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平
摘要:數學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其邏輯性、抽象性較強。對小學生而言,他們的思維模式正處在由具象到抽象過渡的重要時期。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科學的引導,讓學生在抽象理論和形象實際之間建立理解的橋梁,如此才能讓學生更好掌握各類復雜、抽象的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積極滲透信息技術有助于達成這一目標。為此,教師需要緊密結合課堂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發展規律,充分應用信息技術,實現彼此的雙向融合。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措施與方法
近幾年來,信息技術發展迅速,若將各類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收到更理想的教學效果。但受到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部分教師并未對信息技術給予高度重視,也并未很好地掌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這就給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帶來了一定的阻礙,對此,教師需要積極探索、認真研究。
1? ? 將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相融合的重要價值體現
1.1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以及創造能力
從人類的思維邏輯角度出發,直觀的圖形表達可以讓人的理解更加深刻,快速與圖畫形成共鳴。正是因為如此,雖然語言以及人文風俗存在著明顯差異,但人們在看到圖畫的時候,可以快速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信息技術為學生帶來的其實就類似于漫畫效應一般的正向作用和影響,如果可以將各類復雜的理論知識進行圖像化處理,就能大幅度地促進學生展開獨立思考,讓他們在回憶個人真實經歷的基礎上,結合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展開二次創作,發展個人的創新思維。事實上,如果可以向學生提供科學的引導,讓他們的數學思維、創造能力都得到明顯提升,對學生在未來學習高難度、高階段的數學知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師必須高度重視。
1.2促進學生展開自我評價,樹立集體意識
新時代背景下,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時,需要切實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觀看視頻、動畫、圖片的過程中,結合個人所接收到的各類信息展開自主觀察和思考,就其中涉及的內容做好主動性提問,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眾所周知,傳統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各類信息技術充分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品質和行為意識,讓他們在自己的獨立思考以及小組深度討論中實現更快速的進步和發展,對培養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有積極作用。
1.3可以構建更和諧的師生、生生關系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如果師生、生生的互動維持著高頻率的狀態,就可以讓課堂呈現更高效的狀態。然而,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中,由于課堂的時間只有45分鐘,教師又結合教材文本提前設定了大量要分享的知識點和內容,為了趕進度,在課堂教學中,他們會忽略向學生提問或者為學生提供各類表達的機會和空間,以讓學生主動探索。長此以往,就會讓學生在課堂以被動的方式接收教師所分享的知識點,由于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極少,所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會因此受到抑制。在課堂中,教師應該積極應用信息技術,讓師生、生生間的互動更加密切,讓課堂的整體氛圍更好。
2? ?將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相融合的具體策略與方法
2.1 應用交互白板技術
交互白板技術的主要特色體現在它可以將數字和圖形結合在一起,能夠將聲音和圖形結合起來,還可以將動態與靜態緊密結合起來,這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元化的刺激,有助于他們快速掌握各類基礎知識。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交互電子白板,可以讓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同時還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方面,應用交互電子白板技術,可以讓各類鮮明的色彩、帶有旋律的音頻直接刺激到學生的感官,讓他們不自覺地在視頻、音頻的帶領下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切實發揮他們的積極主動性。
比如,在圍繞《認識圖形》這一課展開教學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和安排:在課堂上,先用交互電子白板向學生展示像跨海大橋、金字塔等諸多不同特色的建筑,讓學生可以在直觀的視覺刺激下,對平面圖形產生基本的空間形象認知,讓他們結合在這些建筑中所涉及的三角形、正方形、圓形、菱形等進行分析。另外,交互電子白板本身又具備手寫文本識別的基本功能,所以在電子白板上可以實現像傳統黑板一樣的板書書寫效果。通過交互電子白板的科學應用,能夠幫助學生將個人的認知與情感活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讓他們在更輕松的氛圍下實現高質量地學習。
另一方面,借助電子白板可以讓學生的感官得到充分調動,強化他們對于知識的記憶,讓他們更快速地記住課程中涉及的各項重點和難點,提升他們利用理論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圍繞《梯形的面積》這一課展開教學時,教師可以這樣設定:先在白板上畫出一個梯形,然后用復制的功能復制出另外一個梯形,再把復制出來的圖形旋轉、平移,將兩個梯形放在一起,組成一個比較大的平行四邊形。在進行這一操作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都會進一步感知到一個事實,就是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兩個梯形面積的總和,在明確梯形的面積公式是S=(a+b)h/2之后,學生就能知道這個由兩個梯形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它對應的面積計算公式是S=(a+b)h。按照以上這樣的流程進行幾次操作之后,就可以不斷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讓他們借助自己成功推導的公式,有效地解決在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各類問題。
