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增蘭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在此基礎上,本文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和家國情懷的內涵以及原則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開展高中歷史學科家國情懷教育的具體策略,為提升高中歷史教學質量、推動學生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家國情懷
新課程標準確立了“以人為本”為目標的核心素養,其中所蘊含的家國情懷與修養,對學生的綜合發展與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在高中歷史教育中,家國情懷素養的培養始終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在課堂上,許多教師過分注重對歷史知識的記憶,忽視了對家國情懷的情感教育。在歷史學科中,培育“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與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息息相關。對學生而言,學習歷史并不只是知識的記憶和運用,而是要深刻地理解和繼承中國數千年的歷史文化,并探索其背后的人文知識與價值
觀念。
一、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家國情懷
(一)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學生的關鍵能力和品質是核心素養內涵的兩個方面,兩者缺一不可,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機結合整體性和學科性是核心素養最基本的特征,從整體上講,各學科都應該把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作為培養學生的目的;從學科性的觀點來看,由于各學科的教學內容和任務存在差異,因此,其核心素養的具體組成也存在一定的差別。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是中學歷史教育必須具備的思想素質和基本能力,是中學歷史教學的必要條件。核心思維、理論、能力、方法以及價值觀都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組成部分,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處于中心位置,具有統領作用。
(二)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準確認識家和國的關系。在先秦時代,已經形成了“家國同構”的社會,家庭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一個基本單位,在國家的基層管理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二是對祖國的認同,以及促進國家發展的信心。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家庭、國家的關系入手,培養他們對國家、民族的認同,為國家、民族的發展做出貢獻。家國情懷的教育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有益的。在歷史學科的基礎上,加強民族國家意識,是當今我國歷史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過去的歷史教育目標主要是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忽視了歷史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深入地進行民族情感教育,能有效地改變這種狀況,提高歷史教學的成效。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家國情懷可以激發愛國熱情。二是家國情懷與其他四個維度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密切相關,而家國情懷感的培育對全面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有很大的意義。
二、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歷史家國情懷教育的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傳統的高中歷史教育以課程為中心,其教學模式存在顯著的缺陷,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學生主體性的缺失。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歷史知識是由教師主導的,學生是被動接受歷史知識和歷史技能的,這不僅影響了歷史教育的目的,而且影響了歷史學習習慣的養成。因此,以核心素養為視角的高中歷史家國情懷教育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以建構主義為指導,以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實現從被動接受到積極主動的轉變。主體性原則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教學為學生服務,以學生的歷史學習和全面發展為教育的出發點和價值取向;第二,教學的開展依賴學生,在開展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引起重視,增強學生學習歷史學科的動力。
(二)全面性原則
在過去的歷史教學中,教師雖然自覺地將家國情懷的成分注入其中,但還沒有真正實現融合的效果。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全面性原則是開展高中歷史家國情懷教育的首要原則。家國情懷與歷史課程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學對象、教學方法等方面具有共性,全面性的原則要求把兩者結合到每一個元素中去。例如,在教育的主體性層次上進行整合。學校要建設一批具有學科教學和民族情感教育的復合型教師隊伍。再比如,結合教學內容的層次。在家國情懷教育和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歷史教科書和其他校本課程的功能。遵循全面性的教學理念,能將家國情懷與歷史課程教學有機地聯系起來,從而達到深度教育的目的。
(三)持續性原則
家國情懷教育是一個動態性、長期性、復雜性的過程,它要求教師根據時代的發展和變革,不斷地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和教學方式的創新。家國情懷教育的這一特征,決定了高中歷史教學要在動態發展中不斷完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家國情懷的教育目的,才能真正體現家國情懷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因此,在中學家國情感教育的特點和目的上,教師必須堅持“持續性”原則,不斷加強歷史課程在家國情懷教育中的作用。首先,教師要堅持家國情懷教育的現實需求,不斷發掘家國情懷教育的內涵。教師要立足于家國情懷教育的長期性,深入挖掘家國情懷元素,將家國的內涵與家國教育緊密結合,使歷史課程成為實現家國情懷教育的重要途徑。其次,教師要對家國情懷教育的質量進行不斷提升。從國家情感教育和課程教學相結合的目標出發,教師要從多方面探討兩者的融合策略,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素質的評估,以達到融合目的和學生的培養成效為切入點,通過量化的方式體現融合成果。
