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萍
【摘要】在初中教學中作業設計是主要構成部分,同時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關鍵性補充,通過高質量的英語作業可輔助學生形成正確學習習慣和鞏固所學知識,并且也有助于教師掌握初中生學習實情以及改進教學方案。而“雙減”政策推進的意義在于緩解學生的課業壓力和負擔,更要通過多元化作業形式讓其在學習體驗中逐漸完成基本學習目標,從而使其英語核心素養能夠隨之增強。基于此,本文主要對“雙減”背景下的初中英語作業布置方法展開分析。
【關鍵詞】“雙減”政策? 初中英語? 多元作業
【中圖分類號】G633.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3-0154-03
一、引言
初中教育正是學生拔高的重要時期,此時學習內容、學習難度都有明顯增加,并且該階段學習的知識內容對其后續影響十分深遠。但也正因如此,初中生群體在面對多種課程之下常會產生過大的學習負擔和壓力,這也直接影響其學習動力。而“雙減”政策提出就是為緩解初中生的課業負擔和規范校外管理,所以將其在初中教育階段引入可獲取更高效的教學成果。從英語作業設計來講,立足“雙減”背景下,教師需更新以往作業形式,且要以書面作業為主不斷優化作業內容和呈現形式,如此可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英語課程的魅力之處。
二、“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多元設計重要性
從教育根本來講,作業在中國教育體系中是極為重要的內容,同時也是授課質量提升的基礎所在,尤其初中英語教學時,因為該課程中涉及的語法和詞匯眾多,所以僅是依靠課堂教學無法實現教學目標,學生想要真正理解英語知識也有極大難度,故而為突破此弊端,教師需以學生發展為前提適當調整作業設計方案,從而確保初中生能夠通過完成作業而獲取更多知識。但以往布置英語作業時,在應試理念束縛下,部分教師所設計的作業內容更傾向于理論練習,反而對學生英語表達能力有所忽視,并且“一刀切”的教學形式不足以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以至于初中英語教學一直未能達到預期教學目標。但“雙減”政策下則完全不同,以該項政策為背景,英語教師會更為注重教學理念轉變,同時也能做到立足實際學情和“雙減”政策要求有針對性地設置英語作業,而隨著教學內容與形式不斷創新,學生在參與訓練后,其綜合素質、英語素養和知識視野皆會有極大改善[1]。不僅如此,基于學生特點和需求布置作業也可將其主體地位充分彰顯,而這也是減輕學生壓力和提高學習興趣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三、“雙減”背景下的初中英語作業多元設計原則
基于“雙減”背景優化初中英語作業,為保證教學成效需對以下原則嚴格遵守:第一,分層性原則。初中生雖年齡有限,但也是獨立個體,并且學習過程中英語基礎、學習能力都會有較大差異。針對該特點,在布置多元作業時需時刻以學生為本,尤其是對學生的主觀想法和意見要給予高度尊重,更要將“一切為學生、為學生一切”視為教育宗旨,堅決做到以初中生英語基礎、認知水平和學習差異為前提設置分層作業。第二,適切性原則。該原則是指在布置英語作業時需從最近發展區入手,設計與學生發展規律相契合的英語作業,因需要完成作業的本就是學生,所以想要使作業完成質量和效率能夠大幅提升,教師則必須要保證學生通過作業能夠逐漸樹立自信和獲取成功體驗感[2]。第三,多樣性原則。為讓初中生對英語課程一直保持最佳的學習熱情,教師必須全面貫徹多樣性原則,布置作業環節也不例外。例如,通過拓展類、口語表達類和各種實踐類作業布置,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英語學習趣味性,而這對其提高學習主動性和強化學習能力都有超大促進意義。第四,自主性原則。通過多年教學實踐能夠發現,初中生在面對自身較為感興趣和有意義的學習問題時會主動探究和學習,故而為將英語作業效用真正發揮,教師也應做到以自主學習為根本,通過布置多種類型作業讓初中生擁有更多自主選擇權;或者為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性,教師也可邀請學生一同參與作業設計,如此更能激發其英語學習主動性。
四、“雙減”背景下的初中英語作業多元設計現存問題
(一)教師重視度不足
