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榮喜 王恩元 趙恩來 劉貞堂

[摘 要]安全工程專業畢業生是我國重大科技、工程項目的參與主體,肩負著項目全過程的安全管理重要使命,而工程倫理教育成效會影響其在項目設計、建造、管理等環節中的安全決策思維。工程倫理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當前其教學缺少可借鑒的經驗,存在較多需要深入探索的問題。文章在分析國內外高校工程倫理教育現狀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礦業大學安全工程學科特點及“雙一流”學科建設情況,分析對安全工程碩士研究生開展工程倫理教育的必要性,研究安全專業工程倫理課程建設面臨的挑戰,并初步探討課程體系的構建。
[關鍵詞]工程倫理;安全工程;課程體系;碩士研究生;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 G6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02-0085-04
工程實踐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現代工程的規模越來越大、結構越來越復雜,對自然和社會的影響也越來越深遠。當工程實踐活動過程中出現諸如經濟效益與群體安全、區域經濟利益與環境保護矛盾等倫理困境時,能夠快速、準確、高效解決這些工程倫理問題,正是工程倫理教育的目標[1]。
工程倫理是理工與人文兩大領域交叉融合形成的新學科,主要研究工程活動中涉及的社會倫理關系以及工程主體的規范行為[1-3]。我國工程實施過程中面臨諸多安全問題,這些問題中部分屬于工程領域的共性問題,部分則屬于我國現階段所獨有的問題。總體來講,我國工程安全所面臨的難題較復雜,不僅有技術問題和管理問題,而且有倫理問題[4-5]。安全倫理以尊重每一個生命個體為最高倫理原則,以實現社會和公眾的健康安全、和諧有序的發展為宗旨。安全作為工程建設中的核心問題,無論是工程技術活動自身存在的倫理問題,還是非技術因素導致的倫理問題,都需要工程倫理學參與解決[6]。換言之,要完全消解工程中的安全問題,既要遵循技術、法律及管理等原則,還需充分考慮工程的倫理維度。
目前,高校安全工程專業畢業生既是科技項目研究和工程項目設計、建設的參與主體,又是工程監察與管理的主要力量。因此,他們不僅要熟知本專業的相關法律法規,能夠及時發現并快速有效解決本專業的工程技術問題,還應具有堅定的職業操守與敏銳的道德敏感性[7]。尤其在涉及多方利益沖突時,安全工作者必須謹遵工程倫理理念,以道德優先原則作為項目實施的基準。因此,為加強審視和深入破解我國工程安全所面臨的難題,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18年5月發布的關于高校將工程倫理課程作為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必修課的要求[8],將工程倫理學納入安全工程專業研究生必修課程體系,完善研究生的課程知識內容。
一、國內外工程倫理教育及課程建設現狀分析
自20世紀70年代起,工程倫理學在歐美等地的一些發達國家開始興起;近些年來,國內外專家學者針對工程倫理教育在高校中的實踐開展了研究[11-12]。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工程倫理的國家,經過多輪實踐與完善,現已建立并形成較為完備的工程倫理教育體系。美國教育學家Mike W. Martin認為,高校開設工程倫理課程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學生可以自主處理工程領域中涉及的道德問題[13-14]。OOI P. C.等通過調查諾丁漢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工程倫理教育現狀發現,組織更多的結構性和互動性課程會使學生的受益大于傳統的講述授課[15]。日本參照美國工程倫理教育體系的建立經驗,結合本國教育現狀,建立了工程倫理教育體系,例如東京工業大學將工程倫理教育貫穿整個本科階段。
調研結果顯示,從2014年9月開始,清華大學要求研究生新生至少選修16學時的學術規范或工程倫理課程,共計1個學分[16]。西南交通大學教務處多次牽頭組織工程倫理課程建設專題研討會,討論在線開放課程、通識課程和工程倫理實踐相結合的三層次學習系統。大連理工大學于2018年將工程倫理正式納入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公共必修課,2018—2019學年該課程選課人數達1300多人。課程教學內容包括科學倫理與學術道德、工程倫理、高技術倫理、常規技術倫理、科學技術與工程倫理教育五個方面。浙江大學將工程倫理設置為2018、2019級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必修的公共學位課,授課方式為“線上+線下”綜合方式。重慶大學開設工程倫理課程,教案分為“通論”和“分論”兩個部分:“通論”主要探討工程倫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以及工程實踐過程中人們要面對的共性問題;“分論”分析不同工程領域遇到的特殊問題,以及不同工程領域的工程倫理規范。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開設了工程倫理校級精品課,“通論”部分課程內容設置與重慶大學相似,“分論”部分主要針對環境工程和醫藥工程領域。
