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觀念歷險到實踐行動

2023-06-07 23:51:16吳偉賦管小其
鄱陽湖學刊 2023年1期
關鍵詞:生態文明

吳偉賦 管小其

[摘 要]王治河博士是一位以追求人與自然共同福祉為終身使命的杰出的觀念歷險者。他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從事后現代生態哲學、過程哲學和生態文明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其系列研究成果已經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作為中國最早研究后現代生態哲學的先驅型學者和中國建設性后現代主義哲學的領軍人物,作為一名致力于推動中西文化會通融合、推動中國乃至世界實現生態文明轉折的前沿學者,作為建設性后現代生態文明的重要倡導者和力行者,他不僅從理論上界定了后現代生態文明的內涵,而且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后現代生態文明所亟需的新概念、新范疇,特別是對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生態文明和世界范圍的文明對話具有重大意義的“第二次啟蒙”理論,并在實踐中探索出具有強烈現實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后現代生態文明發展策略。

[關鍵詞]觀念的歷險;后現代生態哲學;過程哲學;建設性后現代主義;第二次啟蒙;生態文明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一充滿辯證意味的名言最早出自英國著名作家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59年出版的小說《雙城記》。狄更斯的本意是想說人們雖同處一個時代之中,但實際境遇卻有天壤之別。現在人們廣泛地引用這句話,更多是想說明現代人類文明發展的矛盾性特征。所謂“最好的時代”,是指人類文明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我們必須繼承和保持人類文明的一切積極成果;所謂“最壞的時代”,則是指今日的人類文明同時又面臨著史無前例的覆滅性危機,我們必須立即尋找出路并采取行動。也就是說,我們既要推動人類文明永續發展,又要充分解決人類面臨的嚴重危機。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才能真正完成如此高難度的時代任務?顯然,“袖手言心性”的犬儒主義和“聽天由命”的悲觀主義態度都是不可取的。正如懷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所指明的那樣:“純保守的力量是與宇宙的本質相抵觸的”,①“宇宙的進化和文明的進步都必須有賴于觀念的歷險”。②只有通過觀念的歷險,我們才能找到當今世界迫切需要的“一種高遠的整合精神……一種能把各種零碎知識整合為一種綜合遠見的學說”。①

從本質上說,一部人類文明發展史就是一部觀念歷險的歷史。人是一種理性的存在物,一刻也不能離開觀念的影響與支配,尤其是普遍性觀念的支配。而觀念是人們對事物的主觀與客觀認識的系統化之集合體。觀念以事實為基礎,但以事實為基礎的觀念必然滲透著人的主觀闡釋。我們平常所謂“理論”只是觀念的成熟形式。由于現實的人總是隸屬于一定的時代、階級、學派,因而不可避免地帶有其個人特殊的興趣與偏好,這些主觀因素會以某種潛在的方式限制著人的觀念及其發展,使我們的觀念始終面臨著是否適時與適用的嚴峻挑戰。由此而言,觀念的歷險對于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性無論怎么強調都不過分。事實上,當我們試圖說明、解釋和表述有關的普遍觀念及其對于我們行動的意義之時,其中跨出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成為一個文明發展的新界碑。當然,成為文明新界碑的前提是歷險者必須有效地指明舊觀念的有效適用范圍和超出這一范圍必然導致的嚴重后果,必須提出一種全新而適用的觀念體系用以指導和規范我們的行動。

關于觀念歷險的重要性,懷特海在其名著《觀念的歷險》一書中作了非常嚴謹而又充分的論證。此書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從形上根據、哲學思辨、文明軌跡、歷史考察等角度不斷地論證和強調人類為促進和保持文明而進行的觀念歷險的重要性。懷特海所謂觀念的歷險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指,在人類緩緩走向文明的過程中,某些觀念起了推動作用,即在人類歷史中的‘觀念歷險。第二層意思是作者本人的歷險,即試圖形成一種關于觀念的思辨框架,它對歷史中的歷險具有解釋作用。”②懷特海說:“當思想走在現實之前時,向新型式文明的快速轉變才是可能的”;“確實所有始于預定目的的物質性冒險包含著將事情看作尚未實現的思想歷險”;“一個種族只要對已經做到的和可能做到的有一個真正的比較,在活力的鼓舞下超越過去最穩妥的東西,它就會保持自己的活力,沒有冒險,文明也就完全地衰退”。③

由此可見,我們今天之所以要進行觀念的歷險,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只有通過觀念的歷險,才能發現舊觀念存在的問題以及由此帶來的不良后果,才能找到代替舊觀念的新觀念,進而形成新的科學理論去指引人類文明永續發展。與此同時,我們又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既然是歷險,就有可能誤入歧途甚至付出昂貴的代價。因此,能夠擔任人類文明觀念歷險者的條件是非常嚴格的。歷險者不僅必須具有深廣的學術素養和高度綜合的理性智慧,必須對歷史上既有的一切偉大理論既了然于胸又能進行深度綜合和創新,更為重要的是必須具有勇于探索、勇于奉獻的奮斗精神。值得慶幸的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每個重要階段總是不乏這樣的觀念歷險者,這是人類文明得以永續發展的根本原因和希望所在。本文所推重的王治河博士就是這樣一位以追求人與自然共同福祉為終身使命的杰出的觀念歷險者。

