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婷 彭迎新 周冰
摘 要:服務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是時代賦予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的新使命??谑鰵v史資源是圖書館資源的重要來源,對民族地區口述歷史資源進行挖掘并建立特色資源數據庫,能夠擴展和創新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服務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層次和能力。文章通過線上、線下調研分析了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口述歷史資源建設的現狀,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需求,提出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口述歷史資源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更好地促進口述歷史資源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 口述歷史資源 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 挖掘
高校圖書館具有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與文化傳承的職能,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除了體現文化的地方性與民族性外還應肩負起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重要使命。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對民族口述歷史資源的挖掘在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中尤為重要。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對口述歷史資源的挖掘,填補了民族歷史資源的空缺,體現了民族特色資源的經濟和文化價值,對助力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一、鄉村振興戰略對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的新要求
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作為我國高校圖書館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學校文獻的保障機構,也是民族文化建設和文化傳承的重要基地。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肩負著促進民族文化傳承創新和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使命。[1]
首先,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作為現代化信息建設的主體,要依托自身優勢充分發揮信息服務的職能,以滿足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承的需求,更好地推動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其次,還應進行校企合作,為地方民族企業提供所需的信息資源。例如,成立校企合作小組,針對民族地區生產經營企業的發展方向進行深入的探索,將各項產業與民族文化相結合,以此來提高民族企業生產技術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提高。依托民族口述歷史,開發帶有民族特色的各項產品,不僅能帶動鄉村地區民族經濟的振興,也能為鄉村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開辟新的發展路徑。
最后,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通過改變服務理念,創新開拓新的服務領域,有助于圖書館更好發揮其綜合服務職能。因此,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應改變傳統的服務模式,結合時代背景探索新的服務模式,拓寬自身的服務領域和服務內容,為社會各界提供最新、最全的信息資源。
二、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口述歷史資源建設現狀
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作為學校民族文化信息資源的收藏單位,絕大部分特色資源都是通過紙質文獻來展現的,如民族語言、工藝美術、民間舞蹈等文化都是通過文字和圖片的說明進行記載,而口述歷史資源的建設情況卻不容樂觀。
(一)重視程度不夠
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對傳統文字史料資料的重視程度較高,口述歷史資源的采集卻常常被忽視。部分工作人員意識不到口述史料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對口述歷史資源的采集工作缺少各種資源的投入。
首先,民校地區高校圖書館人員對口述歷史資源建設的宣傳重視程度不夠。圖書館人員未能向社會各界明確征集口述歷史資源的意義,因而加大了挖掘工作的阻力,造成采集的一些口述歷史資源難以進入大眾視野,影響了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中作用的發揮。其次,口述歷史資源建設缺少資金支持。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本身就面臨著資金較為缺乏的局面,再加上紙質文獻和數字資源的價格不斷上漲,圖書館所能分配給口述歷史資源建設的資金少之又少。最后,與普通的圖書館業務不同,口述歷史資源建設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例如采輯過程中需要的專業設備、后期剪輯整理的費用等,這給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的口述歷史資源建設工作增加了較大的阻力。
(二)面臨人才困境