截至2019年,我國開設安全工程專業的院校共計169所,其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點的高校共79所,具有博士學位授予點的27所,但是尚未有學校針對安全工程專業獨立開設工程倫理課程。中國礦業大學(以下簡稱我校)安全工程專業作為我國首批“雙一流”建設學科,率先探討工程倫理課程的應用意義及體系構建,不僅能夠直接加快雙一流學科的建設與發展速度,還能進一步提升安全工程研究生專業水平及專業素養,為祖國培養一大批知識面廣、專業水平高、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秀人才,持續提高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及工程在研發、設計、建設、運行、維護等環節的安全管理水平。
二、安全工程專業工程倫理課程建設面臨的問題
由于工程倫理是我校為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新設置的必修課程,在課程建設方面缺少可參考借鑒的經驗,因此可能會面臨以下問題。
(一)重視程度不夠
學校的重視程度決定了課程建設速度的快慢,教師的重視程度決定了授課質量的高低,學生的重視程度決定了課程學習效果的優劣。此前,工程倫理課程在我校作為機械工程、土木工程、礦業工程、信息工程、地質工程、巖土工程、環境工程、測量工程、安全工程等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課,共計1個學分,授課方式為網絡視頻公開授課,課程考核方式為網絡在線答題考核。筆者通過對研修過該門課程的部分安全工程專業學生進行調研發現,工程倫理課程建設存在以下問題與不足:一是課程針對我校十幾個工程領域專業碩士研究生開設,沒有考慮和區分不同工程的特點及差異性,課程內容設置專業針對性不強;二是由于采用網絡視頻公開課授課方式,授課過程中缺乏師生互動環節,學生普遍對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并且缺乏課程教學效果評價及意見反饋渠道;三是課程考核采用網絡在線答題考核方式,題型為選擇題,不能全面準確反映學生掌握課程知識的情況,考核效果欠佳。
(二)師資水平不足
清華大學趙勁松教授曾經在訪談中提到,當前我國高校工科專業青年教師大多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進入教學崗位的,學科知識體系尚未建立,專業知識結構較零散,尤其缺乏足夠的工程實踐經歷,因此對專業課程的聯系及系統性認識不足,這些不足在其講授工程倫理課程時將更加凸顯。目前我校不曾組織舉辦工程倫理授課教師培訓班,安全工程專業授課教師此前也未參加過國內工程倫理課程的培訓,并且安全工程專業授課教師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師資水平不足不僅會直接導致課程設置內容無法在教學過程中完全落實,還會影響教學效果,使課程目標難以達成。
(三)教研體系不完善
教研體系主要包括教材資源、教學制度建設、教學內容等多個方面。當前我校工程倫理課程教學主要采用網絡視頻公開課、學生自學的方式,沒有固定的教材,教學大綱、授課內容、授課方式及課程考核方式也有待確定,同時校內的工程倫理課程教學團隊或組織尚未設置與形成,工程倫理教學體系還未形成。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并完善工程倫理教研體系。
要建立具有安全工程專業特點的工程倫理教研體系,除了需要參照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網站發布的工程倫理公共課研究生核心課程指南,還要結合我校安全工程專業“雙一流”學科建設的實際情況及學科特點形成規范的教研體系,從而保障安全工程專業工程倫理課程的順利高效開展。
三、安全工程專業工程倫理課程體系設置初探
(一)課程目標
目前,工程倫理已被確定為我校安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專業必修課。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加深對安全工程職業行為標準的理解,提高道德敏感性和倫理判斷力,并增強工程倫理意志力,以便在日后工作中遇到具體的工程倫理問題時,可以正確分析、準確判斷、科學決策。
