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枝梅
摘 ?要: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教育監管部門紛紛出臺相應的細則,以促進當地教育新形勢下的更好發展。政策的落地預示著教育教學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減負提質?;诖?,文章主要探討“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復習課的設計與實踐策略,以期通過高質量的數學復習課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進階。
關鍵詞:小學數學;“雙減”;復習課設計;數學思維能力
復習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課型之一,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復習課上,數學教師不應簡單機械地重復已學知識,把復習課上成回憶課,而應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師生之間的積極互動,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知識歸納和整理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將之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系統規劃、有效串聯,使分散的知識點系統化、整體化。由此,不但能讓學生更系統地掌握所學知識,而且能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進階式發展,還可以彌補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的缺漏,真正實現“雙減”所要求的減負增效。
一、復習課的重要意義
復習課是溫故而知新的教學過程,是實際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而言,復習課有利于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補缺補差,讓學生系統全面地掌握知識;有利于引導學生尋找規律,建構知識體系,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助推學生判斷對錯,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對教師而言,復習課是一個查缺補漏的過程,可以彌補平時教學的不足。真正上好一堂復習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日常教學活動就像栽種一棵樹,而復習課則像是培育一片樹林,栽活一棵樹不難,培育好一片樹林則要花很大工夫。因此,教師要高度重視復習課,認真制訂教學計劃,用心研究教學策略方法,精心設計教學實施方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復習課的質量。
二、小學數學復習課存在的問題
小學數學復習課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學數學的學習內容具有邏輯性、嚴密性與系統性,所以要想完全記憶和理解就比較難。再加上遺忘規律的客觀存在,定期開展復習課才能夠達到鞏固的作用。在小學數學復習課的流程設計時,一般情況下是在課前花費幾分鐘時間對復習情況進行檢查,然后就進行測驗或考查,在課堂的最后幾分鐘再進行所學知識的鞏固復習。在這個過程中往往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單純地疏通知識點
小學數學知識的復習是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點的內部聯系,并且將數學知識進行整理和總結的過程。因此,教師在復習課中的教學重點應當將一個個分散的知識點進行串聯和講解,強化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讓學生將數學知識由點連成線,再把線組成面,形成數學思維能力。但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過分強調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解題方法的講述,而忽略了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點進行歸納和總結的能力。小學數學復習課中,很多時候都是以教師講解為主,缺乏對學生思維的激發,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往往以大量機械重復的練習作為鞏固知識的重要形式與手段。這種墨守成規的做法,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更難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造能力。
(二)重復練習習題的時間偏多
在小學的數學復習教學中,教師總喜歡把“熟能生巧”當作真理向學生不斷灌輸,或是對某一章節的內容逐層重復練習,甚至不斷提高練習的頻率,抑或是對某一數學題型的解法不斷改變,不斷增加習題的難度??梢?,教師在數學復習課教學中非常努力,學生也在不斷重復練習中非常痛苦,但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明明教師和學生都花費了大把的精力,但是卻都沒有達到應有的復習效果。長此以往,學生逐漸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了懷疑,對數學失去了學習興趣,復習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三)給學生數學思維進階的空間不夠
在數學復習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占主導地位、學生被動接收、復習效率低。為了更好地完成復習教學任務,課堂上教師常常會掌控著整個復習課的節奏,扮演著組織者和領導者的角色,很少照顧學生在課堂中的體驗,也很少考慮到學生的想法和心情,更難以考慮學生的數學思維是否進階。復習課設計上并沒有以學生的學習狀況為基礎設計,而是不斷地向學生灌輸基礎知識,將常見的題型進行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思維發展受到阻礙,漸漸失去了學習興趣,甚至是討厭害怕復習課。因此,從知識聚焦的角度,探尋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效率提升的有效策略非常有必要。
三、促進學生數學思維進階的復習課策略
(一)掌握教材內容,確定復習重點
小學數學教師在帶領學生復習之前,需要對數學復習內容十分熟悉。只有這樣,教師才可以從全局出發,對學生需要復習的知識內容有深入了解,確定學生復習需要掌握的一些重點知識內容。教師對數學復習內容的熟悉是教師帶領學生展開數學知識復習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教師構建整體數學知識體系的必要工作。數學內容的復習是同學生掌握的知識緊密聯系的。唯有從整體角度合理規劃,才可以與學生當前的學習進度保持一致,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例如教師在復習課堂上指導學生運算法則復習之前,需要回顧學生之前學過的數學運算法則內容,全面梳理數學運算法則知識,尤其是在乘除法運算有關知識復習中,需要找到學生優先記憶并掌握的乘除法知識,在復習中重點指出。教師加強對數學知識的全面梳理,確定復習重點與難點,是開展數學知識復習的基礎。
