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德與法治是初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能夠幫助初中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良好的意志品質,強化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團隊協作精神,為學生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基于此,文章簡單闡述了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整體教學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關教學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整體教學
作者簡介:劉玉華(1974—),女,甘肅省慶陽市隴東學院附屬中學。
當前我國教育體制改革正深入推進,傳統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要求教師在單元整體教學方面進行創新,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以及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整合現有教育資源,以實現教學質量提升的目標。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整體教學的意義
(一)有助于學生完善知識體系架構
初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與生活經驗,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單元整體教學模式,梳理各個單元知識點的類別,并將相同類別的知識融合在一起,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框架[1]。在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知識接受能力等,科學設計單元整體內容,注意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的知識框架,強化其舉一反三的能力。此外,在將各個單元知識點進行歸納和整理時,教師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求與接受能力,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幫助學生消化吸收。
(二)有助于拓展道德與法治教學資源
要想讓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展得更為順利,教師要利用多樣化的手段來豐富教學資源,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其發散性思維,進一步提升其學習能力。在利用單元整體教學方式時,教師不僅要為學生梳理知識點,還應當采用合適的方式,對教學資源進行拓展和延伸,開闊學生視野,擴充其知識積累。除教材本身的內容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搜集教學資源,比如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用圖片、音頻、視頻等方式形象地展示出來,調動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在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的驅動下,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方法會更加多樣,教師能夠基于枯燥乏味的知識傳授進行創新,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實現教學的情感目標。除此之外,由于單元整體教學的綜合性特點比較突出,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學也可以不局限于課堂,而是融入生活實踐中。
(三)有助于學生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道德與法治教學除了能夠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點,還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德育教育價值突出,是一門內涵豐富的學科。在利用單元整體教學方式時,教師應當充分意識到該學科的獨特價值,不僅要讓學生積累相應的知識,更應該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法治精神,成為社會所需的人才[2]。傳統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以灌輸式教學為主,方式過于單一,理論課程偏多,也并未提供足夠的實踐機會,這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比較差,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道德品質得不到良好的培養與提升。而單元整體教學方法的應用,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元的學習體驗,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從海量教學資源中吸取營養,不斷提升自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整體教學實施時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單元整體教學的認識不足
教師是課堂的設計者,也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對學生影響重大。但就目前情況來看,不少教師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單元整體教學的重要性,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部分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以灌輸式、說教式的方式為主,將重點放在提升學生考試成績、知識積累等方面,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真實訴求,難以靈活選擇教學方式[3]。部分教師并沒有準確掌握單元整體教學這種方法的精髓,將其與逐個單元講解畫等號,利用復習課來講解所有的知識,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消化。這也無法對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起到促進作用。不僅如此,一些教師的教學手段十分單一,并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教育素材、資源以課本內容為主,沒有根據學生需求進行適當拓展和補充。這樣一來,學生無法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得不到提升,難以利用知識點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二)學生十分被動
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但就目前教學工作的開展情況來看,部分教師沒有做到這一點。部分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難以接受,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得不到激發;教學內容與學生需求存在著很大偏差,教學目標難以實現,導致學生非常被動。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若嚴重缺乏與學生的良性互動,就會導致教師不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學生也跟不上教師的講課節奏。初中生在學習時也會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只為了提高考試成績而學習,并沒有深刻意識到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涵與價值,而是習慣性地聽從教師安排,被動做筆記、被動完成任務,學習主觀能動性不足,思維能力嚴重受限,無法完成學習目標。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整體教學需要遵循的原則
(一)開放性原則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旨在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強化其法治意識,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其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在進行單元整體教學時,教師應當遵循開放性的原則,為學生營造輕松、舒適、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表達心中所想,遇到不懂的問題直接提問,提升學生舉一反三、知識串聯的能力。單元整體教學的開放性,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教育內容。教師所選擇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素材,不要局限于教材,而是要呈現多元化、開放性的特點,通過豐富的教學資源來感染學生,讓其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習能力[4]。素材本身要緊密貼合學生生活,同時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其二,教育方式。教師應根據大綱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在確保能夠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下,科學設計教學流程,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建立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將教師講解與學生獨立思考結合起來。教師要有意識地打造開放性課堂,避免過多的流程、形式,盡可能讓學生在自由、輕松的氛圍中學習。
