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優化鄉鎮初中化學教學,有助于鄉鎮學生享有與城市學生同等優質的化學教育。一方面,這有利于鄉鎮學生合理地利用身邊的自然環境優勢,因地制宜地開展初中化學學習;另一方面,這有助于引入現代教學技術,為鄉鎮學生量身打造初中化學現代學習模式,從而幫助鄉鎮學生提高化學綜合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化學思維,最終促進他們的全方位發展。文章圍繞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現代教學模式的引入、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以及化學實驗教學的不足等方面,闡述鄉鎮初中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最后分析并提出新課改背景下鄉鎮初中化學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鄉鎮教育;初中化學;優化策略
作者簡介:焦瑩(1994—),女,江蘇省如皋市搬經鎮常青初級中學。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鄉鎮初中化學教學亟待升級與優化[1]。在新課改背景下促進鄉鎮初中化學教學策略的優化,有利于深度貫徹新課改要求與素質教育理念,降低實際化學教學的難度,增強初中化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促使學生形成化學學習思維,展開深度的化學思考,最終提高學生的化學綜合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一、目前鄉鎮初中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
第一,一些鄉鎮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常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化學教學活動[2]。這種教學方式具有較強的刻板性和被動性,屬于“灌輸型”教學,長此以往,學生將會陷入“被動學習”的困境,缺乏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進而形成惰性思維,過度依賴教師。此外,這種教學方式也難以適應現代教育的需求,教師若繼續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會使現代化教育與傳統教學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嚴重,進而影響化學教學效果。
第二,不少鄉鎮教師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在化學教學中常忽視教學目標的現代化更新或素質化更新,維持傳統的功利化應試教育目標。他們采用傳統的直接講授的教學方式,難以賦予化學教學創新性和發展性,最終無法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受到應試教育壓力的影響
當前教育教學行業大多受到應試教育壓力的影響,尤其是在農村鄉鎮的教育環境下,這種壓力更加明顯。部分學生和教師希望跳出這樣的教育環境,因此學習目標和教學理念更加功利化[3]。這將導致學生難以純粹地學習初中化學,缺乏學習興趣和動機,忽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難以實現有效的化學學習。此外,應試教育壓力還會使教師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盲目追求教學進度,造成教學內容有所缺失和學生的學習情況被忽視。這難以幫助學生落實素質化、全面性、深入的化學學習,無法有效增強學生的化學觀念,影響學生的理性思維、科學探究能力等方面的培養,最終無法貫徹素質教育理念。
(三)忽視現代教學模式的實效性
隨著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到來,教師應該關注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有效應用,分析信息技術帶來的教學優勢,以優化“互聯網+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然而,從鄉鎮化學教育的現狀來看,一些鄉村教師忽略了現代教學的實效性,或者因為鄉鎮缺乏足夠的教育資源而沒有有效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甚至一些鄉村教師在應用現代技術時不夠熟練[4]。例如,一些教師可能會使用多媒體教學來豐富學生的化學學習體驗,但他們只是應用較為基礎的多媒體功能,其教學方式在實質上沒有發生變化,并未真正改善教學效果。
(四)忽略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基于素質教育理念,學生應該是化學課堂的主體。因此,在開展具體的化學教學時,教師應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實現高效、高質的化學教學。然而,目前有不少鄉鎮教師并未完全深入理解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沒有認識到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這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難以培養化學學習興趣和自主思考能力。
(五)化學實驗教學存在較多不足
第一,由于經濟條件限制,當前許多鄉鎮初中在化學實驗設施方面存在著一些不足,如化學儀器設備、化學藥品不足以及化學實驗室基礎設施配套不齊全。鄉鎮環境也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有一定的影響。比如,有的鄉鎮學校的用電用水存在供給問題,難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同時實驗環境也受到影響,教師難以順利落實化學實驗教學。此外,由于受到鄉鎮教育經濟條件的影響,很多化學教師身兼數職,專業素養不足。
第二,受到傳統教學觀念和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許多化學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時常常只開展與考試相關的實驗或僅進行理論教學,使得學生的實驗素養難以提高。此外,許多學生也因受到此類教學觀念的影響而忽視了自身的學習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在實驗教學中沒有很好地鍛煉動手操作能力和實驗能力。這可能導致學生喪失實驗學習的自信,或產生敷衍學習等不良學習態度,最終影響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實際效果。
二、新課改背景下鄉鎮初中化學教學策略
(一)巧妙利用鄉鎮靠近大自然的地理特點