(二)構建數學知識框架,建立數學知識網絡
數學學科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小學數學中,各個知識內容間都存在互相關聯的情況。數學復習課堂上教師進行教學活動,要引導學生重視數學不同知識點間的關聯性,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規劃,將各個分散的知識點連成線、形成網。小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但是學生所學習到的知識比較碎片化,沒有形成系統化的知識體系,而教師在復習課堂上就應當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提高學生復習的效率。另外,對其中的難點與重點,引導學生系統性地進行知識整理。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數學教師要對學生這方面有意識地引導,從而使學生可以在數學復習課中主動進行知識的總結、整理。同時還可以加強學生系統性的記憶,只要抓住一個點,其他有關聯的數學知識內容就能一涌而出。如此一來,不僅使學生能系統性地鞏固并掌握數學知識,探尋知識間的聯系,完善自身的數學知識體系,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意識,養成良好的數學素養。因此我們說,構建數學知識框架,完善數學知識網絡,對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
(三)創設教學情境,激活沉浸體驗
處在信息時代,在引導學生對數學課程知識進行復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結合具體的復習內容創設多媒體虛擬教學情境,在信息化情境的輔助下使學生獲得沉浸式學習體驗,使學生能全身心地參與復習學習實踐,結合所學知識的遷移運用對相關數學問題進行處理,從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深度學習能力等進行培養,使學生能夠獲得深入的情感體驗,從而循序漸進地提高教學有效性,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空間,確保深度學習教學理念真正發揮其價值和作用,對學生復習數學知識給予積極的引導。
例如在組織學生對“百分數”課程知識進行復習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嘗試結合具體的數學問題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基于教學情境組織學生對其中的百分數知識進行學習和訓練,在知識應用中完成對知識點的復習。在復習引導方面,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下面的題目。例題1:甲、乙兩家商店都出售同一款書包,每個書包的原售價都是50元。兩家商店都開展促銷活動,甲商店先提價10%,然后采用降價處理的方法,降價20%,乙商店則采用直接降價的手段,直接降價10%。那么這款書包經過調價處理后,哪家商店的售價更便宜?便宜了多少?對這道數學題,教師創設虛擬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反向思考和針對性訓練。教師先讓學生嘗試結合所學知識進行計算,然后創設虛擬化的商店售賣情境,對與問題相關的情境進行模擬,并讓學生參與情境活動,按照所學知識的應用,用更少的金錢購買更多的物品,對打折和降價等方面的問題形成深層認識。以此為基礎,為了激活深度學習理念,對學生實施針對性指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嘗試分析:在原價不確定的情況下,如果原價特別少或者無限大,那么甲、乙兩家商店采用不同的降價模式后,還能確定哪家商店的售價更便宜嗎?應該怎樣確定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結合對所學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從多角度處理問題,學生的復習學習效果也會明顯提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促進數學復習教學活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四)開發設問引導,培養高階思維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采用問題引導的方式,促進學生在復習實踐中對相關數學知識進行針對性的思考,探索數學知識的合理化應用,從而逐步解決數學問題,提高數學復習效果,為學生高階思維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提高教學組織活動的綜合效果。在具體開展復習指導的教學環節,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對問題進行設計,盡量設計層次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逐層次的分析,重點對學生的邏輯思維、逆向思維、轉化思維、建模思維和創新思維等進行訓練,使深度學習理念下數學學習能實現預期目標。
例如在組織學生對“可能性”課程知識進行復習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先為學生提供一個基礎性的復習訓練題,然后設計層次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合理化訓練。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下面的訓練題。例題2:在一個正方體的六個面上分別寫上數字1~6,然后在桌面上隨意拋擲正方體,每個數字朝上的可能性一樣嗎?可能性有多大?以此為基礎,教師引導學生對問題展開分析,能看出可能性是一樣的,并且任意一種結果的可能性都是1/6。在此基礎上,按照復習引導的需要,在深度學習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可以對問題進行調整,引發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如“在一個正方體的六個面上分別寫上數字1~6,然后在桌面上隨意拋擲正方體,單數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雙數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在一個正方體的六個面上分別寫上數字,然后在桌面上隨意拋擲正方體,如果想使數字1朝上的可能性有一半,那么在正方體上數字1應該怎樣寫?”“在一個正方體的六個面上分別寫上數字,然后在桌面上隨意拋擲正方體,如果想使數字5朝上的可能性為1/3,那么在正方體上數字5應該怎樣寫?”在逐層提出問題后,學生可以結合所學知識的應用進行深入思考,并且基于可能性問題的訓練,還能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進行培養,提升數學知識遷移運用的綜合效果,從而提高學習有效性,使學生能掌握數學復習的要點,提高自身數學綜合素質,達到預期的復習學習目標。唯有如此,小學階段的數學復習教學質量才能得到進一步優化,才能展現深度學習理念的指導價值,夯實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使數學復習教學活動呈現高質量發展態勢。
(五)借助思維導圖復習,促進數學思維進階