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開展口述歷史資源建設工作要求研究者具備多學科專業背景,既要有圖書館學、檔案學、數字信息技術的專業素養,還要對民族學、社會學、歷史學、新聞學有所掌握。目前圖書館人員多數專業背景單一,主要從事圖書情報、檔案管理等單方面的工作,再加上館員的組成較為復雜、能力參差不齊、一些館員的學歷和年齡相差較大且專業素養較低,對口述歷史資源的研究無法深入。[2]此外,進行口述歷史資源建設離不開數字化技術的應用,由于民族地區存在地域偏僻、待遇較低、吸引力低、發展空間小等問題,技術人才引進計劃受到了很大的阻力,難以順利開展,這使得口述歷史資源建設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難以發揮。最后,口述歷史資源的采集需要進行大量的田野調查與口述訪談,不僅工作量大、任務重,還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的館員絕大多數為女性,進行田野調查時會面臨體力不支、人身安全等問題,因此許多館員不愿意過多參與口述歷史資源的挖掘工作。
(三)多元化服務不足
在信息時代,館藏常規文獻已經不能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讀者需要更多更新的特色資源。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居民的文化生活變得豐富,文化形式也逐漸變得多樣,圖書館不再是人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傳統的書籍、報刊服務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廣大師生的文化需求。圖書館的口述歷史資源多以紙質文獻的形式存在,對讀者的吸引力相對較小,影響了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此外,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口述歷史資源的表現形式單一,館藏資源不足,使民族特色資源建設工作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圖書館的數字化程度較低,使得圖書館只能提供普通的借書閱讀服務,難以對高校學生進行有效的民族文化教育活動,加大了圖書館進行口述歷史資源建設的難度。
三、鄉村振興戰略下民族述歷史資源挖掘策略
(一)擴展服務方式,促進傳播共享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仍需拓寬口述歷史資源的服務渠道,加大對民族口述歷史資源的宣傳與共享,促進廣大師生積極參與民族口述歷史研討活動,挖掘民族地區鄉村口傳文化,更好地實現地方民族鄉村文化振興。首先,圖書館作為民族口述歷史資源建設的主體,可以建立面向鄉村振興服務的信息資源共享平臺。促進民族地區各級政府、文化部門、個人等在該平臺進行資源共享,以此來豐富本館民族口述歷史資源,有助于圖書館民族特色資源的建設。其次,民族高校圖書館可以用舉辦線下和線上活動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民族地區口述歷史資源的宣傳,使更多讀者意識到民族口述歷史資源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性。例如線下售賣與民族地區鄉村口傳文化相關的特色產品,如土家族的西蘭卡普、苗族銀飾等特色產品;線上在平臺展示挖掘到的相關歷史圖片、視頻等口述史料,這樣不僅能帶動鄉村口傳文化的發展,還能促進口述歷史資源的傳播與利用。
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利用社交媒體是傳播口述歷史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3]創建口述歷史微信公眾平臺,為用戶提供在線咨詢、知識推送、史料檢索和資源共享等服務,在節約成本的同時鼓勵用戶積極參與口述歷史資源建設。此外,利用大數據分析系統進行用戶數據分析,了解用戶的知識傾向,為用戶提供更符合其需求的口述歷史資源。在提高口述歷史資源利用率的同時,也拓展了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的移動信息服務職能,更好地促進了鄉村文化的振興。
(二)利用現代技術,促進資源開發
為實現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高效地挖掘、利用與開發,使民族口述歷史資源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能夠得到充分利用,規范管理是提高民族口述歷史資源利用覆蓋面的重要舉措。通過運用HTML、XML(超文本)等網絡信息技術,為挖掘、記錄、整理、保存和獲取民族口述歷史資源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4]利用數字化技術對民族口述歷史資源進行挖掘和保護,以豐富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的館藏資源,使其更好地推動鄉村文化的振興。此外,民族高校地區圖書館應建立口述歷史資源數據庫,利用數字技術將口述歷史資源以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形式儲存在計算機系統中,并通過互聯網將儲存的數字信息進行發送與共享,以實現信息資源的長久保存與傳播。[5]再運用三維數字化技術、數字虛擬現實技術對口述歷史資源進行挖掘與傳播。口述歷史資源經過數字化儲存后,所產生二維平面效果的數字信息無法使讀者全面深入地進行了解。而運用三維數字化技術和數字虛擬現實技術能實現口述歷史信息的完善和分析,并從不同的角度、方式、需求等方面加以解讀,使研究人員能夠全方位地研究和挖掘具有經濟和文化價值的民族地區鄉村口傳文化歷史資源,對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具有重大意義。
(三)擴展征集路徑,實現資源多元化
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作為民族口述歷史資源建設的主體,應不斷挖掘有價值的口述歷史資料,隨時關注新聞網絡、報紙期刊、學術論壇的最新動態。一方面,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應與各文化機構,例如博物館、檔案館、新聞媒體等,建立起緊密的聯系,做到多途徑地搜集口述歷史資源信息。民族高校圖書館之間應在加強合作的過程中,構建民族口述歷史資源聯盟,共同建設民族口述歷史數據庫,實現各館特色資源互借共享。另一方面,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應聯合當地政府開展民族口述歷史資源相關活動,與民族地區政府聯合舉辦活動不僅具有較強的號召力,而且能夠獲得相應的資金支持。在相關政策的支撐下,圖書館便于到民族地區進行問卷調查以及開展民族口述歷史知識講座、鄉村特色口述歷史資源學術交流會等,通過多元化的形式來挖掘民族鄉村特色口述歷史資源,從而豐富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的特色文獻,有助于發揮民族特色文化產業和經濟優勢,促進民族鄉村地區經濟與文化的振興。
四、民族述歷史資源服務民族地區鄉村振興途徑
實現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任務,需要各個領域的鼎力支持。口述歷史資源作為中華民族史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各民族的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對民族口述歷史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僅能促進民族鄉村地區經濟發展,還能推動其文化社會的建設。