一、學術歷險及成就

王治河,祖籍山東招遠,1960年生于北京。他于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85年重進燕園,師從著名哲學家朱德生先生研習西方哲學,1988年獲碩士學位;1988—199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曾任《國外社會科學》副主編;1998年赴美留學,博士畢業于美國克萊蒙研究生大學(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師承美國著名建設性后現代思想家大衛·格里芬(David Ray Griffin)教授和小約翰·柯布(John B. Cobb, Jr.)博士。王治河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從事后現代哲學、過程哲學和生態文明等研究工作,成果豐碩:已出版中文著作《撲朔迷離的游戲——后現代哲學思潮研究》(1993年)、《福柯》(1999年)、《第二次啟蒙》(與樊美筠合作,2011年)和英文著作《懷特海與中國》(Whitehead and China,2006)、《過程與多元:中國和而不同思想研究》(Process and Pluralism: Chinese Thought on the Harmony of Diversity,2012年初版,2020年被譯成匈牙利文在布達佩斯出版)等多部;主編《后現代主義辭典》(2004年),合編《生態文明與馬克思主義》(與李惠斌、薛曉源合作,2008年)、《全球視野中的綠色發展與創新:中國未來可持續發展模式探尋》(與趙建軍合作,2013年)、《馬克思主義與后現代政治:一個建設性的視野》(與袁久紅合作,2013年)等多部著作,以及《建設性的后現代主義譯叢》(與大衛·格里芬合作)和《過程思維叢書》(與國內學者合作)等多種叢書;在中國的《中國社會科學》、《國外社會科學》、《哲學研究》、《世界哲學》、《哲學雜志》(臺灣)、《馬克思主義與現實》、《人民日報》和《光明日報》,以及美國的《東西方哲學》(Philosophy: East and West)、《環境倫理學》(Environmental Ethics)、《美國經濟與社會學雜志》(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和新西蘭的《教育哲學與理論》(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波蘭的《可持續發展研究》(Problemy Ekorozwoju-Problem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保加利亞的《巴爾干哲學雜志》(Balkan Journal of Philosophy)、印度的《真理:哲學雜志》(Tattva: Journal of Philosophy)等報刊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160余篇。王治河于1993年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十大杰出青年”,1999年入選《當代中國杰出青年大典》,2003年榮獲教育部“春輝獎”,2005年獲得法國湯普頓基金會“全球視野下的科學與精神”課題獎,2013年新華社記者曾以《逐夢海外情系祖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留學生剪影》為題對其進行過報道。

需要指出的是,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王治河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外社會科學》雜志社工作期間,就憑借高度的學術敏感性認識到后現代哲學的深刻內涵與重大意義,并因此成為中國最早研究后現代哲學的先驅型學者。他獨立撰寫的《撲朔迷離的游戲——后現代哲學思潮研究》一書,是國內第一部全面系統地研究后現代哲學思潮的高水平學術專著,曾榮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一等獎,至今被引用逾2200次,在國內學術界產生了相當廣泛的影響。

1998年,為了進一步提升專業學術水平,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學術理想,已近不惑之年的王治河放棄《國外社會科學》副主編的職位和國內業已獲得的優越條件,毅然負笈美國,到建設性后現代主義的發源地和大本營——美國加州克萊蒙研究生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美國著名建設性后現代思想家大衛·格里芬教授,繼而成為中國建設性后現代主義哲學的領軍人物。作為美國中美后現代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他致力于建設性后現代主義思想的研究、傳播與實踐應用,不遺余力地推動過程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中華文化的深度融合,并因此成為中西文化會通橋梁的架設者。在他的推動下,過程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中國哲學之間的學術交流在中國蓬勃開展、活躍非凡。與此同時,建設性后現代主義理論在全球多個國家落地生根,并日益成為一種越來越廣泛的實踐行動。

正如中國著名生態批評學者、深圳大學王曉華教授所言,王治河在聲名鵲起之時選擇了奔赴建設性后現代主義大本營,是因為“他想終結人文學科的流浪、坍陷、破產、隕落狀態,穿越詞語的碎片、廢墟、空地,尋找具有建設性的路徑”,①從而不僅開始了“生態學轉向”,而且成為一名致力于推動中國實現生態轉折的前沿學者,一名后現代生態文明的重要倡導者和力行者。他不僅從理論上建構了后現代生態文明,為我們提供了一幅超越現代性、解決當下危機、實現人類文明永續發展的理想藍圖,而且針對西式現代化困境和文明對話新使命提出“第二次啟蒙”,在實踐上探索出一條具有強烈現實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后現代生態文明發展道路。