當前有部分英語教師課后作業設置并未高度重視。該問題形成是因常有個別教師會存在這種片面性觀念,即無論哪種作業都能起到輔助學生加深認知和鞏固知識點的教學作用,以至于其在篩選作業內容和整理作業題目時并未有過多思考和干預,即使是在后續講解英語作業時也多是粗略地對解題過程加以闡述,而并未對解題思路和所用解題方法進行總結歸納。關于此問題,教師應明確作業設計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情景中,并且知識應用能力本就屬于學科知識的主要構成,若在日常教學和練習環節欠缺對學生英語能力的深入訓練,將會直接導致教學有效性降低。
(二)層次不夠分明
“一刀切”是部分教師經常使用的一種作業設計方式,該問題表現在教師并未尊重初中生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設計作業,其僅是依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知識設置統一作業。但實際卻是學生英語基礎和能力本就有一定區別,所以面對統一式作業必然會有很多學生無法按時完成;或是有部分學生認為難度過低,無任何挑戰性[3]。無論以上哪種情況都會影響到成績提升和能力發展,甚至對“雙減”政策實施也有極大影響。
(三)作業質量偏低
一些初中英語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過于注重數量,而忽視質量。該問題形成是因這些教師盲目地認為作業是為讓學生獲取較好學習成績,卻并未對其實際學習情況和知識掌握嫻熟度加以重視。另外,也有部分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未做到提前對學生能力和基礎進行分析統計,而是直接設置英語作業,這類作業不僅容易與學生學習需求出現嚴重偏離現象,甚至極易出現作業難度過大或過小等不良現象,如此一來除難以保證教學質量,更會使學生負擔加重,從而降低其學習自主性。
(四)學習主動性不強
學習主動性對于學習質量提升和英語作業完成情況有直接影響,但是當前部分初中生對于英語學習和作業訓練并無過多興趣。該問題表現在部分學生能夠在教師或家長督促下完成基礎作業,可大多也是敷衍了事;更有少數學生無法完成作業,其不僅未能做到認真對待作業內容,更會選擇逃避作業。如此學習除了會對英語學習效果有重大影響外,更不利于初中生學科素養形成。
五、“雙減”背景下的初中英語作業多元作業設置方法
(一)結合問題設計作業
通過分析初中英語教材可發現,該階段的英語知識結構較為復雜、理解難度較大,若欠缺明確教學目標和正確教學方法將使學生負擔加重。因此,“雙減”背景下為將該弊端妥善解決,英語教師設計作業時,可以問題為中心整合所有相關知識點來設計作業內容,從而實現“減負增效”的“雙減”目標。以“there be”句式學習為例,其中“be”是主要考點,針對該知識教師可設計以下作業題目引導學生對“be”動詞用法展開分析:如“There ____ a computer and two cups.或是There ____ two cups and a computer.”,其實這兩句話的不同之處在于填空處位置前后物品數量變換,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在空白處填上哪一個“be”動詞。依據就近原理,學生可推斷出在填空處應當填寫什么。如此設計問題作業,可使英語作業針對性更為突出,同時也能使初中生通過分析與思考更深層地掌握所學知識,同時也能讓其以更高效率完成課后作業和減輕學生負擔。
(二)依據生活設計作業
隨著時代發展,英語已成為大眾交流和溝通的一種常見語言工具,所以為突出英語學習實用性,教師可嘗試結合實際生活布置作業,這樣既能讓初中生群體在熟悉且輕松的環境氛圍下完成英語訓練,同時也能幫助其緩解壓力和提高學習成效,而這對“雙減”政策實施也有極大幫助。以詞匯類作業設計為例,日常教學中教師可借助PPT演示常見事物,從而拉近學生和作業間的關系,尤其是針對一些意義極為接近的英語詞匯,通過該方式可讓初中生更精準地明確兩者差異,從而對近義詞的認知進一步加深。如“desk”和“table”這兩個單詞皆有桌子的意思,所以學習和運用環節,學生極易混淆。面對該情況,教師即可設置以下作業,如“desk”既然有“桌子”的意思,那么教師可引導其在家里或是教室等場所內找出與桌子相關的照片,同時要求其對桌子的用途與形狀進行分析,隨后再鼓勵學生用該詞匯組合句子,如“I study on my desk”,即我在桌子上學習。接下來教師可再利用同樣方式,鼓勵學生依據餐桌含義重新組句等。這類作業側重點在于詞匯的實際應用,而并非簡單記憶,所以將該項訓練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可讓學生主體更樂于接受,同時也有助于學習質量提升。
(三)設計趣味英語作業