(一)打造民族特色品牌,促進民族地區鄉村產業興旺
產業興旺對拉動地方經濟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鄉村振興戰略下的重要舉措。依靠產業振興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不僅能提高鄉村地區就業率,還能帶動鄉村振興。帶動鄉村地區產業興旺,離不開對民族地區口述歷史資源的挖掘。一方面,口述歷史資源包含著民族文化的珍貴資料,其中有工藝美術、宗教文化、飲食文化等,對其進行深入開發,可以制作成與民族文化相關的系列產品,例如將土家族的挑花工藝用在制作服飾與掛件中,可帶動民族地區鄉村制造業和旅游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以藝術形式展現出來的口述歷史資源,例如音樂舞蹈、工藝美術等,可將其進行開發并打造出民族綜合文化館。這些文化資源充分展現了民族文化的起源與變遷,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對廣大游客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下,打造民族特色文化品牌是我國民族地區鄉村振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生產民族文化周邊產品以及打造民族綜合文化館可以塑造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利用品牌效應能提高民族文化在我國的影響力,將民族品牌做大做強,幫助民族鄉村地區脫貧致富,可以實現鄉村經濟振興。
(二)文旅相融合,帶動民族地區鄉村發展
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掛牌,實現文化旅游職能部門的整合,提倡“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應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助力鄉村地區走文旅融合之路。[6]首先,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通過分析口述歷史資源深入了解地方特色文化,開展一系列迎合旅客愛好的文化互動游戲,使旅客們在娛樂的同時也能了解到民族文化,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播。其次,民族地區應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打造文化鄉村,建造民俗主題民宿,創建民俗商業文化街,在展現民族文化的同時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最后,加強口述資源歷史、旅游、新聞、營銷等多學科人才隊伍建設,開展校企合作,大力培養、引進人才并與高校進行人才交流與交換,進一步強化民族鄉村地區旅游人才培養體系,從而促進民族鄉村地區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
(三)融入教育教學,實現民族鄉村文化振興
口述歷史資源作為歷史文化與記憶傳承的重要載體與紐帶,是記錄時代變革、形塑社會記憶、彌補史料空缺、保護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文化傳承形式。[7]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將口述歷史資源與教育教學相結合,進一步展現出民族文化感染力,使新時代青年更加深入地了解歷史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一是進行資源整合,提供豐富材料。民族高校圖書館應與教學研究小組相結合,利用館藏資源整理出與教材相輔相成的教學資料,教學生學習歷史、走進歷史、探索歷史。二是運用現代技術,豐富教學內容。[8]口述歷史資源以口傳心授的方式進行傳承,包含真實的歷史事件。利用數字化故事編創、數字化舞蹈編排等現代技術,對歷史故事、音樂舞蹈進行場景還原,在此種文化氛圍中,讓學生能夠全面真實地體會民風、民情、民族特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民族文化的積極性,使民族文化在新一代青年中得以傳承與發展,促進鄉村文化的振興。
五、結語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通過拓寬征集路徑、運用數字信息技術等方式對民族口述歷史資源進行充分挖掘與利用,對提升民族鄉村地區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民族鄉村地區全面振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馮雪萍.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對地方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創新服務[J].文教資料,2020(6):90-91,89.
[2] 田玉秋.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圖書館館員素質能力建設探析[J].中國新通信,2019(17):133.
[3] 王雅麗.圖書館口述歷史用戶服務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8):90-95.
[4] 楊祥銀.美國現代口述史學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
[5] 彭燕.土家族口述史料征編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
[6] 張曉東.鄉鎮圖書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0(9):45-51.
[7] 王阮,鄧君,鐘楚依,等.我國口述歷史建設可持續發展保障機制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20(17):49-57.
[8] 魏秀玲.挖掘口述歷史資源,服務黨校智庫建設[J].智庫理論與實踐,2021(2):56-60.
基金項目:2022年度吉首大學研究生人文社科研究項目“文旅融合視域下張家界土家族女紅口述史料挖掘與利用研究” (Jdy 22123),2022—2023年度張家界市哲學社科基金項目“‘文旅融合視角下張家界土家族女紅口述史料搜集與整理研究” (zjjskl 2022049),2023年度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社科基金項目“湘西民族瀕危傳統技藝口述史料征編與保護利用研究”(ZSP20230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