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菁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與綜合性教育建設持續深化的今天,有很多的小學英語教師開始逐漸意識到學生學習思維“化零為整”所具有的重要意義,而以“大單元課堂”為代表的相應教學模式也開始得到更為廣泛的研究與應用。基于此,文章作者結合個人工作經驗和有關研究成果,從復習的角度切入,依托文獻查閱、問卷調查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圍繞“單元整體視角下的小學英語復習策略研究”一題撰文,并從不同角度出發提出若干建議,希望能給各位教師的教學工作優化帶來些許幫助和靈感。
關鍵詞:小學英語;單元整體;復習教學;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李昕菁(1987—),女,江蘇省泰州市田河小學。
就通常情況而言,進入復習階段之后,小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已經不再是簡單的詞匯、短語和基本語法的“轉錄”了,而是更側重于句式多元表達以及語法的中階運用等方面,這就代表著學生基本無法再通過過去的孤立思維及學習方法來實現復習效果的優化。立足于這樣一種變化,小學英語教師應當在復習指導工作中體現這一階段的綜合特點,突破傳統的“課時本位”思想,從單元的高度來總體設計、執行系統性的教學計劃,積極引導學生建立、完善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和融合路徑,以此促成學生對學習成果的二次消化和融會貫通。要達成上述目標,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依托單元整體復習,完善詞匯學習任務鏈設計
(一)在單元整體復習中提升學生的詞匯記憶質量
如上文所述,小學生所熟悉的英語學習模式常常有著很強的復刻性,就拿詞匯學習來說,學生大多是先把目標詞匯分解為“零件”——也就是字母,之后再用“零件”拼湊、英漢轉錄的方法機械地把單詞灌輸進自己的腦海里。誠然,如果詞匯學習任務不是很繁重的話,這種學習方法固然有一定的效率優勢,然而到了集中消化知識的復習階段,這一方法就很容易暴露出速度慢、易混淆、易疲憊等諸多弊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小學英語教師應當立足于單元整體復習模式,引導學生從更高的視域出發,結合現有的詞匯學習成果進行詞匯之間同類元素的提取,而后將對應元素代入相應的詞匯中,完成針對后者的精準拆解,同時將相應的知識信息整理為更直觀的信息鏈條,以備后續的自主復習[1]。
例如,在完成了“Our school subjects”這一單元的初步復習后,教師不妨從本單元的課時材料中整理出類似physics、politics等表示學科名稱的單詞,帶領學生重點關注這些單詞的“-ics”后綴,讓他們充分意識到具有這一后綴的單詞很可能是表示某種學科的名詞,而后讓學生根據相應的后綴做一些填空任務,引導他們進行詞義猜測方面的拓展訓練。
借助這樣的引導方法,學生們在復習英語單詞時可以省去英譯漢這個中間步驟,直接從詞匯結構的角度切入進行單詞復習,從而顯著提高自己單詞記憶的速度和質量,繼而實現提高單詞復習維度的理想目標。
(二)在單元整體復習中提升學生的詞匯使用水準
單詞教學的核心目標絕非使學生簡單地記住單詞的拼法、讀法和含義,而是要讓學生能夠在此基礎上利用詞匯這一素材開展高質量的語言應用活動,這一理念應當在復習階段得到充分體現。在過去一段時間里,由于傳統學習思維的影響,不少小學生喜歡運用機械記憶法,將目標單詞適用的具體語境“塞”進腦子里,希望借助這種對號入座的策略來鞏固學習成果。其結果必然是失敗的,而且還平白無故地給學生增添了巨大的學習壓力。對此,小學英語教師應當在引導學生完成整合單詞記憶的工作后,借助單元整體復習的路徑,組織他們把整合目標拓展到囊括目標單詞的短語、句子上,同時深度分析體現目標語句隨著人稱、時態變化的差異性應用要求,讓學生結合不一樣的語句去把握目標單詞的表達路徑,從而使學生對所學詞匯在多元句式中的應用產生更深刻的理解。
比如,在“The lion and the mouse”這一單元中經常出現的動詞speak在單元里的諸多篇目中有著多樣的應用場景,教師不妨把相關句段逐個展示在電子白板上,并制作對應的思維導圖,組織學生從“English is spoken by billions of people.”“Tom speaks Japanese very well.”等句子的詞匯辨識訓練中系統性地掌握speak的多種應用。通過這一舉措,學生們能夠對單詞的具體運用模式形成深刻的記憶和精準的理解,避免以孤立的思維去拼湊單詞應用場景,進而使自己的詞匯運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二、依托單元整體復習,優化知識信息理解任務鏈設計