二、建設性后現代生態哲學理論建構

懷特海曾言:“沒有冒險精神,文明就會全然衰敗。”①王治河觀念歷險的過程始于他對后現代生態哲學的系統研究。他認為,后現代主義的第一種樣態,即解構性后現代主義或否定性后現主義之所以徹底地解構和否定現代性,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反對業已牢牢控制現代社會各個方面的現代性思想霸權,因為正是這種思想霸權,造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文明危機。在他看來,“一個時代出了問題,一定是那個時代的哲學出了問題”。②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問題是現代性主宰一切,它直接導致人類文明發生延續危機。現在這種危機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格里芬為此發出了嚴重警告:“我們可以,而且應該可以拋棄現代性,事實上,我們必須這樣做,否則,我們及地球上的大多數生命都將難以逃脫毀滅的命運。”③也正是因為對時代問題或人類文明危機有著如此高度的清醒認識,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王治河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旨在超越現代性及克服文明危機的后現代哲學研究中。

在后現代生態哲學研究中,王治河不僅洞見了后現代主義的建設性向度,將其思想聚焦投向“別一種后現代主義”——“關于后發國家如何更好地實現現代化的一種全新的指導性理論,其原因正在于建設性后現代主義所著重探索的主題和所致力完成的任務恰好滿足了發展中國家既要實現現代化,又要避免西式現代化惡果的時代需要”④的建設性后現代主義;而且還從美國著名后現代主義思想家、生態女權主義理論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查倫·斯普瑞特奈克(Charlene Spretnak)身上洞見到“真正的后現代主義應該是‘生態的”,即生態后現代主義。尤其是在美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閱讀了小約翰·柯布(John Cobb,Jr.)博士寫下的、被西方學術界譽為“環境倫理學的先驅之作”的《是否太晚?》(Is It Too Late?: A Theology of Ecology)之后,便從這位當代思想家的文明憂思和遠見卓識中認識到生態危機問題的嚴重性以及醫治自然創傷、順應自然的緊迫性。加之對當代西方著名生態思想家托馬斯·柏勵(Thomas Berry)及其“生態紀”(Ecozoic Era)的深入研究,他得出“唯有實現向‘生態紀的轉變”方能挽救地球生命系統崩潰的基本結論,由此導致其學術研究的生態轉向,遂將大量精力用于后現代生態文明的理論建構。

在《中國和諧主義與后現代生態文明的建構》一文中,王治河探討了建立在“有機整體”概念基礎上的以強調和諧共生、相互平等、相互依存、相互兼容、相互滋養、相互轉化為特征的中國和諧主義,認為這一理念有助于克服現代人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思維誤區,走出極端人類中心主義和極端生態中心主義的困境,克服“人性的分裂”,重建人與自然的和諧。⑤這是他首次提出“后現代生態文明”和建構一種后現代的追求人與自然共同福祉的生態文明的嘗試,故意義非凡,發表后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8年第3期轉載。在《生態文明呼喚一種后現代思維》一文中,王治河進一步提出:發端于17世紀西歐、統治世界長達數百年的現代思維方式,由于其自身的嚴重缺陷,即劃一思維、二元對立思維、機械思維和碎化思維,以及與此相聯系的霸道、支離破碎、急功近利和缺乏高瞻遠矚的整體視域,使它無法擔當建設生態文明的重任。因此,呼喚一種超越現代思維的后現代智慧,就成為一種理論的必然。所謂“后現代思維”,是指建設性后現代主義的思維方式,它是一種有機思維、過程思維、和諧思維和多元思維。在其根底上,后現代思維與中國文化具有一種深度契合性。①該文因其在思維方式上為后現代生態文明理論建構提供奠基而為國內學術界廣泛關注,發表后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0年第5期轉載。

在《后現代生態文明與現代生活方式的轉變》一文中,王治河更是旗幟鮮明地提出:生態文明是一種后現代文明;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巨大而艱難的系統工程,它不僅需要思維方式的變更、產業結構的調整、增長方式的改變,而且也需要生活方式的變革,因為源于西方的現代生活方式是不健康、不可持續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極大地阻礙著生態文明的建構。因此,有必要從建設性后現代主義的角度揭示現代生活方式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和發展一種與生態文明相適應的后現代的綠色生活方式,即一種建立在人與自然和諧互動基礎上的、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旨歸的、以追求詩意存在和創意存在為內容的生活方式。這樣一種建設性的后現代生活方式,有助于抵抗現代人對生存事實的深度屈服,對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的過度迷戀,以及視缺乏創意的生活、人云亦云的生活為常態的囚徒境遇,同時有利于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不失為一種健康的選擇。進而言之,這種后現代生活方式既是建構生態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生態文明建設應有的題中之義。②該文因極富洞見和啟發性,發表后被中國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生態環境與保護》2010年第3期全文轉載。