在復習課前,教師可將思維導圖發到學生手中,組織學生利用五分鐘時間進行組內交流討論。復習討論的內容需要從知識內容的層次性、完整性、聯系性與應用性四個方面出發,并以自評與互評形式進行,其他傾聽成員必須注意力集中,并結合自己的思維導圖進行對比思考,若有想法可主動提出來。此環節一般以4人左右的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生也可以加入其他小組的交流活動中進行旁聽學習。此步驟既可以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及個性發展,還有利于學生增強自我反省意識及能力,促進他們相互合作共同進步。當小組合作結束后,由教師挑選典型作品進行課堂展示,視復習內容多少決定展示篇幅,請制作者進行講解,使全體學生能夠了解優秀學生的思維過程。教師對學生的發言應及時進行反饋,引導學生圍繞主題進行討論,避免出現偏離復習主題的現象。當討論、評價與展示結束后,教師需要對復習課的內容進行總結與歸納,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將繼續優化思維導圖作為課后作業,并在班會時進行評選,激發學生創新制作思維導圖的積極性。待學生將優化的思維導圖上交后,教師應給予鼓勵性與引導性的評語,通過設置顏值獎、創意獎、質量獎等形式調動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復習活動的欲望。借助思維導圖復習,能培養學生數學知識整體意識,促進數學思維進階。
(六)練習鞏固,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
練習主要是針對教學中的重難點及學生易錯點精心設計習題,讓學生通過習題檢測鞏固知識,查漏補缺,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復習課上,教師要設計綜合性的練習題,切忌題海戰術,要講求少而精,要練得其所、練得有效,讓學生通過習題練習,發散思維,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實現知識結構轉化為認知結構。例如在講授“分數的意義、性質的整理和復習”一課時,數學教師通過設計練習題“麗麗和明明為貧困山區的孩子捐款,麗麗說:‘我捐了壓歲錢的1/3。明明說:‘我捐了壓歲錢的1/2。請問他們誰捐的錢多?”喚醒學生對分數的記憶。麗麗和明明各自壓歲錢總數的不確定性決定了這道練習題答案的開放性,因此,學生必須分情況去解決這道題。這樣的習題設計既有利于學生走進生活、聯系實際,又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習題中還滲透著德育思想教育。
(七)評價總結,激勵學生,培養學生反思性思維
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雖說有諸多條件和因素,但很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是在解題完成以后,很多學生缺少反思和總結,從而導致思維停止。而我們需要做的一件重要事情,是在解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向前走一步、再向前走一步,反思解題規律,使學生的思維更具深刻性。而評價是指對一件事或一個人物進行判斷、分析后的結論。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評價的結果可以給學生帶來成功的體驗感,從而強化和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在每節數學復習課結束前,教師要積極肯定學生的表現,幫助學生突破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并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讓學生針對自身情況進行有目的的復習。
例如講授“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整理和復習”一課,在進行全課總結暢談收獲環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回顧自己本節課的收獲,并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時學生會紛紛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會說:“我發現豎著看,被減數每增加1,減數不變,差也會隨之增加1的規律?!庇械膶W生會說:“我學會運用規律解決‘哥哥和弟弟年齡差的問題。”有的學生會說:“我學會橫著看、豎著看、斜著看20以內的退位減法表,并發現它們的規律。”還有的同學會說:“我學到有序思考和數形結合的數學學習方法。”這樣的評價總結既有利于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又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四、結語
綜上所述,大力貫徹和落實“雙減”政策已成為一種必然,一名合格的數學教師應當明確自身教學職責,研究高質量地促進學生思維進階的數學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收獲思考與快樂。眾所周知,復習課時間緊、任務重,如果不注重對學生思維的訓練,即使做再多的題目,往往是走馬觀花、事倍功半,不能有效地實現數學育人的核心目標——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在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中,教師要探究有效更高效的復習策略,將原本平淡的教學行為變成更有價值的一種思維活動,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升復習課的教學效果,實現“雙減”要求的減負增效。
參考文獻:
[1]藍小鋒. 打好“雙減”組合拳守住教育主陣地[N]. 甘肅日報,2021-11-23(08).
[2]聶茂林. 彈好小學數學復習課理性思維的“二重奏”[A]∥2020年“區域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研究”研討會論文集[C].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133-1135.
[3]梁瓊芳. 淺談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運用思維導圖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A]∥2020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研討會年會論文集(一)[C].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0:40.
[4]王馮紅. 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模式探究[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1):69+51.
[5]陳桂玲,曾繼耘. 小學數學問題導引式復習課的實踐與反思[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9(05):58-60.
[6]楊國祖. 淺議如何提高小學數學復習課的有效性[J]. 亞太教育,2015(30):23.
(責任編輯:秦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