(一)結合單元整體復習優化學生對多用單詞的理解
從語言角度來看,所謂多用單詞,通常是指因為包含多元意義或能夠被用作多類型句子成分而具有不同表達作用的詞匯。這種單詞在小學階段具有少而精的特點,如果能夠有效掌握這些詞匯,學生一來可以減少自己在閱讀中犯錯誤的概率,二來也可以為自己之后立足有關詞匯開展高階段語法學習做好鋪墊。在具體的復習引導當中,小學英語教師不妨從某個具體的單元中挑選出若干篇文章,針對這些文章里的一些句段提取出具有考查作用的任務鏈,帶領學生依托集中對比來掌握多用單詞的不同表達含義及在使用方法上的差異,之后再協助學生從這些差異當中提煉出其所對應的表達路徑、語境和基礎語法規律[2]。
例如,對于比較基礎的besides這一單詞的用法教學,教師可以立足不同單元或者關聯課外語篇素材,以類似于“I walked besides my teacher.”以及“All of us felt sad besides her.”這樣的句子作為學生們復習的具體參照。首先,教師應對besides一詞在兩句話中具體的語義進行整理,提煉出“位于……一旁”以及“除……之外”兩種不同的含義,然后根據besides在句子中的成分,整理出該詞所發揮的介詞以及副詞這兩種不同的語法功能。之后,教師應通過思維導圖等工具,幫助學生補充更多句子素材,如“The Dog is lying besides its master.”或者“I can't remember anything besides the smile of my sister.”使學生剛剛形成的記憶得到充分的鞏固和拓展。如此一來,學生們自然能夠對目標單元中的多用詞匯及其語言應用特點形成精準、深刻、生動的認知,并在之后的閱讀中建立起完備的語篇材料理解及消化體系。
(二)結合單元整體復習優化學生對句子語氣的把握
在不少小學英語教師的認識當中,語氣似乎并不屬于本階段課程教學的必要項目,甚至在雙語課堂中教師也會忽略對自身語氣的把握,這顯然是受到了傳統應試思維的影響,非常不利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根據新課標改革要求,綜合視域下的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將強化學生的“五維”作為最高目標,基于此,聽力在小學英語教學體系中彰顯出了更強的存在感。通過對文章語氣的精準掌握和辨析,學生們一來能夠間接優化自己對單詞、句式的理解,二來還能夠切實感受到英語作為人際溝通的載體和工具所擁有的實際功效。基于這一認識,小學英語教師不妨運用單元整體復習模式,組織學生更加準確地掌握目標句段的不同語氣,感受句段中核心單詞所對應的意義、語法的相關運用以及對話角色的情緒,以此使英語在學生們的眼中更加具有生命力[3]。
比如,教師可以分別根據“Seeing the doctor”和“In the kitchen”這兩個單元的課內語篇或相關聯的材料,提煉出諸如“Would you mind take me to school?”以及“Would you mind turn off the kitchen range?”這樣的句段,將其設計成認知素材,讓學生先在不考慮對話背景的前提下簡單翻譯這兩句話,之后再根據它們所處的語境以及對話者的身份、彼此之間的關系進行體現句子場景應用性的朗讀。
依托這種方法,學生們的英語復習活動便脫離了機械的“拼讀+記憶”,轉而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形成素質復合型學習體系,同時也完成了英語復習活動的多位一體式框架建設。
三、依托單元整體復習,完善英語技法運用任務鏈設計
(一)結合單元整體復習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技法
能夠出現在教材中的語篇必然在表達方面具有很高的水準,而每個單元在語篇材料的收集、編排上均體現了語言內容、材料層次類型等不同方面的關系,這就代表著同一表達方法會在目標單元里有著更高的“出鏡率”。基于這一點,小學英語教師不妨將單元整體復習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分析目標單元課文中使用了同類表達技法的句段上,引導學生從這些句段材料里提取出表達方法的類別以及應用案例,同時根據篇目的內容、情感等,進一步剖析相關技法的作用和常態化運用形式,之后根據這些材料設計出后續任務鏈[4]。
例如,“Keep our city clean”“Protect the Earth”