在《和者生存:走向一種建設性后現代的尚和文明》一文中,樊美筠、王治河夫婦從第二次啟蒙和建設性后現代的視域出發,揭示現代西方工業文明是一種尚爭文明,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后現代的生態文明是一種以“和者生存”為基調的后現代的“尚和文明”。生態文明在其根底上就應該是這樣一種尚和文明。這種尚和文明主要包含開放心態、尊重差異、覺他意識及和者生存等幾方面內在相聯的內容,其成員之間是一種相互合作、相互“補充”“成全”的關系。尚和文明不僅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具有克服現代化所帶來的深刻危機,彌合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以及身心關系的重大現實意義。自現代化以來一直備受遮蔽的中國傳統的和諧文化,亦即王治河所說的“中國和諧主義”,可謂這一尚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其中大放異彩。③著名波士頓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的白詩朗(John Berthrong)教授對“中國和諧主義”的提出給予了高度的評價。④至此,王治河關于后現代生態文明的理論建構基本完成。

當然,作為一位始終心系祖國的中國留學生,王治河矢志不移為推動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作貢獻。譬如,他以建設性的后現代哲學觀點考量當代中國農村和農業的發展問題,提出應當超越由西方主導的“把走向城市化作為農業現代化的唯一道路,視‘工業化農業為唯一的生產模式”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走向生態的、可持續的、再生的、和諧的、多元的、以“共同福社”為旨歸的、以小為美的“建設性后現代農業”,從而建設一個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農民尊重型、社區繁榮型、審美欣賞型的后現代“五型”新農村。①他從一種建設性后現代有機整體思維出發,強調要運用同體思維,樹立城鄉一盤棋思想,并提出破解大城市病問題和城鄉二元對立問題之道:發展一種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視城市和鄉村為一個多元共生的有機整體、強調工業與農業的相互滋養、推重城鄉之間的互補并茂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有根城市化,“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②在性別意識重構方面,他與夫人樊美筠認為,西方現代女性主義因自身專注“女性自主”、“性別歧視”、“同性戀歧視”、“漠視自然”和“除舊”有余而“布新”不足的局限而陷入困境,無力回應生態文明時代所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為此,他們提出建立在過程哲學基礎之上的建設性后現代女性主義,即一種生態文明所亟需的建立在整合中西智慧基礎上的,關注生態、強調兩性和諧、推重兩性“共同創造”的建設性的女性主義。③在教育方面,他們還提出了一種能夠為后現代生態文明造就新型人才的“熱土教育”,即一種注重增強學生與世界的聯系感、把培養學生厚重的責任感和深邃的歸屬感作為教育的目的、以地方共同體的福祉為旨歸的有根教育,并強調這種后現代的熱土教育對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具有格外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經濟從外向型經濟向內向型經濟的轉型為這種熱土教育提供了極好的發展機遇;反過來,這種后現代的熱土教育將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強大的教育支撐。④與此相聯系,他們還在教育領域提出了“通人教育”概念。在他們看來,隨著工業文明的式微和生態文明的崛起,工業文明所推崇“專才教育”已經不合時宜,生態文明呼喚一種后現代的“通人教育”。這種教育側重培養學生融會貫通的能力、轉化事物的能力以及聯結學問與生命的能力。通人教育的“通”,包括與自然通、與社會通、與實踐通、與他人通。在這個意義上,通人教育是一種深度教育,它所要培養的是融會貫通之人、通情達理之人、有感通能力之人,即“有感覺之人”。所謂“有感覺”,就是對他人有感覺,對自然有感覺,對美好有感覺,對一個時代的憂郁有感覺。后現代的通人教育是對中國傳統通人教育理念和西方通識教育優秀資源的創造性整合。中國將生態文明建設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這為通人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后現代通人教育的希望在中國。⑤

此外,王治河還就中國東北黑土地上的生態文明建設提出過切實可行的方案。毫無疑問,這些極富創造性的思想從多個角度補充和完善了其后現代生態文明的理論建構。

王治河還用英文發表了一系列關于生態文明的文章。在他看來,作為前無古人的偉大工程,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是人類共同的偉大機遇”,⑥它不僅將惠及中國,而且也將“惠及整個世界”。⑦

三、后現代生態哲學思想的實踐探索

毋庸諱言,我們今天面對的是一個充滿生態危機、經濟危機、社會危機、信仰危機的世界,心憂天下的人們不禁想起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提出的“問題在于改變世界”①的警語。

《禮記·禮運》云:“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因此,“心系大自然,為天地操心,就成為人的天職”。②王治河正是這樣一位仁人,他在應對社會現實問題時無時無刻不流露出“一種強烈的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③面對現代性帶來的近乎災難性的世界,王治河沒有選擇躲在學術的象牙塔里袖手旁觀、自娛自樂或向壁虛構,而是選擇了一條努力尋求走出困境的艱難路途。他不僅致力于后現代生態文明的理論建構,而且不遺余力地推動中國實現生態轉折、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更為此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后現代生態文明的實踐探索。

