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李想(1994- ),男,漢族,河南滑縣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環境科學。
摘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深入,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凸顯,需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近年來,火災事故頻繁發生,但在消防滅火救援工作中不可避免出現了很多環境污染問題,給生態環境造成了較大破壞。因此,如何有效減少消防滅火救援中的環境污染,已成為我國亟需解決的熱點問題。本文對火災事故發生原因和消防滅火救援中的環境污染問題及產生原因進行了簡要分析,并提出了應對策略,以期為有關單位提供借鑒。
關鍵詞:消防滅火救援;環境污染問題;應對策略
火災事故是一種常見的社會突發性災害[1],其發生不但會危及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影響社會秩序,還會對大氣、水、土壤等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甚至可能會釋放出一些有毒氣體或放射性物質,從而造成次生災害。當前,火災事故頻發,其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也在逐漸加劇。這就需要環保部門、消防隊伍、公安部門等引起高度重視,通過加強對火災現場環境的檢測,準確分析環境污染情況并制定有效的解決對策,以減少對自然和生態環境的污染。因此,加強對消防滅火救援中的環境污染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火災事故發生原因
火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其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可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諸多便利,但同時這也大大增加了火災事故發生可能性。第一,不規范用火。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用火時比較粗心,缺乏良好的用火習慣,自認為不會出現問題,但有時會因為大意而引發火災事故。第二,不規范用電。在使用電氣設備時,如果存在非正常使用或使用時存在超負荷的情況,就會加快設備老化速度,大大增加電器使用過程中發生火災事故的幾率。因此,若相關人員可以定期對電氣設備進行檢查,能夠有效降低事故發生可能性。就目前來看,人們很少經常性檢查電氣設備,極易引起火災事故。第三,吸煙。很多人都有吸煙的習慣,若煙頭沒有及時滅掉,也會引發火災。第四,自然因素。雷擊等自然因素也是引發火災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這樣的火災通常具有極大的破壞性。
二、消防滅火救援中的環境污染問題
(一)滅火劑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
消防工作人員在滅火救援過程中所使用的滅火劑屬于化學制品,在使用時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一定污染。從目前來看,當下市場上所流行的滅火劑主要有三種:第一,水成膜泡沫滅火劑。其主要利用泡沫和水膜等隔絕氧氣,從而達到滅火目的。由于其所含成分難以分解,還會隨著生態系統循環而不斷擴大污染范圍,容易引發長時間的環境污染問題。第二,蛋白泡沫滅火劑。它主要是由動植物的水解蛋白構成,具備一定的可降解性。目前來看,這種類型的滅火劑在我國市場上產量較高、應用范圍也比較廣,但其在應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刺激性氣體,容易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第三,氟蛋白泡沫滅火劑。這種類型的滅火劑具有較強的腐蝕性,容易抑制土壤中的微生物生長及其活性,影響周圍植物的正常生長,保質期也比較短,容易變質,散發惡臭。從這三種不同類型的滅火劑特性不難看出,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環境污染問題。因此,為了人們的身體健康,也為了保護生態系統,迫切需要研制出綠色無污染的新型滅火設備,從源頭上降低滅火劑材料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二)滅火方式所引發的環境污染問題
在實際的消防滅火救援工作中,消防員需要根據不同的火災情況,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滅火。對于部分社會群眾而言,他們普遍缺乏全面的消防安全知識。當火災發生時,人們首先采取的措施大多都是用水滅火。例如,當遇到由線路短路而引發的火災問題時,如果貿然用水滅火,反而會引發嚴重的觸電安全事故;在對化工廠房等存有很多化學制劑的場所進行滅火時,很可能會發生一些不可估量的化學反應,從而對周圍環境造成嚴重的化學污染。如果只是用水撲救,反而還可能導致化學物質外泄,使其滲入土壤當中,從而引發更嚴重的生態環境災害。因此,在消防滅火救援工作過程中,消防工作人員所采取的滅火方式有很多種,他們會根據火災發生原因以及火災地點靈活運用方法和技術快速救火,從而最大限度降低對周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
