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燕
【摘? 要】在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明確強調了評價的重要性,也對教師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相比傳統教學方式,教師應更重視評價方法和評價策略,借此進一步提升學生英語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在評價中自我反思、自我調整,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英語;教學評價
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更應重視教學評價,調整方式,優化策略,避免評價成為課堂教學的短板。一般來說,教學評價的形式、標準、手段都會影響學生的能力水平。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評價,這樣可以促進師生友好交流,建立師生情誼,幫助學生夯實基礎,并使學生認識到自身問題,不斷改正、提升,促進學生不斷進步。
一、優化評價標準,提升教學有效性
(一)創設三維評價目標,重視學生反饋
在小學英語教學評價實施的過程中,評價標準作為重要依據,影響著整個教學的進程與方向,也決定了學生的信息反饋向哪一方面進行。在新課程改革模式下,教育部規定了教學應從傳統單一的成績評價模式,逐漸向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轉變,并且在這三個維度上都提出了一定的教學要求。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優化教學評價標準,因為它是對整個課程目標最為直觀的反映,也決定著小學英語教學質量,影響著學生的終身發展。
例如,在譯林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2 What a day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參照新課標為學生創設三維立體的教學評價標準。標準一:在知識與技能這一維度上,教師觀察學生對本章單詞、詞組以及句型的了解情況,如Monday,Tuesday,Thursday,Wednesday,Sunday等單詞,并引導學生以What a day作為話題進行簡單的英文交流。標準二:在過程與方法這一維度上,教師了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否積極主動,是否自主完成教學任務,是否與其他伙伴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互動。標準三: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維度上,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反饋,觀察學生是否在這一階段對英語知識產生熱愛,是否積累了相關文化知識,是否獲得了受益終身的知識與能力。
可見,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新課程標準進行評價,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導向性以及激勵性作用。教師要創設三維教學目標,優化教育評價標準,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
(二)制訂個性化評價標準,激發學生動力
教學應從尊重學生間的差異性,并承認和鼓勵這種差異性出發,制訂個性化的教育評價標準。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一刀切的教育評價模式以及教師嚴格要求,往往會使一些學生產生自卑情緒。基于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應了解學生的素質,有針對性地制訂個性化的評價標準,也就是分層教學評價標準,使所有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態,選擇更合適的評價方式,從更多角度入手,幫助學生強化創造力和基礎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授譯林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1 I like dogs這一單元時,在描述完動物以及性格等單詞之后,可帶領學生學習課文Story time。“Do you like dogs, Su Hai? ”“Yes, I do. ”“Do you like dogs,Mike?”“No, I don't. I like pandas. They are cute and fat. ”針對能力不同的學生,教師應設計分層教學評價標準。以此對話為例,一些基礎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教師僅要求他們能夠流利地朗讀對話,并保證在朗讀的過程中不出現錯誤即可。然而一些學習基礎較好又較積極努力的學生,教師則可以讓他們試著進行一段對話,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動物以及它們有什么樣的性格特點?如“Do you like giraffe?” “Yes.”“why?” “Its so friendly and beautiful. ”在此基礎之上,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進行仿寫或者是續寫。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存在一樣的問題,教師通過設定分層評價標準,可以激發學生的自我學習動力,使學生可以更積極努力地朝著目標前進。這樣不僅挖掘學生自身的學習潛能,而且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養成,也有著非常重要的
意義。
二、凸顯評價主體,增強學生主動性
(一)突破傳統教學限制,融入生生互評
在小學的英語教育評價過程中,評價主體主要是指提出評價或實施評價的人。一般常規的評價主體是教師,指教師向學生單向發出評價,這種形式是比較壓抑的,而且小學階段學生的數量往往較多,教師很難照顧到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無法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實現動態追蹤。這對教學評價的落實是十分不利的,因為評價是一種由獲取教學信息而進行反饋的形式。所以,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應融入由學生自身發出的評價,包括生生自評、學生自評等。這樣可以突破原本由教師單一評價所帶來的限制性,發揮學生自身的力量。
例如,教授譯林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4 My family時,教師鼓勵學生開展自主評價或生生互評。首先,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以及對單詞和詞組的內化情況,分析自己的學習成果。例如,是否掌握了家庭所有成員的拼寫,如father,mother,grandpa,grandma等,使學生可以初步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其次,在學習態度及學習方法上,感受自身的不足,反思反省。最后,學生說一說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有哪些表現突出的學生,具體行為是什么?這樣可以使學生切實看到他人的長處,規避自身的學習問題,達到生生互評的效果。在生生互評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通過對話進行,如I am... welcome to my family. Look, this, my father...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為了落實素質教育下的核心素養培養,教師應凸顯評價主體,增強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使學生在教師的監督與輔助下,完成自我評價和生生互評,從更多角度學習英語知識,拓展知識視野。
