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平
摘? 要:隨堂習作用時短而內容精,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提供習作范例和學習支點,引導學生將所學應用于所寫,提高了習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文章在分析小學語文隨堂習作教學現狀的基礎上,結合教學案例提出小學語文隨堂習作教學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隨堂習作;有效措施
隨堂習作并非一種獨立的作文教學,而是在原有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依托所學內容融入習作訓練的一種教學活動。隨堂習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隨堂習作的形式靈活多樣,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所學內容,如精彩片段的模仿、課本故事的改編等,或引導學生展開聯想,進行課外拓展,加強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系,使閱讀與習作相融合,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一、小學語文隨堂習作教學現狀
1. 學生缺乏習作興趣
學生沒有表達欲望、缺乏寫作興趣是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受生活體驗、閱讀積累等方面的限制,小學生缺乏習作靈感,既不知如何觀察、思考周圍的事物,也不懂如何構思和行文。學生缺乏對周圍事物的細致觀察與思考,作文中的真情實感就相對不足。學生對生活缺乏立體的感受,在習作時便無話可說,容易“為賦新詞強說愁”。
2. 學生習作技法單一
習作技法單一是當前小學生習作中常見的問題。習作技法單一、重復,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難以被調動,不會運用多種寫法靈活表達,從而導致習作語言蒼白空洞,內容缺乏新意。久而久之,就會出現習作模式固化的傾向。
3. 教師忽視教材示例
在當前的隨堂習作教學中,教師對教材挖掘不足,對教材示例不夠重視,習作訓練沒有聯系單元的相關篇目或進行讀寫整合,導致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思維表達無法被觸發,其生活體驗無法被喚醒,習作表達如同空中樓閣,缺乏根基。
4. 教師將閱讀和寫作教學相脫離
當前的隨堂習作教學對“習作”的界定狹隘化,不注重讀寫的貫通與結合,導致語文課堂呈現“不讀而寫”的習作訓練或“不寫只讀”的閱讀活動。閱讀和寫作的脫離導致學生的習作水平無法提高,許多學生只會寫“口水文”,而無法通過寫作表達真情實感。
二、小學語文隨堂習作教學的優化措施
1.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小學語文隨堂習作教學中,有效的情境創設能夠讓學生由情境聯系自身,獲得對相關情境的強烈而細膩的感受,進而產生表達的欲望與習作的興趣。融情入境,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其在習作中有真情實感的流露。鐘嶸《詩品》中的“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便強調情感表達、內在感悟與生命狀態的關系。而隨堂習作中的情境恰是連接生活感悟和習作表達的重要媒介,讓學生從無話可說到妙語連珠,感受到習作之趣味。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習作:我的心愛之物”時,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心愛之物,人皆有之。像琦君筆下故鄉的桂花,馮驥才眼中可愛的珍珠鳥。你的心愛之物又是什么呢?是你最喜愛的玩具熊,還是你親手制作的干花?是陪伴你多年的寵物小狗,還是你珍藏多年的具有紀念意義的卡片?是爸爸帶回的具有異域風情的皮影人物,還是媽媽親手為你縫制的衣服?你的心愛之物,它長什么樣子?它是怎么來到你身邊的?它之于你的特殊意義是什么,心愛之物可貴在何處?在心愛之物上,你的情思寄寓是什么?這一情境的創設,使學生的思維由問題而深入,不僅有話可說,而且能夠融入真情實感,描繪心愛之物,寫出心愛之物的來歷,指明心愛之物對于自己的特殊意義,并在字里行間流露出濃濃的真情。
2. 加強指導,豐富技法
教師在隨堂習作教學中要加強技法指導,讓學生在習作訓練中融入創意表達。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對學生進行框架訓練,設計問題串啟迪學生思維,整合素材使學生的習作富有層次感,從而使學生的習作形式靈活,表達豐富,內容富有新意。