誠如小約翰·柯布博士在為《第二次啟蒙》一書所撰寫的序言中所言:“作者樊美筠、王治河博士,多年來一直無私地致力于推動其祖國的振興和繁榮的志業,該志業是中國既為了自身也為了世界所需要的。我一生中很少見到美筠治河這樣的人,他們既對自己的母國充滿熱愛,同時又具有全球意識。他們強烈的責任感,對學術堅忍不拔的追求,給我留下極深的印象。他們二位之智慧與忠誠,對中國思維之深度理解,不倦的獻身以及所取得的令人鼓舞的成就,不僅使他們在西方世界建立了廣泛的友誼,獲得了尊敬,而且也增強了大家的信心。”④的確如此,在王治河、樊美筠的推動下,2002年第四屆國際懷特海大會暨“過程哲學與價值哲學——懷特海與中國”大型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師范大學成功舉辦,200多位中外學者參加了此次盛會,其中包括70多位國外學者,時任教育部副部長袁貴仁還作了大會發言。此次大會由此成為過程哲學和建設性后現代主義研究的轉折點。“一批又一批由中國學者自己撰寫的有關過程思想和建設性后現代的著述陸續發表出來。許多博士論文碩士論文也是圍繞這個題目做的。尤為可喜的是,國內一批有遠見的新生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業已注意到過程哲學和建設性后現代主義的巨大的潛在價值,已著手進行馬克思主義與之的對話工作。”“此外,一批有眼光的學術新銳已經開始立足中國的現實,致力于將建設性后現代主義本土化,開創有中國特色的建設性后現代主義,以積極地應對我們今天所面臨的各式各樣的嚴峻挑戰。”⑤隨著研究的深入,國內一些大學希望與國外的過程哲學學者建立一些學術聯系,于是王治河就幫助包括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蘇州大學、天津師范大學、浙江大學、廣西師范大學、黑龍江大學等在內的“25所中國大學正式地建立起了過程研究中心”。⑥一時間,在中國大學中,過程哲學研究和建設性后現代主義研究蓬勃發展、蔚為大觀。而為了推動過程哲學傳播和促進學術交流,王治河還與國內高校合作連續舉辦了15屆過程暑期班,參與人數達千人以上。

最令人矚目的當為由王治河任職的中美后現代發展研究院。2004年,在他的推動下,中美后現代發展研究院成立。該院自創立之初便把目光投向中國,深信中國是生態文明的希望之所在,認為在抵抗當今各式霸權主義、實現后現代轉向、走向生態文明的歷史進程中,中國扮演著一種獨一無二的引領作用。該院創院院長小約翰·柯布博士“關于中國應該引領世界生態文明的思想已經引起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重視。最近,新華社記者對柯布博士做了報道。習近平主席親自對報道做了批示,希望有關方面予以重視,已經引起社會各界較多關注”;“環保部長陳吉寧不久前在京做‘十二五生態環境保護成就報告時曾專門引述了柯布博士的觀點。2015年10月27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姜春云在京親切接見了柯布博士,對柯布博士及其中美后現代發展研究院在世界范圍推動生態文明的努力給予了高度的贊揚。柯布博士因此成為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唯一的一位外籍專家顧問”。①時任副委員長許嘉璐也曾于2017年10月與中美后現代發展研究院創院院長小約翰·柯布博士開展了“生態文明與中華民族復興”的對話,②并于2019年9月18日在北京師范大學再次會見了小約翰·柯布博士一行。③該院旨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誠邀華夏英才、打通中西文化、集納科學人文、薈翠古今精華,以新的學術姿態拓展中國的生態文明研究、建設性后現代研究、過程思想研究和可持續發展研究,以推動人類文明的后現代轉型,下設“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可持續城市化研究中心”“后現代管理研究中心”“科學與人文精神研究中心”“懷特海智慧教育研究中心”“兒童審美發展研究中心”等分支機構。此外,該院還與中國幾十所大學建立了學術合作交流關系,在生態文明、過程哲學、過程教育、后現代文化、可持續發展、后現代農業等方面開展了專項研究,使中國的生態文明研究、后現代研究和過程探索成為國際上最大的學術力量之一。在學術活動方面,該院成立18年來,王治河和他的團隊克服各種艱難,與中外有關單位合作舉辦了160余場有關生態文明、過程哲學、建設性后現代主義、教育改革、第二次啟蒙、可持續城市化、綠色發展、生態農業、生態社區和生態村等主題的大型國際會議,包括與中共中央黨校、中國國家行政學院、湖南省委和蘇州市委等單位合辦“綠色發展與創新”“鄉村文明發展論壇”“兩型農村與生態農業”“可持續化城市”等國際會議,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其中,該院與中共中央編譯局合辦的克萊蒙“生態文明國際論壇”,是首個在美國舉行的生態文明國際論壇,是中國民間外交在海外推動生態文明的重要平臺,迄今為止已成功舉辦了15屆,已有數千名中外學者、官員和環保人士參加了該論壇,在國際社會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人民日報》、新華社和《國際日報》等國內外重要媒體都對之進行了專門報道。其中,第10屆論壇榮列“2016年度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十件大事”,姜春云同志曾分別兩次給該論壇發過賀信。此外,該院還在海內外安排了600余場有關生態文明的演講,并于2018年發起了“算我一個——投身生態自救運動”,同時大力推廣以“騎車是一種品味”為主題的綠色出行活動,并由全球生態村聯盟(GEN)三生谷項目與柯布博士合作在浙江胥嶺創立了旨在培養“生態人”的“三生谷柯布生態書院”。凡此種種,王治河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推動作用不言而喻。