鄉鎮學校往往具備較好的自然資源優勢。基于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自然環境來優化鄉鎮初中化學教學。教師可以結合與地理環境相契合的化學知識,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走近大自然,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沉浸度和參與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自然界的水》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學校周邊的小河或溪流旁,提出關于水資源的問題,如“地球上的水資源有多少?”“水的重要性體現在哪里?”“你知道節約水資源的必要性嗎?”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溪流中的垃圾或其他污染物,向學生說明其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危害,以此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在自然環境中,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學習化學知識,并培養實際探究的能力。這不僅能提高化學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而且能夠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并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最終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二)聯系鄉鎮生活實際以突出教學實用性
鄉鎮的生活與城市有所不同,鄉鎮化學教師可以在具體生活中留心觀察與化學知識相關的情境,借此增強生活實際與理論教學的聯系,拉近初中化學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之間的距離,突出化學知識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
例如,針對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燃燒和滅火”這一課題,教師可以聯系農村鄉鎮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如村民焚燒垃圾、秸稈的行為,進行化學理論分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這些行為可能造成的危害,如引發山火的可能性、垃圾中的有害物質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等,從而培養學生的辯證思考能力,促使學生全面學習化學知識,加深學生對垃圾焚燒等社會問題的理解,同時幫助學生增強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三)引入課堂師生優質互動模式
良好的師生互動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問答等互動增強學生的自信和勇氣,促進師生之間產生更頻繁、更有效的互動,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表達能力,提高化學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在新課改背景下,為了促進鄉鎮初中化學教學的優化,教師可以在探究學習活動中引入課堂師生優質互動模式,并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背景,營造雙向、動態的互動氛圍。比如,在上述帶領學生走近自然的探究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與水資源相關的問題,并通過隨機提問等互動形式來激發學生思考與探究。以路邊的溪流為例,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如何判斷溪水的純凈度?”以此引發學生對生活中常見事物的思考。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感知力和觀察力,并提高學生的分析和總結能力,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優化初中化學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改背景下,結合鄉鎮背景,鄉鎮初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促進鄉鎮初中化學教學優化。
鄉鎮初中可以與相關部門協調,更新實驗設施,并制訂準確的預算方案,以確保實驗教學的正常進行。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先進的智能設備,如智能手機等,在無法進行實際操作的情況下,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實現深度的實驗學習,如通過視頻觀察實驗細節等。此外,教師還可以積極利用相關的化學實驗智能軟件,如化學實驗虛擬室等APP,讓學生在虛擬實驗室中進行理想化的化學實驗,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與實驗設計能力。通過以上措施,教師可以有效優化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并在鄉鎮初中化學教學中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
(五)優化初中化學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初中化學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鄉鎮教育中,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很多教師并不能充分認識到教學評價的積極作用與重要價值。因此,為了促進鄉鎮初中化學教學的優化,教師基于新課改背景,可以采用一些新穎的教學評價方法。例如,通過轉換教學評價主體,引入學生自評、互評等評價角度,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學習反饋。此外,教師還可以更新教學評價的形式,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流行語或幽默的語言進行教學評價,提高學生對教學評價的接納程度,從而最大化發揮初中化學教學評價的價值。教師合理優化初中化學教學評價,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為鄉鎮初中化學教學的改進作出積極貢獻。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為了促進鄉鎮初中化學教學的優化,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教學措施:巧妙利用鄉鎮靠近大自然的地理特點;聯系鄉鎮生活實際以突出教學實用性;引入課堂師生優質互動模式;優化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優化初中化學教學評價。這些措施有助于構建適合鄉鎮特點的初中化學教學模式,確保鄉鎮學生享有優質的化學教育,使鄉鎮學生掌握運用化學思維思考及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落實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唐小飛. 固始縣鄉鎮初級中學化學教學現狀及分析[D].開封:河南大學,2017.
覃榮德.鄉鎮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基礎教育研究,2015(2):43-44.
程孟琪,李小平,敖麗娜,等.邊遠地區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現狀分析與思考:基于貴州安順“普實”工作的跟蹤調查[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2,28(3):69-73.
呂建譽.鄉鎮初中化學學困生群體教育干預的策略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