例如,在教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習作:‘漫畫老師”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選擇一位教師作為漫畫的主角,以夸張的造型,細膩的筆觸,將教師的特點呈現在紙上。然后,教師讓學生結合漫畫內容,聯系生活實際,表述教師的外貌、性格、習慣等,并以與這些特點相關的問題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構思時將教師的特點提煉出來,為個性化的人物寫作作好準備。為了讓學生畫好人物,并將人物描寫好,教師可以適當進行技法指導:教師的語言風格如何?可以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達?學生可能聯想到:教師的快人快語如云霧,讓人聽了心醉;教師的快人快語如連珠炮,讓人聽了聲聲驚心,不敢喘氣。
3. 立足課本,有效模仿
語文課本選編的課文思想內涵豐富,語言優美動人,是隨堂習作教學的典型范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揣摩其句式表達,品味其精妙語言,感悟其構思立意,并在閱讀的過程中勾畫、圈點重要的語段,在鑒賞中有效模仿,在模仿的基礎上學會創新。
例如,在教學教材六年級上冊《花之歌》這篇課文時,作者紀伯倫想象自己變形成花后目睹的世界,發生了許多隨之而來的變化。基于此,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寫作“變形記”:如果你有這樣一個機會,把自己變成另一種事物,想象你生活的世界將隨之發生哪些變化?并嘗試模仿課文的句式,把自己變形成另一種事物,發揮想象,詳細描寫變形后隨之而來的變化。有的學生模仿寫作《雪之歌》:“我是冬日的嘉賓,常常在最冷的時候,從天空中輕盈落下。我為梅花姑娘披上白色的裙裝,為村莊送去厚厚的棉被。我是大自然的孩子,春風一來,我便化作草尖的露珠,聽鳥兒歌唱。夏日暖陽,我又變為添加了蜂蜜的冰塊,來到人們的唇齒之間,給大家送去清涼。金秋來了,火紅的柿子、金黃的玉米,卻總是在清晨結上一層薄薄的霜,那是我的杰作。隆冬將至,我早早準備出門,宛如空中降落的仙子,吸引著孩子們走出家門,來到戶外。那一個個雪娃娃,矗立風中,將冬日裝扮得如此可愛、如此美麗。陽光縷縷,春風和煦,我也在慢慢消失。”學生愿意模仿,是因為作者筆下的花有生命、有靈氣、有個性,它們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構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時,它們又閃爍著理性的光輝,給人以啟迪。
4. 讀寫結合,內化素養
貫通讀寫的內在聯系,促進讀寫結合是隨堂習作教學的有效途徑,也是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中之重。貫通讀寫的內在聯系,也就掌握了語言表達的密碼。針對學生在習作中“言之無味”的問題,教師應當在隨堂習作中融入佳句賞析,讓學生在閱讀中加強積累,讀美文、賞佳句,培養自身語感,豐富文化底蘊。針對學生寫作“構思平庸”的問題,教師應當在隨堂習作中融入自由閱讀環節,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習作素材,掌握習作技法,學會謀篇布局。
例如,在教學教材六年級上冊《丁香結》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由閱讀、勾畫批注,從“星星般的小花”中感悟丁香花的小巧、繁密、色澤明亮的特點;從“探、窺”等字賦予丁香花人的情態,品味丁香花的活潑、靈動;從“月光下白的瀟灑,紫的朦朧”想象畫面等。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聚焦課文中描繪四幅丁香圖的相關語段,在腦海中想象有關城里街旁的丁香花、城外校園的丁香花、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雨中丁香的美麗畫面,并思考:這么美麗的丁香,作者是從哪些角度進行描寫的?通過細讀、鑒賞,學生發現作者是從顏色、形貌、氣味、姿態等方面展開描寫的。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開展隨堂習作訓練:寫一種你喜愛的花,要求充分調動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感官,描繪出花的特點。通過讀寫結合,學生能夠有效積累語言素材,掌握習作方法,寫出生動感人的文章。
隨著隨堂習作教學的深入開展,教師應當將重心從“教”轉移到學生的“寫”,充分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不斷豐富習作技法,讓學生立足教材模仿、借鑒,課外拓展來豐富寫作素材,同時貫通讀寫以優化表達,不斷提高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顧宇星. 小學語文的隨堂寫作訓練形式[J]. 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0(11).
[2]陳鳳琴. 隨堂練習在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 試題與研究,20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