四、志在生態文明的“第二次啟蒙”

在王治河學術思想的邏輯架構中,對后現代哲學特別是建設性后現代主義和懷特海哲學的深入研究,是其最為重要的思想源泉和體系出發點,而“第二次啟蒙”作為其學說中最富創新性的部分則有著非常重要的樞紐性地位。“第二次啟蒙”既是他第一階段研究的必然結果,同時又為其下一階段研究的拓展提供了現實可能。但就思想發生的實際過程和邏輯關系而言,“第二次啟蒙”只是其實現“別一種現代化”這一最終學術目標的一個重要方法和中間環節而已。所以,與第二次啟蒙相比,“別一種現代化”更能體現王治河學術思想的本質內涵和主旨。

王治河認為,任何一種新文明的產生與形成,總是伴隨著一次文化的啟蒙。學界通常把18世紀特別是1789年法國大革命以前的那些歲月稱為啟蒙時代,正是通過這次啟蒙,人類開啟了西方現代文明(即工業文明),這就是所謂“第一次啟蒙”。這次啟蒙不僅形成了自由平等的政治觀念,而且也形成了西方主體形而上學的哲學觀和鄙視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掠奪自然的西方現代化發展觀。這種哲學觀、發展觀在幫助人類獲得空前進步的同時,又引發了當今世界的生態危機、社會危機與精神危機等一系列嚴重危機。因此,為了避免災難發生,對作為現代思想理論基礎的第一次啟蒙進行清理與反思,自然成了現代思想家最為緊迫的歷史使命。但對中國來說,更為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礎上,緊密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出第二次啟蒙需要的基本理念和核心價值,進而使我們的世界觀、發展觀、價值觀、倫理觀等發生根本變革。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王治河視“第二次啟蒙”為實現中國特色新型現代化的前提條件和必然路徑。

2011年,經過長期的努力和不懈的積累,作為10多年國外求學的思想結晶,王治河、樊美筠伉儷的重大研究成果《第二次啟蒙》一書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以一種全新的觀照世界的視野,一種理解世界的新思路,深刻地反思了現代世界觀的核心概念”及其存在的內在局限性,作者把這種局限性歸結為對自然的帝國主義態度、對他者的種族主義立場、對傳統的虛無主義姿態、對科學的盲目崇拜、對理性的過分迷信、以自由的單向度闡釋、對民主的均質化理解等七個方面。在此基礎上,他們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地提出了諸如“道義民主”“厚道科學”“深度自由”“有機教育”“和者生存”“互補并茂”,以及“建設性后現代女權主義”“后現代的有情法”“后現代農業”“后現代商道”“后現代人權”等一系列理論主張,從而為即將到來的第二次啟蒙奠定了一個具有強烈現實性和可操作性的思想基礎。該書出版后立即引起國內外學術界廣泛關注和好評。美國的《東西方哲學》《過程研究》《國際日報》《中國書評》與中國的《哲學研究》、《人民日報》(海外版)、《讀書》、《學習時報》、《中華讀書報》、《文匯讀書報》、《江蘇社會科學》和《浙江社會科學》等數十家報刊都刊發了書評,“第二次啟蒙”觀點也因此被評為“2012年度最具價值的理論觀點”之一。①在眾多的評價中,被譽為“第二次啟蒙的當代拓荒者”的著名國學家、北京大學教授湯一介先生的評價最為全面和中肯。他說:“這部書使我更加全面地了解懷特海過程哲學和建設性后現代主義對今日人類社會的意義,特別是該書充分而且廣泛地利用中國傳統文化(哲學)的思想資源,而且顯示了對中國現實問題的關懷。這部書的出版面世,我相信定會引起中國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不僅如此,由于《第二次啟蒙》的重點“在中國的后現代化呼喚第二次啟蒙”,這充分體現著使中國學術界深度地進入當代思潮的理論自覺,這樣的貢獻將會得到各國學術界的重視”。他堅信:“在中國已經發生的‘國學熱和‘建設性后現代主義這兩股思潮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的有機結合,如果能在中國生根并得到發展,也許可以比較順利地完成第一次啟蒙,實現現代化,而且會較快地進入以第二次啟蒙為標識的后現代社會。”①