(二)發展多元評價主體,擬定小組評價
在小學英語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設定多元化的教學評價主體,不只是對某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評價。教師可以小組作為教學單位,評價學生的學習現狀,從而獲得更加真實有效的反饋。首先,以小組為教學單位,可以快速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哪些不足,并且取長補短,使師生可以實現共同進步。其次,小組評價模式增強了教學的互動性,使學生在集體榮譽感的激勵下,更加積極主動。
例如,教授譯林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4 My friends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教學任務。選擇其中一個組員作為friend,其他同學則輪流描述這個學生的行為特征,如“He is very kind. Listen carefully in class. Has a beautiful schoolbag. Has a big eyes and a small nose. ”然后其他小組進行猜測,其中回答最快的小組則可以獲得一定的獎勵,根據回答小組數量的不同,提問小組也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這樣不但要求描述小組要設置一定的難度問題,而且考驗了其他學生的反應能力,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的互動性,使學生可以積極發揮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聰明才智,通過小組合作提升學習效率。
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所扮演的更多是引導者的角色。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借助小組合作等形式,引導學生開展趣味性教學活動。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借助小組對自己進行匿名評價,以反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的質疑與不滿,實現師生的共同進步。
三、優化評價手段,增強教學互動性
(一)全面追蹤學生動態,完善學習計劃
在小學英語教育教學中,教學評價手段是落實素質與核心素養的關鍵環節,不同的教育教學評價手段有著不同的功能性作用,也可以反饋不同的學生信息。在新課標下,教師要積極整合結果性以及過程性評價兩種手段,實現融合,優化課堂的評價結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全面追蹤學生的學習動態,包括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以及其獲得的學習效果,這樣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幫助學生制訂精確完善的學習計劃。
例如,教授譯林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5 Seasons時,教師可制訂“課堂觀察記錄分析表”,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表現,根據表羅列項目進行分析,以全面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完成英語活動“My favorite Season”,并根據學生表現填寫“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是否積極進行了英語交際”這一欄目。根據學生的英文交際水平,教師也可以填寫學生的發展需求,判斷學生的學習短板。除此之外,教師借助成長記錄追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所有表現,也可以讓學生自主保管成長記錄袋,使學生可以看到自己的進步,包括在英語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從而堅定信念,使學生逐漸愛上英語學習,實現快樂發展。
在小學英語教育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兩種形式完成教學,使學生切實看到自己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成長與進步,了解自己所取得的英語成就,幫助學生制訂更加完善且精確的學習計劃,彌補學習的不足,增強學生信念,使學生快樂
學習。
(二)豐富教學評價模式,實現主動學習
在如今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應更注重多元化教學方式的融入,以視聽結合等形式,幫助學生夯實基礎,強化學生的英語語感,使學生切實認識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在教學評價中也是同樣適用的。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拓展教育評價的維度,它不管是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還是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等都有促進作用。
例如,教授譯林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3 Holiday fun時,會發現很多學生在讀寫考查的過程中,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n the nature park?”“I'm going to look for some beautiful leaves.”學生的朗讀是很標準的,也沒有出現語言和語法的問題,但是在默寫的過程中學生卻很容易出現一個錯誤,in the nature park學生經常寫成in? nature park。根據學生的這一反饋,教師應了解到學生對定冠詞the的掌握不是很扎實。因此,教師就應該以此為教學難點,引導學生不斷練習與鞏固。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針對文本內容進行仿寫或者練筆,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
在新課標的教育教學理念之下,教師要創立多維度的教學評價模式,以增強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無論是從聽、說、讀、寫的角度來講,還是從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發展學習能力來講,教師都應該注意課堂教學的細微之處,以切實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在此過程中獲得多元化的發展。
總而言之,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開展教學評價應注意優化評價主體、評價標準以及評價手段,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豐富性和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除此之外,教師適時而靈活的評價用語,也可以營造出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不僅有利于啟發學生的心智發展,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享受樂趣。
【參考文獻】
[1]張麥榮.淺析新課標下小學英語有效的教學評價策略及其作用[J].校園英語,2021(33):213-214.
[2]施亞萍.審美化小學英語學習評價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4(12):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