縱觀國際工程界,將“公眾的安全、健康和福祉放在首位”已成為工程師在解決工程活動中諸如經濟效益與群體安全、區域經濟利益與環境保護矛盾等倫理問題時需普遍遵守的第一原則,這無疑與課程目標高度契合。
(二)課程內容與課時分配
結合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網站發布的工程倫理公共課研究生核心課程指南、我校安全工程專業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方案及安全工程學科特點,擬確定安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工程倫理課程主要包含概述、通論和分論三部分,課程內容與結構如圖1所示。
1.概述
結合國內外工程倫理的發展歷程和安全問題的危害性、因果性、規律性、潛在性、再現性等特點,引導學生了解安全工程領域中較常見的倫理問題,理解該門課程的作用和意義[17]。參照李正風等編寫的《工程倫理》、查爾斯·E.哈里斯等編寫的《工程倫理概念和案例》(第3版)等相關書籍,對工程、倫理的基本概念、特性、研究范圍及相關性進行講解,并通過安全工程領域典型案例引導學生加深對工程倫理課程與內容的認識,使學生重視該課程的學習,增強學習動力。概述共計4學時。
2.通論
通論部分結合礦業、消防、巖土等安全工程專業主要涉及的工程領域的特點,講述在這些工程領域實踐過程中工程師要面對的具有共性的倫理困境,例如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之間、個人利益與群體利益之間、數據共享與個人隱私之間的沖突等[18]。通論主要包含三個方面內容:一是工程的價值標準、利益矛盾與公平公正;二是工程中的安全風險來源、防范技術及倫理責任; 三是工程倫理中的安全觀與倫理原則,即針對工程中涉及的倫理問題,從安全管理的角度加以剖析。通論共計12學時。
3.分論
分論部分主要為安全工程師的職業倫理、職業美德與職業倫理規范及其在工程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應用,這是本課程的核心內容,共計16學時。
安全工程貫穿各工程領域的整個過程。從時間看,包含了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建造、驗收使用、維護管理、報廢拆除等整個壽命周期,因此,在涉及經濟、利益等問題時,正確的技術與倫理可以使安全工程師做出準確的決策。安全管理人員的職業倫理主要有工程風險的公正分擔、公共安全的倫理責任、事故應急過程中的倫理責任等多個方面。基于安全科學與工程的學科特點,結合相關典型案例明確安全工程師及安全管理人員在從業過程中的職業倫理觀。由于這部分是本課程的核心內容,因此在講述這部分內容時,應結合具體典型案例明確如何在工程中解決倫理問題,例如就工程職業倫理規范來說,應盡可能通過規范條款詳細說明在不同工程實踐情境下工程師如何做出正確的倫理決策。
(三)授課方式
“倫理”通常與“道德”“法律”相關聯,因此在工程倫理授課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思想品德、遵紀守法等方面的培養。為此,工程倫理課程采用“教師講授+學生討論”“理論講解+案例分析”的雙軌模式:一是日常授課采用教師課堂講授或線上講授的方式,旨在引導學生思考工程倫理問題并分組討論;二是邀請安全工程領域相關專家學者到課堂上做演講匯報,例如邀請礦山、化工、建筑等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及專家學者講解各自行業有代表性的工程倫理問題,讓學生全面、深入了解不同行業的工程倫理案例;三是在案例講解的過程中,通過對案例的情景還原,使學生參與到情境中,更加深刻地認識工程中可能面臨的倫理困境和矛盾,提高工程職業倫理水平。
(四)考核方式
工程倫理課程考核采用平時成績+結業考核的形式。平時成績主要根據課堂出勤率、小組討論參與度及效果、課堂活躍程度等判定,結業考核則根據課程論文和論文PPT現場匯報、答辯綜合評定。這種考核方式彌補了目前網絡在線答題題目覆蓋面窄、考核效果不佳的缺點。
四、總結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到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工程實踐既是應用科學和技術改造自然世界的實踐活動,也是改進社會生活和調整利益關系的社會實踐。工程實踐中的倫理問題主要包括技術倫理、責任倫理、利益倫理和環境倫理問題等,這些倫理問題具有與發展階段相關的歷史性、與利益主體相關的社會性、多影響因素交織的復雜性。因此,對安全工程專業研究生進行工程倫理教育既可以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又能培養并提高其職業道德和工程倫理水平。