如前所述,在王治河看來,第二次啟蒙的目標指向實現“別一種現代化”。所謂“別一種現代化”,指的是一種完全不同于西式現代化的新型現代化。這種現代化既要繼承和保持第一次啟蒙和西式現代化的一切積極成果,又要避免現代哲學觀和發展觀等理論所導致的重重危機。這種新型現代化最有可能在中國實現,因為中國具有一系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顯然,任務的難度和復雜性是不言而喻的。對此,王治河遵照懷特海關于現實和潛能的理論,即現實只不過是一種已經實現了的可能性,因而總是蘊含著無窮的可能性,問題的關鍵在于通過觀念的歷險發現最好的可能性并努力地實現。王治河對中國現代化實現“別一種現代化”的可能性”充滿了一種“皮爾斯式”的樂觀信念,即“自古華山并非一條路”,他認為中國一定能夠走出一條既不同于西方又能夠避免西式現代化惡果的中國式現代化新路。正是因為這樣的思維邏輯,王治河的“別一種”概念或提法似乎成了其學術思想創新特有的標簽性或方向性語詞,如“別一種思維方式”“別一種后現代主義”“別一種科學”“別一種生活方式”“別一種全球化”“別一種城市化”“別一種農業”“別一種GDP”等等,不一而足。由于現代化涵蓋了社會所有領域,因此他的思想與研究也就具有了跨界、多元與融合等“別一種”特征。但綜而言之,所有“別一種”都緊緊地指向或從屬于“別一種現代化”這個中心目標。

盡管為了與烏爾里希·貝克(Ulrich Beck)等后現代思想家喜用“生態啟蒙”來概括“第二次啟蒙”相區別,王治河還是傾向于用“第二次啟蒙”指稱對第一次啟蒙的全面反思和超越。在最近的一次訪談中,王治河明言:“我和樊美筠博士這些年所倡導的‘第二次啟蒙(Second Enlightenment)更是被我們視作一種‘生態啟蒙,其中的‘enlightenment其實最好翻譯成‘覺醒、頓悟或猛醒”;②“鑒于現代世界觀的人類中心論和對自然的帝國主義態度對于今日的生態危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第二次啟蒙意在高揚“生態意識”以超越現代人類中心主義和對自然的帝國主義態度,“這種生態意識一方面可以說是當今最先進的思想理念,另一方面它也是最古老的智慧”,能兼容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萬物一體”及“民胞物與”思想,故此能夠成為后現代生態文明的重要思想資源。③

五、作為建設性生態文明倡行者的重要貢獻

近三十多年來,王治河一直勞碌地奔波在中、美及世界各地,以生態文明代言人的角色身體力行地推進中國及世界各地的生態文明建設具體實踐。這些實踐活動包括:不斷舉行生態文明國際論壇、公益講座及與此緊密相關的學術研討會,建設生態實踐基地,成立生態實踐研究中心、柯布生態文明院士工作站,等等。可以肯定的是,他的上述所有努力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完全可以被譽為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杰出研究者、倡導者和推進者。

王治河發展了柯布、格里芬等建設性后現代主義所提出的“建設性后現代文明”思想,并將其后現代生態文明置于建設性后現代主義的理論基礎之上,為推動中國實現生態轉折、建設生態文明作出了如下重要貢獻:

首先,他從理論上界定了生態文明的理論內涵,認為“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一種新的發展形態,它是對現代工業文明的反拔和超越”,“生態文明是一種后現代文明”,它所謀求的是人與自然的共同福祉,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和共存共榮。在這個意義上,生態文明呼喚一種對自然厚道、對他人厚道、對將來世代厚道、對自己厚道的厚道發展觀。這種界定的深刻性就在于我們必須對現代工業文明及其背后的哲學等理論作出全面的反思與超越。

其次,他指出了實現生態文明這一人類新型文明形態的艱巨性、復雜性和系統性。“生態文明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巨大而艱難的系統工程”,它不僅需要人們思維方式的變更、產業結構的調整、增長方式的改變,而且也需要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也就是說,生態文明的變革是一種全方位的變革,這些變革既是我們建構生態文明的必要條件,也是生態文明自身的重要組成部分。

再次,他提出了一系列范圍廣泛的、具有開拓性和創造性的實現生態文明的具體方法路徑。僅以在知網上查詢的不完全統計為例,他在各種學術期刊上公開發表關于生態文明的論文有近30篇,其中較為重要的有《人類文明新形態與生態文明》《中國式建設性后現代主義與生態文明的建構》《生態文明呼喚一種后現代思維》《后現代生態文明與現代生活方式的轉變》《生態文明呼喚一種綠色生活方式》《生態文明呼喚一種富有人文情懷的后現代科學》《生態文明呼喚一種后現代通人教育》《生態文明呼喚一種熱土教育》《生態文明呼喚一種高生商的生態人》《生態文明呼喚一種建設性后現代女權主義》《生態文明視域下的中國糧食有機化研究》《生態文明時代亟需一種新質外交思維——走向一種建設性后現代的“有機外交”》《中國生態文明的義務代言人》等等。總的來說,王治河不僅充分論述了建設生態文明對于人類文明永續發展的極端重要性和迫切性,而且深刻闡述了生態文明的本質特征及其與工業文明的本質區別,更為重要的是,他還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現實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具體實現路徑,這些方法路徑令人耳目一新,極具啟發意義和參考價值。

