生馬上知道這是“旋轉”。教師把手中的三角板從黑板左側平行移動到右側,這是“平移”,把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的運動方式。學習《認識直角、平角和周角》一課時,教師幽默的學習設計能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創設更好的學習環境。“今天氣溫3度,好冷啊,但老師可以讓你想要幾度就幾度。”找個學生站在墻角,90度;平躺在地上,180度;原地轉一圈,360度。游戲的方法直觀形象,讓孩子們覺得數學學習不再只是課本上枯燥的數字和概念,而是可以轉化為有趣的游戲,調動了學習熱情。玩中學,要細體會其中的道理,這兩種方式有什么異同點?如何判斷物體的運動是旋轉還是平移?理解自然現象背后的數學原理,形成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想象力,主動參與數學探究活動。
四、手指融入計算,促進運算能力素養提升
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認真聽講、獨立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心靈手巧”,把簡單的手指語帶入數學課堂,讓課堂更生動有趣,讓孩子們靈動的手指帶動思考計算,促進數學運算思維素養的提升。
學習用豎式計算加法、乘法時,筆者一直要求學生把進位數放在左手上輔助計算,而不是寫在豎式中,既可以讓豎式保持完整美觀,又促進了雙手的協調,促進大腦發育,效果佳。在解決計算問題時選擇合理簡潔的運算策略,可以促進學生推理能力和計算思維的發展。學習《運算律》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用二十六個字母的簡單手指語輔助教學,讓課堂更生動有趣,孩子們可以輕松熟練用手指語掌握運算律的公式,明白巧算的內在道理,能夠通過推理能力和計算思維將各種信息約簡、形式化,形成有計劃、重論據、合乎邏輯的思維品質。
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時,手指尤其重要,是學生形成數學核心素養之中數感的關鍵要素。“拼十”游戲, 10個小朋友一組,伸出拳頭,分別擺出0~10的數字,讓同學去找伙伴,找到能和自己手上數字拼成10的朋友,也可以兩人搭檔,如,我出3你出7,用游戲的方式導入教學主題,在簡單的真實情境中進行合理計算,提高學習效率。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一課,是以后多數位計算的奠基。游戲中引導學生用大于數字5的數配對,滿10后怎么辦?這就是進位。小朋友從數手指頭到用數字進行思考計算,從具體到抽象,思維逐步發展。游戲中引導學生思考當結果大于10時怎么辦?為什么要進位?為什么要湊10?其中的道理是什么?重視學生直接經驗的形成,處理好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的關系;重視數學內容的直觀感受,處理好抽象和直觀的關系;重視數學結果的形成過程,處理好結果和過程的關系。
五、追尋數學之美,駁社會中的反面言論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是自然科學的重要基礎,在形成人的科學精神、理性思維和促進智力發展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很遺憾,社會上對數學的誤解、偏見甚至調侃不絕于耳,如,“馬云高考數學只考了1分”“你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等。
某年春晚,著名相聲演員姜昆在節目中說:“小學數學中有一題:‘如果只打開進水管,15分鐘可以將水池注滿;如果只打開出水管,20分鐘可以將水池中的水完全放干。問:如果同時打開出水管和進水管,多少時間可以將水池灌滿?”這引起全國人民的嘲笑,諷刺這樣的數學學了也沒有用,“腦子進水了”的人才出這種題。追根溯源,這道數學題出自別萊利曼的《趣味科學系列叢書》[3],被作為嚴肅的科學問題對待,而且實際情況要復雜得多。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如:上海2014年底迎新年的黃埔江畔踩踏事件、韓國2022年梨泰院的踩踏事件等是此類問題的典型代表。當“出水”遠大于“進水”時,災難的發生就不可避免了。再如:自來水公司向蓄水池里注水,把加工處理后的水供應給居民;水庫的開閘和蓄水問題等。感悟數學的科學性與嚴謹性,逐步養成重論據、有條理和合乎邏輯的思維習慣,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與理性精神,是數學教師從教的核心素養之一。
某著名女脫口秀演員在《吐槽大會》節目中諷刺說:“居然有小朋友說自己的興趣是數學,喜歡在奧數的海洋里遨游。”引起現場一片笑聲。數學學習中的成功感、體驗感強烈,孩子可以體驗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成就,體會數學的作用價值,體驗并欣賞數學的美。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成功的樂趣。喜歡數學、甚至喜歡奧數的孩子我身邊就大有人在,在成功解決問題后收獲的成就感、體驗感、自信心,又豈是這些“門外漢”之流能體會?
在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2022年版)和黨中央、國務院“雙減”政策要求的雙背景下,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對如何構建高效、講道理的小學數學課堂指明了方向,它通過合理注重游戲化、活動化、趣味化的課堂設計,幫助學生加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抽象的概念依據學生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合理注重具體化、游戲化、活動化、生活化的課堂設計,來幫助學生們理解、記憶、掌握知識,從而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要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邢燕.核心素養背景下探究能力的培養[J].高中數學教與學,2022(3):20
[2]唐彩斌.確立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目標[J].小學數學教師,2022(6):13-14
[3](俄)別萊利曼.趣味科學系列叢書[M].湖北: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