(三)廢水處理所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
消防滅火救援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水實際上是由多種易燃物混合而成,其中還可能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質,若直接排放,勢必會對周圍環境帶來不可預知的危害。因此,消防滅火救援中所產生的廢水處理問題也應受到人們的關注。要從人與環境協調發展的角度出發,倡導可持續發展,對廢水進行科學處理,最大限度降低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三、消防滅火救援中產生環境污染的原因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城市面貌日新月異,高密度、高樓層的建筑環境和城市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大大增加了消防人員滅火救援的工作量,同時也對消防滅火救援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從目前來看,消防人員在滅火救援過程中常常會由于各種原因而出現上述環境污染問題,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缺乏環境保護意識
消防滅火救援其實就是與時間賽跑。當火災事故發生時,消防人員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滅火、救人。[2]關于這一點,我國有相關法律規定,要求消防人員應將人員的生命安全放在消防滅火救援的首要位置。因此,很多消防人員在開展滅火救援工作時,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未能意識到在滅火過程中和救援結束之后可能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例如,當化工類工廠發生火災時,若消防人員在滅火救援過程中沒有嚴格控制用水量,產生了大量混有化工原料的廢水,并且未對其進行回收處理,會對當地水質、土壤、空氣等造成嚴重污染。導致這一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消防人員未能形成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
(二)缺乏消防環保機制
如今,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等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環保行業也因此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有些火災事故發生時,會產生大量有害于人體健康和自然生態環境的物質,甚至這些物質在火源被撲滅以后,還會存留在空氣當中。若不能及時采取有效的環保應對措施,勢必會對人體和環境造成次生損害[3]。如果沒有構建相應的消防環保機制,消防人員就容易忽略這一點,從而無法對火災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進行預測和有效規避。從目前來看,部分消防部門未能將環保相關政策納入消防滅火救援工作體系當中,也未能建立相應的環境保護機制體制,這也是導致滅火救援工作可能會造成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消防滅火產品問題
部分消防部門在采購消防滅火產品時,未考慮到其所用材料可能會引發的環境污染問題,并且也沒有定期按照規定對這些消防產品進行檢查,從而導致在實際消防滅火救援過程中產生大量有害人體健康、污染環境的物質。從目前來看,我國很多消防部門所采用的消防滅火產品并不是很完備,市面上流通的一些消防滅火產品仍然是以泡沫滅火器等傳統產品為主。[4]對于這類消防滅火產品,不論是其生產過程還是使用過程,都會對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即便后續不再使用泡沫滅火器,但它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也不會在短時間內消失。由此可見,如果消防滅火產品不能及時跟上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勢必很難保證環保工作順利進行。
四、消防滅火救援中環境污染問題的應對策略
(一)加強消防人員環保意識