以及“Our dreams”這三個單元中所收錄的語篇有很多觀點陳述內容,因此教師就可以將“How to make others believe you or agree with your opinion?”作為這些單元整體復習的核心,結合三個單元語篇中的對應句段,組織學生整理出觀點陳述段落里含有的“Show readers the? opinion”“Proof the opinion to readers”“Make readers more agree with you”等行文結構,而后依托思維導圖,使學生進一步把握這些表達技巧的具體應用路徑。如此一來,學生們可以對不同類型的表達技法生成準確且完整的認知,同時還能夠以發散性思維對課內材料的閱讀方向、閱讀策略進行精準把握,最終實現復習效果的進一步鞏固和優化。
(二)結合單元整體復習強化學生的材料框架認知能力
行文結構其實就是語篇的骨骼,倘若學生能夠以較高的速度和精度去把握一篇語篇的框架,那么他們在閱讀和書面表達時就比較容易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為此,小學英語教師需要著重選擇一些在語篇結構上存在較高相似度的單元,根據這些單元的主要語篇結構來設計對應的任務鏈和思考題,帶領學生分析目標語篇比較常用的構建形式和撰寫思路,并對相應要素以及篇目之間的關系形成準確的認識,從而使學生在之后對類似素材進行整合、認知的過程當中能夠駕輕就熟地拆解和精準分析文章[5]。
比如,教師可以挑選“The king's new clothes”和
“The lion and the mouse”這兩個具有童話性質的單元作為綜合復習指導的抓手,首先結合學生在之前學習過程中積累的認知成果,帶領他們通過比較的方式提煉出表述性材料中常見的“Build the story's background—Describe the story's main characters—Show readers the story's principle”等結構鏈條,然后引導學生對標不同語篇的主干,對其中的表述關系進行深層次理解,最后借助思維導圖等工具對上述信息進行一次整體梳理。這一方法的有效應用,能使學生的英語復習真正上升到語言材料分析和應用的高度,讓學生得以憑借更有代入感的路徑去思考、理解、吸收學習內容,從而提升復習指導工作的質量。
除了以上幾個策略,小學英語教師還應當意識到,小學英語教材劃分單元的依據大多是單元語篇中單詞、語法知識的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單元在主題上的共同性。所以在單元整體復習中,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單元語篇當中提煉出其共有的人文內涵,并根據每篇材料的具體主題完成知識內化,以此在人文方面完成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認同。
結語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教育應當是一項有彈性的工作:它既要將知識豐富起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智慧;又要將知識濃縮,使學生得以在更高維度上形成宏觀的學科核心素養。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對這一理念形成正確、完整、深入的認識,在日常教學中大力推進綜合教學體系改革,立足于大單元的視角設計,執行系統性的方案,圍繞多元主題開展生本引導工作,對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采取有效的策略。
[參考文獻]
程曉堂.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王薔,孫琳,程曉堂,等.小學英語課程體系整體創新的實踐與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王麗春.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英語復習課教學設計優化[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9,35(2):22-27.
王麗春.小學英語多元型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4,30(5):37-42,123.
潘志琴.一次磨課經歷引發的對教與學的思考[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7,40(7):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