三、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歷史家國情懷教育的策略
(一)立足歷史教材,形成家國理念
在核心素養的教育背景下,培育家國情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具有重要意義。歷史學科的核心素質要靠歷史課程的實踐來完成,因此,必須加強對歷史的研究與發掘,使歷史知識在新時代里綻放出耀眼的光芒。高中生在學習、生活和社交活動中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隨著他們的成長,他們的個性發展變得更加自由,但在遇到困難時,往往會變得感性,不能理智地思考,這對他們的身體健康發展不利,而且容易出現偏激思維。因此,理性思維是培養學生健康個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高中時期,在構建健全人格的過程中,必須強化人文素養,使其在運用知識的同時,獲得健康的心態、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國家情操。在歷史教科書的各個章節中,應合理地將思想品德這一基本素質納入教材的各個章節中,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其邏輯思維能力。
(二)創設教學情境,營造愛國氛圍
高中歷史知識點繁雜,時空跨度大,人物事件交錯,如果教師只講一段時間,就會使學生感到乏味。在這種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營造一種家國情懷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有效地培養他們的國家意識。在這種家國情懷的情境中,學生更容易被愛國情緒所影響,從而了解國家對家庭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家國情懷融入教學內容,把家國情懷情境的創設作為家國情懷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例如,在教學統編版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的“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時,教師可以借助提問的方法營造教學情境:秦始皇為什么要統一中國?立足于對家國情懷內涵的理解,談一談秦朝的統一對后世有哪些影響?通過回答問題,學生能夠認識到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在愛國的教學氛圍中完成對學生家國情懷的
提升。
(三)分析歷史事件,培養愛國情感
對歷史事件進行分析可以增強學生對歷史的理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并將其融入歷史教學中。從近代以來各個階層的救亡運動就可以看出,在帝國主義的侵略下,各個階層都掀起過一股救國的浪潮。教師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指導學生對近代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進行分析。例如,在教學統編版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中的“戊戌維新變法運動”時,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資產階級改革者企圖改革國家制度、推進民族發展的進步意義,也要認識到他們的缺點,尤其是他們對帝國主義懷有幻想。通過對歷史事件的總結,可以讓學生從歷史事件中獲得豐富的經驗,從而增強他們的家國意識。
(四)剖析歷史意義,升華家國情懷
通過對歷史意義的分析,學生可以對歷史的認識更加深刻,同時也可以向學生滲透民族文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基本史實的闡釋,并從多方面進行歸納和總結。例如,在教學統編版高中歷史“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中有關“絲綢之路”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與“一帶一路”相結合,對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進行深入的剖析。通過模塊化的方式,教師可以把古代和現代、國內和國外的歷史結合在一起,使學生通過比較來了解歷史,從而增強他們的家國情懷。
(五)開展主題活動,提升家國情懷
高中歷史教育不僅要了解已經發生的歷史事實,而且要用歷史知識指導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這就要求教師把自己的家國情感融入學生的生活中,讓他們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例如,教師可以根據近期的教學內容,組織演講比賽、評論等活動,搜集有關的歷史資料,對這些故事進行敘述,突出他們的國家情懷。此外,還可以舉辦讀書活動,由教師向學生介紹歷史人物的傳記,拓寬他們的視野,使他們更好地了解國家的意義。同時,教師還可以將當前熱門的新聞進行聯結,從而引導學生深入地挖掘民族情感。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愛國題材的電影,如《戰狼》《建黨偉業》《開國大典》等,讓學生產生民族自豪感,在增強教學趣味性和靈活性的同時,達到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目的。家國情懷主題活動的開展,既拓展了學生的學習途徑,又讓他們把歷史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引發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達到培養家國情懷的目的。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中華的文化源遠流長,愛國之情是中華人民團結一致的優秀傳統。家國情懷是新課改的必然性,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要強化教育方法的創新,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歷史事件的分析、主題活動的開展等方式,使歷史教育與國家情懷相結合,使學生了解和把握歷史,增強他們的家國情懷。
【參考文獻】
[1]魏勇.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歷史新課程家國情懷的育人功能[J].新課程,2022(29):12-13.
[2]張健花.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歷史家國情懷教育[J].教育界,2021(44):22-24.
[3]靳占紅.高中歷史學科家國情懷核心素養之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探究[J].高考,2021(24):143-144.
[4]沙榮珍.高中歷史學科中的核心素養之家國情懷培養初探[J].基礎教育論壇,2021(14):86-87.