最后,他創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建設生態文明所亟需的新的概念和范疇。在法國著名后現代哲學家德勒茲(Gilles Deleuze)和瓜塔里(Félix Guattari)那里,思考未來亦即思考新的概念,因此哲學的任務就是“創造概念”。①在中國著名思辨哲學家朱德生看來,哲學研究的當務之急是放棄人是發展的“唯一出發點”的立場,“研究和探索新的發展理念”。②本著哲學家為人類未來操心的天職,王治河提出了“第二次啟蒙”“有機思維”“同體思維”“共命意識”“綠色經濟”“有機外交”“有機教育”“熱土教育”“通人教育”“高生商的生態人”“厚道科學”“厚道發展”“后現代經濟”“后現代農業”“后現代五型新農村”“糧食有機化”“踏實的存在”“厚道的存在”“詩意的存在”“有機語言學”“道義民主”“過程禪”“中國和諧主義”“中國禪的生態意蘊”等一系列極富創意的新概念。這些新概念未必每一個都非常成熟,但它們無疑有助于拓展我們的理論蒼穹,啟迪和深化我們的生態文明研究。

進而言之,王治河在長達三十多年的學術生涯中,完美地詮釋了作為一名建設性后現代主義者的深度責任,以及作為后現代生態文明的倡導者和力行者應有的基本素質、行為操守和道德風范:一是以保持人類文明永續發展和宇宙中所有生命的福祉為鵠的高尚情懷和使命意識;二是綜合、多元、動態、包容的世界視野和強烈的問題意識;三是將學術和生命融為一體的實踐創新意識。正是因為具有上述寶貴品質,他才能在觀念的歷險過程中始終具有源源不斷的動力,才能以最為犀利的思想手術刀準確地發現“現代性”種種觀念的局限性和適用范圍,才能科學地聚焦當代世界與中國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并提出解決這些問題所必須具有的全新觀念和實踐解決策略。

在實踐層面上,王治河至少有三方面的貢獻:一是努力尋找能夠適合建設性后現代思想理論生長的土壤,并經過深思熟慮和綜合考量,和獨具慧眼的柯布博士一樣,把實踐應用的希望即建設別一種現代化的希望轉向了中國。事實證明這種選擇是非常成功的,黨的二十大正式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就是一個最好的明證。二是有選擇地改造和發揮中、西馬克思主義優秀理論成果,使之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和廣闊的用武之地。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如:對懷特海的整體有機論的推崇是為了反對人類中心主義頑疾;對內在關系理論的強調是為了反對現代社會中的個人主義;對創生的強調是為了反對現代性對人和意義的消解;對多元論的尊重是為了反對文化領域中的科學沙文主義;等等。三是千方百計地建立示范性理論實踐應用基地,并根據實際情況,動態檢驗和修正自己的理論體系。實踐應用基地成效比較突出的有應用有機教育理論的“北京懷特海幼兒園”、應用生態文明理論的“浙江三生谷柯布生態書院”以及浙江麗水“蓮都柯布生態文明院士工作站”、云南“普洱柯布生態文明院士工作站”等等。

毫無疑問,要完全實現王治河構建的這樣一種全新的后現代生態文明還面臨著很多障礙,尤其是在西方發達國家。但我們必須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大力支持、全面推進生態文明。盡管王治河謙遜地表示:“當代著名建設性后現代思想家柯布博士說,我們這一代人已經展望了一個可持續的社會,但沒能實現它。相反,我們給后代留下的是一個充滿災難的世界。年輕的一代人可能是最后一代具有避免這種災難的可能的人了。從柯布博士的肺腑之言中,可以清晰地讀出建設性后現代主義的深度責任,即倡導個人的、全球的、環境的責任,為地球的永續發展奔走操心。與柯老、格里芬、杰伊等人相比,我需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①但鑒于他“為天地操心”的高尚心靈及其為后現代生態文明奔走呼吁的先行實踐,我們無需吝嗇自己的贊美。先哲有云:“德不孤,必有鄰。”我們堅信,建設性后現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高潮一定會如期而至。

責任編輯:胡穎峰

特邀編輯:胡春雷

猜你喜歡
生態文明
讀《有機馬克思主義》
論周秦生態倫理文化及其當代價值
道德與文明(2016年4期)2016-12-06 00:11:27
淺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落實策略
智富時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5:43:03
我國生態文明法制建設問題研究
發揮檢察職能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現狀研究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2:06:27
美麗鄉村之景觀改造實踐
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思考
職教論壇(2016年23期)2016-11-19 09:40:22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花卉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8期)2016-11-15 00:47:19
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在线播放91|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波多野结衣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 99人体免费视频|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中文字幕1区2区| 五月婷婷导航| 免费无码在线观看|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日韩在线影院|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国产原创演绎剧情有字幕的| 在线a网站|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日韩小视频网站hq| 国产男人的天堂|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国产色爱av资源综合区| 亚洲午夜天堂|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婷婷| 高清免费毛片|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在线观看无码a∨|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在线播放|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香蕉精品在线| 嫩草国产在线|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无码久久久|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线路一|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主播| 亚洲天堂免费|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99资源在线| 久久公开视频|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国产91丝袜|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色首页AV在线|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五月婷婷激情四射|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高清码无在线看|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欧美色视频日本|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在线免费看黄的网站| 欧美国产视频|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软件|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国产精品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