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丹
[摘 要]個體創業需要有足夠的經驗,社會各行業不斷創新發展的基礎則是有足夠的創新積累。故而,雙創背景下,高職院校在開展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對現行教育體系實施改革、創新,以適應社會發展,不斷提升相關專業學生的雙創意識,強化其創新實踐能力,從而真正幫助學生成長為對社會建設更有用的個體。基于此,本文從高職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優化的角度出發,探討了大數據與財務管理教學體系的完善創新,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以及學生創業創新平臺的構建,期望借助于這些措施可以真正培養出更優秀、更具創新意識與能力的高職財務管理人才,促進高職教育的更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雙創教育;高職教育;大數據與財務管理;人才培養;優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
伴隨著我國高職院校整體教學水平的發展,以及社會面各行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遞增,畢業生需要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高職學生應嘗試探索創業的路徑,在掙取合法收益的同時,為社會提供一定數額的工作崗位。基于上述觀點,高職院校應依托雙創教育,深入分析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詳細說明創業的優勢。創新創業背景下,高職院校在專業人才的培養方面也迎來了新的挑戰與難題,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必須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從社會建設的角度出發,根據高職院校的實際教育情況,積極轉變自身教學觀念,全面革新高職財務管理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教學體系,不斷深化相應的實踐教學改革措施,使學生逐步形成主動創新創業的意識。這對于提升學生的雙創能力有極大的幫助,也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1 雙創背景下優化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在開展人才培養工作的過程中,必須明確并順應市場對于人才的實際需求,從而真正幫助學生更好地就業,也能夠滿足社會的實際發展需求。教育部門在相關的指導意見中已經明確了,高職教育在不斷發展過程中一定要不斷深化雙創改革,這對于國家的創新創業發展是極為重要的。各行業技術的創新發展及國家整體經濟實力的增強也需要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基礎[1]。雙創背景下,社會各行業需要不斷創新自身的生產技術,同時還需要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戰略進行創新完善。大數據背景下的財務管理是企業實際發展中的核心環節,更應該順應發展趨勢,不斷加大創新力度,真正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自身對于企業決策的引導、輔助作用。
目前,整個社會對于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是比較大的,尤其是需要相關人才具備系統的財務管理知識,要能夠對會計法律法規、經濟法、稅法、法學及金融學等知識極為熟悉,掌握多個領域的技能,還要有一定的英語表達能力。相關人員進入職場之后,不僅要有比較牢固的基礎知識,還必須靈活應用多種財務管理方法,根據實際財務管理業務來進行靈活應對。故而,高職院校在進行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除了要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教學之外,還必須重視人才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與提升,進一步促進其創新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雙創精神。同時,財務管理人才還必須能夠兼顧會計及金融管理等相關的工作,將自身的創新成果進行有效轉化,通過創業項目的構建與實施來踐行其創新成果[2]。當學生真正成長為這種綜合實力非常強的人才之后,對其職業發展極為有利,對于整個財務管理行業的發展也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這也應該成為所有高職財務管理人才都努力的方向。
2 雙創背景下高職財務管理人才培養優化措施
2.1 創新大數據與財務管理理論教學體系
2.1.1 創新大數據與財務管理課程體系
雙創背景下,為了進一步提升高職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其職業素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一定要構建更加科學的大數據與財務管理課程體系。要以大數據與財務管理相關的專業課程為主,同時增加雙創相關課程,組織開展各種講座、專題論壇、創新創業相關賽項,通過多個模塊課程的教學來為學生打造綜合性更高的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高職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應該包含系統的財務管理課程,需要學生扎實掌握各門課程的財務知識,并且能夠做到融會貫通,借助相關財務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具體來看,包括財務管理課程、證券投資課程、宏觀經濟學及大數據分析、處理等,這些都需要作為高職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被納入其所需要學習的整個課程體系中去。除此之外,為了進一步挖掘學生的創新創業潛能,高職院校還應該在課程體系中適當地加入一些選修課程,如大學生創業相關課程、雙創實踐課程、雙創理論課程、創業風險防范、職業生涯管理、創業指導等。除了以上這些課程之外,高職院校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應該定期在校內組織開展與金融稅務、經濟管理等相關的創新創業實例演講活動,要借助這些校園講座活動來幫助高職院校的學生及教師對整個行業及市場的最新動態能夠有更清晰的了解,這對于學生的未來創業與就業將有極大幫助。
2.1.2 加強對雙創教學團隊的建設
雙創背景下,高職院校要想培養出更加優秀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使其在擁有扎實理論基礎的同時還具備較強的雙創能力,就必須做好一系列的教學保障工作。要提前建設一支教學水平良好的雙創教學團隊,需要保證團隊中每一位教師都對雙創教育有足夠深刻的理解,并且可以在教學實踐階段主動創新,探索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的路徑,最終培養出具有主動創新創業意識的綜合型財務管理人才。一方面,高職院校要進一步加強對于師資團隊的培養及對人才的選拔力度,要不斷鼓勵學校中的青年教師參與到國家優秀教師的培養隊伍中去,要引導這些教師積極參與同行之間的學術交流會議,為骨干教師提供進修機會,使其能夠有更多提升自己的機會[3]。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該進一步加大在教育方面的投資,可以聘請創業成功的企業家或者是有能力的專業人員來學校為學生的創業進行指導,與此同時也邀請其參與到教師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去,將當前社會市場中最為前沿的行業資訊及各種財務管理軟件分享給教師,這對于教師教學觀念的改變有著重要作用,教師在更先進教學理念的帶動下也會積極地去更新、探索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了解市場發展動態,對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進行更進一步的整合,這些對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有著莫大益處。
2.1.3 促進教學模式的革新