2.2巧妙借助網絡學習空間
所謂網絡學習空間,指的是一個可以讓學生在內部展開高質量學習的、依托于網絡而生的獨立空間。如果積極應用網絡學習空間,可以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動畫模型觀察,讓他們在發現—解決問題的基礎上,不斷地反思總結經驗,對其形成個人的數學思維可以提供一定的幫助。
比如,在圍繞《認識人民幣》這一課展開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積極應用網絡學習空間。首先在空間中向學生展示動畫,這個動畫講解的內容是:小花貓去文具店買文具,買了幾根鉛筆、幾塊橡皮、幾根圓珠筆。鉛筆是0.5元一支,橡皮是1元一塊,圓珠筆是2.5元一支。接著小兔子老板告訴小花貓總共是10.5元。當時小花貓被這一價格難住了。接下來的時間,教師要留給學生,讓他們展開小組內的討論和思考。由于剛看完視頻,所以大家的興趣會被充分地激發出來,并且進行彼此的意見碰撞和分享,于是最終就能夠通過小組合作了解與這一知識點相關的規律。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積極應用網絡學習空間,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因為在廣闊的網絡空間中有著大量可以獲得信息資源的渠道,學生獲得信息的來源將不再局限于課本知識,而可以直接從課本延伸到網絡當中,給他們帶去更加豐富的體驗,這顯然是很好的做法。正因為如此,所以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巧妙借助網絡學習空間。一是需要及時更新個人的理念,高度重視網絡空間的應用,二是應該積極投入、展開實踐學習,深度了解應用網絡學習空間的技巧和方法。只有以上多舉措并行,才能確保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網絡學習空間的價值充分地發揮出來,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3 積極借助微課,發揮微課教學的價值與作用
所謂的微課教學,指的是以5分鐘到8分鐘的短視頻為重要載體,結合課程中所涉及的某一知識難點或者重點進行教學活動設計。簡言之,在課前,教師需要提前了解一下在不同章節學習過程中學生可能遇到的難點,然后以此為基礎進行短視頻的制作,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這一短視頻,再將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圍繞著觀看短視頻之后的個人體驗和想法展開進一步的探索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每個學生對于課程的學習有更充分的把握。具體來說,在課前階段,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微課的視頻學習鎖定個人疑惑,讓他們將微課融入預習,快速鎖定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困惑點。比如,在圍繞《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課展開教學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利用如下微課視頻進行預習:首先向學生展示公園的圖片,在公園中有4個長凳,每個凳子上坐4個人,有3架秋千,每架秋千上坐3個人,請學生計算一下在長凳和秋千上一共坐了多少人。接著學生就會通過計算得出最終的答案,然后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現場一共有多少人”這一問題,除了將一個又一個數字相加之外,有沒有其他的計算方法,在學生進行一段時間的思考后,教師就可以引出“乘法”這一概念。通過這樣的方式去設定和安排,可以讓課堂的推進更加順利,不會給人一種跨越度太大的感覺。
關于微課的設計,教師一定要注意,確保微課的視頻和課程教學的內容、學生當下的身心發展規律等諸多方面都維持高度的統一,使每位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都可以深刻感知微課視頻的存在價值與內涵,并且通過微課視頻快速鎖定自己的疑惑點,在課堂上向教師提出疑惑,再展開進一步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有了微課視頻之后,學生還可以將自己在課下有針對性地進行鞏固。由于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對數學的敏感度以及數學思維強弱等都存在著一定的差別,如果沒有以微課為支撐,那學生的學習只能停留在課堂45分鐘的有限時間里,而有微課視頻后,則完全不同。在制作好微課視頻后,教師可以將它上傳到家長群,讓學生在課后也能夠點開微課視頻、反復地學習鞏固,就在課堂上出現的個人學習的弱點、不足展開進一步學習。按照這樣的方式去推進和把控,可以讓學生打好數學基礎,對高難度數學課程、知識點也能快速地吸收和掌握,同時能夠培養學生在課后展開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其正向價值非常突出。
關于微課視頻,教師除了可以自己制作之外,還可以借鑒他人的成果。在互聯網上,有很多資深的小學數學教師,他們將自己制作好的、優秀的微課視頻分享了出來。所以,為了更好地發揮微課資源的效果和作用,教師可以在網絡上下載優秀的微課資源,或與其他教師所分享的微課視頻進行“交流”,如此才能夠博采眾長,讓學生在不同風格的微課視頻中充分激發學習興趣,并且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提升課堂效果。
3? ?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課程的學習難度較大,這是因為他們剛開始正式接觸數學課程的專業化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加之課程學習難度大,所以為確保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夠將各類復雜、抽象的知識轉化成直觀的、自己比較容易理解的知識,教師需要將信息技術跟小學數學教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如此就能夠讓學生實現更高質量的學習。
具體來說,在課堂上,教師要積極應用交互白板技術、借助網絡學習空間、微課視頻等向學生提供輔助,如此多舉措并行,讓每個學生都在教師的帶領下展開更高質量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馬成艷.信息技術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36):65-67.
[2]蘆順德.用好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數學教學改革:論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J].中國新通信,2022(14):190-192.
[3]萬利,孫成義.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高效運用的研究[J].中小學電教(綜合),2022(7):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