本文結合我校工程倫理課程建設的現狀與不足,分析了面向安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開設工程倫理課程的必要性,緊緊圍繞安全工程的學科特點及工程倫理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思路,研究并初步建立了與安全科學緊密相關的工程倫理課程目標與內容、授課方法、考核方式等。研究結果對于我國高校工科專業研究生工程倫理教學體系的發展和完善具有參考價值。
[ 參 考 文 獻 ]
[1] 李正風,叢杭青,王前.工程倫理[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2-4.
[2] 李恒達,童昕,張國坤,等.工科大學生工程倫理與傳統文化教育認知狀況分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1):113-118.
[3] 寧先圣,胡巖. 工程倫理準則與工程師的倫理責任[J]. 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5):388-392.
[4] 李人憲,劉麗娜. 加強工程倫理教育勢在必行[J].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 2007(6):115-118.
[5] 張小鳳. 我國工程安全的倫理反思[D].長沙理工大學, 2017.
[6] 王超,張成良,李祥龍,等. 基于安全生產事故調查報告的工程倫理教育案例庫建設及應用[J]. 中國水運(下半月), 2019,19 (2):58-59.
[7] 李潤求,施式亮,李石林等. 專業認證下安全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改革對策[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7,9 (6):41-44.
[8] 李安萍,陳若愚,胡秀英.工程倫理教育融入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價值和路徑[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7(12):26-30.
[9] 孔玲玲,傅巾潔,高飛. 電氣工程領域工程倫理教育現狀及實踐思考[J]. 云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29 (2):115-119.
[10] 沈利民,李海生,王艷飛,等. 動力工程專業工程倫理教育課程的建設與思考[J].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0(3):1-2.
[11] 劉進平,楊華龍,高義. “工程倫理”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反思[J]. 航海教育研究, 2020,37 (1):75-78.
[12] 龍翔,盛國榮. 工程倫理教育的三大核心目標[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4):76-81.
[13] 陳柯蓓,周開發,倪家強. 美國工程倫理教育探析及對我國新工科建設的啟示[J]. 重慶高教研究, 2017,5 (3):36-43.
[14] MILORADOVA N, ISHKOV A. Environmental ethics as a social,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value of the students of civil engineering university[J]. Procedia engineering, 2015,117:246-251.
[15] OOI P C, TAN M T T. Effectiveness of workshop to improve engineering students awareness on engineering
ethics[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5,174:2343-2348.
[16] 張滿,王孫禺. 高校工程倫理教育的實踐與探索:基于清華大學等高校的調查[J].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47 (2):103-107.
[17] 王進,朱東莉. 倫理學視域下的工科學生死亡教育缺失透視及其應對策略[J]. 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1(2):21-29.
[18] 陳光宇,楊欣昱,梁娜,等. 以人為本的人工智能工程倫理準則探析[J].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20,22(6):32-38.
[責任編輯:雷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