為了更好地落實對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及雙創能力的培養,高職院校的教師應該積極地運用新的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掌握各種知識。譬如說,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合作學習模式,也可以幫助學生構建理論與實踐教學融合的學習探索模式等。通過新的教學模式的引入,從根本上轉變學生對于本專業的原有認知,使其能夠有更科學的學習模式,從原本的只能被迫聽取教師講解逐漸轉變為可以自主發現問題,借助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真正擁有更加獨立的思維,這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有著極為積極的作用,其本身的思維也會越來越敏捷,越來越靈活。
2.2 建設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實踐教學體系
2.2.1 組織開展綜合性更強的雙創實踐項目訓練
雙創背景下,高職院校還應該更積極地利用國家提供給教育領域的各項優惠制度與扶持政策,要結合所在地的經濟發展特色,同步融入高職院校本身的獨特優勢,積極組織學生開展雙創實訓項目。可以與比較著名的企業聯合,來為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實踐培訓平臺,要將更成功的雙創經驗融入高職學生的課堂教學中去[4]。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還可以組織教師到企業中去實習,定期派遣學生到企業中頂崗實訓,使其融入財務管理相應的場景及崗位角色中去,借助學校教育與企業教育的相互結合來形成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2.2.2 成立院校雙創學生社團組織
除了與社會企業展開合作之外,高職院校在培養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過程中還需要在校內積極成立雙創學生社團組織,以雙創為主體,組織學生定期開展相關活動。同時,可以鼓勵社團組織定期在學生中開展創業講壇活動,要通過不斷地宣講來激發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使其能夠對創新創業有更加全面的認知,將有意向開展創業活動的學生集中組織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紀律與規范,在相互協作、相互幫助下共同成長。
2.2.3 開展各類知識競賽等活動
雙創背景下,高職院校在實際培養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校內的教學實踐活動及學生的校外實習,還需要積極開展各種與財務相關的知識競猜活動、雙創比賽等。譬如說,可以成立ERP沙盤模擬實驗室用于鍛煉學生對相關財務鏈條的模擬,建立企業資源演示廳,建設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更便利的條件用于提升其創新創業技能。要通過各種環境的建設及相關活動的組織來并幫助學生不斷地對其所學知識進行內化,也進一步深化高職學生的雙創意識,不斷激發出學生內心深處的創業激情。
2.3 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平臺
2.3.1 評價方式多元化
雙創背景下,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的評價考核體系主要針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尤其是對學生的實踐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在實際評價過程中,高職教師必須全方位考慮到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滿足每一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確保從客觀的角度對學生做出評價,能夠有效對學生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在實際考核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過程中,要站在企業財務管理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要明確學生是否掌握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真正融入了財務管理的相關情境中,是否真正將自身所學的財務管理相關知識運用在了實踐中。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到一些因為創業需要暫時請假或者休學的學生,要為其制定更特殊也更具針對性的評價制度。
2.3.2 進行多方面資源的整合
高職院校在進行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還需要更積極地與當地政府進行溝通,取得政府部門的認可與支持,在高職院校、政府部門、當地社會組織等多方力量的共同支持下去幫助打造更廣闊的大學生創業基地,為高職院校的學生營造出更加濃厚的創業氛圍,有了創業平臺作為支撐,學生的創業之路也會更有保障。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實際創業過程中是沒有太多資金作為支撐的,因此為了能夠盡可能地節省創業成本,高職院校可以為剛剛創業的學生提供一些簡單的創業場地、設備等方面的支持,也可以提供一些技術方面的專業指導,使其能夠更順利地邁入創業之路。
2.3.3 拓寬學生的資金獲取渠道
高職院校在培養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過程中,還可以單獨為學生的創新創業設立專項基金。在對院校教育成本進行合理規劃的前提下,預留部分資金作為雙創基金,也可以將來自社會企業的捐贈及其他的校外資源整合起來,專門用于扶持學生創業。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還可以與當地的金融機構進行合作,為想要創業的高職學生提供小額低利息的貸款或者無抵押貸款,從而幫助學生創業。在有了足夠的資金作為支持之后,學生也會更努力地奮斗。
3 結語
大數據背景下,在財務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教育是最基礎也是最為重要的環節,只有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才可以有效達到預期的人才培養目標[5]。雙創背景下,高職院校在開展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讓雙創教育貫穿在整個教學體系中,要根據社會對于財務管理相關崗位人才的實際需求來進行教學體系優化改革,不斷探索嘗試,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融入雙創理念,在加強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教學的同時,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與技能,幫助學生擁有更敏捷的思維及過硬的創業技能,真正成為社會需要的綜合性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常睿,張楠. 高職高專財務管理教學中培養和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的措施分析[J]. 中華傳奇,2019(23):12.
[2]鄒虹. 財務管理智能化對高職院校財會人才培養的影響研究[J]. 當代會計,2022(11):61-63.
[3]戎娜. 大數據環境下高職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專業教學問題研究[J]. 上海商業,2022(3):193-195.
[4]鄧金娥. 數字經濟時代高職卓越財務管理人才培養存在的困境與路徑選擇[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2(3):175-177.
[5]吉克伍勒. “1+X”背景下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 上海商業,2022(4):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