首先,應持續完善消防滅火救援相關法律法規,為消防人員環保意識的提升奠定基礎。例如,可以參考國外在這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做法,結合我國消防部門的實際建設情況制定與現階段消防工作模式相匹配的法律法規,以此來提升消防人員的環保意識。其次,消防部門應加大對消防人員的培訓力度,強化其法律意識和環保意識,促使他們在實際滅火救援工作中有意識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物排放。
(二)完善現有環保機制
消防部門以及相關單位應建立健全環保機制,以保證環保工作能夠在消防單位得到真正落實。例如,可以在單位內部統一發布一些與環保處理、環境污染預防等有關的具體信息,為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提供參考,優化工作流程,減少重復性工作。另外,除了制定規章制度,從理論層面引導消防人員與相關單位正確認識滅火救援工作在環保方面的不足,組織消防人員進行實戰演練,從而通過演練進一步規范和優化環保制度,最終形成一套相對完善的環保工作流程和機制體制。
(三)引進環保消防滅火器材
在傳統的消防滅火救援工作中,最常見的一種滅火工具就是泡沫滅火劑。[5]它含有大量的化學制劑,在使用過程中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滅火后的殘留垃圾、廢氣等很難在短時間內被消除。因此,環保部門、消防部門等應引進一些更先進的綠色環保型滅火器材,同時還要積極宣傳相關科普知識與環保知識,結合火災事故發生原因,引導人們科學使用不同的消防工具。在城市化、新型城鎮化發展進程中,風力滅火器、清水滅火器等綠色環保器材都能被應用到現階段的消防滅火救援工作當中,可以有效提高相關環保工作的效率與質量。
(四)研發環保型消防產品
目前,未針對消防產品質量做出明確、硬性規定,導致不少低劣消防產品進入市場。[6]這類產品的性能一般處于中低水平,若過度使用,非常容易引發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為此,應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如加大產品研發資金投入力度,鼓勵科研人員研發出具有一定環保功能的消防產品,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提升消防滅火救援工作的科學性。另外,對于在市場上正在流通但已經過時的消防產品,應積極尋找其替代產品,以便更好適應消防產品更新換代需求。
(五)合理處理消防廢污水
消防滅火救援中所產生的廢水和污水如果不能得到科學、有效處理,一旦這些廢水和污水匯入河流,勢必會對水資源、土壤環境等造成嚴重危害。因此,消防部門應合理處理滅火救援過程中產生的廢污水。例如,在對消防廢污水進行處理時,需考慮當時的天氣、火災發生地的周圍地形以及當地的管道布局、地勢地貌等多個因素[7],合理利用地形優勢堵截滅火救援中產生的消防廢污水,嚴格控制有害物質流出。在完成了這些工作流程后,再對消防廢污水進行集中、綜合處理。另外,還應加強對水資源環境的監測與保護,建立一套相對完善的水源保護系統,避免污染物滲入地下水,保證水質安全。
(六)加強監督與管理
為有效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應加強對消防安全工作的監督與管理,從源頭上減少火災事故發生可能性。因此,相關部門應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對那些容易發生火災事故的企業、單位(如石油化工等企業)進行嚴格的消防監督管理,確保其正常、穩定運行。
(七)完善消防聯動機制
一方面,應積極構建相對完善的信息資源共享系統,保證火災事故的基本信息能夠得到及時、快速、有效傳播,確保消防滅火救援工作高效開展。另一方面,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可能引發火災事故的危險源的分析與預測,制定出能夠實現快速聯動的環境保護、高效滅火救援應急方案。[8]
結語
總而言之,消防滅火救援工作中的環境污染問題不容忽視。對此,相關部門應及時發現開展滅火救援工作過程中出現的環境污染問題,從加強消防人員環保意識、完善現有環保機制、引進環保消防滅火器材、研發環保型消防產品、合理處理消防廢污水、加強監督與管理、完善消防聯動機制等方面出發,進一步推進環保工作在消防工作中的有效落實。
參考文獻
[1]
高碩.消防滅火救援中的環境污染問題與應對策略分析[J].消防界(電子版),2023,9(01):148-150.
[2]王鑌.石油化工園區消防滅火救援裝備建設的策略[J].化纖與紡織技術,2022,51(12):88-90.
[3]王碩.消防救援中的環境污染及對策[J].消防界(電子版),2021,7(17):66-67.
[4]周越.消防救援中的環境污染問題分析及對策[J].消防界(電子版),2021,7(11):88-89.
[5]朱賢.滅火救援中的環境污染問題與應對策略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1,7(02):80-81.
[6]李文博.消防滅火救援中的環境污染問題與應對策略[J].消防界(電子版),2020,6(14):54-55.
[7]王凱敏.消防滅火救援中的環境污染問題及對策研究[J].今日消防,2020,5(05):71-72.
[8]許建旗.消防滅火救援中的環境污染問題與應對策略[J].消防界(電子版),2019,5(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