英語和語文課程相同,兩者皆屬于語言學科,因此為讓學生能夠更深入地學習和應用該課程知識,教師可設計趣味性英語作業,在作業內容中增加各種有趣元素,既可以增加作業實用性,同時對調動初中生學習主動性也十分有利。例如,針對初中教師想要培養學生造句能力,但是該能力養成需要有充足的詞匯量作為支撐,可是積累詞匯如果僅是要求學生對教材中的已有單詞進行記憶將難以保證教學效果,甚至還會為其造成極大壓力,這與“雙減”政策要求完全不符。鑒于此,為幫助學生克服這一問題,并提高其單詞記憶興趣,教師可以“小組競賽”的方式鼓勵學生進行單詞背誦。具體來講,在學完某一主題的單詞內容后,教師可要求班級學生以10人為一組收集、整理和記憶符合該主題的英語詞匯內容,除教材已有單詞外,還要搜集一些未接觸過的詞匯內容。隨后課堂上,可讓各小組抽簽選定先后闡述順序,即每一小組組員輪流上前說出一個符合主題的單詞內容,若其中有哪一小組未能及時回答,則視為失敗[4]。通過以娛樂的方式設計單詞記憶作業,既有助于學生擴展詞匯量,同時也能讓其有效緩解學習負擔。
(四)基于分層設計英語作業
“雙減”政策下考慮到學生主體差異,教師在以“減負增效”為前提設置英語作業時,應對分層設計巧妙應用。想要將該作業設計模式充分利用,需要針對性地制定作業目標,反之若未能對學生主體學習實情充分考慮,只是盲目地采用同種作業模式并不利于初中生學習和成長。為此,教師需提前對班級內所有學生能力進行考查,然后再根據最終結果將班級學生劃分為A、B、C三個等級,也就是鞏固提高、拓展和積累奠基三個階段,這樣設計作業可讓所有學生得到有效訓練,并且其也能在現有基礎上取得突破。以閱讀作業設計為例,對于C層級學生來講,僅要求其在閱讀中找出陌生詞匯,并自行查詢詞匯意思和實際用法即可;B層級學生要在完成C層級作業基礎之上理解文章整體內容,并利用網絡搜集與之相關的知識內容;對A層級學生來講,可要求其對閱讀文本行文脈絡充分掌握,同時也應鼓勵其嘗試描述作業想要表達介紹的核心內容與中心主旨。這樣設計作業,每一層次學生都能進一步強化自身英語基礎,并且對后續更深層的英語練習也能有一定幫助。
(五)結合實際應用能力設計訓練作業
首先為鍛煉初中生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在設計英語作業時需充分認識到口語是新課標下英語學習水平評判的一項重要指標,所以其應對口語訓練作業布置高度重視。例如,可要求初中生每日朗讀一篇英語文章,并在完成閱讀后在班級微信群中打卡,然后在每月結束后教師可對從未缺席朗讀的學生進行獎勵,這樣可充分調動學生口語朗讀主動性。此外,教師也可適當設置英語歌曲學唱和英語電影配音作業,簡單來講,為學生提供一段經典的英語原聲電影片段,隨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配音重現,這種作業具有超強趣味性,除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外,同時也有助于其語感強化。其次,組織閱讀英語作業,即進行寫作訓練?!半p減”政策下,為讓初中生形成較強寫作能力,教師需有針對性地設計作業內容。要知道對于寫作來說素材積累十分重要,所以設計作業時可先從擴大閱讀范圍入手,要求學生每日堅持閱讀可使其知識結構更為豐富,同時其寫作思路也會更加清晰,不僅如此,教師也可在完成某一單元教學后,指導學生對本單元所涉及的對話和文章進行仿寫或改寫,從而使之能更加熟練地掌握寫作技巧,并形成超強寫作能力。
六、結論
綜上所述,立足“雙減”政策,設置多元作業,初中英語教師需對該政策目標和要求深度分析,同時也要結合初中生學習實情與能力有針對性布置作業。具體可通過結合問題、依據生活和圍繞實際應用能力等方面設計作業形式,同時也要注意引入趣味性元素優化作業內容,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帶來不同的學習體驗感。
參考文獻:
[1]王琰.落實“雙減”政策,布置多元作業——論“雙減”背景下的初中英語作業布置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11):55-57.
[2]施霞.“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的優化策略探究[J].甘肅教育研究,2022(10):88-91.
[3]宋勤.“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設置策略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7(20):48-49.
[4]曹曉玉.“雙減”背景下優化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的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2022(3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