(二)趣味性原則
俗話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將單元整體教學模式應用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時,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將趣味性原則落實到位。這就需要教師了解班上每個學生的特點,準確把握該年齡段初中生的認知規律,結合實際需求確定教學計劃與目標。比如初中生對新鮮事物抱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多挖掘一些新奇的素材,給學生分享當前社會熱點,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圖片、視頻、音頻、動畫等方式,將知識點更為直觀地展現。為了拉近師生距離,提升課堂的趣味性,教師還應當合理把握教學流程,適當運用幽默風趣的網絡語言,讓學生切實感受到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育價值。
(三)以人為本
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將學生需求放在第一位。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整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考慮到他們的特性與個體需要,將傳統的“你說我聽”教育模式轉變為一種平等自由、自主交流的教育模式。在這樣的背景下,師生互動將會更加高效、頻繁,學生在和諧、輕松的氛圍中,能夠更加投入,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不斷提高參與度,從而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為日后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四、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效實施策略
(一)結合單元主題設置教學目標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明確的教育目標,這是教學計劃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基礎。教師應當結合各個單元的主題,科學設置教學目標,兼顧全局性和層次性,做到循序漸進,加強理論與實踐結合,提升教學質量。
1.教學目標要具有全局性
全局性指的就是教師要積極落實新課改針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出的各項要求,從不同角度確定教學目標。比如從知識與技能的角度來看,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可以利用趣味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5]。教師在為不同層次學生設計教學目標時,應該充分考慮到目標實施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其自主探究的能力。從情感與價值觀的角度來看,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一定要重視道德與法治課程本身的德育價值,從情感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
2.教學目標要具有層次性
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連續性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單元整體教學的基本要求,設置層次化的教學目標,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從實際教學看,教師設置教學目標時,需要充分考慮到班上學生的具體情況,加深學生對教學目標的了解,認識到本章節內容的深層次目標,展現德育價值。
(二)結合學生認知特點合理選擇教育素材
1.對教材資源進行整合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順利開展,需要豐富的教育資源作為重要支撐,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等情況,科學選擇教學素材,整合現有資源,并與教學大綱緊密結合,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同時,開闊學生眼界[6]。比如在學習《師長情誼》這一單元內容時,教師從師生關系與親情兩個角度,提供了非常豐富的教育素材,將“尊重長輩”作為關鍵點,讓學生對課本內容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在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的時候,使其學會聽從師長的教誨,避免產生逆反心理,引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在整合教育資源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使用科學的方式方法,避免一味地灌輸、講大道理,而是要真正代入學生的角色中,充分尊重其主體地位,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教育。
2.積極引入生活化元素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幾乎所有內容都和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初中生學習能力、認知能力尚處于發展階段,但其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生活化元素,將生活與課堂融合起來。在深入了解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教師應當巧妙創設生活情境,使學生得到沉浸式的學習體驗。同樣以《師長情誼》這一單元為例,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組織學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真實事件,教師也可以成為故事的講述者。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同時也有助于聯系生活;另一方面,能夠引起師生共鳴,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三)采用趣味化教學手段實現教學目標
1.積極構建道德與法治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找準課堂教學與學生自學的結合點,強化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崇尚法治精神》這一單元為例,在本節課正式開始之前,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就要提出相應的學習要求,讓學生帶著“作為一名初中生如何培養法治精神”的問題學習[7]。有了目標引領,學生在課上課下都會更加投入,專注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并將自我探究中遇到的困難與同學、教師交流分享,這樣既提升了單元整體教學效率,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2.通過合作探究提高學習效率
目前合作學習在很多學科教學中都得到了廣泛應用,有助于提升學習效率,讓學生在討論、探索、合作中實現思想碰撞,交換彼此的想法,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引進合作教學的方式,明確各個小組的分工,細化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布置相應的探究任務。比如在學習《維護國家利益》這一單元的教學時,教師以“國家總體安全觀”為突破口,向學生拋出問題——“作為一名初中生,如何維護國家安全”,并組織學生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分享自己的看法與經驗,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的宣傳活動中。
結語
總而言之,在教育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的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來選擇相應的教學資源,同時采取趣味化的教學手段,提升單元整體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
[參考文獻]
陳麗婷.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的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2(8):218-220.
孫嵐.一體化視域下單元整體教學微探:以小學《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綠色小衛士”為例[J].中國德育,2022(12):78-80.
陳家穎. 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思政課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22.
劉霞.基于學科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以“文明與家園”為例[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18):65-66.
張文芹.基于大單元設計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研究[J].求知導刊,2021(30):37-38.
王姍姍.初中道德與法治大單元整體教學方案設計思考[J].智力,2020(28):145-146.
王永健,李文峰.關注單元整體設計,提高居家鍛煉實效:以“爬墻手倒立:爬一定高度的物體”為例[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20(6):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